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国产胶囊剂型、灭活霍乱全菌体(WC)与重组B亚单位(rBS)联合疫苗(WC-rBS)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比较水剂与胶囊剂型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74名志愿者,按随机分层分组分为胶囊剂组(32人WC1011CFU+rBS1mg/人次)、水剂用(32人WC1011CFU+rBS1mg/人次)及安慰剂组(10人)。结果和结论WC-rBS胶囊剂疫苗安全、服苗组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免疫原性好,粪抗CT、抗LPS和Vab阳转率分别为84.4%、90.6%和71.9%,血清抗CT、抗LPS和Vab阳转率分别为84.4%,78.1%,抗87.5%。  相似文献   

2.
霍乱是世界烈性传染病,由革兰氏阴性的霍乱弧菌引起,世界第7次大流行自1961年延续至今,波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且于1992年出现了新的血清型流行株,表明全球急需有效的霍乱疫苗。霍乱疫苗的免疫接种已有100多年历史,免疫效果不理想,仅能有短期保护作用。通过近十多年的研究。尤其是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的应用,已研制出一些新的霍乱疫苗:(1)BS/WC灭活疫苗。由无毒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及杀死的全菌细胞组成,经场地试验验证是安全有效的,63498人服菌后,在最初6个月保护效果为85%,免疫后3年为51%,且对预防旅游者腹泻也有短期效果(3个月),保护率达67%以上。(2)CVD103-HgR减毒活疫苗。为减毒的霍乱活菌苗,一次免疫后即能产生保护的免疫反应,志愿者攻击试验对经典型保护率为82%-100%,对Eltor保护率为62%-67%,免疫后仅4%试验者产生轻度腹泻,在印度尼西亚正进行68,000人的场地试验。(3)沙门氏菌载体疫苗。将编码霍乱O抗原基因导入减毒的沙门氏菌载体疫苗株,构建伤寒/霍乱双价疫苗,经志愿者攻毒试验,对霍乱能产生25%保护率,引入霍乱弧菌其它保护性抗原基因以增强免疫效果的实验也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3.
口服霍乱疫苗O139rBS—WC后肠道菌群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国产冻干O139rBS—WC口服霍乱疫苗对健康受试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利用直接快速涂片法分别于服苗前、服苗后2周末、服苗后3个月末收集受试者的粪便,检查粪便的细菌分布特点。结果 共检查了458份粪便标本,服苗后细菌总数、G^ b、G^ c、Gc呈下降趋势,而Gb呈显著的增高趋势;口服疫苗后各免疫组之间及与安慰剂组比较,以G^ b及Gc变化明显,其中0、14、28d各服1粒O139rBS—WC疫苗的免疫组与其他各组间的差异较大;各免疫组在不同采样时间,肠道菌群值有不同的改变,以Gb表现明显。不同性别的受试者在服苗后,G^ b、G^-b、G^-C占总菌群数比值的改变有统计差异。结论 冻干口服O139霍乱rBS—WC疫苗对受试者的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人类幽门螺杆菌(H.priori)感染的小鼠模型研究过氧化氢酶和尿素酶B亚单位二价疫苗预防H.pylori感染的作用.方法 把实验动物无特定致病菌C57BL/6小鼠分成7组,分别通过灌胃方法给予过氧化氢酶和尿素酶B亚单位(各100μg)加霍乱毒素(CT)(2 μg)、过氧化氢酶(100 μg)加CT(2 μg)、尿素酶B亚单位(100 μg)加CT(2 μg)、PBS、单纯过氧化氢酶(100μg)、单纯尿素酶B亚单位(100μg)、单纯CT(2μg),共4次.2周后再用活H.pylori灌胃,再4周后处死动物.取胃粘膜行半定量细菌培养检查H. pytori情况.结果 实验各组H.pylori完全保护率分别为:过氧化氢酶和尿素酶B亚单位加CT组83.3%(20/24)、过氧化氢酶加CT组41.7%(10/24)、尿素酶B亚单位加CT组54.2%(13/24);生理盐水组、单纯过氧化氢酶、单纯尿素酶B亚单位、单纯CT组根除率均为0%.未完全保护的小鼠,疫苗组H. pylori的定植密度明显低于其它4组(P<0.05).此外,二价疫苗组的H. pylori完全保护率及定植密度较单价疫苗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由过氧化氢酶和尿素酶B亚单位加免疫佐剂组成的二价口服疫苗较单价口服疫苗有更好的免疫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国产冻干O139rBS-WC口服霍乱疫苗对健康受试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利用直接快速涂片法分别于服苗前、服苗后2周末、服苗后3个月末收集受试者的粪便,检查粪便的细菌分布特点。结果 共检查了458份粪便标本,服苗后细菌总数、G+b、G+c、G-c呈下降趋势,而G-b呈显著的增高趋势;口服疫苗后各免疫组之间及与安慰剂组比较,以G+b及G-c变化明显,其中0、14、28 d各服1粒O139rBS-WC 疫苗的免疫组与其他各组间的差异较大;各免疫组在不同采样时间,肠道菌群值有不同的改变,以G-b表现明显。不同性别的受试者在服苗后,G+b、G-b、G-c占总菌群数比值的改变有统计差异。结论 冻干口服O139霍乱rBS-WC疫苗对受试者的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比较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究竟哪种组合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最优,提高广州地区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方法。方法:2003-2004年,应用国产重组CHO乙肝疫苗及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使用不同剂量按0、1和6个月免疫程序免疫1489人,其中国产重组CHO乙肝疫苗免疫816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673人。