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cardiacsurgery—associatedacutekidneyinjury,CSA-AKI)是指发生在心脏外科术后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根据诊断标准和手段,以及心脏手术类型的不同,低至5%,高达45%,通常接近30%。继脓毒症之后,体外循环(cardiopuhnoncuybypass,CPB)是肾损伤的第二位致病原因,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的对比剂肾病则位列第三。  相似文献   

2.
<正>心脏外科手术是治疗心脏及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间的个体差异、手术的复杂性和术后可能产生的各系统并发症等因素导致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1]。尽管心脏手术方式的改良及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极大提升[2],但神经系统并发症并非少见,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出血性卒中、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癫痫、造影剂诱发的脑病、脊髓损伤、颅神经与周围神经损伤等。上述疾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并可能对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及大血管手术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发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份~2020年12月份我院心胸外科行心脏或大血管手术的患者,整理其临床资料,统计其发生ALI的病例及其相关高危因素。结果:1440例心脏及大血管手术患者,心脏外科手术1107例,大血管手术333例,并发ALI175例(12.15%)。急诊手术、高风险手术、心功能差、高龄、术前合并肺部基础疾病、手术或体外循环时间长是发生ALI的最常见危险因素;其次是吸烟史、并发其他肺部损伤(气胸、胸腔积液、膈神经损伤、气道损伤、肺静脉狭窄等)、谵妄、营养差以及肾功能不全。结论:心脏及大血管手术患者,病情急缓、手术创伤大小、心功能、手术或体外循环时间、年龄、是否合并肺部基础疾病是引起术后ALI的最主要原因,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并随时警惕发生ALI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心内直视手术时,要求心脏完全停跳,术后心脏必须恢复其功能,因此手术期间全面性心肌保护是心脏外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预防缺血性心肌损伤是心脏手术病人成活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心脏是人体一生中运动不息的器官,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其重量不到人体的0.45%,但接受的血液却占人体的4~5%。心肌的耗氧量是全身组织平均耗氧量的25倍以上,氧储备也少,仅够几秒钟使用,同时无氧代  相似文献   

5.
抑肽酶与自体输血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摘要)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贾雷李惠君林世平王伯杰我院自1994年7月至1995年3月期间,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中,联合应用抑肽酶与自体输血技术,在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减少库血输入量方面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停跳与不停跳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矫治术对心肌的损伤程度,并寻找敏感性评价指标。方法将40例同期拟行先心病矫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分别于心脏停跳与不停跳下手术,两组麻醉及体外循环(CPB)方法相同。分别于围术期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同时观察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指标改变。结果两组围术期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指标均无明显异常,但术中、术后血清cTnⅠ及CK、CK—MB、LDH水平均明显升高,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其中血清cTnⅠ水平升高出现早、恢复慢(术后72h时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结论心脏不停跳先心病矫治术对心肌的损伤小于心脏停跳手术;cTnⅠ是评价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敏感的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7.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脏事件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Vonknorring报道,有冠心病的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为2%-17%,而无冠心病者发生率为0.1%-0.2%。所以,对手术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复习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对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机制、临床评价、危险因素干预原则进行综述,供基层医院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心脏停搏液在心脏外科中的广泛应用,短期的心肌缺血已不再构成心脏手术的严重威胁。60年代初人们观察到对缺血后的心肌恢复正常的血供,可导入新的致伤成份,谓之再灌注性损伤。80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证明再灌注性损伤可出现在心内直视术后,冠状动脉主动脉傍路移植术、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以及溶栓术后。本文综述有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特点、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离心泵在临床常规体外循环、急症体外循环及辅助循环手术中的使用情况。方法: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1991年至1995年间66例使用离心泵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全组病例包括择期心脏直视手术患者58例(占88%),急症及辅助循环手术8例(占12%)。结果:择期手术患者脱离体外循环成功率98%;其中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心室壁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左心功能衰竭转为辅助循环。急症及辅助循环手术患者脱离体外循环成功率60%。