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自制清热颗粒制剂的质量,建立其标准的鉴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自制清热颗粒的主药板蓝根、黄芩、栀子、枳壳、赤芍进行鉴别,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对其他指标按照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药材标准亦进行了评定。结果通过修改提取方法、调整展开剂等,采用薄层色谱法能准确鉴别板蓝根、黄芩、栀子、枳壳、赤芍等主药;其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能建立相应的评定方法。结论自制清热颗粒制剂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且能有简便易行、阴性亦无干扰的鉴别方法以及可行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肠肛舒颗粒制剂中赤芍,黄芩,槐角,大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赤芍所含芍药苷进行了含量测定。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及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为100.82%,RSD为1.94%(n=6)。  相似文献   

3.
疏肝活血颗粒是大连市皮肤病医院自行研制生产的.具有疏肝清热,活血化瘀作用.用于治疗痤疮,酒糟鼻,黄褐斑,脂溢性皮炎,为我院协定处方,其中赤芍和黄芩分别起到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作用,具止痒之功效.目的:制定疏肝活血颗粒(黄芩、赤芍等)的质量控制方法,用于其质量控制.方法对黄芩、赤芍进行薄层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黄芩、赤芍等特征斑点,阴性对照品内无相应的斑点.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金砂五淋丸是由海金砂、大黄、赤芍、黄柏、车前子等十三味中药等量组成的水丸,具有清热通淋的功能,主治膀胱湿热、小便混浊等。本品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中,该标准中未收载本品的鉴别等质量控制指标。笔者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制剂中大黄、赤芍、黄柏进行了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清喉消炎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清喉消炎颗粒中的板蓝根、地胆草、甘草等药材进行了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法能清晰地鉴别清喉消炎颗粒中的板蓝根、地胆草、甘草,阴性无干扰.结论 建立的薄层色谱法操作简单,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重现性好,可作为清喉消炎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清热药药理作用中的解热作用进行文献再评价。选择《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教材中20味清热药作为评价对象,通过查阅、归纳、整理2013年以前公开发表的有关清热药解热作用的研究文献,根据重复和综合评价等原则,自拟中药解热作用的评定标准,对清热药的解热作用进行文献再评价,以确定其可靠性。黄芩、柴胡、青蒿、板蓝根、金银花、连翘作用确切;黄连、半枝莲、地骨皮、忍冬、玄参、石膏、大青叶、牡丹皮、栀子实验依据不足;黄柏无解热作用;知母、苦参、蒲公英、生地黄、赤芍未见相关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7.
清疏口服液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测定清疏口服液中各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金银花、连翘、栀子进行定性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黄芩苷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与结论:薄层色谱法可以准确鉴别清疏口服液中的金银花、连翘和栀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线性范围0.143~0.683 μg,线性关系Y=0.165 35.522X,r=0.999 5(P<0.05),精密度较高,重现性好,回收率达99.51%.上述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清疏口服液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关小彬 《河北医学》2009,15(6):666-669
目的:建立龙胆外洗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龙胆洗液中百部、苦参、当归进行定性鉴别;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龙胆外洗液中主药黄芩中含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法能准确鉴定出制剂中百部、苦参、当归;黄芩苷在4.0ug/mL~4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30%,RSD=1.44%(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作为龙胆洗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复方柏芍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黄柏、赤芍、丹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主药成分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法可鉴别出黄柏、赤芍、丹参,盐酸小檗碱在2.43~58.3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1.88%。结论:薄层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柏芍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排石利胆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剂中茵陈、金钱草、大黄、赤芍进行了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君药茵陈中绿原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鉴别法可以对该制剂中的茵陈、金钱草、大黄、赤芍做出准确的鉴别.绿原酸在0.0054~0.085 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为102.9%(n=6),RSD为0.79%.