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的适应证及操作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在VATS下完成13例Ⅰ~Ⅲ期食管中、下段癌手术中操作方法、手术效果及手术后并发症。结果 成功完成12例VATS下食管癌手术,1例辅助切口完成手术。VATS平均操作时间90min,手术平均出血225ml。共清除淋巴结95个。术后并发乳糜胸1例,吻合口漏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4~14个月,患者全部健在。结论 VATS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手术创伤明显减轻,为高龄、肺功能差的患者增加了手术机会,也为早期食管癌患者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吻合器在全腔镜(胸腔镜+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4年9月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全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290±50)min,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13±3)枚,手术失血量(160±30)ml,术后胸管拔管时间(3±1.5)d,总体住院时间(15±3)d。结论通过细节处理,常规手术吻合器在胸、腹腔镜联合的食管癌手术治疗上是可行的、安全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辅助电视胸腔镜(HVATS)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21例食管癌患者手术通过上腹正中切口游离胃,应用胸腔镜技术,结合单手经膈肌切口径路进入右胸腔辅助操作,游离胸段食管,清扫纵隔淋巴结,均在右胸内完成胃食管胸内吻合术,其中胸顶吻合7例,奇静脉弓下吻合14例。结果手术和术后康复均顺利,无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胸部手术时间平均(38±6)min,胸部失血(85±10)ml,术后第1d引流量(210±50)ml;清扫食管旁淋巴结(3.5±1.2)枚,清扫纵隔淋巴结(6.1±2.5)枚。结论HVATS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术能够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切除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外伤后血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研究前瞻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开展的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外伤性血胸各28例,比较临床病理生理参数。结果与开胸组相比,VATS组手术时间短(50.5±22.5)minvs(118.6±45.4)min,术中出血少(130.5±15.2)mlvs(202.8±55.8)ml,术后止痛药应用时间短(3.2±0.6)dvs(5.6±1.2)d,术后胸管放置时间短(2.4±0.8dvs3.2±0.9d),术后引流量少(178.2±35.8)mlvs(255.6±62.5)ml,术后住院时间短(11.8±2.2dvs17.6±8.2d)。全部患者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3个月,未见胸内积血、脓胸及纤维胸等。结论合理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血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大部分血胸开胸手术可由胸腔镜手术完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超声刀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应用超声刀行食管癌根治术45例为观察组(A组),其中常规开胸(A1组)34例,胸腔镜辅助(A2组)11例;同期应用电刀行食管癌根治术44例为对照组(B组),其中常规开胸(B1组)34例,胸腔镜辅助(B2组)1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淋巴结清扫等情况。结果A1,A2组分别与B1,R2组相比较,其手术时间明显缩短[Al、A2组分别为(100±17)rain、(90±14)min,B1、B2组分别为(125±22)min、(120±17)min],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A1、A2组分别为(550±33)ml、(380±40)ml,B1、B2组分别为(920±59)ml、(500±57)m1],(P〈0.01),且A2组术中出血量较B2组减少[(107±20)mlVS(135±24)m1],(P〈0.05)。结论超声刀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具有操作精确,止血彻底,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及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点,在胸腔镜辅助术式中优势更为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biomedical fibrin sealant,BFS)在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优势及前景。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1例,治疗组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胸部创面和吻合口,对照组仅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吻合口。结果治疗组31例患者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为(190±53)ml,术后总引流量(370±87)ml;对照组31例患者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为(280±91)ml,术后总引流量(490±124)ml,两组间在术后第1天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62例患者仅有1例发生吻合口瘘(1.61%),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中可以有效的减少创面的渗血,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的"针孔漏";促进组织愈合,为胸腔镜手术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癌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食管癌手术的老年患者31例,术前行钡餐及胃镜活检确诊食道癌,并认真进行术前准备和风险评估后于全麻下行食管癌手术,同时针对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时分析并处理。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40~36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80.5±42.7)min;术中出血量为230~680ml,平均出血量为(300.6±76.9)ml;术中输血量为0~2400ml,平均输血量为(400.2±67.8)ml。其中1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占38.71%,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9.68%,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2例及心搏骤停1例。结论老年人食管癌手术的风险大,术前合并症及术中并发症较多,主刀医师需进一步提升手术技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998年10月~2003年10月经电视胸腔镜行食管癌切除手术20例,2例作3~4个1.5cm的小切口,16例附加5~8cm长的小切口,1例附加10cm长的小切口完成食管游离及淋巴结清扫手术。1例中转开胸。结果 全组术中出血均在400ml以内。其中13例在200ml以内,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疗法治愈。术后病理分期为:T2N0M05例,T2N1M03例,T1N2M02例,T3N0M07例,T3B1M02例,T3B2M01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18/20),61%(11,18)和50%(2,4)。结论 电视胸腔镜可用于T1、T2和周围无粘连的T3期食管癌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3年我院胸外科收治的需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225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0例采取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115例采取常规开胸食管癌根治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围手术期病死率、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88.6±28.1)min,术中出血量(179.5±113.2)m L,淋巴结清扫数目(12.7±5.1)枚/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26.4%(29/110),围手术期病死率1.8%(2/110),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99.1%(107/108);对照组手术时间(119.3±35.2)min,术中出血量(354.1±172.5)m L,淋巴结清扫数目(8.8±4.2)枚/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3.5%(50/115),围手术期病死率8.7%(10/115),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97.1%(102/1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围手术期病死率较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虽然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较长,但在总体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期间行VATS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2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VATS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28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对照组)做比较分析。结果VATS组和对照组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3%和100%、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周围型肺癌行VATS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可取得与传统开胸术同样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手术的应用。方法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34例,其中IA期2例,IB期2例,ⅡA期11例,ⅡB期13例,ⅢA期6例。周围型肺癌27例,中央型肺癌7例。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于患侧腋中线第8或第9肋间作一长约2.0cm切口,置入胸腔镜。于第4或第5肋间作长约4.0~10.0cm横向小切口进胸。切除肺叶从小切口取消。常规清扫淋巴结。