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问隔缺损(ASD)方法及疗效。方法:3例病人,年龄10-48岁,体重34-62kg,术前经胸部超声(TTE)或食道超声(TEE)检查示ASD直径为10-28mm。在透视、TTE/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术后5d复查TTE及x线胸片。结果:3例ASD选择Amplatzer封堵器直径为12~32mm,封堵ASD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5dTTE检查无残余分流,X线胸片示肺血减少、右房室缩小。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方法及疗效.方法:3例病人,年龄10~48岁,体重34~62kg,术前经胸部超声(TTE)或食道超声(TEE)检查示ASD直径为10~28mm.在透视、TTE/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术后5d复查TTE及X线胸片.结果:3例ASD选择Amplatzer封堵器直径为12~32mm,封堵ASD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5dTTE检查无残余分流,X线胸片示肺血减少、右房室缩小.结论:经导管置人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与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X线透视和超声心动图或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指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施行ASD封堵术26例,PDA封堵术10例。术结及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疗效。结果:26例ASD患者共27个缺损,22例ASD球囊最大伸展直径12-32mm,4例AS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直径>34mm,选择Amplatzer封堵器直径为13-38mm。24例25个缺损应用24只Amplatzer封堵器闭合成功,成功率92.3%,10例PDA封堵术均获得成功。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动脉导管呈漏斗型8型,管型2例,未闭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为3.5-8.0mm。随访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1例PDA在术后4h出现心包积液,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次日消失,病人痊愈出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TEE)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TEE进行封堵术前选择病例、术中监测以及术后疗效评价,并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随访。结果:经MTEE检查发现,符合封堵条件的2例ASD患者,在MTEE及X线的引导下,顺利输送、释放封堵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提示无残余分流,封堵成功。术后3天、6个月及12个月行TTE检查,均显示封堵器位置准确、固定,无残余分流。结论:MTEE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术前ASD病例的选择、术中引导封堵器置入、术后疗效评价及随访观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18例患者 (ASD15例 ,PDA3例 ) ,女 11例 ,男 7例 ,年龄 8~ 42岁 ( 3 0± 17) ,在X线及胸超声心动图 (TTE)监测引导下 ,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术后 2 4h、1月、6月行TTE及X线胸片评价疗效。结果 :17例手术封堵成功 ,1例ASD缺损太大 ,封堵失败 ,成功率 94 44 %。术后 2 4h行TTE检查 ,16例无残余分流 ,1例ASD存在微量分流 ;术后 1月及 6月复查TTE ,所有 17例患者均封堵完全 ,无残余分流 ;X线胸片示全部肺血减少 ,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ASD和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Amk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11例房间隔缺损病人,年龄5-52岁。在透视及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术后即时行食管超声心动图,术后24h、1月、3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组疗效均佳,未见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方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例PDA、7例ASD及1例VSD经TTE引导行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结果12例患者9例封堵成功,其中PDA4例、ASD5例,2例ASD及1例VSD封堵失败,封堵成功率75%。成功者术后无残余分流。结论TTE在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DA、ASD及VSD的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封堵器型号选择与术后疗效评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5例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ASD平均直径14.2mm(7-17mm)、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示ASD平均直径13.4mm(6-7mm)。术中用球囊测量ASD伸展径平均17.5mm(7.7-24mm)。患者均在透视及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术后即刻1天、1、3、6、12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评价疗效。结果:5例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1例术后随访6个月、3例随访12个月,均无残余分流、血栓栓塞;右室直径由术前的平均32.6mm减少到术后1个月的28.5mm、6个月的24.7mm、12个月的24.5mm。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是操作简便、患者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5例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ASD平均直径14.2mm(7~17mm),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示ASD平均直径13.4mm(6~17mm),术中用球囊测量ASD伸展径平均17.5mm(7.7~24mm)。患者均在透视及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术后即刻、1天、1、3、6、12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评价疗效。结果5例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1例术后随访6个月、3例随访12个月,均无残余分流、血栓栓塞;右室直径由术前的平均32.6mm减少到术后1个月的28.5mm、6个月的24.7mm、12个月的24.5mm。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是操作简便、患者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疗效.