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流速度昼夜变化与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流速度昼夜变化与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的关系天津市河北区中山医院赵存敏解放军第254医院孙连贵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存在昼夜分布差异,为了探讨脑血流速度昼夜变化与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的关系,我们分别对20例住院脑血栓患者及同期的20例住院非心脑血管病患者进...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28例中风患者发病时间的昼夜分布差异,发现脑血栓存在发病时间上昼夜分布差异,发病高峰时间为4:00-7:00,而脑栓塞及脑出血则缺乏此种昼夜节律性。文章对其发病要理进行了讨论,指出对老年中风高发人群进行发病高峰段提前进行预防治疗,对降低脑血栓发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些报告认为,急性心肌梗塞、可逆性心肌缺血、心源性猝死、致命性肺血栓栓塞及缺血性中风的发病高峰均出现在早晨。一些能触发缺血性意外事件的因素,如儿茶酚胺的分泌,皮质醇的分泌,血小板的凝集,心率,血压的改变等也存在类似的昼夜分布类型。以往,对缺血性疾病发病的昼夜分布研究主要集中于门诊病人,本研究调查了普通内科病房住院病人发生心跳呼吸骤停(CPA)的昼夜时间分布。于1989年5月1日~1990年1月31日,作者调查了普内科病房住院病人发生CPA的患者。一旦确定为CPA时,于发病后  相似文献   

4.
有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危险的人不应当不进早餐就外出。前一天晚上的禁食可以加重心肌梗塞和中风与昼夜变化有关的问题,并且增加在早晨发作的危险。纽芬兰Memorial大学的Renata Cifkova等研究人员在过去的几年中积累的有关资料表明,心肌梗塞猝死和中风的发病高峰多发生在上午6时至中午。这说明可能存在与这一病理过程有关的机  相似文献   

5.
大量临床现象和统计数据表明,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有昼夜24h分布差异,即昼夜24h内存在一个高发时间段,Aqoodimarler等均认为并验证了清晨高发时间段的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国外多数报道发病最高时间段是6~10时,国内[1]报道最高时间段是9~12时,其次为21~24时。对于农民心、脑梗死性疾病昼夜发病规律报道甚少,1990~1998年我们观察心、脑梗死各300例,对二者昼夜24h发病规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脑梗死组3O0例,男154例,女146例,≤65岁考162例,≥65岁者13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00例,男165例,女135例,<65岁者156例,>6…  相似文献   

6.
中风又名脑卒中,包括西医的各种脑血管意外。此病发病急、来势猛,预后不佳,往往留下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证。在此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会出现打嗝症状,反复不止,昼夜不停,水食不下,进之则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时间医学-生命节律"根据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特征,研究人类生命活动的周期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四季交替节律、月亮盈亏节律、昼夜更替节律等特点,在冬春季和清晨发病频率高。在"时间医学-生命节律"理论指导下,《黄帝内经》根据中风的发病病因、病机和节律,相应制定出"三因制宜"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8.
冬季气候寒冷,万物闭藏,昼夜温差大,为中风高发季节,为使老人远离中风及预防再发,提高生命质量,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就老人冬季养生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风发病时间的昼夜节律。方法 以光照时间(CT)为标识,回顾统计分析843例中风患者发病的时间以及排除其它伴发疾病后中风患者发病的昼夜节律性变化。结果 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均有昼夜节律性变化,脑梗死在CT0~CT4有明显发病高峰,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白天发病明显高于夜间。排除其它伴发疾病后中风患者发病仍有相似的昼夜节律。结论 中风发病有昼夜节律性,白天高夜间低。  相似文献   

