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在胆系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6/20)(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腹胀、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的治疗具有可靠的疗效,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术与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95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8例行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实验组),47例行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胆囊收缩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1月、6月及12月的胆囊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术后1d 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对照组术后5 d三项指标亦显著高于术前(P 0. 05),实验组术后1 d和术后5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与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均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而后者更有助于术后胆囊功能恢复,对患者手术创伤及机体各项炎性因子影响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实施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的患者有严格的入选标准,通过随访了解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优点和不足。结果108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或切除胆囊,手术时间(82.0±10.0)min,出血量在(26.0±12.0)ml。结石在1-32枚不等,共取出结石238枚。出院前切口一期愈合,全部患者出院前超声检查胆囊内无残余结石,肝功能正常。98例患者术后门诊或电话得到随访,随访率90.7%,随访时间3个月~4年,其中3例患者于手术后1年、2年后胆囊结石复发,复发率3.1%。结论经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简单、安全、有效,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与开腹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与开腹肋缘下小切口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08年5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63例,其中腹腔镜下完成33例(腹腔镜组),开腹肋缘下小切口完成30例(小切口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66.4±10.6)min显著长于开腹组(60.6±9.8)min(t=2.248,P=0.020);腹腔镜组住院费用(7865±992)元明显高于开腹组(6995±825)元(t=3.765,P=0.000);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22.7±6.9)h显著短于开腹组(36.9±17.2)h(t=-4.374,P=0.000);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4.8±1.5)d显著短于开腹组(10.0±7.4)d(t=-3.951,P=0.000);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例脐周感染)显著少于开腹组(2例切口血肿,2例切口感染,3例盆腔积液,1例粘连性肠梗阻)(χ^2=5.369,P=0.020)。结论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结石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探讨结石复发率、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术后胆囊壁厚度变化。方法对85例术后1年以上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随访,B超测量脂肪餐前后胆囊壁厚度和胆囊内有无结石等情况。设定胆囊收缩率≥50%为胆囊收缩功能良好,胆囊收缩率〈50%为胆囊收缩功能差。胆囊壁厚度≥3mm为增厚,〈3mm为正常。术前胆囊壁厚度正常40例(正常组),其余45例为炎症组。结果胆囊收缩率42%-98%,(67.7±18.9)%,其中胆囊收缩功能良好72例(84.7%),功能差13例(15.3%)。40例正常组内镜保胆取石术后胆囊颈、体、底厚度正常38例(95.0%),增厚2例(5.0%);45例炎症组内镜保胆取石术后胆囊颈、体、底厚度正常34例(75.6%),增厚11例(24.4%)。正常组术后7-8年结石复发1例,炎症组术后结石复发10例。结论术前胆囊正常为保胆取石手术的最佳选择,胆囊伴炎症、结石嵌顿的患者也可行保胆手术,但要严格适应证,两镜联合取净结石,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6.
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价值。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胆总管宽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空腹胆囊容积与术后90 d、术后1年空腹胆囊容积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胆囊最大收缩率、胆囊最小剩余容积显著低于术后90 d、术后1年(P0.05)。两组均未见残余结石及并发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02—2017-04间于潢川县人民医院接受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的42例胆囊结石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4.24±2.71) min,术中出血量(14.56±1.43) m L,术后住院时间(5.31±1.04) d。术后发生胆汁漏1例(2.38%),经通畅引流1周后愈合。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行彩超扫查显示,胆囊内未发现结石复发。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而且胆囊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确诊为胆囊结石的患者中选取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保胆取石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LC组)及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开腹组)各4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三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保胆取石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LC组和开腹组(p<0.05),LC组优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方面,保胆取石组和LC组比开腹组短(p<0.05).结论:相比LC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疗效好,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与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LCD组),1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LCD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ST+LC组(20% vs 5%,P〈0.05),LCD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EST+LC组(P〈0.05),手术成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肯定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4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其中单发结石43例,多发结石31例。结果 74例完成保胆取石术,术后无出血、胆漏、急性胆管炎、胆总管继发结石及胰腺炎等并发症。住院时间4~7 d,平均5d。术后超声检查提示74例患者胆囊结石全部取净。术后随访1~2年,无结石复发,术后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无明显消化道症状。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充分发挥腹腔镜与胆道镜的优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为109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保胆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10 min,平均(77.3±19.8)min;术中出血量5-15 ml,平均(8.2±3.6)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8-36 h,平均(18.5±9.9)h;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4-56 h,平均(28.2±10.3)h;术后住院2-5 d,平均(3.4±0.8)d。术后无出血、胆漏、急性胆囊炎、胆囊残留结石、胆管结石、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9个月,均无胆囊恶变;1例于术后14个月结石复发合并急性胆囊炎,胆囊三角粘连致密,行腹腔镜手术时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1例于术后26个月复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余者均无结石复发及右上腹疼痛、肩背部疼痛等症状。