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分析冠心病(CHD)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及与超声检测左室收缩功能对照观察。方法:64例CHD患者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充盈时经二尖瓣的血流(MF),测量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E/A比值,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减速时间(DT),同时测量等容舒张时间(IVRT),并测量左室收缩功能。结果:收缩功能正常(EF>50%)49例,舒张功能异常,E峰减低(66.97±15.07cm/s),A峰增加(80.65±17.88cm/s),E/A<1(0.87±0.25);收缩功能不全(EF<50%)15例,E峰增加(84.08±24.54cm/s),A峰降低(46.96±30.11cm/s),E/比值>1(1.85±1.24)。结论;CHD患者舒张功能异常早于收缩功能不全,MF表现为“舒张迟缓型”;收缩功能不全时,出现因左房增大的“限制型”左室充盈波形及“伪正常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做Valsalva动作是否可以鉴别假性正常的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方法在平静时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形态正常的对照组33例,年龄(61.4±9.9)岁和可能为假性正常的心肌缺血组19例(其中8例为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一支以上冠状动脉主支近端狭窄>75%,11例为陈旧性心肌梗塞,年龄(63.1±9.5)岁,比较两组在做Valsalva动作时的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的E、A峰峰值流速,E/A,E峰减速时间(DT)和等容舒张期(IVRT)的变化。结果平静时两组间E、A、E/A和DT均无显著差异。假性正常组的IVRT略大于正常组(93±9)cm/s比(89±12)cm/s,P<0.05。做Valsalva动作时,两组E、A峰均降低,正常组E峰减低幅度小于假性正常化组(-22±11)cm/s比(-30±9)cm/s,P<0.01,而其A峰减低幅度大于假性正常化组(-9±14)cm/s比(-2±9)cm/s,P<0.05,两组E/A出现显著差别,1.3±0.2比0.9±0.2,P<0.01;两组DT(24±47)ms比(31±52)ms,P=NS、IVRT(11±11)ms比(13±15)ms,P=NS,变化幅度相近。结论做Valsalva动作,可以使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正常组和假性正常组E、A、E/A发生不同的变化,可以用于两者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平静呼吸对二尖瓣血流的影响及其规律,进而探讨呼吸对左室充盈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呼吸影响心功能机制新假说。方法20例健康志愿者,同步记录二尖瓣血流速度曲线、心电图和呼吸曲线。连续测量5个呼吸周期吸气相和呼气相血流速度及速度-时间积分(VTI),取平均值。分别计算吸气相和呼气相二尖瓣舒张早期E波与舒张晚期A波的血流速度比值以及VTI比值。结果二尖瓣舒张早期E波血流速度及VTI在吸气相低于呼气相(84.28cm/s±15.16cm/s,92.45cm/s±15.96cm/s,P<0.0001;16.27cm±3.70cm,17.73cm±3.91cm,P<0.0001);舒张晚期A波血流速度及VTI在吸气相低于呼气相(51.61cm/s±9.86cm/s,54.21cm/s±11.27cm/s,P<0.0001;9.86cm±1.55cm,10.48cm±2.00cm,P<0.0001);E波与A波的血流速度比值及VTI比值在吸气相低于呼气相(1.69±0.47,1.78±0.52,P=0.001;1.68±0.43,1.75±0.47,P=0.003)。结论平静呼吸对二尖瓣血流影响具有规律性:E波血流速度及VTI、A波血流速度及VTI、E波与A波血流速度比值及VTI比值均在吸气相低于呼气相。在利用二尖瓣血流频谱评价左室充盈时如能结合呼吸变化,则能提供更多信息。进一步验证了呼吸影响心功能机制新假说。  相似文献   

4.
