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总结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年龄1h~10个月的十二指肠梗阻病例,十二指肠膜式闭锁14例,占25.9%,其中6例合并肠旋转不良;其他型十二指肠闭锁3例,占5%;十二指肠周围异常索带3例,占5%;肠旋转不良22例,占40.7%;环状胰腺12例,占22%,其中4例合并肠旋转不良.伴发其他畸形17例.全组行Ladd's术31例,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术13例,隔膜切除14例,十二指肠端端吻合术2例,异常索带松解术3例.结果 1例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广泛肠坏死患儿术后即自动出院;1例因胎粪性腹膜炎,术中肠管广泛粘连无法手术放弃治疗.其余52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主要病因有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膜式闭锁、环状胰腺,多伴发其他肠道畸形,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法、避免漏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表现,以提高本病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资料。结果消化道造影可见十二指肠与空肠上段位置异常11例,其中十二指肠呈螺旋型下降5例,十二指肠水平段梗阻4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脊椎右侧2例,钡剂灌肠回盲部位置异常12例。超声检查肠系膜上动静脉关系异常11例,呈漩涡征改变8例。结论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回盲部位置异常及漩涡征是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可作为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05年10月~2010年10月经手术证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67例,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出现典型影像表现"螺旋征""、漩涡征"、回盲部位置异常可明确诊断,肠旋转不良可合并中肠扭转、胃扭转、十二指肠隔膜、十二指肠闭锁、胃隔膜、食道裂孔疝等。结论合并中肠扭转,十二指肠空肠移行处位置异常,回盲部位置异常,高度提示本病。消化道钡餐造影、钡灌肠造影是诊断本病首选方法,64SCT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5例病理分型及X线诊断方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5例病理分型、X线平片、X线钡餐造影和钡剂灌肠诊断选择进行分析。结果平片异常37例,无异常8例。胃肠钡餐造影37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异常18例;十二指肠、空肠上段沿中腹部呈螺旋形下降10例;空肠、小肠分布异常8例;随访至盲升结肠21例均发现盲升结肠异位。钡剂灌肠造影30例,盲肠异位29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可分成两大病理类型:(1)单纯型肠旋转不良9例,无索带肘迫或中肠扭转;(2)复合型肠旋转不良36例,伴有索带压迫或(和)中肠扭转。腹部X线平片异常均为非特异性表现。钡餐造影适合于非完全梗阻病例。钡剂灌肠对十二指肠完全梗阻病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肠旋转不良是由胚胎中期发育异常所致的复杂消化道畸形。临床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的症状,是新生儿发病的重要原因。成人、儿童发病由于无典型症状与体征,容易被误诊。1996-2006年,我院共收治20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6岁,1989年5月13日,因全身乏力、头昏,上腹胀并解较多黑便10天而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贫血貌,心肺(一),腹部无异常发现,血红蛋白107g/L,大便隐血阳性。以往有反酸、上腹痛病史。1985年钡餐曾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拟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收入内科,入院后血红蛋白逐渐下降至55g/L,并多次出现晕厥,腹痛时有时可发现肠型,腹部偶见活动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梗阻的原因很多,有人按先天性及后天性原因来分,有人按肠内因素、肠外因素、闭孔梗阻、神经肌肉病及发育因素等来分;但发生于十二指肠第三阶段者绝大部分为肠外因素,即肠系膜上动脉的压迫所致(占75%),其次为粘连,纤维素、慢性淋巴腺炎等,也有少数由肿瘤所致,这些为了方便起见,统称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0例术中病理证实为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方法。结果随访5例,切除肠管近端有良好之神经节细胞者,效果好。结论怀疑为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者,术中多处做病理,切除肠管之近端要见发育良好的神经节细胞。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3例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X线检查在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X线表现.结果 23例中,腹部平片21例,发现十二指肠梗阻2例,其中"双泡征"1例;全消化道钡餐21例,上消化道钡餐2例,发现十二指肠及空肠起始部不完全梗阻18例,屈氏韧带位置异常21例,"螺旋状"6例,空肠位置异常12例,回肠位置异常8例,盲肠位置异常15例.钡灌肠2例,均发现盲肠位置异常.结论 屈氏韧带位置异常、螺旋证、空肠位置异常、回肠位置异常及盲肠位置异常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改变.全消化道钡餐能同时发现上述特征改变,是确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目前治疗胰头肿瘤、胆总管下端癌、壶腹周围以及部分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方法,但PD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并且是最复杂的普通外科手术之一,尤其是胰瘘,已成为影响胰肠吻合术后发生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术、胰管对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术、Blumgart吻合术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等胰肠吻合术式在临床上比较常用,分析各种术式的手术特点及不足之处,可为探索安全、有效的胰肠吻合术,降低胰瘘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