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保留了胆囊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有胆结石家族史、高脂血症及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应慎重选择保胆取石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和对胆囊结石患者胆囊、肝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胆囊结石病人60例,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等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6. 67%,对照组为93. 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 05),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病人术后12个月的空腹胆囊容积大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和12个月的胆囊最大收缩率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病人术前肝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但术后1天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所上升且对照组上升程度大于研究组(P 0. 05),而术后1个月时,两组肝功能指标均降至术前水平,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病人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研究组更为显著(P 0. 05)。结论两种微创保胆取石术临床疗效相近,双镜联合保胆术更有利于保护病人胆囊及肝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6例发生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均获随访,术后6个月患者胆囊收缩功能较术前显著上升,术后1年患者胆囊收缩功能较术后6个月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患者胆囊壁厚度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1年患者胆囊壁厚度较术后6个月进一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结石残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机体应激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患者随机分为后腹腔镜组(25例)和传统开放手术组(25例),患者术前、手术开始后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抽取静脉血5ml,应用EI,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浆中热休克蛋白(HSP)70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HSP70及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2小时,HSP70与本组术前及组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开放手术组高于后腹腔镜组(P〈0.05)。术后24小时,两组HSP70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开放手术组高于后腹腔镜组(P〈0.05)。术后48小时,HSP70开始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两组CRP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开放手术组高于后腹腔镜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比较,其对机体应激功能影响较小,体现了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胆囊切除术一直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胆囊切除术后可以发生众多问题,如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液返流、胃食管返流、结肠癌发生率增加、胆总管损伤及胆囊术后综合征等[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内镜的发展,临床医生能在直视下清晰观察到肝内外胆管和胆囊内的全貌,直视下取净胆囊内结石,大大降低了结石的复发率(复发率2%~7%)[2]。因此,保胆取石术成为有良好胆囊功能的胆囊结石患者另一种替代疗法。2011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普外科采用术前B超联合术中腹腔镜直视下对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是否适合保胆进行评估后,行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中配合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辅助与小切口微创保胆手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及小切口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为320例胆囊结石患者行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术前检查示胆囊显影良好,B超检查示胆囊壁厚均小于4mm,测定胆囊收缩率为30%.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施行小切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对40例脾亢合并胆囊结石分别行完全腹腔镜和开腹脾脏联合胆囊切除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28.5±15.0)min与开腹组(227.5±14.2)min无统计学差异(t=-0.217,P=0.830),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817.8±34.3)ml,显著少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875.6±70.7)ml(t=3.295,P=0.002)。2组均无术中并发症。腹腔镜组术后胸腔积液3例,穿刺孔出血1例;开腹组术后胸腔积液2例,切口感染2例,腹腔积液1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20)和25%(5/20),无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P=1.000)。腹腔镜组住院时间(13.0±0.9)d,显著短于开腹组(14.0±1.1)d(t=3.147,P=0.003)。40例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2组脾功能亢进均得到纠正,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腹腔镜组6例,开腹组5例门静脉血栓形成,口服华法令片和肠溶阿司匹林胶囊控制。结论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胆囊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合并胆囊结石在疗效上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媲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保胆取石术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12—2017-07间在襄城县人民医院接受双镜保胆取石术的346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4. 90±4. 10) h、肛门排气时间为(23. 10±3. 80) h、肛门排便时间为(46. 10±10. 20) h、并发症发生率为2. 02%(7/346)。术后6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及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双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症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可改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80例分为3组,均行EST联合LC,随机并按其EST术后手术时间分为3组。分别于EST术后3d(A组),7d(B组),30d(C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EST术后7d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间(51.00±2.31)min明显较A组(34.70±2.24)min、C组(34.43±2.51)min延长(t=0.002,P〈0.01);中转开腹率10.0%(6/60)较A组1.7%(1/60)、C组1.7%(1/60)明显增高(t=0.028,P〈0.05);术中出血量(50.43±3.90)ml较A组(28.86±3.35)ml、C组(28.57±3.40)ml明显增多(t=0.0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T术后30d组腹腔镜胆囊切除住院总费用(15250.57±1006.67)元较A组(10093.29±496.05)元、B组(10845.86±744.27)元明显增加(t=0.002,P〈0.01)。结论EST术后3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可降低手术难度与中转开腹率,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有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84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50例)及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34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肝功能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各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OC组CD3+、CD4+及CD4+/CD8+在术后1d及3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7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LC术可引起患者术后肝功能短暂异常,但对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作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