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监测、早期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母婴血型不合并经早期干预新生儿92例为干预组;与同期在本院出生未经早期监测、早期干预,出现病理性黄疸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新生儿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黄疸程度与换血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住院期间总胆红素峰值等.结果:干预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8例,中重度黄疸4例,未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188 7±44.8μmol/L;而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34例,中重度黄疸28例,6例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386.5±83.6μmol/L,早期综合干预预防作用显著(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避免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脐动静脉双管进行同步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持续24小时蓝光照射配合静滴白蛋白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后脐动静脉双管进行同步换血治疗后。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血糖、电解质以及血常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较观察组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轻微下降,血钾、血氯、血钙、血钠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脐动静脉双管进行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快速降低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桡动脉两种穿刺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例需换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惠儿随机均分为颞浅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桡动脉组穿刺按十字法进行,颞浅动脉组穿刺按一般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换血前后血液生化指标、SpO2和换血后光疗时间。结果颞浅动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桡动脉组(P〈0.05);两组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糖、SpOz及换血后光疗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选择颞浅动脉与外周静脉进行同步换血安全可靠,且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4.
游泳与抚触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为探讨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将 3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180例出生后 2 4h进行游泳加抚触 ,对照组 16 0例出生后采用常规护理。分别观察新生儿出生后 72、96和 12 0h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出生后不同时段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5 )。提示游泳与抚触对于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7月分娩的新生儿3190例,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血症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妊娠合并症诸因素、围产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资料所示围产因素致黄疸为主,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周围静脉同步换血(输入和输出同步进行)治疗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例新生儿败血症,4例急性中毒患儿。结果换血后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总胆红素由(381.30±23.92)mmol/L降至(180.01±23.89)mmol/L,间接胆红素由(359.43±23.36)mmol/L降至(152.65士21.66)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8.830、20.534,均P<0.01);6例败血症患儿病情好转;4例急性中毒患儿症状减轻。提示该疗法是清除患儿体内毒物和毒素的有效方法,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认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证输入与输出血量的平衡是该疗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陆青梅 《护理学杂志》2006,21(13):16-17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桡动脉两种穿刺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例需换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均分为颞浅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桡动脉组穿刺按十字法进行,颞浅动脉组穿刺按一般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换血前后血液生化指标、SpO2和换血后光疗时间.结果颞浅动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桡动脉组(P<0.05);两组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糖、SpO2及换血后光疗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选择颞浅动脉与外周静脉进行同步换血安全可靠,且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奚敏 《护理学杂志》1994,9(6):264-265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体会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奚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不及时治疗与护理,可发生核黄疸,特别是未成熟儿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均很高。我科1988年5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早期病理性黄疸8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0例中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对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住院的166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共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56例,其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66例,占13.2%;溶血因素、感染因素和围产因素与检测指标呈正相关(P<0.05),且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发现溶血因素是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可以控制患儿病情,提高患者治愈率。结论早期新生儿是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发人群,造成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复杂,其中溶血因素比例最高,感染和围产因素次之。所以应该对早期新生儿重点观察,发现症状需要及时果断干预,以减少其发展成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7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住院期间采取的护理措施,通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一般情况的观察与护理,机体液体平衡的管理和胆红素水平的监测,为治疗提供保证.