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流行季节前后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检测,分析影响人群抗体水平及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比值(简称比值)的因素.方法 根据既往乙脑发病率选取发病高、低两个地区,在每个地区采取整群抽样;用微量中和试验进行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检测.结果 在流行季节前乙脑发病高、低两个地区(安康、铜川)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81.32%(1∶27.84)、24.07%(1∶3.04),流行季节后分别为82.78%(1∶36.82)、27.31%(1∶3.28).在乙脑高流行地区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水平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但在低流行区无此趋势,经过一个流行季节两个地区人群抗体的阳性率均无明显升高,但在乙脑高流行区抗体滴度升高;抗体阳性率为98.20%的安康地区的人群中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比值为115∶ 111,抗体阳性率为23.40%的铜川地区的人群比值为5∶ 944,随着抗体水平的提高比值迅速提高.结论 自然感染是影响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的重要因素,在乙脑高发地区是主要因素.人群抗体水平是影响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比值的重要因素,比值随人群抗体水平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2.
运城市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西省运城市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乙脑发病的年龄特征,为预防控制乙脑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分析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数据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现场快速评估乙脑疫苗接种率,乙脑病毒IgM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捕获法检测。结果运城市2006年7~8月乙脑报告发病率为1.87/10万,病死率为16.1%。≥30岁乙脑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4.9%,年龄别发病率分为<4岁及≥30岁两个高峰,成人及老年人发病率高于小年龄组儿童发病率。结论运城市2006年乙脑疫情特点为成人病例构成比、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贵州省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水平。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17年5~6月采集3个市(州)6个年龄组健康成人血清共360份,应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法检测乙脑病毒中和抗体。  结果  360名调查对象中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5.2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 ∶17.52。不同性别(χ2=10.798,P=0.001)、不同发病率地区(χ2=6.090,P=0.048)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不同年龄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在45.00%~60.00%之间(χ2=4.236,P=0.516);不同民族中,布依族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最高(79.17%)。  结论  贵州省成人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较低,存在成人乙脑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4.
王云婕  刘新利  曹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4,(10):1903-1905,1912
目的了解铜川市乙脑发病特征及人群抗体水平,为有效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铜川市乙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在铜川市宜君县随机抽取健康人群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脑中和抗体。结果铜川市1960-2012年共报告乙脑病例649例,死亡59例,年均发病率为2.07/10万,死亡率为0.19/10万,病死率为9.09%。发病呈明显的季节特点,近年来职业分布上以农民、民工为多,15岁以上人群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3.10%,年龄别发病率以60岁以上人群最高;共采集健康人群血样216对,乙脑流行季节前,健康人群中和抗体阳性率24.07%,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1∶3.04;流行季节后,健康人群乙脑中和抗体阳性率为26.3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1∶3.29,流行季节前后中和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脑疫苗接种是铜川市预防乙脑最有效的途径,铜川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主要受疫苗接种影响。在做好适龄儿童免疫接种的同时,对成人也应开展乙脑疫苗强化免疫,建立整个人群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0年初江西省南昌市人群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71,HEV71)抗体水平,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在人群中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西省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快速血清学调查的1144份血清标本,采用中和试验检测血清HEV71中和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为74.74%(855/1144),2岁~组儿童抗体阳性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阳性率升高,3岁以下儿童中和抗体阳性率仅为52.01%;HEV71中和抗体阳性标本的几何平均滴度为1︰22.34,以0岁~组GMT最低,3岁~组达到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不同月龄婴儿H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0~月龄最高,之后逐月下降,至4~月龄组阳性率最低,之后开始升高,EV71阳性标本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0~月龄组GMT与1~月龄组基本持平,之后逐月下降,5~月龄组最低,6~月龄组急剧升高;在HEV71中和抗体阳性人群中,各年龄组中中和抗体滴度1︰8~1︰32构成比均为显著高于其他滴度组构成比(P﹤0.05),滴度≥1︰256的标本从6~月龄组开始,各年龄组均有出现。结论南昌市人群HEV71中和抗体水平较高,各年龄组人群近期均有感染,3岁以下儿童是HEV71感染引起HFMD流行的最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是HFMD流行防控的重点,成人也应预防HEV71的感染;胎儿具有母传抗体,但抗体水平降低较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制定正常人群的乙脑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蚀斑减少中和实验,对泰州市乙脑监测点健康人群的乙脑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共调查364人,乙脑抗体阳性率为63.46%,7~岁组阳性率最高,为92.16%;0~岁组阳性率最低,为10.64%。