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紫杉醇为基础的两药化疗方案联合腹腔灌注化疗(IPC)对合并腹腔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初治的173例合并腹腔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6例采用紫杉醇为基础的两药静脉化疗方案联合IPC(全身化疗+IPC组),57例单纯采用紫杉醇为基础的两药静脉化疗方案(全身化疗组).分析纳入观察病例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病理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无进展生存期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采用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IPC对晚期胃癌生存的影响.结果 173例合并腹腔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中位随访15.5个月,中位PFS 5.81个月,中位OS 10.30个月.全身化疗+IPC组中位PFS 6.6个月,中位OS 11.1个月;全身化疗组中位PFS 5.0个月,中位OS 10.1个月.全身化疗+IPC组PFS优于全身化疗组(P<0.05),2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有无ICP是影响合并腹膜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P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2组主要毒性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主要是粒细胞下降),2组间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紫杉醇两药方案全身化疗联合ICP治疗合并腹腔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能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开始化疗的时间与预后的相关性,探索更适当的开始辅助化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辅助化疗的303例I-III期乳腺癌患者,分析其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以手术后开始第1个周期化疗时间为起点时间,按起点时间不同方法分析,阶段时间为界:1~14d化疗组(1组);15~21d化疗组(2组);22~28d化疗组(3组);29~35d化疗组(4组);≥36d化疗组(5组)。结果无病生存期,在各组中无病生存期整体比较有差别(P=0.024)。各组的5年无病生存期分别为76.0%,85.2%,86.7%,63.8%,64.9%。总生存期整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独立的预后因素中,年龄、肿瘤的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化疗药物四个自变量与无病生存相关;X2=11.316,P=0.023。结论乳腺癌术后需要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术后在≤28d开始辅助化疗有益于无病生存期延长。术后辅助化疗最佳区间22~28d。其中年龄、肿瘤的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化疗药物四个自变量与病生存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肝转移患者不同治疗模式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6年本院收治的80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伴肝转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肝脏转移灶放疗联合全身化疗组,单纯全身化疗组以及射频消融(RFA)联合全身化疗组。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Logrank和ANOVA检验差异。结果:全组80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肝脏转移灶放疗联合化疗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8.5个月,全身化疗组中位OS为6.9个月,射频消融(RFA)联合全身化疗组中位OS为10.7个月。接受RFA联合全身化疗组患者生存优于其他两组(P<0.001)。RFA组患者和放疗组患者局控时间相当(8.0个月vs. 9.1个月,P=0.188),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4.6个月)。结论:RFA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肝转移可有效延长局控时间和总生存期;转移灶放疗联合全身化疗同样有效延长局控时间,但生存获益不明显。对于一般状态良好的患者,可考虑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行RFA治疗,RFA不能耐受的患者推荐肝脏转移灶调强放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TEC方案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Ⅲ、Ⅳ期乳腺癌患者行TEE新辅助化疗方案(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入d1,表阿霉索60mg/m^2静脉滴入d1,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注射d1),21d为1周期,共2周期,并与未行任何术前治疗可手术的24例Ⅲa期患者作对比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14%(23/28),有64.28%(18/28)的患者分期降低。新辅助化疗组的平均无病生存期为49.6个月,明显高于未行化疗组的40.2个月(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50个月随访期无病生存率为32.14%,对照组为29.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能降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分期,为手术创造最佳机会,减少或延缓肿瘤的复发、转移,并可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初诊 Ph+ALL患者27例,19例采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IVD组8例,伊马替尼联合VDLP组8例,伊马替尼联合VDP组3例),其余8例给予VDLP常规化疗。22例达完全缓解(CR)后给予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序贯治疗,3例给予常规维持及巩固化疗,定期监测血常规、骨穿、ABL基因突变及转阴情况。6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为自体移植。结果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C R率可达89.5%,诱导死亡率为0;常规化疗组诱导C R率为50.0%,诱导死亡率为12.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0.0±1.4)个月,而常规化疗组仅为2.0个月(P<0.05)。移植患者2年总生存(OS)率75.0%,无病生存期(DFS)为83.3%;未移植患者2年OS率为14.0%,DFS率为12.6%;但两组患者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FS差异明显(P<0.05)。BCR/ABL转阴患者的OS及DFS均明显高于未转阴患者。结论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Ph+ALL能提高患者的CR率和缓解持续时间,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提高患者的DFS率。  相似文献   

6.