结果:使用各厂家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首针免疫后7个月抗-HBs阳转率分别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为92.40%,GMT为175.39,国产重组CHO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为91.67%,GMT为174.02;基因重组乙肝疫苗首针免疫后12个月抗-HBs阳转率分别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81.7%,GMT为77.02;国产重组CHO乙肝疫苗83.52%,GMT为76.40。有效抗体阳转率在两种疫苗中均相似。5μg、10μg、20μg不同剂量疫苗免疫存在明显区别,结果显示免疫效果与疫苗剂量间呈正相关。结论使用国产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的保护率达到国外同类疫苗水平,从抗-HBs阳转率和抗体滴度考虑,建议北京酵母疫苗首针免疫最好使用10μg,其后两针可选择5μg或10μg;CHO疫苗首针免疫最好使用20μg,其后两针可选择10μg。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内置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rLTB)佐剂、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尿素酶B亚单位(rUreB)和黏附素(rHpaA)双价基因工程疫苗对Hp SS1株感染BALB/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NTA-Ni亲和层析法分别收集rUreB、rHpaA、rLTB-rUreB-rHpaA、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A亚单位突变体(rLTKA63)、rLTB和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rCTB).用Western blot检测各重组蛋白抗原的免疫反应性.用GM1-ELISA检测rLTB、rCTB、rLTB-rUreB-rHpaA的佐剂活性.建立Hp SS1株感染BALB/c小鼠模型,检测不同组合抗原和佐剂的免疫保护效果.采用分离培养和镀银染色法检查感染小鼠胃窦组织中的Hp.建立ELISA,检测免疫小鼠特异性胃液S-IgA和血清IgA.结果:rUreB、rHpaA和rLTB-rUreB-rHpaA可被兔抗Hp全菌抗体识别,并与牛GM1结合.单用rUreB或rHpaA 免疫小鼠,其保护率低于70%;若与rLTB或rCTB合用,其保护率可增至75.0%~83.3%.在不同抗原及佐剂组合中,rLTB-rUreB-rHpaA保护率达100%,其次为rHpaA rUreB rCTB rLTKA63(91.7%)和rUreB rHpaA rLTB(90.9%).rLTB和rCTB均有明显的诱生免疫小鼠特异性血清IgA和胃液S-IgA作用,但前者诱生S-IgA的能力强于后者.特异性血清IgA,尤其是胃液S-IgA的阳性率与小鼠免疫保护率基本吻合,rLTB-rUreB-rHpaA免疫小鼠rUreB 和rHpaA 特异性S-IgA阳性率分别高达100%和91.7%.结论:rUreB和rHpaA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和抗原性,rLTB和rCTB有黏膜免疫佐剂活性.内置佐剂UreB和HpaA双价重组疫苗对小鼠高保护率与使用高剂量rLTB、抗原分子量增大和局部高水平特异性S-IgA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重组热休克蛋白A(rHspA)作为幽门螺杆菌(Hp)口服疫苗成分的效果.方法采用重组Hp保护性抗原HspA与粘膜免疫佐剂(霍乱毒素,CT;大肠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共口服免疫BALB/c小鼠,ELISA分析小鼠血清、胃肠粘液中IgA、IgA抗体水平,体外培养脾淋巴细胞在Hp刺激下的增殖情况以及IL4、IFN-γ的变化.结果单纯口服rHspA组产生的抗体水平与对照组(PBS)相差不显著,而rHspA 佐剂组与对照组相差非常显著.rHspA 佐剂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在Hp抗原刺激作用下出现明显的增殖反应;不加佐剂免疫组分泌IFN-γ水平增加,IL-4水平未发现增加;而加佐剂免疫组除IFN-γ水平增加外,IL-4水平也发现显著增加.结论BALB/c小鼠口服rHspA和CT以及LTB混合制剂能有效激发机体产生全身和局部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96名小儿口服脊髓灰质炎三价活疫苗的见疫效果。所有小儿均连服三次全剂量疫苗,一次服苗后,血清抗体阳转率Ⅰ、Ⅱ、Ⅲ型分别为86.5%,63.5%和81.9%;三次服苗后,阳转率分别达到99%(Ⅰ型),87.5%(Ⅱ型),95.7%(Ⅲ型)。以上结果表明此免疫程序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口服减毒鼠伤寒杆菌活菌重组疫苗后小鼠的粘膜免疫应答状况。方法:将已构建成功的表达幽门螺杆菌(H.pylori)尿素酶B亚单位(UreB)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杆菌SL3261/pTC01-UreB口服免疫Balb/c小鼠,12周后检测肠液和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反应。结果:疫苗组小鼠的肠液和血清中可分别检测到针对UreB的特异性抗体IgA和IgG,病理学检查显示疫苗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胃粘膜炎症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表达H.pyloriUreB的减毒鼠伤寒杆菌SL3261/pTC01-UreB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H.pylori的粘膜免疫,可用作抗H.pylori感染的口服疫苗。  相似文献   

11.
200例接种流感裂解疫苗安尔来福~(TM)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伟  林新勤  张静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97-1499
