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刊芳 《地方病通报》2021,36(3):28-29,71
目的 分析2013-2019年甘肃省会宁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会宁县报告的布鲁氏菌病个案资料,以及2015年和2019年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会宁县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13-2019年会宁县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63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166/10万,不同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475,P<0.05);郭城驿镇发病最多(45例)、占27.61%,发病率为17.777/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7月(32例)、占19.63%;以40~69岁人群为主(119例)、占73.01%,感染人群以从事屠宰、养殖、羊肉和皮毛加工的农民为主、占97.55%;男女性别比为3.4:1.结论 会宁县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卫生和畜牧部门应密切协作、各司其职,畜牧部门加强对畜群的检疫和免疫以及病畜隔离和淘杀工作,卫生部门应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临床医师培训,监测重点人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甘肃省武威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4月收集2013—2017年武威市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有关资料,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描述性分析武威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3—2017年武威市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778例,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26,P<0.05);发病高峰集中在5—9月,7月(16.20%)最高、12月(3.34%)最低;病例构成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16,P<0.05);15~64岁男性(χ^2=1206.82)和女性(χ^2=352.62)病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均P<0.05);以农民为主、占72.62%,构成比由2013年的37.50%先上升到2015年的82.12%后,自2016年开始逐年下降,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8,P<0.05)。结论武威市布鲁氏菌病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信息共享、联防联控和严进宽出的工作机制,持续开展主动免疫,以遏制疫情迅速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的老疫区,据资料记载,除拜泉县外,其他县区均有布病发生,50年代布病发病为最高,发病率为29.96/10万,60、70年代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分别为12.06/10万、10.01/10万,80年代达历史最低点,发病率为0.49/10万,90年代出现疫情回升现象,发病率为3.30/10万。 从地区分布看,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半农半牧区,均为我市牧业发展基地。以龙江县、碾子山区为主,发病乡由1994年1个、1995-1997年5-6个,1998-1999年10个…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50年代证实有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70年代达流行高峰.按卫生部、农业部制定的布病疫区判定标准,我省主要疫区县多集中在甘孜、阿坝自治州的大部分牧区,凉山和内地部分农区亦有少量流行.从80年代初开始,我省重点采取以畜间检疫、免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来,人畜间布病疫情均明显降低,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间布病血清阳性率基本控制在0.10%左右,目前52个布病疫区县中达控制标准的18个,稳定控制的25个,但据监测及流调资料显示,进入90年代以后,我省人间布病疫情又有明显回升,并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趋势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2—2019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伊犁州报告的布鲁氏菌病例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2—2019年伊犁州共报告布鲁氏菌病例8 287例,报告发病率38.72/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594.228,P<0.05),发病高峰期在3—8月;不同县(市)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228,P<0.05),发病高峰期在3—8月;不同县(市)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36,P<0.05);男性6 054例、女性2 233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8.29/10万和10.4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36,P<0.05);男性6 054例、女性2 233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8.29/10万和10.4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84,P<0.05);以农民为主、占75.46%,不同职业人群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84,P<0.05);以农民为主、占75.46%,不同职业人群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328,P<0.05)。结论 2012—2019年伊犁州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民为主要感染人群;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布鲁氏菌病诊断和报告意识,提升布鲁氏菌病防控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2—2019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伊犁州报告的布鲁氏菌病例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2—2019年伊犁州共报告布鲁氏菌病例8 287例,报告发病率38.72/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594.228,P<0.05),发病高峰期在3—8月;不同县(市)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36,P<0.05);男性6 054例、女性2 233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8.29/10万和10.4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84,P<0.05);以农民为主、占75.46%,不同职业人群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328,P<0.05)。结论 2012—2019年伊犁州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民为主要感染人群;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布鲁氏菌病诊断和报告意识,提升布鲁氏菌病防控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布氏菌病流行50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0~2005年全区的布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6~2005年全区共报告布氏菌病29854例,分布于12个盟(市)。呼伦贝尔市是全区布氏菌病流行最严重地区,共报告8606例,占全区的28.83%。20世纪80年代前,全区疫情较重,发病率曾高达34.76/10万,疫情由东三盟逐步扩散到中西部各盟(市);80年代和90年代初,全区疫情维持低发病状态,1995年疫情开始回升,至2005年发病率38.49/10万,达历史最高水平,疫情最重的盟(市)分别是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和集宁市。发病年龄集中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农民、牧民占大部分。结论内蒙古布病疫情有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存在暴发和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辽源市是吉林省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所辖的两县、两区中,有三分之二呈现局部暴发流行,而且这些疫区曾一度被省有关部门考核为“布病稳定控制区”,其高发原因复杂。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也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规就我市1985—1999年布病流行现状分析如下。1布病现状 1985—1999年间,共发生布病疫点5处,均分布与辽宁省西丰县、清原县接壤部,布病患者累计142人(表1),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3岁,高发年龄在32—45岁,67 …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6—2020年甘肃省古浪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并分析2006—2020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现住址为古浪县的布鲁氏菌病病例资料。结果 2006—2020年古浪县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509例,年平均发病率8.15/10万,发病率2020年最高(51.93/10万),不同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57,P<0.05);发病高峰在5—11月,共报告364例、占发病总数的71.51%,男女性别比2.31∶1,以农民为主(93.91%);病例集中在30~59岁年龄组、占71.71%,不同年龄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57,P<0.05);发病高峰在5—11月,共报告364例、占发病总数的71.51%,男女性别比2.31∶1,以农民为主(93.91%);病例集中在30~59岁年龄组、占71.71%,不同年龄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14,P<0.05);82.12%的病例集中在直滩、裴家营等10个乡(镇)。2020年家庭聚集病例增加明显,占全年病例总数的22.28%。结论 2006—2020年古浪县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上升势头明显,应尽快开展畜间免疫,从源头控制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阶段家庭养殖户应做为宣传教育及干预的重点人群,建议在重点乡(镇)开展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全员筛查。  相似文献   

10.
