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无心力衰竭(心衰)患者,β受体阻滞剂是否能降低死亡率尚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确定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和死亡率之间的关联。方法:这项队列研究使用英国和威尔士注册数据,纳入2007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179 810例AMI后无心衰的心室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倾向评分逆处理概率加权和工具变量分析研究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与1年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在91 895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和87 915例非ST段抬高型AMI患者中,分别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2001—2011年中国东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入院24 h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情况。方法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选2001、2006和2011三个特定年份,抽取AMI病历,进行中心性病历信息提取。评价东部农村AMI患者β受体阻滞剂在入院24 h内的使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抽样获取无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的AMI病历1227份,其中584例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存在高休克风险,其余643例绝对适宜。2001、2006和2011年β受体阻滞剂早期使用绝对适宜人群的使用率分别为43.5%、62.3%和57.6%(趋势P=0.0944),而高休克风险的人群所占比例为35.3%、50.2%和51.9%(趋势P=0.0206)。年龄偏高、有慢性肺病史的患者较少接受早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反之,就诊于教学医院的患者更易接受此治疗。结论 2001年至2011年我国东部农村地区AMI患者,适宜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理想人群中,使用率明显不足,而具有高休克风险的患者仍在普遍使用。提示可作为AMI诊疗质量改善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多数临床试验表明,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病人,早期开始β阻滞剂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兹就近年来国外研究进展作一扼要介绍。β阻滞剂用于梗塞急性期的临床试验 May等复习文献报告了16个急性期试验,大多数病人于住院后尽可能早期开始治疗。其中8个试验(包括口服方案5个,静注方案3个)β阻滞剂治疗组较安慰剂对照组的死亡率降低,但只有一个试验两组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001年~2011年间中国西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第一阶段,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西部农村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选取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个特定年份,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进行中心性病历信息提取。比较西部农村AMI患者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模型分析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抽取35家医院(其中32家最终参加),从抽样获取的AMI病历中排除不适宜评价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人群,最终获得无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的AMI病历486例,其中247例适宜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239例存在高休克风险。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于2001年、2006年和2011年在适宜人群中分别为19.06%、54.30%和56.20%(趋势P=0.0020),在休克高风险人群中分别为31.53%、59.49%和69.62%(趋势P=0.0001)。适宜人群中,高血压病史[比值比(OR)=1.87,95%可信区间(CI):1.06~3.29],吸烟(OR=1.97,95%CI:1.11~3.48),或在2006年(OR=2.93,95%CI:1.22~7.03)、2011年(OR=4.67,95%CI:2.06~10.59)入院与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高相关。结论:我国西部农村地区AMI患者中,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自2001年至2011年呈上升趋势,但仍与指南推荐存在较大差异,提高其使用规范性有助于改善AMI诊疗质量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持有不同的观点。其原因是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临床使用的经验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笔者对其原因及不同梗死部位、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应精准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①评估AMI后交感神经活性,精准治疗病人的高交感活性;②根据AMI的血运重建方式及效果,精准使用剂量;③平衡获益与风险,精准把握使用的时机。并建议在AMI后二级预防中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出现室性异位活动(VEA)提示预后较差。鉴于VEA同左室功能不全强相关,有些研究者推测VEA和心肌损害总范围有关。VEA的晚近研究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争议有二:首先,VEA是否独立的有害因素抑或仅系广泛心肌损害的标志;其次,VEA的某些类型是否较其它类型为严重。一般认为“简单的”VEA如偶发单纯室(性)早(搏)似无重要意义,而“复杂的“VEA如频繁、多灶性、成对或连续室早乃至于室(性心动过)速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大约10%在出院后1年内死亡,β阻滞剂能使此期死亡危险下降25%,但仅25%~50%病例适宜采用β阻滞剂治疗。AMI 后1年内死亡危险主要是心律失常,已证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不能降低病死率,其中有些(如恩卡胺和氟卡胺)甚至增加死亡危险。因此,对那些不适宜采用β阻滞剂治疗的AMI 患者,尚未找到能有效降低猝死危险的疗法。研究对象为613例不适宜采用β阻滞剂治  相似文献   

8.
经酶测定证实的32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随机选自限制心肌梗塞范围协作试验组,分析心肌梗塞急性期突然停用β阻滞剂的相对危险度.60.3±8.7岁的39(男25、女14)例AMI患者(组Ⅰ)在随机分组前规则服用β阻滞剂(其中31例服普萘洛尔)至少21天,分组后停服β阻滞剂改服安慰剂.56.7±10.7岁的272(男198、女74)例AMI患者(组Ⅱ)随机分组前未服β阻滞剂,分组后服安慰剂.组Ⅰ和组Ⅱ在下列方面均无显著差别:连续测定肌酸激酶MB同功酶,建立时间活性曲线,据以推算的梗塞范围指数(15.8±10.9对18.2±  相似文献   