局部晚期胃癌术后辅助腹腔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胃癌术后辅助腹腔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200例局部晚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治疗组n=87)和单纯静脉化疗组(对照组n=113),观察两组的生存时间和化疗的毒副反应。结果两组随访,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00个月,单纯静脉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24个月,局部晚期胃癌术后加用腹腔化疗组较单纯静脉化疗组延长了生存时间,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局部晚期胃癌术后静脉联合腹腔化疗,较单纯静脉化疗,延长生存时间,疗效较好,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腹腔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预防中晚期结肠癌术后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的疗效及其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62例DukeB~C2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进行腹腔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57例DukeB~C2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进行全身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联合化疗组62例和对照组57例均顺利完成6周期化疗。联合化疗组的肝转移率(8/62,12.90%)和局部复发率(7/62,11.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57,31.58%;23/57,40.35%),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1)。联合化疗组1年生存率为93.55%、2年生存率为80.65%、3年生存率为69.35%;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89.47%、2年生存率为63.16%、3年生存率为50.88%,联合化疗组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5)。结论 腹腔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能有效预防中晚期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显著提高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卡培他滨单药化疗在老年高危Ⅱ期及Ⅲ期大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的高危Ⅱ期及Ⅲ期老年(年龄≥70岁)大肠癌患者13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低剂量组[卡培他滨2000mg/(m2·d),45例]、常规剂量组[卡培他滨2500mg/(m2·d),46例]、对照组(不化疗,46例)。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比较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化疗完成率、化疗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蛋白尿、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通过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3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3年无病生存率(DFS)。针对肿瘤的分期进行亚组分析,分别比较3组中高危Ⅱ期和Ⅲ期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3年DFS。结果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化疗完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损伤、蛋白尿、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46.4个月、46.9个月、41.2个月,3年DFS分别为73.0%、79.4%、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发现,对于高危Ⅱ期患者,3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47.9个月、47.3个月、45.1个月,3年DFS分别为84.6%、76.6%、7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Ⅲ期患者,3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43.2个月、46.3个月、38.7个月,3年DFS分别为72.4%、79.7%、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70岁以上的高危Ⅱ期大肠癌患者,不建议卡培他滨单药辅助化疗;对于70岁以上的Ⅲ期大肠癌患者,应用低剂量卡培他滨单药辅助化疗更安全,且能获得与常规剂量化疗相当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不同的肿瘤照射剂量联合不合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DICE同期并辅助化疗治疗早期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旨在探讨同期放化疗中肿瘤照射剂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46例确诊结外早期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成高剂量组(56Gy/28F)和低剂量组(46Gy/23F),接受放疗联合DICE方案同期化疗2周期,随后辅助化疗IDCE方案4周期。结果接受扩大野肿瘤照射剂量56Gy/28F组患者较46Gy/23F组,患者CR率分别为91.3%和82.6%(P〈0.01),3年OS率和DFS率分别为92.6%、84.3%(P〈0.05)及88.7%、82.5%(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最主要的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及口腔黏膜反应。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过程。结论结外早期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扩大野肿瘤照射剂量56Gy/28F联合DICE方案同期并辅助化疗组较46Gy/23F组有更高的局部控制率、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率,并有良好的耐受性。早期相对高剂量的放射治疗在同期放化疗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单纯放疗(IMRT)、同步放化疗(CCRT)及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CCRT+AC) 在Ⅱ期鼻咽癌患者中的生存获益,来探索化疗是否能提高Ⅱ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率,为早期鼻咽癌治疗方式的 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10 月—2013 年10 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2 例 初治Ⅱ期鼻咽癌患者(T1、2N1M0、T2N0M0,第八版AJCC/UICC 鼻咽癌分期标准)的临床资料。其中, IMRT 组患者39 例,CCRT 组患者38 例,CCRT+AC 组患者45 例。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无 局部复发生存期(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及无病生存期(DFS),次要研究终点为毒副反应。 结果 IMRT 组、CCRT 组、CCRT+AC 组患者5 年OS、LRFS、DMFS 及DF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CCRT 组、CCRT+AC 组患者毒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较IMRT 组更严重(P <0.05)。 结论 在IMRT 基础上加用化疗未能改善Ⅱ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反而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存在腹膜微转移的胃癌患者行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IHI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术中腹腔冲洗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0(CK-20)均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2例,行静脉化疗6个周期;治疗组73例,术中行IHI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6个周期;2组静脉化疗均采用FOLFOX4方案,并均于术后4周开始进行。结果治疗前后平均Karnofsky评分对照组分别为(67.8±6.8)分、(73.9±9.3)分,治疗组分别为(67.9±7.8)分、(78.1±11.0)分,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5年总复发和转移率分别为63.9%、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1.4%、25.0%和8.3%,治疗组分别为71.2%、47.9%和4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36.0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0个月(P<0.05)。结论对存在腹膜微转移的胃癌患者行术中IHI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安全有效,可降低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率,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Li GH  Wu Y  Zhang XJ  Cui YS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1):2212-2214
目的 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手术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的生存期比较.方法 收集1999-2004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37例SCLC患者,术后用依托泊甘+顺铂或卡铂方案化疗4~6个疗程.选取37例年龄、分期及肿瘤部位相仿的对照组患者,用依托泊甘+顺铂或卡铂方案化疗6个疗程.两组分别随访5年,进行生存率比较.结果 手术联合化疗组的1、3、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72.97%、35.13%、21.62%.对照组1、3、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54.05%、13.51%、5.41%.两组Ⅰ期SCLC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和Ⅲ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P=0.836).结论 手术后联合化疗对Ⅰ期的SCLC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根和  方平  陈雍  左刚  吴怡青  朱元贞 《吉林医学》2014,(25):5544-5546
目的:对比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治疗腹腔转移癌的不良反应以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选取56例序贯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和单纯静脉化疗患者,分别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和单纯静脉化疗的毒副反应并对比,同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相比,腹痛发生率较高(25%与8.9%),Ⅲ+Ⅳ白细胞减少较低(16.%与21%),而胃肠道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总生存期为22个月。结论:对比单纯静脉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腹腔转移癌安全有效,但腹痛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卵巢癌术后腹腔热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癌术后腹腔热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卵巢癌术后患者分2组,实验组25例采用顺铂腹腔化疗及热疗+多西他赛全身化疗,对照组23例采用多西他赛全身化疗+顺铂腹腔化疗.比较两组疗效、近期的毒副反应、KPS评分及体重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卵巢癌近期有效率、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5.