不同年龄组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正常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必须全面落实适龄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的乙脑免疫接种,同时加强人群抗体水平监测,以有效预防与控制乙脑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9年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方法采用蚀斑减少中和实验,选择两个监测点,分7个年龄组测定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结果共检测741人,乙脑抗体阳性率为74.76%,GMT为1∶13.54。阳性率最高为20-岁组(94.00%),最低为1-岁组(49.50%),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监测点阳性率分别为67.26%、83.14%,GMT分别为1∶10.80、1∶1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年龄组儿童乙脑抗体阳性率较低,应重点加强这部分儿童的乙脑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其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扬州市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抗体水平,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6月乙脑流行季节前,分7个年龄组,每组随机抽取50名健康人,采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法检测乙脑中和抗体。结果共检测356人,乙脑抗体阳性率为60.11%,GMT为1∶10.36。抗体阳性率、GMT<8月龄组最低,>20岁组最高,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8,P<0.05;F=23.82,P<0.05);有乙脑疫苗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无免疫史人群(χ2=27.68,P<0.05;F=16.19,P<0.05),且随着免疫剂次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GM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05;F=1.25,P>0.05)。结论扬州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主要受疫苗接种及由流行季节造成的隐性感染影响,2岁儿童乙脑抗体水平较低,建议增加6岁儿童复种1剂次乙脑疫苗的接种程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2—2015年江苏省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水平。方法在苏中(扬州、南通市)、苏北(淮安、徐州市)8个监测点,采集7个年龄组健康人群2 669份血清标本,采用蚀斑减少中和实验测定乙脑抗体水平。结果乙脑抗体阳性率为66.4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2.71;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GMT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P<0.05);不同年龄组、年份、地区及免疫接种次数乙脑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江苏省>15岁人群乙脑抗体水平具有保护作用,乙脑低滴度抗体水平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监测及预防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47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 (特别是儿童 )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病死率高 (5 %~ 35 %) ,后遗症严重 (30 %~ 5 0 %)。过去乙脑主要在亚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流行。然而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乙脑传播到一些原来的非流行区 ,原属非流行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首次报道了乙脑流行以及乙脑患者病后遗留的后遗症。为了有效控制乙脑流行 ,必须加强乙脑的监测和预防。开展和加强乙脑的流行监测 (包括人群抗体水平、蚊带毒率、猪抗体阳转率、乙脑病例诊断以及对新分离乙脑病毒抗原变异等的监测 )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每年仍报 1万~ 2万病例 ,如何减少乙脑病例是主要问题 ,建议提高对易感人群乙脑疫苗接种覆盖面 ,特别是广大农村儿童 ,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70岁人群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JEV-L)的免疫原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非随机、非对照的观察研究在宁夏北部地区招募2-70岁且血清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阴性的健康人群,接种1剂次JEV-L;采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后1个月血清乙脑病毒中和抗体,分析抗体阳转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1剂次JEV-L免疫后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转率为68.28%(99/145),其中2-10岁、11-20岁、21-40岁、41-70岁年龄组分别为90.32%、78.26%、66.67%、54.10%,乙脑流行区、低流行区分别为73.45%、50.00%,既往有、无乙脑疫苗免疫史者分别为83.33%、62.14%。多因素分析显示地区流行强度和既往乙脑疫苗免疫史是抗体阳转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1剂次JEV-L在乙脑流行区或既往有乙脑疫苗免疫史的2-70岁人群中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人群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的感染状况和分布特点,分析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6年在全省7个国家级疾病监测点1~59岁人群中,分1~、3~、6~、11~、≥21岁5个年龄组,每个监测点每年龄组随机抽取30人,共1050名调查对象,应用定量ELISA方法检测乙脑IgG抗体.结果 调查地区1~59岁人群乙脑IgG抗体标化调整阳性率为70.62%,平均阳性率以3~岁组最低,并有随年龄上升而升高的趋势,趋势检验x2=40.52,P<0.001.人群中乙脑IgG抗体整体水平较低,不同年龄抗体滴度水平不同,经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x2=76.9,P<0.001,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除年龄之外,居住地区纬度也是影响乙脑IgG阳性的因素,纬度越高,阳性率越低.结论 乙脑病毒感染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呈低水平长期存在,年龄增长和纬度降低是乙脑病毒抗体阳性率升高的影响因素.建议在重点地区加强乙脑病例、宿主动物和蚊虫带病毒情况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人群免疫状况,为制定免疫策略、评价免疫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曲靖市1035人健康人群进行白喉破伤风疫苗免疫史、抗体水平调查。[结果]白喉和破伤风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59.18%和70.54%,抗体阳性率以1~2岁组最高,16~20岁组最低;白喉和破伤风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T)分别为1︰17.92和1︰23.2;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之间人群白喉和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曲靖市健康人群小年龄组白喉和破伤风抗体阳性率、GMT较高,但随着年龄增大,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不同地区免疫规划工作发展不平衡;今后应重视大年龄组人群的白破二联疫苗的加强免疫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做好白侯、破伤风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主要在亚洲流行,近年乙脑流行地区不断扩大,原属非流行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报道了乙脑流行。