Valsalva动作对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三种常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正常人Valsalva动作后前负荷降低是否引起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及舒张早期左室血流传播速度三种指标变化以及如何变化。方法50例健康人,Valsalva动作前后分别测定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二尖瓣环运动频谱(DTI)和M型彩色多普勒舒张早期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FPV),并进行Val-salva动作前后对照分析。结果Valsalva动作前后比较,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速度减低〔(80.6±16.3)cm/svs(65.9±13.3)cm/s,P<0.01〕,A峰速度、E/A比值减低〔(54.2±10.2)cm/svs(49.5±10.4)cm/s和1.51±0.23vs1.37±0.29,P<0.05),E峰减速时间DT延长〔(0.161±0.031)svs(0.192±0.05)s,P<0.01〕。侧壁处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al降低〔(18.7±3.8)em/svs(16.3±3.7)cm/s,P<0.01〕,Aal和Eal/Aal比值无显著变化〔(11.3±2.5)cm/svs(10.5±1.9)cm/s和1.72±0.46vs1.60±0.44,P>0.05〕,室间隔侧Eas、Aas降低〔(14.7±2.8)cm/svs(13.1±2.4)cm/s和(9.9±1.7)cm/svs(8.8±1.9)cm/s,P<0.01〕,Eas/Aas比值无显著变化(1.53±0.37vs1.54±0.33,P>0.05),FPV无显著变化〔(55.87±6.66)cm/svs(55.32±10.22)cm/s,P>0.05〕。结论作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二尖瓣口血流易受前负荷影响,舒张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与FPV相对不受前负荷影响,但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这一指标实际应用中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组织多普勒提示有左心室非同步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例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前和起搏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Tei指数,同时测量二尖瓣血流E、A峰,E/A,左室舒张充盈时间占心动周期的比例,E峰减速时间,肺静脉血流S波、D波,二尖瓣环Em/Am。根据以上参数将舒张功能减退分为3期,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心室机械不同步,比较起搏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起搏前,11例患者E峰和A峰融合,形似单峰,无法测量E、A峰值及E峰减速时间,所有患者左室舒张充盈时间缩短。起搏后1周,所有患者E峰和A峰分离,5例患者为第2期的舒张功能降低,7例患者为第1期的舒张功能降低。左室舒张充盈时间占整个心动周期的比例由起搏前的(34.5±2.9)%提高到(46.4±5.7)%(P<0.01)。左室射血分数由起搏前的(26.8±7.6)%提高到(37.7±10.1)%。左房内径在起搏后1周明显缩小(P<0.05),左室收缩非同步指数由起搏前的179.2±48.3下降到103.4±58.2(P<0.05)。结论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由于心脏收缩的不同步,二尖瓣血流E、A峰融合较为常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左室舒张充盈改善,体现了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呼吸对右心室充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平静呼吸对三尖瓣血流的影响及其规律,进而探讨呼吸对右心室充盈的影响,为验证呼吸影响心功能机制假说以及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右心室舒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Sequoia 512彩色电脑声像仪,同步记录三尖瓣血流速度曲线、心电图和呼吸曲线。连续测量5个呼吸周期吸气相和呼气相血流速度及速度时间积分(VTI),取平均值。分别计算吸气相和呼气相三尖瓣舒张早期E波与舒张晚期A波的血流速度比值以及VTI比值。结果三尖瓣舒张早期E波血流速度及VTI在吸气相高于呼气相[(82.35±16.13)cm/s vs(68.62±14.82)cm/s,P<0.0001;(18.25±4.75)cm vs(15.45±4.22)cm,P<0.0001];舒张晚期A波血流速度及VTI在吸气相高于呼气相[(50.62±9.82)cm/s vs(42.25±8.27)cm/s,P<0.0001;(9.81±1.51)cm vs(7.78±1.37)cm,P<0.0001];E波与A波的血流速度比值及VTI比值在吸气相高于呼气相(1.53±0.42 vs 1.42±0.31,P=0.002;1.41±0.30 vs 1.33±0.27,P=0.003)。结论平静呼吸对三尖瓣血流影响具有规律性,这对进一步验证呼吸影响心功能机制假说以及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右心室舒张功能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二维脉冲多普勒技术对4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同年龄正常人对照。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心脏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充盈速度(E峰速)与E峰减速率明显低于正常人;而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充盈速度(A峰速)与A/E值明显高于正常人。证实了高血压病患者可出现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经分组对照显示,左室壁出现明显增厚时,其舒张功能的障碍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8.