9.
某些研究揭示,β阻滞剂能降低AMI和/或轻度心衰者的临床总死亡率。另据报道,ACEI对降低AMI后伴轻度心衰且接受利尿剂治疗老人的死亡率疗效可靠。本文拟就AMI后伴轻度心衰同时接受ACEI和利尿剂联合治疗的老年人,β阻滞剂对其总死亡率以及非致命性AMI率的可能作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2001年至2011年间中国东部城市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在适宜人群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第一阶段,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东部城市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选取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个特定年份,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进行中心性病历信息提取。采用加权计算方法,评价中国东部城市AMI患者早期β受体阻滞剂使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抽取35家医院,最终32家参加,从抽样获取的AMI病历中排除不适宜评价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最终获得1399例β受体阻滞剂早期使用绝对适宜人群。在入组患者中,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早期β受体阻滞剂加权使用率分别为64.7%、69.7%和60.9%(P=0.0447)。入院时有胸部不适症状[比值比(OR)=2.22,95%可信区间(CI):1.19~4.13],收缩压偏高(OR=1.40,95%CI:1.11~1.77)或心率偏快(OR=2.01,95%CI:1.58~2.55)的患者更倾向于早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反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比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更少接受此早期治疗(OR=0.55,95%CI:0.37~0.81)。结论:中国东部城市地区,AMI早期适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中,2001年至2011年整体使用率不足,且无改善趋势,这可能与医生对于循证医学证据及指南推荐的理解不到位、过度担心药物副作用有关。若能充分利用β受体阻滞剂这类相对便宜且疗效明确的治疗措施,将有利于资源最大化利用,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心肌梗塞后的二级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大约18%死于住院期内.出院后1个月,死亡人数有迁延性增加倾向;6个月后,病死率始趋于相对稳定,但仍较一般人群高4~8倍。因而认为,“二级预防措施”即心肌梗塞(MI)后旨在改善预后的各种治疗措施,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已被列为临床二级预防的措施包括β阻滞剂、抗凝疗法、抗血小板疗法、抗心律失常疗法、钙拮抗剂、早期康复锻炼、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等。β受体积阻滞剂 AMI后早期使用β阻滞剂,可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肌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以及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AMI患者HRV的影响.方法 6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阿替洛尔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2 w记录24 h 动态心电图,观察患者HRV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HRV各参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阿替洛尔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 AMI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改善HRV,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应用Swan-Ganz导管监测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按照是否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分成β受体阻滞剂组和无β受体阻滞剂组,对比分析院内死亡率、住院时间、住监护室时间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结果共152例患者,男127例,女25例,β受体阻滞剂组131例,无β受体阻滞剂组21例,β受体阻滞剂组与无β受体阻滞剂组的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心率、血压、病因、伴随疾病、用药情况等基线资料基本一致。两组间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不会增加院内死亡率(P=0.14),延长住院时间(P=0.54)及住监护室时间(P=0.716)。对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指数、肺血管阻力指数、体循环阻力指数等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能明显降低肺动脉收缩压(P=0.018)、肺动脉舒张压(P=0.031)、平均肺动脉压(P=0.042)、肺血管阻力(P=0.044)、中心静脉压(P=0.000)。结论口服低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不会恶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在心率较快,血压可耐受的情况下可谨慎地使用。  相似文献   

14.
倍他乐克对老年心肌梗死病死率的影响及随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的影响,方法:128例老年AMI病人,随机被分成两组,A组为治疗组,长期口服倍他乐克,B组为对照组,口服除β阻滞剂之外的治疗AMI的药物,两年后随访病人的存活,再梗情况,结果:死亡率:治疗组8%,对照组14%,两组差异有显性,结论:倍他乐克能改善老年AMI病人的预后,明显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CCU病房收治的AMI病人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静脉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倍他乐克静脉注射15mg,继以口服治疗(200 mg/d),观察其对心率、血压、心功能及胸痛改变等指标,及急性期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早期使用β-阻滞剂可使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6%:5%,P<0.05)。结论:倍他乐克通过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减慢心率, 降低血压.降低室颤阈等作用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后使用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的疗效是明显的,但是各类β受体阻滞剂在诸如亲脂性和选择性等特性上存在差异,且这些差异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尚未明确,该文比较了三种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普奈洛尔)对于心梗后幸存者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抽取了201752例自1994年2月~1995年7月间出院的急性心梗病人且出  相似文献   

17.
交感激活是心力衰竭 (HF)进展的关键因素 ,β-阻滞剂常被用来对抗这一种神经体液系统的过度激活。临床和实验证据均支持使用 β-阻滞剂治疗 HF可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不同的研究中已证实β-阻滞剂长期的有益作用 ,但是目前关于高危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使用 β-阻滞剂的前瞻性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文对 CIBIS- 研究进行了回顾性亚组分析 ,以了解β-阻滞剂对高危 CHF患者是否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CIBIS- 试验共入选经标准治疗后仍有自觉症状 ,EF≤35 %的 NYHA心功 ~ 级患者 2 6 4 7例 ,其中比索洛尔组132 7例 ,安慰剂组 …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房室传导阻滞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4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中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的27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显示下(后)壁心肌梗塞合并AVB远高于前壁(P<0.01)。合并AVB对AMI的病情在死亡率、休克发生率和心衰严重程度方面均有较大影响。本组AMI合并的AVB67%可完全消失,其中95%在2周以内完成。作者认为:下(后)壁AMI应尽量避免使用β-阻滞剂;AMI合并AVB者,积极治疗3周后AVB不消失,而又有心脏起搏指征,方可考虑永久起搏器安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对病人死亡率的影响,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期间254例AMI病人(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简称他汀组156例,未用他汀组98 例)进行随访(平均随访421 d)以确定转归。回顾性分析AMI病人住院时他汀类药物等治疗情况和血脂水平,进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研究他汀类药物与AMI死亡率的关系。结果:他汀类药物使用与AMI死亡率独立相关(OR =0.24,95%CI=0.12-0.46,P<0.001)。他汀组死亡23例(14.7%),无他汀组死亡27例(27.6%),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他汀组中高脂血症者与血脂水平正常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MI后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减少AMI死亡率,且与血脂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氧化铝三羟吲哚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尿儿茶酚胺(CA)。提示AMI早期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有并发症者尿CA升高更显著。酌情使用β-阻滞剂,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