乙脑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病毒性脑炎,随乙脑疫苗的广泛使用,乙脑的流行地域、流行趋势、年龄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影响乙脑发病的经济因素、生活居住环境、行为方式等,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人群可能不同。因此,有必要加强乙脑监测,明确乙脑的疾病负担,特别是了解成人乙脑的发病率、死亡率等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以探讨成人乙脑发病的危险因素、高危人群分布、如何进行预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上海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上海市乙脑流行病学特征、健康人群抗体水平、中间宿主猪的感染状况等。结果上海市2006年乙脑发病率为0.129/10万,2007年为0.077/10万;流行前期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为60.39%,流行后期为85.44%。中间宿主3月龄肉猪IgG抗体抗体阳性率为26.92%;上市屠宰肉猪抗体阳性率为14.86%。媒介蚊中检测到的乙脑病毒为基因1型。结论上海市乙脑发病处于较低水平,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较高,中间宿主猪中存在乙脑病毒感染,蚊虫乙脑病毒基因分型为1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石家庄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疫情特征和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抗体水平,分析乙脑发病与人群免疫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14年石家庄市监测的乙脑病例进行分析。于2003、2013和2014年选择监测点,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8个年龄组分别采集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应用间接法ELISA检测乙脑Ig G抗体。结果石家庄市自2000-2012年,乙脑发病均在个位数。2013年发生暴发报告120例病例。发病集中在10月占63.92%,50~岁组和60~岁组发病数最多,以农民为主。2003、2013和2014年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89%、13.41%和65.02%。不同年及不同年龄组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流行年人群抗体水平主要受免疫接种效果影响,高流行年后受人群隐性感染率影响整体抗体水平均上升。结论 2000年以来除2013年,石家庄市乙脑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人群抗体水平的降低会增加乙脑的发病风险。应在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同时长期监测人群免疫水平,及时预测乙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贵州省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中和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乙脑流行季节采集6个市(州)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清共960份,应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法检测乙脑中和抗体。结果 960名调查对象中乙脑中和抗体阳性率为64.69%,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0.32。男、女性乙脑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82%、68.77%(χ2 = 8.364, P = 0.004);不同年龄乙脑中和抗体阳性率在52.50%~84.17%之间(χ2 = 35.893, P<0.001),GMT在1∶20.00~1∶41.40之间(χ2 = 22.207, P = 0.002),其中中和抗体阳性率最低为< 1岁组,最高为>40岁组,GMT最低为11~15岁组,最高为>40岁组;不同地区乙脑中和抗体GMT在1∶18.62~1∶43.66之间(χ2 = 56.581, P<0.001)。结论 贵州省健康人群乙脑中和抗体水平总体较低,应加强乙脑监测,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尤其是应加强对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南通市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评价人群乙脑免疫屏障,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对从如皋和海安两个监测点采集的736份血清标本进行乙脑抗体检测。结果乙脑抗体总的阳性率为71.60%,GMT为1∶16.78。如皋市抗体阳性率高于海安县(χ2=11.54,P0.01),两地区均有随年龄的增加抗体水平增长的趋势。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免疫史、隐性感染、性别与乙脑抗体阳性有关。结论南通市2岁以上人群乙脑抗体有保护作用,但1岁的婴儿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该年龄段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北省2010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评价免疫效果,为有效阻断脊灰野病毒及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发生或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687份血清标本来自7个市﹤1岁、1~2岁、3~4岁、5~6岁、7~11岁、11~14岁、15~19岁、≥20岁人群,采用微量细胞中和实验测定血清脊灰中和抗体。结果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是94.9%、95.8%、95.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s)分别是1︰130.5、1︰134.1、1︰121.9。抗体GMT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地区间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省群体免疫水平较高,能够有效地阻断脊灰野病毒及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发生或循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金华市自然人群甲型病毒性肝炎抗体(HAV-Ig G)水平,为甲型病毒性肝炎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集自然人群血清标本1 17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AV-Ig G抗体。结果调查人群血清中HAV-Ig G阳性率为55.13%,不同性别、户籍和地区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年龄组中抗体阳性率最高的为≥60岁组(98.89%),最低的为6岁~组(22.22%),抗体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检测18月龄婴幼儿的母传HAV-Ig G水平,其中8月龄~组阳性率低至4.17%,此后的各年龄组婴幼儿均未检出阳性。在18月龄~15岁人群中,有免疫史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为34.81%,高于无免疫史人群的抗体阳性率19.51%(P=0.007)。结论金华市自然人群中HAV-Ig G阳性率低于全国水平,应关注甲肝疫情,并继续提高儿童免疫覆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