背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评价对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不同收缩功能状态及E/A比值假性正常化时的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少见有报道。目的探讨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中的作用,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收集2001-11/2002-05中山大学附属三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对照组为门诊正常体检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在超声心动图室收集资料。36例正常人为对照组,74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HTN)患者(HTN组)和33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进行了研究。采用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研究。左室容量用Teichholz公式由舒张末和收缩末容积估计,然后计算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主要观察指标①HTN患者、正常人、冠心病患者从二尖瓣到心尖的早期充盈峰速传播速率(rateofpropagationofpeakearlyfillingflowvelocity,Vp)。②早期充盈峰速时间(timedelayrateofpropagationofpeakearlyfillingflowvelocity,TD)和Vp/E比值。③左室舒张早期、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E峰和A峰)、早期和晚期血流峰速比(E/A)和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时间。④肺静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肺静脉返流速度和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治疗高血压患者左心舒张功能不全的作用.方法对24例高血压患者,应用心动超声(心超)多普勒测定二尖瓣水平舒张早期血流速度曲线峰值(E)与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曲线峰值(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服药5周后心率(HR)及舒张压(DBP)、A值均减低(分别为69.18±6.52与76.23±8.72次/分,82.61±8.95与98.44±10.34mmHg,66.30±14.04与73.94±12.28 cm/s,P均<0.001),E与E/A值增加(分别71.49±9.84与52.22±11.89 cm/s,1.091±0.26与0.727±0.17,P均<0.001).结论维拉帕米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左心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评价对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不同收缩功能状态及E/A比值假性正常化时的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少见有报道。目的:探讨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中的作用,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收集2001-11/2002-05中山大学附属三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对照组为门诊正常体检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在超声心动图室收集资料。36例正常人为对照组,74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HTN)患者(HTN组)和33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进行了研究。采用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研究。左室容量用Teichholz公式由舒张末和收缩末容积估计,然后计算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主要观察指标:①HTN患者、正常人、冠心病患者从二尖瓣到心尖的早期充盈峰速传播速率(1ate of propagation of peak early filling flow velocity,vp)。②早期充盈峰速时间(time delay rate of propagation of peak early filling flow velocity,TD)和Vp/E比值。③左室舒张早期、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E峰和A峰)、早期和晚期血流峰速比(E/A)和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时间。④肺静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肺静脉返流速度和返流时间。⑤舒张期末和收缩期末左室内径、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和后壁厚度。结果:根据EF值将患者分成EF≤60%组(收缩功能障碍组)和EF&;gt;60%组(收缩功能正常组)。收缩功能障碍组与收缩功能正常组的所有传统舒张功能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收缩功能障碍组与收缩功能正常组Vp分别为(37.6&;#177;12.1)和(46.0&;#177;19.1)cm/s(P&;lt;0.05),TD分别为(86.2&;#177;26.1)和(66.8&;#177;19.4)ms(P&;lt;0.05),Vp/E分别为0.65&;#177;0.29和0.73&;#177;0.26(P&;lt;0.01)。对10例收缩功能障碍患者(EF≤60%)而E/A值正常(大于1)(假性正常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假性正常化患者和对照组Vp分别为(34.9&;#177;8.3)和(59.9&;#177;21.3)cm/s(P&;lt;0.01),TD分别为(91.0&;#177;29.6)和(56.9&;#177;18.9)m8(P&;lt;0.01)、Vp/E分别为0.56&;#177;0.24和0.85&;#177;0.2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而其他舒张功能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存在舒张功能障碍;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的早期充盈峰速传播速率和时间(Vp,TD和Vp/E)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更精确和更可靠的参数,可以区别假性正常化的跨二尖瓣血流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检查方法对冠心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关系。