结论 此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加味大承气汤治疗麻痹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类中药配伍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加味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炒莱菔子、乌药、桃仁、赤芍、木香等)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综合疗效、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大承气汤类中药对肠梗阻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小柴胡汤类方古代医案中症与药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有关小柴胡汤类方古代医案,应用关联规则寻找"症状与药对、症状与药组之间的关系。结果:来源于221种古籍的509首小柴胡汤类方古代医案,符合支持度>0.08且置信度>0.4的"症-药"关联规则为与"发热"及"不欲饮食"关联的药物是柴胡、甘草、黄芩、半夏、人参;与"呕"关联的药物是柴胡、甘草、半夏、黄芩、生姜;与"胸满"关联的药物是柴胡、黄芩、陈皮、半夏;与"烦"关联的药物是柴胡、甘草、栀子;与"咽干"关联的药物是柴胡、甘草、白芍;与"胁痛"关联的药物是柴胡、甘草、白芍、陈皮;与"小便不利"关联的药物是柴胡、甘草、茯苓;与"发黄"关联的药物是柴胡、黄芩、栀子、大黄;与"经水适断"关联的药物是柴胡、当归、川芎;与"腹痛"关联的药物是柴胡、甘草、枳壳、白芍。结论:数据挖掘方法能够为小柴胡汤类方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订湿热颗粒的质量标准。 方法 应用薄层色谱法对湿热颗粒中的各味中药进行鉴别研究。 结果 建立了该药中黄芩、赤芍、苦参的鉴别方法。 结论 该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湿热颗粒的定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蛇花颗粒中六味中药的薄层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蛇花颗粒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应用薄层色谱法对蛇花颗粒中的各味中药进行鉴别研究。结果建立了该药中金银花、连翘、苦参、甘草、丹参、赤芍的鉴别方法。结论该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蛇花颗粒的定性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益肾康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益肾康颗粒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淫羊藿、白术、大黄、赤芍进行定性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了方中黄芪所含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黄芪甲苷在0.54~4.32μg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43%,RSD=1.08%;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无干扰,易分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有效地控制益肾康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临床验案为例,分析刘学勤教授活用经方的思路,举隅说明刘学勤教授活用经方治疗肝胆病的临证经验。以逍遥散变方(以丹参易当归、赤芍易白芍、土茯苓易茯苓、生薏仁易白术)拟疏肝健脾汤,治疗慢性肝炎;以血府逐瘀汤去生地、桔梗、川芎、牛膝,加川楝子、香附、郁金拟疏肝化瘀汤,治疗肝硬化;以五苓散去桂枝,加苍术、猪苓、防己、川牛膝、怀牛膝等拟消水汤,治疗肝硬化合并胸腹水;以半夏泻心汤加枳壳、砂仁,以太子参易人参拟胃平汤,治疗脂肪性肝病。在经方原方基础上"取其意、增其效",灵活变通后,更加符合肝胆病特点。经方变方对肝胆病的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这种承古拓今的独特思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羟氯喹及某些中药活性成分对紫外线损伤角质形成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及作用环节。方法 :采用 30、6 0、90mJ cm2 剂量的UVB照射培养的永生的角质形成细胞HaCaT ,以羟氯喹及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黄芩、川芎进行干预处理 ,观察其保护性能及作用环节。以普通光学显微镜对照观察细胞受损程度 ,记录 72h内细胞生长曲线 ,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IL 6和TNF α的分泌量。结果 :HaCaT细胞经UVB照射后 ,受试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程度与紫外线照射剂量呈正相关 ,细胞计数与活性下降 39%~ 80 % ,在照射后72h损伤程度超过 80 %。药物处理后细胞活性可恢复10 %~ 72 %。经比较表明 ,羟氯喹具有一定的光保护作用(OD值为 [0 4 3± 0 0 4 ]至 [0 96± 0 0 4 ],P <0 0 5 )。EGCG具有较强的光保护效应 (OD值为 [1 19± 0 0 7]至 [1 2 8±0 0 6 ],P <0 0 1) ,空白组为 ([0 2 6± 0 0 4 ]~ [0 79± 0 0 2 ])。此外 ,EGCG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释放IL 6和TNF 等细胞因子 ;羟氯喹及黄芩只能抑制IL 6的释放 ,对TNF α无明显抑制作用 ;而川芎则未见有明显抑制角质形成细胞释放IL 6和TNF α等细胞因子的能力。结论 :UVB对皮肤细胞的损伤作用具有剂量递增性 ;羟氯喹及茶多酚 (EGC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订消栓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赤芍、当归、川芎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处方中黄芪进行了含量测定,以CAPCELL PAK C18柱(2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以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结果:赤芍、当归、川芎可用薄层色谱鉴别;黄芪甲苷进样量在1.2795~12.795μg范围内进样量的自然对数与峰面积的自然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n=9)为101.25%,RSD为1.91%。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重复性好,提高后的质量标准更有效的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