目的评价流行性感冒(流感)裂解疫苗安尔来福TM(Influenzdvirus Split Vaccine,Inactivated;InfⅤ-sp)在儿童及未成年人中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00名受试者进行流感裂解疫苗安尔来福接种后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于接种疫苗后30min内和24、48、72h观察不良反应,直至不良反应消失。结果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主要为轻度和中度反应。儿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未成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局部反应率为2.5%,全身反应发生率为10.5%,主要为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结论本次的接种观察结果未见由疫苗引起新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胃肠道术后腹泻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腹泻的发生率。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本院外科胃肠道术后腹泻3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于2006年2月开始对腹泻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采取措施前胃肠道术后腹泻发生率为44%,平均时间7d;护理后腹泻发生率下降至19%,平均时间3d,护理前后腹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术后腹泻发生率高,应引起重视,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后,腹泻发生率下降,腹泻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按摩法配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2年3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113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5例)、单纯推拿组(38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单纯推拿组采取健脾按摩法,观察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联合健脾按摩法,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大便次数与大便性状症状积分、IL-6、IL-17、IgA、治愈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2.5%、100.0%,高于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均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IL-6、IL-17及IgA水平差异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候评分、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IgA高于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均P<0.05)。结论健脾按摩法配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可调理胃肠菌群,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改善症状与机体消化功能与免疫功能,安全性与患儿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早期饮水干预对垂体瘤切除术后病人舒适度及安全性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2018年收治的垂体瘤病人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禁饮6h,观察组在术后清醒1h后适量饮水。观察2组术后6h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口腔舒适度和呼吸、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h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h咽喉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渴、口咽干燥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口腔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6h呼吸、心率、收缩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早期饮水干预应用于垂体瘤切除术后病人安全可靠,能有效提高其口腔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2年义乌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监测资料,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行状况,探讨监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2年义乌市AEFI监测资料。结果 2012年义乌市AEFI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54例,其中一般反应21例(38.89%),异常反应29例(53.70%),偶合症4例(7.41%)。AEFI总报告发生率为6.59人次/10万剂;48 h报告及时率及调查率均为100%。病例报告数较多的是百白破疫苗(10例)和麻风疫苗(6例),而报告发生率较高的为乙脑(灭活)疫苗(124.44人次/10万剂)、流脑A+C结合疫苗(98.89人次/10万剂)及7价肺炎疫苗(40.05人次/10万剂)。结论 2012年义乌市AEFI监测系统总体运转情况良好。