方法21例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结果术前经TEE检查示ASD直径6~32mm,平均(20.5±7.1)mm.ASD球囊伸张直径9~34m,平均(23.3±7.7)mm.Amplatzer封堵器直径10~38mm,平均(25.9±8.1)mm.21例均获得封堵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施行PDA封堵术22例,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术后3天、3个月分别行TTE检查以评估疗效。结果:22例均获成功,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连续性杂音消失,15min后胸主动脉造影示18例(81.8%)动脉导管完全封闭,4例有微量或少量的残余分流。术后3天TTE检查示9例有由左向右的少量分流(一年后完全消失),3个月后TTE随访检查仅发现1例存在微量分流,所有病例左心室直径均缩小,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动脉导管再通或肺动脉狭窄等;除1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外,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适应证广,是一种治疗PDA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17例房间隔缺损病人 ,年龄 5~ 5 4岁。在透视及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术后即时行食管超声心动图 ,术后 2 4h、1、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 17例疗效均佳 ,未见残余分流。结论 Amp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行Amplatzer间隔封堵器(ASO)经导管修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62例,年龄10~55岁。超声检查用于①术前筛选;②术中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行封堵术中引导和监测;③术后复查,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周围结构的关系、有无残余分流等。结果:本组患者采用TTE、TEE和球囊X线影像(房间隔缺损最大伸展径)3种测量方法。其结果显示:TTE测值(19.1±5.8)mm与术中球囊测值(25.1±6.4)mm之间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TEE测值(23.5±6.2)mm与术中球囊测值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2例患者均在TEE引导和监测下成功地完成ASD封堵。CDFI显示其中61例,封堵器释放后即无左向右分流;1例上腔静脉型ASD患者,靠上腔静脉端有2mm残余分流。术后即刻、24h、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TTE或TEE检查,62例患者封堵器位置稳定、无移位,未影响周围瓣膜的功能及静脉的回流。1例上腔静脉型ASD患者,1年后靠上腔静脉端仍有2mm的残余分流;余61例无左向右分流。结论:在经导管Amplatzer间隔封堵器修补ASD术中,TEE可准确地引导和监测封堵器的放置,评估手术疗效。同时,TEE在ASD封堵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患者完全可以耐受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房间隔缺损(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等。方法: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诊断为ASD、PDA患儿,在透视或(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24 h、1、3、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分别经胸超声、心电图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6例ASD患儿,球囊测量值为13.0~28.0 mm[(19.3±4.9)mm],选择封堵器的直径为13.0~30.0 mm[(20.6±5.1)mm];25例PDA患儿,造影测量值为2.0~7.7 mm[(3.9±1.5)mm],选择封堵器的直径为4.0~12.0 mm[(6.6±1.9)mm]。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或TTE显示10例存在残余分流,术后3月TTE检查所有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肺动脉压下降。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PDA和ASD,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适合于儿童继发孔型ASD及各种类型PDA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5.
INTROUUCTIONSincethefirstdescriptionoftheinterventionalo cllusionofthe patentductusarteriousus(PDA )in1967[1] ,variousdeviceshavebeendevelopedandtest edbunoneofthemisfullysatifactory .TheAm palatzeroccluderisanewdevicewitheasyplacement.Itisreportedtohavehigh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MTEE)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TEE筛选符合封堵条件的 2 4例ASD患者行导管封堵术。在超声和X线引导下 ,以ASD伸展径加 0~ 4mm为标准 ,选择相应型号的封堵器 ,导管送封堵器至缺损处 ,依次释放左房面伞、腰部及右房面伞 ,观察位置合适时撤出导管 ,完成手术。结果 :2 4例患者均成功的进行了封堵 ,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 ,术后即刻无残余分流。MTEE测量的ASD最大直径显著小于ASD伸展径 [〔 2 0 .2± 5 .6 )mmvs (2 4 .5± 5 .4 )mm ,P <0 .0 1\〗 ,平均相差 4mm。所有患者术后 2 4h、1个月及 3个月经胸超声检查均无残余分流及其它并发症。结论 :MTE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监测方法 ,其在病例选择、选择封堵器型号及放置封堵器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7例多孔ASD病人,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12-36岁(16.6±7.3)岁,体重38-65(40.1±9.5kg)。所有病例均于X线透视和术中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置入一个Amplatzer封堵器同时闭合大小缺损。术后重复TTE、ECG及X线平片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7例患者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除1例术中发生短暂性ST段抬高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早期3例根据球囊测量值选择封堵器,余4例根据TTE测量值选择封堵器,采用封堵器直径为18-34(24.4±7.0mm)。术后即刻TTE检查显示7例患者大缺损均获完全闭合,但有2例患者其小缺损存在微量到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h复查提示1例仍存在少量分流。随访至3个月时分流消失。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ASD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