方法:测定并比较64例冠心病患者不同临床纽约心脏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分级时的射血分数、E峰、A峰、E/A和射血分数斜率以及高峰射血率(peakejectiverate,PER)和高峰充盈率(peakfillingrate,PFR)值,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心功能Ⅲ级组的射血分数值低于心功能Ⅰ,Ⅱ级组,Ⅱ或Ⅲ级组超声射血分数分别为0.719±0.066和0.580±0.093,高于同组其他方法测的射血分数值(P均<0.05);Ⅰ,Ⅱ,Ⅲ级组间的PER分别为(3.015±0.330),(2.535±0.370)和(1.937±0.282)EDV/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Ⅲ级组E峰为(0.781±0.151)m/s,射血分数斜率为(68.17±18.09)mm/s,分别低于Ⅰ级组犤(0.931±0.200),(90.05±27.27)mm/s犦(P均<0.05);超声射血分数与核素射血分数、超声射血分数与X线造影射血分数、核素射血分数与X线造影射血分数之间呈正相关(r=0.544,0.525,0.850,P<0.01),NYHA分级与年龄呈正相关(r=0.329,P<0.05),与E峰、E/A、射血分数斜率以及PFR也呈负相关(r=-0.312,-0.270,-0.358,-0.290,P<0.05);年龄与E峰、E/A、射血分数斜率以及PFR均呈负相关(r=-0.648,-0.776,-0.748,-0.608,P<0.01);PFR与E峰、E/A、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借助多普勒超声评价持续气道正压(NCPAP)对于改善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心功能的疗效.方法对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年龄在1.5~9月之间的9例VSD合并CHF患儿,借助超声心功图测定基础状态心功能的各项指标;应用NCPAP 30分钟后依同法测定各项指标的变化值;停止NCPAP 20~30分钟,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本组患儿左心室泵血功能提高,每搏输出量(SV)由(10.47±1.80)ml升至(12.11±2.03)ml,心输出量(CO)由(1.79 ±0.28)L/min升至(1.91±0.29)L/min(P均<0.001),主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平均速度以及主动脉速度时间积分均提高(P均<0.01).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等容舒张时间(IRT)由 (0.086±0.006)s缩短至 (0.067±0.003)s,E峰加速时间(AT-E)由(69.22±8.69)ms缩短至(60.89±8.31)ms(P均<0.001),E峰流速(EPV)及E/A升高,E充盈分数(EFF)升高而A充盈分数(AFF)下降.暂停NCPAP治疗后,上述心功能指标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动态测定心脏SV、CO及IRT等反映心功能的指标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强等优点,该技术具有在儿科危重症监护病房开展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100例(20~76岁)正常人舒张功能,按低龄(20~35岁)、中龄(36~50岁)、高龄(>51岁)分为三组。测量二尖瓣多普勒血流频谱①EA 两峰时间—速度积面(T—A);②分别测量 E、A 峰时间—速度积面(F—A)、(A—A)及舒张期前1/2时间—速度积面(50%)(T—A)。心尖四腔或左室二腔切面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容积(V)或左室长轴切面、M 型取腱索水平测舒张末期最大内径及二尖瓣短轴切面的(?)口面积。计算下列7项指标。(1)峰值充盈速率(ml/s)PFR;(2)校正峰值充盈速率(Sec~(-1))NPFR;(3)半充盈分数1/2 FF;(4)舒张早期快速充盈的减速度(cm/s~2)DEF;(5)A 峰值速度/E峰值速度 A/E;(6)A 峰时间—速度积面/E 峰时间—速度积面 A—A/E—A;(7)A 峰时间—速度积面/总积面 A—A/T—A。上述所测数据,发现正常人左室舒张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改变。舒张早期与 E 峰有关测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FR、NPFR、1/2 FF、DEF);舒张晚期与 A 峰有关测值随年龄增长而升高(A/E、A—A/E—A、AA/T—A)。经统计学处理后各组值间有显著差异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或0.001)这一特征与创伤性检查相一致。说明正常人左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有“衰变”的趋势,这一“衰变”在50岁以上显得明显。多普勒测量左室舒张功能比 M 型敏感。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腮腺血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腮腺血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0名健康人的腮腺血流,并观测酸刺激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楚了解血管的类型、分支及伴行方式。酸刺激前腮腺腺体小动脉最高流速、最低流速、阻力指数分别为20.1±6.9cm/sec,0.2±1.5cm/sec及1.0±0.1;酸刺激后则分别为25.2±6.6cm/sec,2.5±2.8cm/sec及0.9±0.1,酸刺激前后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腮腺血流的良好临床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影响,并分析1年内再住院率情况。方法:选择2003-01/2004-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6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并自愿参加研究,男86例,女82例,平均年龄(59±13)岁,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为Ⅱ~Ⅳ级。曲美他溱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采用超声于治疗前、后4周、1年测定两组的心搏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峰和A峰流速比值(E/A),等容舒张时间,随访1年内两组再住院例次。结果:治疗后4周曲美他嗪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无脱落。治疗后1年曲美他嗪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因死亡各脱落3,15例,进入结果分析例数分别为83,67例。治疗后4周曲美他嗪治疗组患者心搏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峰与A峰流速比值[(58.6±10.2)mL,(4.4±0.6)L/(min.m2),(38.6±10.8)%,(0.82±0.2)cm/s]明显高于治疗前[(52.3±11.4)mL,(3.1±0.7)L/(min.m2),(34.8±7.6)%,(0.69±0.1)cm/s,t=2.48~2.98,P<0.05]。等容舒张时间[(122.5±21.6)ms]明显短于治疗前[(158.3±29.2)ms,(t=2.56,P<0.05)]。治疗后1年曲美他嗪治疗组患者心搏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峰与A峰流速比值[(76.9±16.8)mL,(5.6±1.1)L/(min.m2),(54.2±14.2)%,(1.38±0.6)cm/s]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60.4±11.8)mL,(3.5±0.8)L/(min.m2),(36.1±8.2)%,(0.70±0.4)cm/s,t=2.36~2.78,P<0.05],等容舒张时间[(88.4±24.5)ms]明显短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155.8±30.2)ms,t=2.56,2.89,P<0.05]。