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中风康复科成立于2001年,为我省临床医院中最早开展现代康复治疗的专科,收治中风后患者339例,治疗方法主要以现代康复治疗法为主,辅以神经内科、内科和中医疗法的临床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取得极好的疗效,现代康复护理与内科护理有很大区别,并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韦翠萍 《健康必读》2008,7(7):79-80
目的观察急性中风后偏瘫患肢的功能康复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草药烫疗,观察患肢肌力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草药烫疗的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彦霞  王莉 《现代保健》2010,(19):123-124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急性期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康复护理及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等。结果58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肩手综合征,4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积极进行治疗与康复护理,可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70例中风患者并进行分组,研究组(35例,实施中医护理),对照组(35例,实施单纯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35例患者的满意率为97.22%(34/35),对照组35例患者的满意率为77.14%(27/35),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显著口<0.05).结论:对中风患者展开护理工作时,建议选择中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早期针灸与康复治疗应用在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05月-2016年02月接收的71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分组,治疗组(36例,实施早期针灸与康复治疗),对照组(35例,实施单纯的康复治疗),比对两组治疗有效率、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36例:治疗有效率97.22%(35/36),对照组35例:治疗有效率77.14%(27/35),(P<0.05);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做比对,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患者展开救治工作时,建议选择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针推康复法和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13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针推康复疗法和中药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3%,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的81.538%,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评价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急性期治疗中通过联合应用针推康复疗法和中药疗法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各项功能,有助于患者康复,因此该联合治疗措施适合在缺血性中风患者急性期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研究中风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方式方法。方法 对50例中风患者实行中医康复护理。主要方法为情志护理、生活和饮食护理、针灸、按摩护理及中药疗法、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加强语言功能护理训练,加强中风病人的早期康复和后遗症的治疗和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经中医康复护理都有良好恢复、满意度提高、生活信心明显提高。结论 对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语言功能,早期康复护理是最关键的环节,对减少甚至避免残疾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及增强生活信心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中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运用康复综合手段对6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后,采用心理疗法、肢体语言训练、配合针灸、按摩。结果:全面、系统、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中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正临床研究证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基本治愈率是未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3倍。一项实验表明,1197例在急性期内就开展康复训练的中风患者,95%在患病6个月后功能得以恢复,80%在发病6周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帮助中风偏瘫的患者康复,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家人可参考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发忠 《药物与人》2014,(10):139-140
目的:研究观察康复锻炼对于中风后瘫痪病人活动能力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从2012年3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中风后瘫痪患者中选取50例神志清楚的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5例)及在常规护理中对患者采取系统性1对1康复锻炼的观察组(25例),康复锻炼干预3周后比较两组AD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厦运动功能情况评分,以此分析康复锻炼对于中风后瘫痪病人的活动能力恢复的干预效果。结果:5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经我院治疗与护理干预后,包括ADL评分与运动功能情况均取得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在常规护理中对患者采取系统性1对1康复锻炼的观察组其运动功能情况与ADL评分情况均好于对照组25例患者(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对于中风后瘫痪病人活动能力改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及指导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时间:2013年1月份到2016年12月份,研究对象为我院治疗的200例中风偏瘫患者。通过随机建组,将研究中的中风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为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而研究组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及指导,最后采集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护理效果的数据资料并对比处理。结果:根据本次研究成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并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护理效果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及指导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急性期中风眩晕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入选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急性期中风眩晕患者90例,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45例,将两组护理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状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临床指标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中风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中风急性期后,多数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何帮助中风后遗症患者摆脱痛苦,是当前中风恢复期护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风后的康复治疗要尽早开始,通过精神、饮食、中药、针灸、运动、保健康复等疗法进行‘综合治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家庭成员应尽力配合,做好日常的护理和康复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风急性期后,约有3/4的存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并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能力,需要长期护理。基于经济原因,大多数患者不能留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而选择出院。为降低致残率,应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笔者对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家属进行了系统的康复培训。将康复护理贯穿于患者生活的全过程,有效地促进了患肢功能恢复,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小儿脑后伤患者在手术后的病情和康复护理的过程进行观察。方法对78例小儿脑外伤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康复护理,其中有46例男患者,32例女患者,年龄在6个月龄~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岁;康复护理。结果对急性期和稳定期的康复护理中发现,在这两个时期对小儿脑外伤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能够取得非常好的脑部治疗效果。结论对小儿脑部比较强的可塑性特点予以重视和利用,采用综合性的治疗及康复护理方式,是其患者得到有效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次主要对康复护理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并已经得到确诊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等优良率为67.5%,对照组为20%,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上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护理疗,其效果显著,能使患者尽早形成良好的吞咽反应,提高患者吞咽的功能,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循证的方法为脑梗死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提供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成立护理循证小组,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文献搜索,并由循证护理小组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作出评价,制定出康复护理方案,采用深浅感觉输入法对脑梗死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讨论将循证康复护理方案运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早期和良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负担;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增强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主要是对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某医院在2010年4月到2012年4月所接受治疗的中风患者进行回顾,进而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于中风患者护理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同样的护理之后,大部分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已经得到很好的缓解,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是在96.30%,然而对照组的康复护理有效率是在64.70%。结论:尽早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工作能够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运动障碍程度,具有着十分大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经验。方法对51例有摄食吞咽障碍的患者,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住院其间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训练和功能康复锻炼的指导。结果51例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重视吞咽障碍的综合训练和功能康复锻炼的指导,进行卓有成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地提高患者整体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主要是对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某医院在2010年4月到2012年4月所接受治疗的中风患者进行回顾,进而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于中风患者护理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同样的护理之后,大部分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已经得到很好的缓解,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是在96.30%,然而对照组的康复护理有效率是在64.70%。结论:尽早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工作能够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运动障碍程度,具有着十分大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