结果行右肺上叶切除7例(其中2例为袖状切除),右肺中叶切除2例,有肺下叶切除5例,左肺上叶切除8例,左肺下叶切除12例。手术时间65-220min,平均(105±28)min,术中出血100~450ml,平均(190±55)ml,术后胸管总引流量240~650ml,平均(360±110)ml。术后1例出现右股动脉血栓。术后住院时间6-9天。术后随访2~60月,2例失访,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10例。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是全胸腔镜手术及常规开胸手术的扩展,有其一定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传统开胸和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炎性反应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40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开胸组和胸腔镜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传统开胸和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 VAS 评分、手术前后 CRP 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胸组( P <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淋巴结清扫组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1 d、3 d 及30 d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开胸组( P <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1 d 和3 d CRP 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胸组、术前( P <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 P <0.05)。结论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式相比,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降低术中创伤程度,加快机体康复进程,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和传统开胸在连枷胸手术内固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路桥院区59例连枷胸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内固定(腔镜组,28例)和传统手术内固定(传统组,31例).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恢复等指标.结果 全组59例均临床愈合.腔镜组2例术中发现胸腔内活动性出血转开胸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良好,出院3个月CT复查胸廓无明显畸形,无对内固定材料有排异不适等需取出.手术时间腔镜组(1.6±0.6)h、传统组(2.7±0.5)h,术中出血量腔镜组(166±37)ml、传统组(209±41) 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腔镜组(4.8±1.6)d、传统组(8.3±3.4)d,疼痛缓解时间腔镜组(8.5±2.1)d、传统组(12.4±1.8)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腔镜组(9±4)h、传统组(65±12)h,腔镜组肺不张发生率16.7% (3/28),传统组35.5%(11/31),腔镜组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组(P<0.05或P<0.01).术后1年随访,腔镜组恢复正常劳动能力18例(64.3%)、传统组4例(12.9%);腔镜组恢复生活能力23例(82.1%)、传统组16例(51.6%),腔镜组明显多于传统组(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胸膜外内固定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方面改善均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胸外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救治的胸外伤患者65例行胸腔镜修复手术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电视胸腔镜内探查、胸腔内止血、肺裂口修补术、凝固性血胸清除术等。结果 65例患者均顺利进行腹腔镜手术,术中未出现死亡病例,其中3例由于肺大血管损伤而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78.6±24.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4.5±10.6)ml,平均术后胸腔引流量(146.8±31.4)ml,平均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1.6 d,术后随访12个月,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是胸外伤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手段,其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我院183例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及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在胸外科诊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VATS及VAMT技术共完成183例十余个病种的胸外科手术。结果 治愈180例,死亡3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1例,胃食管吻合口瘘1例。结论 VATS及VAMT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单孔切口切除肺大疱的特点及手术技巧。方法系统回顾我院2007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335例肺大疱患者资料,对比胸腔单孔切口治疗和常规手术及胸腔多孔切口治疗对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创伤、术后疼痛、术后的胸液量以及患者术后长期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单孔胸腔镜治疗的患者在切口美容、手术出血量、手术创伤、术后疼痛、术后的胸液量以及患者术后长期的疗效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患者。结论应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气胸复发率低,是治疗肺大疱的较好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章靓  陈新华  张仁泉 《中国医药》2013,(11):1588-1590
目的探究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性手术与常规手术术后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OL(TNF.仪)、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痰量的差异,评估其对护理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7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联合腔镜组(25例)和常规手术组(22例);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TNF-α、IL-6及hs—CRP水平,同时测量2组患者术后的痰量。结果术前血清炎性指标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联合腔镜组患者hs—CRP、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分别为(1.964-1.08)mg/L比(2.644±1.12)mg/L,(224±8)ng/L比(28±6)ng/L,(234±12)ng/L比(614±14)ng/L,均P〈0.05];且痰量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73±11)ml比(135±11)ml,P〈0.01]。结论胸腹腔镜联合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炎症反应水平较常规手术降低,直接反映为术后痰量明显减少,对降低食管癌术后肺部护理强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单切口并2%浓碘酊胸膜固定治疗首次发作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首次发作PSP患者130例,气管双腔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置镜口位于患侧腋中线第7、8肋间,置Trocar作观察孔,位于腋前线第3或4肋间、腋后线第5或6肋间,切口长1.5~2.0 cm,分别进操作器械.在电视屏幕监视下进行胸腔内病变探查及手术.结果 130例全部治愈,无中转开胸或改行多切口术式,无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58.5±19.7)min,术中出血(151.6±89.4)ml,术后于2~7 d内拔除引流管.住院时间平均3~11 d,平均8 d.术后并发皮下气肿2例,并发症率1.5%.无伤口感染,无再次手术或重新留置胸管患者,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本手术治疗首次发作PSP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少,呼吸道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6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1例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复发率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短(t=15.78,P〈0.001),手术时间短(t=4.96,P〈0.001),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少(t=3.89,P〈0.001),术中出血量少(t=20.83,P〈0.001),术后引流量少(t=3.28,P〈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t=4.3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9,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开胸手术而言,电视胸腔镜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方面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胸外伤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胸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87例胸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VATS手术组(观察组)44例,采用VATS进行治疗;传统开胸手术组(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5.5%和95.3%,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分别为(83.2±13.5)min、(92.5±21.3)ml和(7.3±1.8)d,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开胸手术和VATS手术均有较好疗效,但VATS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