曲美他嗪治疗组1年内再住院10例次,再住院率12%(10/86),常规治疗组31例次,再住院率38%(31/82),两组差异明显(χ2=114.21,112.86,P<0.05)。结论: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中长期使用曲美他嗪可改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功能而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6.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 14例正常人和 1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环 6个节段 (后间隔和侧壁、前间隔和后壁、前壁和下壁 )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 ,计算Ve Va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血流快速充盈速度E峰、左房收缩充盈速度A峰 ,计算E A值。结果 正常人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两组间E A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而扩张型心肌病组二尖瓣环平均Ve Va、平均Ve较正常组显著减低 (Ve Va :0 .89± 0 .11vs 1.76± 0 .76,P =0 .0 0 1;Ve :-4 .79± 2 .2 2vs -8.42± 2 .2 7,P<0 .0 0 0 1) ;正常组中二尖瓣环平均Ve Va与E A显著相关 (r =0 .63 ,P =0 .0 0 8) ,而扩张型心肌病组二尖瓣环平均Ve Va与E A无显著相关。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表现为假性正常化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准确评价其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EFE)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EFE患者 3 2例 ,平均年龄 ( 1.5± 0 .6)岁 ,正常对照 (NC)组 3 0例。结果 EFE组与NC组比较 ,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超声参数的特点为舒张期左房内径 (LADd)、左室内径 (LVDd)、室间隔厚度 (IVSTd)、左房射血力 (LAF)、室壁应力指数 (WSⅠ~Ⅲ )、峰值速度A(A峰 )及等容舒张时间 (IRTs)增大 ;但射血分数 (EF)、心脏指数 (CI)、心室短轴缩短率 (FS)、峰值速度E(E峰 )、峰值速度比 (E/A)、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加速度 (AC)、1/3及 1/2充盈分数 ( 1/3FF、1/2FF)及标准化充盈分数 (NPFR)降低 ;将EFE组治疗前后比较除IVSd、A峰及IRTs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外 ,其余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0 .0 0 1)。结论 EFE患儿可出现房室腔扩大、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室壁应力增大及左房射血力代偿性增加 ;而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于EFE患儿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测都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心功能不全患者二尖瓣、肺静脉血流频谱变化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心功能不全患者限制性充盈(RF)和非限制性充盈(NRF)时二尖瓣血流频谱(MFP)和肺静脉血流频谱(PVFP)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48例左室收缩功能不全(LVEF<0.45)的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和28名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E)检测MFP和PVFP.结果按照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的比值(E/A)和E波减速时间(DT)将病例组分为RF组和NRF组.和对照组比较,NRF组E和E/A减小(P均<0.01),A、肺静脉反向血流(PA)波与A波间期之差(PAdAd)、收缩期肺静脉最大血流速度(S)及其与舒张早期肺静脉最大血流速度(D)的比值(S/D)增大(P<0.05~0.01),DT延长(P<0.05),左室舒末内径(LVD)轻度扩大(51.3±5.68mm,P<0.05);RF组E、E/A、D和PAd-Ad增大(P<0.05~0.001),A、S、S/D、SF和PA减小(P<0.05~0.001),DT缩短(P<0.05),LA(41.61±7.56)mm和LVD(63.5±10.29)mm显著扩大(P均<0.001).RF组与NRF组比较,LVEF减低6%(P<0.05),心功能分级Ⅲ~Ⅳ(NYHA)患者所占比例较大(P<0.005).结论NRF组和RF组患者的MFP和PVFP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较之NRF组,RF组MFP和PVFP有显著异常,收缩功能障碍和心室重构严重,表明限制性充盈是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标志,结合应用MFP和PVFP能更好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已广泛用于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近年又证实,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速度之比(E/A)与左室充盈压直接相关。此外早期研究还表明,左室等容舒张时间与肺动脉楔压呈负相关。本文旨在验证上述相关关系并研究 E/A 比例及等容舒张时间是否能无创性予测肺动脉楔压。资料与方法 35例患者,年龄50~94岁,平均72±10岁。同步记录多普勒超声测定的二尖瓣血流速度、心音图及心导管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AT1)拮抗剂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于AT1拮抗剂(Losartan)服用前和服用12周后,对26例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心尖左心长轴切面上,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和E峰减速时间,并计算E/A比值;在左室长轴切面上,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内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室重量.结果服用Losartan 12周后,E/A比值(1.20±0.32)明显高于服用前(1.07±0.31,P<0.0001),E峰减速时间从185±32 ms下降到164±29 ms(P=0.002);左室重量从220±53g减低为194±53g(P=0.003).结论AT1拮抗剂losartan具有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