结论:随着离心泵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长时间辅助循环的成功率逐渐增高,为心脏外科及介入治疗术后需要进行长时间心脏辅助的患者提供了新途径;同时提示辅助循环成功率与病例选择时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会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而血管活性药物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本文总结了血管活性药物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体会,认为护理中应注重药液配制使用的准确性,强调监测调整、观察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老年心血管手术中体外循环的实施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世纪John Gibbon第一次使用心肺转流辅助心外科手术以来,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开展心血管手术的必要手段。它通过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支持代替心脏功能,在心脏停跳期间为机体提供足够的血供,为外科医生提供良好、平稳、清晰的术野,是心脏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是心脏外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科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住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术前一般情况、手术类型、围手术期情况及预后等。结果 共纳入4007例心脏手术患者,死亡77例(1.9%),术后发生AKI 1250例,发病率为31.2%,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RT)者104例,RRT治疗率2.6%;AKI组院内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KI组(5.4%比0.3%,P<0.01);AKI后接受RRT(AKI-RRT)患者院内病死率36.5% (38/104)。心脏移植术后AKI发病率最高(73.0%)、院内病死率最高(18.9%),其次为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联合瓣膜手术(AKI发病率57.8%、院内病死率6.1%)、主动脉瘤手术(AKI发病率52.1%、院内病死率5.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BMI、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术前血肌酐>106.0 μmol/L、术中心肺旁路时间、术中低血压、主动脉瘤手术为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肌酐>106.0μmol/L、术中低血压是影响AKI后肾功能完全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尿量恢复是肾功能完全恢复的有利因素。结论 心脏手术后AKI发病率高、预后较差,其发病与围手术期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心脏移植术、冠脉旁路移植术联合瓣膜手术及主动脉瘤手术为术后AKI发病的高危手术。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手术给他们留下了一道长长的胸部切口和一个漫长的恢复期。完全愈合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年龄和患者整体健康水平以及手术的复杂性。最常见的外科手术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心脏搭桥"的手术。这种手术用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血管来联接堵塞的心脏动脉。心脏外科手术还可以用来修复或更换有问题的心脏瓣膜或修复心脏损伤或异常的部位。有专家认为:对于那些健康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的监测中,原降钙素是一种新型的、很有价值的标志物.本文从围术期感染、体外循环、心肺移植、心脏急症等方面对目前所研究的原降钙素的临床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前体外循环(CPB)已成为心脏外科手术的基本辅助手段,但其所导致的各脏器、系统不同程度的损伤(如低心排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灌注性肺损伤等)仍然没有完全解决,其中CPB相关肺损伤若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约2%),其病死率高达50%以上。近年来有关CPB相关肺损伤的临床表现、机制、损伤标志物以及肺保护方法等的研究均有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5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径较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2例发生低心排综合征、1例室颤均抢救无效死亡.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随访3~24个月,2例失访,失访率4.44%,无一例死亡.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满意.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方案、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熟练的手术技术及术后的重症监护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的监测中,原降钙素是一种新型的、很有价值的标志物。本文从围术期感染、体外循环、心肺移植、心脏急症等方面对目前所研究的原降钙素的临床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微创心脏手术是现今心脏外科发展的主流,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是其重要发展趋势。全腔镜下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已得到充分验证。近年来,其适应证正在不断扩大,与开胸手术及其他微创术式比较存在众多优点。现就全腔镜技术在当前心脏外科领域的应用做一简要总结并对其日后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术后心房颤动(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是外科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在心脏外科术后。大约35%的心脏手术患者发生POAF,并在术后第2天达到高峰。而POAF的病理生理尚未完全明了,但有关POAF与炎症反应的关系的相关资料越来越多。心脏手术本身就是炎症的主要来源。除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设备等产生较大的异物表面外,它还可引起严重的外科创伤、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引起炎症反应。POAF会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和手术死亡率的升高。本文就炎症反应与心脏外科POAF关系和预防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中医师无法直视心脏和大血管,手术操作难度大,导致并发症增加、术者学习曲线延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从形态和功能两方面评估循环系统,具有定位、定性、定时、定量的基本功能,提高了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其在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中不仅有助于明确术前诊断、辅助股动静脉插管、改进心脏停搏液输送和心腔内排气,而且能明显降低术中心血管并发症,为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