10.
探索营卫与中风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中风属于血脉病变,营卫失常是其发病基础。营卫病变是不运动、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中风危险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机制,是导致血脉损伤的基本环节,并贯穿于血脉损伤的全过程。营卫失常可以形成气郁、风火、痰热、瘀浊等病理因素,构成中风发病基础。运用营卫生理能够完满解释中风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表现。营卫失常构成中风的发病基础与病理损害,也是导致中风复杂临床表现的内在机制。因此,提出通调营卫是预防与治疗中风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风一旦发病,大多难于治疗。因此在未发病之前,如果有中风先兆,必须加强防治,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防治,对预防中风的发病,有着重要意义。我们于2003—2007年,以辨证施治预防中风发病24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出血发病的昼夜变化规律与卒中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登记发病时间明确的758例脑出血患者,计算在早上(05:00-10:00)、下午(11:00-16:00)、晚上(17:00-22:00)和夜间(23:00-04:00)发病的频数,行频数分布拟合优度x2检验,检验脑出血发病昼夜变化规律;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昼夜变化规律与卒中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①早上和晚上是发病的两个高峰,分别占31.0%和35.9%,夜间和下午是两个低谷;年轻(≤60岁)者,晚上是发病最高峰,年老(〉60岁)者早上是发病最高峰;②无论有或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和卒中史危险因素,脑出血发病昼夜变化规律与总体相一致;③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史和卒中史与脑出血的发病昼夜变化规律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脑出血的发病呈现早上-晚上双峰分布的昼夜变化规律,年轻者表现为晚高峰优势的特点,年老者表现为早高峰优势的特点,脑出血发病昼夜变化规律与传统卒中危险因素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胆绞痛发作的昼夜时间规律性,为临床胆绞痛的防治提供时间依据。方法 用“十二时辰分析法”、“四时间段分析法”对324例胆绞痛昼夜发病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昼夜十二时辰中,子时胆绞痛的发生率最高;在昼夜四个时间段中,夜半胆绞痛的发生率最高。结论 胆绞痛发病具有明显的昼夜时间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胆绞痛发作的昼夜时间规律性,为临床胆绞痛的防治提供时间依据。方法:用“十二时辰分析法”、“四时间段分析法”对324例胆绞痛昼夜发病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昼夜十二时辰中,子时胆绞痛的发生率最高;在昼夜四个时间段中,夜半胆绞痛的发生率最高。结论:胆绞痛发病具有明显的昼夜时间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与中风发病的相关性,探讨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症状积分,预测中风发病的可能性。方法选取62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2个月后中风发病与否为终点,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烟酒史、家族史、体重指数、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和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研究中风先兆发为中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体重指数、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与中风先兆发为中风有相关性(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医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是中风先兆发为中风的独立因素。结论中风先兆12个月后发为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和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中风临床发病因素浅析——附107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寒冷气候因素对中风发病的影响。方法 对 10 7例住院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u检验方法分析。研究中风发病与肥胖、情志、劳累、风寒的关系。同时 ,还调查中风发病与高血脂 ,糖尿病 ,高血压病的关系。结果 经过研究 ,显示寒冷气候 (外风 )是中风发病的最重要的诱发因素 ,远远高于其他三项因素。在中风与高血压病 ,高血脂症 ,糖尿病的关系中 ,高血压病占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中医在唐宋以前重视外风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 ,金元以后至今大部分医家则认为中风发病以内风为主 ,倡导“非风”之说。通过本研究 ,说明了外风导致中风的理论并没有过时 ,必须重新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并以此来预防和治疗中风 ,提高疗效。在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三项因素中 ,高血压是最危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自1996年以来本文作者连续观察502例急性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首次发病时间,发现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时间存在着周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病是当代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与出血性中风相比约为3:1.用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已取得一定的疗效和研究成果.现将近年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分期分型治疗 许多医家根据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表现、发病过程及病机特点,分期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脑出血与脑梗塞发病的年龄、月份与昼夜分布规律,对631例脑出血与1156例脑梗塞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发病年龄、月份与昼夜分布均有明显的不同(P均<0.01)。采用圆形分布法统计学处理发现:两者发病年龄、月份与昼夜分布均有相对集中趋势(P均<0.001)。脑出血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9.8岁,较脑梗塞的66.8岁提早约7岁;脑出血一年中二次发病的高峰月份是2月9日与9月4日,较脑梗塞的5月2日与9月27日分别提早近3个月与23天;脑出血发病的昼夜高峰时间为15时1分5秒,较脑梗塞的7时46分37秒延迟约7小时。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北京地区双月值 (六步 )平均气候资料与自然监测人群连续 2年中风发病资料作相关分析。结果发现 :无论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 ,高气压、低气湿和低气温条件 ,尤其是这些因素的剧烈变化与人群中风发病季节性增高关系密切 ;说明中风发病的季节分布是气候因素的季节差异造成的。气候因素 ,尤其是气候因素的剧烈波动 ,在中风发病的过程中可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触发因素。中风高危人群的血压和血液粘度在气候应激调节反应下耦合共创 ,可能是形成高发时段及六步波动规律的背景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