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异常反应的报告比重大于一般反应,部分二类疫苗的报告发生率也较高,提示需强化人员监测意识,提高监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接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5-Fu)(FOLFOX6)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病人5-Fu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UC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以FOLFOX6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基于体表面积(BSA)给药,接受2个周期化疗.第1周期所有病人均以传统的BSA给药方式,第2周期开始至化疗结束,对照组仍采用BSA给药方式,观察组在化疗第1周期5-Fu静脉泵入18~30 h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测5-Fu血药浓度,并根据5-Fu的AUC调整第2周期用药剂量.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比较2组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疗效情况.结果:2组Ⅰ~Ⅱ级腹泻、胃肠道反应、黏膜炎发生率及Ⅲ~Ⅳ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Ⅰ~Ⅱ级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及Ⅲ~Ⅳ级腹泻、黏膜炎、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反应率(60.00%)高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实时监测接受FOLFOX6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人5-Fu血药浓度,并根据AUC调整用药剂量,将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流疫苗)和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普流疫苗)同期接种的不良反应,分析甲流疫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种疫苗接种记录,对其中记录的不良反应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甲流疫苗接种156 738人次,发生不良反应18人,发生率11.48/10万;普流疫苗接种116994人,发生不良反应7人,发生率5.98/10万。分析发现,甲流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全国水平、普流疫苗相当;此外2种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在职业、年龄及性别分布上相同;2种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6~25岁年龄段、学生中较高,且有随着年龄段的升高,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rs=-0.999,P<0.001)。此外,2种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除肌肉痛外,其余症状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别。结论综上所述,甲流疫苗临床观察时间短、接种后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但总体来看,接种甲流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保护甲流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简称甲流疫苗)大规模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邯郸市2009年10月29日~2010年5月4日接种甲流疫苗个案信息和接种后AEFI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邯郸市共接种甲流疫苗717 288人,发生AEFI 105例,发生率14.64/10万,其中不良反应102例(含一般反应93例、异常反应9例),偶合症2例,心因性反应1例,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接种事故发生。一般反应中主要为发热61例(65.59%),且以38.5℃以下的低热为主(44例,70.97%)。报告AEFI有地区差异,无年龄和性别差异。报告AEFI主要在接种后24h内发生。3个生产企业生产的甲流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单侧<0.01)。结论接种甲流疫苗后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较安全。接种后AEFI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无关系。不同生产企业报告AE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疫苗)上市后人群使用安全性,为制定EV71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收集温州市EV71疫苗不良反应资料,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年EV71疫苗被动监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万剂,其中异常反应发生率0.5/万剂;主动监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7/万剂,其中异常反应发生率12.0/万剂;主动监测不良反应及异常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被动监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监测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接种后30 min~3 d(占62.4%),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71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症状常较轻微,总体安全性良好,主动监测比被动监测更灵敏和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