李泽锋 《当代医学》2010,16(20):86-87
目的观察腹腔温热灌注(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IPHP)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分析162例手术后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IPHP联合全身化疗76例(联合组)和全身化疗86例(单纯化疗组),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联合组27例Ⅳ期患者中CR6例,PR9例,有效率为55.56%;单纯化疗组34例Ⅳ期患者中CR3例,PR6例,有效率为26.47%(P〈0.05)。远期疗效:3年生存率联合组为77.63%,单纯化疗组为63.95%(P〉0.05);5年生存率联合组为68.42%,单纯化疗组为37.21%(P〈0.05)。2组病人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温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优于单纯全身化疗,不良反应相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卡铂联合紫杉醇腹腔化疗对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 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0 例HGSOC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卡铂联合紫杉醇静脉化疗组(A组)34例,卡铂联合紫杉醇腹腔化疗组(B组)30例,顺铂联合紫杉醇腹腔化疗组(C组)28例,传统化疗药(环磷酰胺、阿霉素等)静脉化疗组(D组)18例。比较各组患者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评判卡铂联合紫杉醇腹腔化疗治疗HGSOC的实用性、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A组、B组、C组5年生存率较D组均显著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C组3年生存率亦较D组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A组、B组、C组间3年、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间III、IV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III、IV级胃肠道反应与腹痛发生情况:C组、D组分别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A组与B组间、C组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间皮疹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铂联合紫杉醇腹腔化疗可以延长HGSOC患者的生存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复发的类型和危险因素及胃癌根治术后生存相关因素,为预防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胃癌复发病例的复发类型、复发时间和原发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与同期治疗的94例无复发胃癌病例作对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及复发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胃癌复发主要为腹腔内复发,共64例(90.1%)。单因素字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在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浆膜浸润、阳性淋巴结个数、淋巴结清扫范围、TNM分期及术后有无6~8周期化疗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无浆膜浸润、阳性淋巴结个数、手术清扫淋巴结范围、TNM分期及术后有无6~8周期化疗是胃癌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复发者2年内复发57例,占复发总数的80.3%;COX回归分析显示,阳性淋巴结个数、TNM分期和术后有无6~8周期化疗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2年内复发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术前相对准确的TNM分期以及标准的胃癌根治术和术后规范化疗,加强术后2年内的随访程度,是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胃癌采用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01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6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术后分为2组,2组基线资料均衡。治疗组84例采用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对照组80例采用单纯全身静脉化疗。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比较,患者术后生存率在第1、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第3、4、5年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1.9%vs45.0%,P〈0.05;52.4%vs32.5%,P〈0.05;42.9%vs21.3%,P〈0.01)。2组术后原发部位肿瘤复发率相近(27.4%vs23.8%,P〉0.05),但腹腔种植转移率(21.4%vs42.5%,P〈0.01)、远处转移率(57.1%vs78.8%,P〈0.01)、总复发及转移率(63.1%vs83.8%,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及恶心、腹泻、脱发等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痛、腹胀发生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症处理后即可缓解。结论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方案能改善局部治疗效果,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复发率及转移率低,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加顺铂方案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毒性反应及疗效。方法:将4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各21例。放化疗联合组NP方案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即刻或休息1~2 d后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结束后再行NP方案化疗4个周期;单纯化疗组仅予NP方案化疗6个周期。两组均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价毒副反应及疗效。结果:放化疗联合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较单纯化疗组有所增加,但经对症治疗均能耐受,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计划。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N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可以耐受,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