袁祥  张成双  陈玉芳  白莹 《地方病通报》2022,37(1):37-39+60
目的 分析2006—2020年甘肃省古浪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并分析2006—2020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现住址为古浪县的布鲁氏菌病病例资料。结果 2006—2020年古浪县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509例,年平均发病率8.15/10万,发病率2020年最高(51.93/10万),不同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57,P<0.05);发病高峰在5—11月,共报告364例、占发病总数的71.51%,男女性别比2.31∶1,以农民为主(93.91%);病例集中在30~59岁年龄组、占71.71%,不同年龄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14,P<0.05);82.12%的病例集中在直滩、裴家营等10个乡(镇)。2020年家庭聚集病例增加明显,占全年病例总数的22.28%。结论 2006—2020年古浪县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上升势头明显,应尽快开展畜间免疫,从源头控制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阶段家庭养殖户应做为宣传教育及干预的重点人群,建议在重点乡(镇...  相似文献   

11.
于1990~1992年以RBPT初筛后用SAT进行复判的方法,对我省109个县(市)35722人进行布病血清学调查,检出阳性339人,感染率0.95%,患病97人,患病率0.27%。职业间感染率和患病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性别、年龄及从业年限间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龙陵县以前未进行过人间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人间布病是否存在以及该病的分布和流行情况尚不清楚。为此,对全县重点畜牧地区的高危人群开展了布病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1 调查对象及方法1.1 调查对象 对从事放牧、饲养、屠宰、兽医等接触家畜及畜产品的职业人员,抽取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供试。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人间布氏菌病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河南省布氏菌病流行因素,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1981~2003年布氏菌病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疫情活跃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981~2003年全省检出新发布氏菌病人1895例,年发病率(0.001~0.2)/10万;病例散布在72个县(市、区),其中偶发县有56个,散发县有10个,高发县有6个;80年代病例较少,90年代缓慢增加,2000年以后大幅度增加。发病时间以2.7月较多,发病人群以饲养放牧等农村人口为主。结论 河南省自90年代以来人间布氏菌病疫情活跃,疫情回升的原因与有关部门重视不够、财政投人不足、病畜难以淘汰、人群缺乏免疫保护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2018年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客观评价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为进一步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8年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结果2018年甘肃人间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人1 584例,发病率为6.03/10万,每月均有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生,其中5—7月发病469例、占29.61%;白银市、张掖市和武威市共发病830例、占52.40%,以农民发病为主、占83.96%。结论与历年发病水平比较,2018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疫情处于高发状态;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明确部门职责、密切配合,切实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分析甘肃省天祝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7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有关资料,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性分析天祝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1—2017年,天祝县累计报告人间布鲁氏菌病163例,报告发病率先下降(χ~2=11.54),后自2016年起逐年上升(χ~2=2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报告发病率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8,P<0.05);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4,P<0.05);15~64岁青壮年病人明显多于其他年龄组病人(χ~2=387.85,P<0.05);每月均有发病,病例集中在10—12月(50.31%);以牧民为主、占39.26%,农民次之、占33.13%,养殖人员占12.88%,干部占5.52%,兽医占4.91%,服务人员占3.07%,学生占1.23%,2017年,病人职业向多元化转变,以养殖人员为主、占43.75%,干部次之、占18.75%,兽医占16.67%,农民占14.58%,牧民占6.25%。结论天祝县人间布鲁氏菌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协调机制,强化畜间检疫检验工作,及时治愈或捕杀病畜,有效消除传染源,以遏制布鲁氏菌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