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滤白细胞血液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过滤白细胞血液在临床输血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51名接受输血的病人进行观察,其中以241名输注采用一次性去除白细胞过滤器过滤白细胞血液的病人为观察组,210名输注非过滤白细胞血液的病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输血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输血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0.4%,对照组为3.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注过滤白细胞血液能够减少输血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成分输血是输血现代化的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18年英国生理学家兼妇产科医生Blundell第一个将人的血液输给严重出血的产妇后,输血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小的医疗手段,救治了大量患者,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传统的输血方法是不管患者丢失的是什么血液成分,都输注全血。随着血液免疫学的深入研究和临床输血实践,人们发现输注全血会产生一些弊端。目前,医学界已将成分输血临床应用的比率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  相似文献   

3.
成份输血先将血液中各种成分进行分离,加工成各种血液制品,然后根据受血者病情需要有针对性输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它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一血多用和节约血液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但因成份输血的种类较多的加工方法不同,所以护士输血应了解其不同适应症及使用中注意事项并熟悉受血者病情,便于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成份输血的操作要求与静脉输注全血基本相同,但视其成分内容护理要点与注明事项有所不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输血相关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输血是临床治疗及急救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安全输血是病人输血治疗良好效果的保证。随着病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安全输血已成为保证病人康复的基本要求。然而,在血液输注前及输注过程中仍存在着安全问题。如何消除安全隐患,达到病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输血存在的安全问题1.1血液输注前存在的安全问题1.1.1血源安全问题WHO统计表明,全球HIV感染者中约5%~10%为经血液传播而感染[1]。专家认为,90%以上输血后病毒感染是由“窗口期”漏检所造成的。抗-HCV通过ZLISA的筛查,仍有约0.3%的病人在输血后发生丙肝[2]。据…  相似文献   

5.
成份输血就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有选择地提取血液中的某种成份输给病人。然而传统的输血方法是不论患者需要什么成份,都给予输注全血,这样既增加了心脏负担,甚至还可引起心衰,急性肺水肿。因为人的血型十分复杂,同种异体输血(全血),将有大量的抗原进入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及不良反应。因此,要积极开展成份输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它在抢救危重患者生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血液的法制化管理的加强,以及高新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成份输血已日益广泛。成份输血就是把全血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分离并制备成各种高纯度、高浓度、低容量的制剂。根据临床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选择地将血液中的某种成份输给患者,成份输血的优点是一血多用、节约用血,使一人献血多人受益,制品的浓度和纯度高,疗效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输血反应及疾病的传播,增加了输血安全感。现将我院2002—2004年的临床用血及成份输血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梁平  周春兰 《护理学报》2009,16(20):24-26
优化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科学合理实施输血,提高输血疗效,保障输血安全。输血技术从单一的全血输注发展到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和血浆等血液制品,目前,与临床输血发展相适应的护理技术流程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规范输血、保障病人安全的需求。通过40545例次配血标本的收集与处理和血液输注护理,依照相关文献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分析总结出从采集血样到血液输注完毕的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补充和完善了《护理学基础》输血操作内容。  相似文献   

8.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医疗措施,近年来输血安全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经血液可传播的疾病有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为了保证患者输血安全,避免医疗纠纷,按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受血者在输注血液制品前必须做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即HBsAg,抗-HCV,梅毒、抗-HIV、ALT等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临床输血治疗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有效的血液成分,目的是治病救人,全血输注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输血观念的改变,全血的直接输注已经越来越少,逐步被输成分血所代替,成分输血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合理利用血液资源,避免不必要的输血^[1]。  相似文献   

10.
成份输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输血技术。所谓成份输血是将采集的血液用不同方法把各种成份分离出来,精制成纯度和尝试较高的制品,然后再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有选择地输给病人。这种输血疗法可提高临床效果,做到一血多用。成份输血占总用血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单位输血事业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输血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 ,现代输血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新时代。成分血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将血液中各种成分分离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成分输血是根据病人的病情 ,需要什么成分就输什么成分的输血治疗方法。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除医生要掌握科学合理用血的适应证 ,并正确使用血液成分制品外 ,成分输血的临床护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 ,成分输血的临床护理已成为医疗护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护理人员掌握成分输血的适应证、输注要求及输注护理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非常重要[1] 。1 成分输血护理的要求  当今…  相似文献   

12.
输血相关的免疫调节改变及其预防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输血是治疗某些疾病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随着输血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被认识,同种异基因的血液输注导致受血者免疫状态发生改变这一现象引起了临床医生和输血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输血相关的免疫调节(Transuion-as sociated immunomodulation)机制及临床有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输血和成分输血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认识到异体白细胞是输血引起的发热反应以前,血液及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输注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输注含有白细胞的全血或血液成分,能引起多种不良输血反应。常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R)。输血后移植物抗宿病(GVHD)等输血反应。这主要是由于多次输入的供者白细  相似文献   

14.
大量输血时可能出现的代谢问题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大量输血是指在 2 4h内输注相当于病人全身血容量或更多血液的输血 ;或在 3h内替换病人循环血容量一半以上的输血[1,2 ] 。对于多处创伤 ,包括严重的骨盆骨折、消化道出血 (尤其是由静脉曲张引起的 )、心血管系统手术、脊柱侧凸手术、肝移植以及复杂的恶性肿瘤手术、严重创伤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过量的失血而引发的失血性休克 ,都需要大量输血和补液 ,以挽救生命。临床资料表明 ,接受大量输血同时又接受了大量的补液治疗的病人 ,如果能够保持充足的氧运输和氧灌注 ,大量输血后几乎没有什么并发症。输血量不是决定治疗和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在 12…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医学和输血学的发展,成分输血已成为当今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国内各种血液成分的试制和临床应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血液成分输注占输全血的20~40%,半浆血因含原全血中血浆的一部分,临床输注通畅,费用低,抽出的部分血浆可供肝硬化、烧伤、肝炎等病人输用或供制备血浆蛋白制品,  相似文献   

16.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在挽救生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血液的成分输注、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播性疾病日益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医疗管理者的重视。本院是为妇女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诊治疾病的三级甲等医院,把降低输血总量,提高成分输血比例作为医院的目标,已...  相似文献   

17.
输血技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用血可以挽救病人生命和改善健康状况。但是,输血不当也会导致严重的不良输血反应。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安全输血已经成为医疗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临床上,输血工作是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其中护士对安全输血起着至关重要的把关作用。护士了解有关输血的政策法规,掌握各种成分血的输注特点,可以更好地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下面将做好完全输血工作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成分输血     
现代输血疗法和成分输血,是当代输血的方向,做为临床护士,不仅要掌握输血技术和观察血液质量等知识,还应进一步了解血液各种成分的不同作用,以适应临床需要,保证输血疗法的确切疗效。所谓成分输血,就是根据血液各种成分比重不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精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制品,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缺什么补什么的输血疗法。现将常用的血液主要成分应用及输注时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抚顺市RhD阴性红细胞输注情况,提高临床RhD阴性红细胞输注水平。方法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临床输注RhD阴性血液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RhD阴性红细胞合理性输血占72、4%,不合理输血占27、6%。不合理性输注的主要原因为输血指征过宽和冰冻红细胞解冻后未输注导致报废率较高。结论临床医生对RhD阴性患者血液输注存在盲点和误区,应加强相关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20.
输血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异体输血存在着诸多不良反应.如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即为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其发生主要由于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HLA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等不良症状。发生率在10.2—41.0%。为了防治因输注白细胞后产生HLA抗体进而引起FNHTR的发生。本院已将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去白细胞输血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