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无痛胃镜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45例行无痛肠镜检查和50例行普通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感受.结果:无痛肠镜组较普通肠镜组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小,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术后感受改善明显(P<0.01).结论:无痛肠镜检查应用于老年患者安全、舒适、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麻醉胃镜(EG-450WR)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性。方法将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205例随机分为两组,行普通胃镜检查组101例,常规咽喉部麻醉,不给予镇静镇痛药。无痛胃镜检查组104例,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观察术中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操作时间,检查成功率。结果无痛胃镜组较普通胃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生命体征更平稳,患者术后感受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受检率及疾病早期诊断的阳性率提高。结论无痛胃镜对于老年患者舒适、有效,具有切实可行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无痛肠镜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无痛肠镜检查组(无痛组)和普通肠镜检查组(普通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检查完成时间、生命征(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感受。结果无痛组较普通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检查时间明显缩短(P<0.01),生命征更平稳(P<0.01),患者术后感觉显著改善(P<0.01)。结论无痛肠镜检查应用于老年患者比普通组更安全和舒适。  相似文献   

4.
孙长贵  陈宝芝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765-3765
目的:比较常规胃镜检查与异丙酚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性、安全性、舒适性.方法:选取异丙酚无痛胃镜检查400例(麻醉组),同期常规胃镜检查360例(对照组),比较两种胃镜检查术前、术中BP、HR、ECG、SpO2及术后头晕、适应度等.结果:两组相比,异丙酚无痛胃镜组检查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躁动等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麻醉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SDP、DBP、HR、RR、SpO2较术前稍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很快恢复正常,数据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无痛胃镜检查是可控、安全、有效的,对胃镜下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比较妊娠期女性经鼻超细胃镜、普通胃镜与无痛胃镜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某院行胃镜检查的76例患者,根据检查方式分组,经鼻超细胃镜组25例,普通胃镜组24例,无痛胃镜组27例,比较生命体征指标、检查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经鼻超细胃镜组检查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有所升高,与检查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普通胃镜组则明显升高(P<0.05),而无痛胃镜组有所下降(P<0.05),3组检查中血氧饱和度均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经鼻超细胃镜组、无痛胃镜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胃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行胃镜检查中采用经鼻超细胃镜、无痛胃镜的耐受性优于普通胃镜,检查安全性高,可保障患者检查中的生命体征指标稳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无痛胃镜及普通胃镜的诊疗效果,总结无痛胃镜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并行无痛胃镜检查的86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无痛胃镜检查,对照组采取常规胃镜检查,两组均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全程配合护理,记录护理步骤及患者生命体征、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操作过程中生命体征波动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操作成功率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无痛胃镜比常规胃镜具有术中刺激小,操作成功率高,患者满意度高的优势,但也额外增加了麻醉因素导致的风险,需要医护人员更好的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进行无痛胃镜检查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680例(A组)自愿行无痛胃镜诊治患者与同期常规胃镜诊治患者1190例(B组)的对照研究。比较两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发生率、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患者感受,评估无痛胃镜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前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基础疾病及活检例次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多数患者愿意接受无痛胃镜检查。A组诊疗全部成功,术后无明显不良感觉,优良率100%。B组90%(1071/119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呛咳、躁动、恐惧等。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无痛胃镜检查能减少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强,清醒快、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无痛胃镜时镇静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3月~6月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丙泊酚).记录两组检查前、中、后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生命体征,及患者入睡时间、自然清醒时间,镇静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睡时间、自然清醒时间、镇静评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命体征检查中呼吸频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无痛胃镜与丙泊酚相比,镇静程度满意、术中配合好,达到有效的镇静,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对老年人的身心影响及胃镜检查麻醉方式的选择问题.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按麻醉方法分成无痛组和普通组两组.观察患者术前情绪、术前、术中恶心、呕吐反应及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无痛组发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普通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某些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痛组要高于普通组.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能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恐惧感及恶心、呕吐症状,无痛组检查过程、心率相对平稳,但可引起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下降,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我院内镜室行胃镜检查的215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普通胃镜组(1293例),采用口服利多卡因胶浆行口腔咽喉部麻醉;无痛胃镜组(863例),采用丙泊酚单一药物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对胃镜检查成功率、慢性胃炎患者操作时间、患者满意度、小息肉检出率、检查中不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无痛胃镜组与普通胃镜组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异常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痛胃镜组检查中不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胃镜组(P<0.01),无痛胃镜组操作时间比普通胃镜组明显缩短(P<0.05),小息肉检出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普通胃镜组(P<0.05)。结论两种胃镜检查方法均安全可靠,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痛苦更小、耐受性更好、安全性及有效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胃镜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老年人采用EG530N型鼻胃镜进行观察。在检查前、中、后进行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结果 30例经口插入,70例经鼻插入,全部顺利插入完成检查过程,并能清晰辨别黏膜病变。91例(91%)基本无反应,7例(7%)有轻度恶心反应,1例(1%)反应较大,1例(1%)鼻黏膜出血。在检查前、中、后心率、血压和SpO2几乎无变化。结论鼻胃镜由于外径细小,检查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更适合于老年人,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度左心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重度左心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急性重度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观察通气前后血气分析、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通气治疗后2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气分析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抢救成功19例,死亡6例。