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8例全部治愈出院,核黄疸患儿也未留下后遗症.结论:不管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只对患儿病情能做出准确的预期判断,采取合理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就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1例新生儿G-6-PD缺乏性溶血病换血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是一种红细胞酶的缺陷病,临床表现溶血性贫血和由此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不及时可发生核黄疸,患儿即使成活也常并发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1]。我科1997年5月收治1例,经换血疗法治愈,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男,足...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特有的病理生理现象,对机体无害,但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出现核黄疸,则可危及生命。1993年7月至1994年2月,我科采用口服玉米须水方法,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新生儿1000例,足月,日龄1~4d,体重2500~4200g,临床表现没有明显ABO及Rh血型不合溶血症、G-6-PD缺陷,随机分为观察组500例(剖宫产169例,顺产331例;产时用催产素159例),对照组500例(剖宫产166例,顺产334例;产时用催产素154例)。方法:观察组出生6h喂奶,喂奶中间喂玉米须水,每次20~30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高胆红素血症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无肝素组(32例)和肝素组(28例).无肝素组将作为输出途径的动脉穿刺置管不连接肝素帽、三通活塞管及延长管,直接接10 ml注射器抽血;建立静脉通路以换血,整个换血过程无肝素抗凝.肝素组将作为输出途径的动脉穿刺置管接三通活塞管,三通活塞管另外两端,一端接肝素氯化钠溶液,一端接输液延长管后接10ml注射器抽血,每抽出20 ml动脉血,经三通活塞管注入2 ml肝素氯化钠溶液.结果 无肝素组血总胆红素换出率(51.87±8.74)%,肝素组(48.48±12.5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换血后两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下降(均P<0.01);两组血常规、血糖、血电解质、生命体征等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换血后血小板、血糖、血钾与换血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肝素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4.29%,无肝素组无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无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与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同样安全有效,且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传统的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可能带来的出血并发症;但同样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血糖升高及血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换血过程中通过成分输血输注速率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42例严重高胆红素血症需进行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采用不同时间段控制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速率进行换血。换血前做好环境、物品、药品准备,患儿先行光疗,输注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2~4h,建立2个动脉通道和2个静脉通道;换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输血量和排血量,观察排血通道和输血通道是否通畅;换血结束拔一个除动脉留置针,继续光疗及监测黄疸,正确喂养,预防感染。结果患儿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4.1±6.2)%,血清总胆红素由换血前的(451.2±48.6)μmol/L降至(207.3±27.8)μmol/L,间接胆红素由(396.4±45.5)μmol/L降至(198.6±25.6)μmol/L。换血后,WBC、Hb、PLT含量分别为(9.4±1.5)×109/L、(151.0±22.0)g/L、(129.0±36.0)×109/L,其中Hb含量升高比较明显。结论在新生儿换血过程中,通过对输血输注速率的护理干预,在不增加用血量的基础上,能降低胆红素水平和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灌肠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张丹如丽水地区松阳县师范学校占益妹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很多,其中肠-肝循环重吸收增加是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肠腔内的胎粪约含有胆红素1368~1710umol/L,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新生儿同步换血的效果。方法将34例同步换血新生儿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7号普通头皮针于股动脉建立动脉通道作为换血的输出途径,对照组予留置针进行动脉或股动脉穿刺置管(首选桡动脉,次选肱动脉,后选股动脉)为输出途径。结果两组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换血前(均P〈0.01),换血后两组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建立动脉通道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换血平均时间显著短于时照组(P〈0.01)。结论采用一次性头皮针建立股动脉通道作为输出途径,是一种高效、低耗、痛苦少、易操作的新生儿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7.
姜玲  贺艳 《护理学杂志》2003,18(3):169-170
目的:了解换血速度与胆红素下降速度的关系。方法:同步经外周动脉抽血、静脉输血,将换血时间<2.5h者归为短时组,≥2.5h者归为长时组。比较两组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及胆红素下降的速度、百分比及下降值。结果:两组患儿换血前、后的胆红素水平及胆红素的下降值、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换血量一定的情况下,换血时间短,换血速度越快,胆红素下降速度越快(P<0.01)。结论:换血量一定的情况下,换血时间的长短与胆红素下降的最终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换血速度快,胆红素下降速度快;换血速度慢,胆红素下降速度慢。  相似文献   

18.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重要方法叫,光疗的患儿均需戴防护眼罩及用黑布遮盖会阴,防止蓝光直接照射损伤视网膜和睾丸。2004年10月至2006年7月我们对43例高胆红素血症行光疗的患儿,采用一次性微量泵延长管固定眼罩,取得了良好的固定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应用输液泵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在多功能生命监护仪监测下,对3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留置针头连接输液泵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并加强术前准备、术中观察和术后护理.结果 患儿平均总胆红素由换血前的(468.36±55.25)μmol/L下降至换血后的(227.78±41.42)μmol/L,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能迅速降低胆红素,改善患儿预后;精心、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应用输液泵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在多功能生命监护仪监测下,对30例新生儿黄疸惠儿采用留置针头连接输液泵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并加强术前准备、术中观察和术后护理。结果患儿平均总胆红素由换血前的(468.36±55.25)μmol/L下降至换血后的(227.78±41.42)μmol/L,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能迅速降低胆红素,改善患儿预后;精心、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