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左心衰竭,能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通气及氧合,是抢救急性重度左心衰竭的一种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丙泊酚合用氯胺酮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麻醉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单独使用及与氯胺酮合用在小儿椎管内麻醉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40名腹部以下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分别以单独使用丙泊酚及联合氯胺酮给药的方式,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情况。术后记录恶心、呕吐等不适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术中均无呼吸暂停等严重事件发生,手术开始及手术开始后各时段Ⅰ组的生命体征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手术开始时的收缩压与手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恢复时间与不适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Ⅰ组(P<0.05)。结论丙泊酚合用氯胺酮能够提供更平稳的镇静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不影响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疼痛发生率较低,是一种理想的小儿椎管内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1例失代偿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16例拉米夫定治疗24~54月(平均33月),对照组15例常规治疗24~52月(平均32月),观察临床表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b)和总胆红素(Tb il)、凝血酶原时间(PT)、HBV-DNA(荧光定量PCR法)、B超以及ch ild-pugh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除2例因并发症死亡,其余14例临床表现明显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HBV-DNA均小于1000拷贝/毫升,ch ild-pugh积分降低(均P<0.01)。而对照组除6例因并发症死亡,其余9例无显著改变。所有患者治疗中均无明显毒副反应发生。结论长期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肝炎后肝硬化,能快速有效抑制HBVD-NA,阻止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和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纽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普米克令舒1mg和博利康尼5mg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每天2次;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两组均以5d为观察时限标准,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疗效肯定,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与分析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符合条件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且对其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观察其治疗效果、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血气分析情况,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相关分析。结果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总有效率为93.33%,且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客观指标在治疗72h时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在治疗结束时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客观指标则较治疗72h时又明显改善(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纳洛酮(NLX)及神经节苷脂(GM1)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7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NLX及GM1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6),观察治疗时期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结果NLX及GM1治疗组病人呼吸循环较快稳定,呼吸异常(15%)、心律异常(20%)及伤后1周颅内压显著升高(20%)和重度脑水肿者(20%)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NLX及GM1治疗组1周后意识转清醒率(35%)及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4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残及死亡率(25%)明显减少(P<0.01)。结论NLX及GM1治疗组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恢复良好率  相似文献   

18.
临床路径在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前列腺增生症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按制定好的临床路径表格实施医疗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满意度(P<0.05)、健康知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按临床路径实施医疗护理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可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4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然后随机分组,传统治疗组给予传统的治疗方法,无创通气组给予传统的方法治疗及无创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动脉血气指标(pH、PaO2、SaCO2、PaCO2),生命体征指标(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以及临床症状缓解率,24h总病死率的变化。结果无创通气组的动脉血气指标较传统治疗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无创通气组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2h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动脉血压、心率、呼吸)较传统治疗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无创通气组的临床症状缓解及24h总病死率较传统治疗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ACPE不仅能快速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有助于血压和心率等恢复到正常,缓解临床症状,最终降低总病死率,宜作为ACPE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AIM: Adequate patient sedation is mandatory for most interventional endoscopic procedures. Recent anaesthesiologic studies indicates that propofol and midazolam act synergistically in combination and therefore may be superior to sedation with propofol alone in terms of sedation efficacy, recovery and costs (due to a presumed lower total dose of propofol needed). METHODS: A total of 239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therapeutic EGD or ERCP (EGD/ERCP-ratio, 1:1) randomly received either propofol alone (n=120, group A, loading dose 40-60 mg intravenously, followed by repeated doses of 20 mg) or propofol plus midazolam (n=119, group B, initial midazolam dose of 2. 5-3.5 mg intravenously, followed by repeated doses of 20 mg of propofol) for sedation. Vital signs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xygen saturation, electrocardiogram) were continuously monitored. Procedure-related parameters, the recovery time and quality (post-anaesthesia recovery score) as well as the patient's co-operation and tolerance to the procedure (visual analogue scale) were prospectively assessed. RESULTS: Patients of group A and B were well matched with respect to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data, endoscopic findings, and the type of associated procedures. In group A, a mean dose of 0.25 +/- 0.13 mg.min/kg propofol was used compared to 0.20 +/- 0.09 mg.min/kg of propofol in group B (P < 0.01, plus additional 2.9 +/- 0.5 mg of midazolam). Clinically relevant changes in vital signs were observed at comparable frequencies with a lowering of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 90 mmHg in six out of 119 patients in group B and one out of 120 patients in group A (P=0.07). The sedation efficacy was rated similarly in both groups, whereas the mean recovery time (group A, 19 +/- 7 min vs. group B, 25 +/- 8 min, P < 0.05) as well as the recovery score (post-anaesthesia recovery score group A, 8.0 +/- 1.1 vs. post-anaesthesia recovery score group B, 7.3 +/- 1.2, P < 0.001)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with propofol alone than with propofol plus midazolam. CONCLUSION: During therapeutic endoscopy, sedation with propofol and midazolam requires a lower total dose of propofol, but otherwise has no superior sedation efficacy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 slower post-procedure recovery than sedation with propofol al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