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早期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梗死面积、心功能及住院期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1例AMI患者住院后48小时内血浆NT-proBNP水平,并与患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对比分析。结果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99.44±386.28pg/ml vs 41.75±24.26pg/ml,P<0.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CK、CK-MB峰值浓度呈正相关(r=0.817,P=0.001;r=0.772,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61,P<0.01)。住院期发生MACE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MACE者(971.50±367.01pg/ml vs 393.60±261.16pg/ml,P<0.001)。结论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CK、CK-MB峰值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可预测AMI患者梗塞面积、心功能及住院期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ET)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水平.患者出院后连续随访3个月,将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n=...  相似文献   

3.
胡三提 《临床医学》2020,40(5):84-8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其心功能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急诊PCI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功能情况及血浆NT-proBNP水平。左心室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PCI治疗可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有效降低其血浆NT-proBNP水平,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评估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及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共180例的临床资料,将102例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未发生组,78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发生组,对比两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ROC分析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预测准确度。结果: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的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明显升高,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末端B型利钠肽原是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无相关性(P>0.05);N末端B型利钠肽原预测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ROC AUC为0.982。结论: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有较高准确性,可作为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检测610例急性心梗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并按结果的四分位间距将其分为低水平组、较低水平组、较高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比较各组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再按随访期(6个月)是否发生MACE分为有事件组(108例)和无事件组(502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血清铁蛋白水平对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血清铁蛋白高水平组(≥348 ng/m L)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高,达33.1%,显著高于低水平组、较低水平组及较高水平组(P均<0.05)。与无事件组比较,有事件组患者的年龄较大,血清铁蛋白、峰值肌钙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概率升高(P65岁)、合并糖尿病是首次发生急性心梗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检测对首次发生急性心梗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作 球囊扩张时间 (symptom onset to balloon ,SOTB)和症状发作 进导管室时间 (symptom onset to lab ,SOTL)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 MB)的关系 ,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运转机制。方法 入选 2 0 0 1年 1月 1日至2 0 0 2年 7月 31日来院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发病时间在 12h内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并观察住院期间的LVEF和CK MB的峰值浓度。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394例行急诊冠脉造影 ,男 314例 ,女 80例 ,年龄 (6 1± 2 )岁。只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78例 ,行急诊PCI的有 316例 ,其中直接PCI的为 30 6例 ,溶栓后未通行补救性PCI的有 10例。平均SOTB为 (2 77 7±15 9 3)min ,SOTL为 (2 5 7 2± 16 3 9)min。SOTB≥ 36 0min组与 <36 0min组的LVEF分别为 (5 8 2± 11 1) %和 (6 0 1± 17 5 ) % (P =0 0 0 5 ) ,CK MB的峰值浓度分别为 (14 1 4± 14 7 4 )U/L和 (10 0 7± 75 6 )U/L (P=0 0 0 0 )。SOTL≥ 30 0min组与 <30 0min组的LVEF分别为 (5 8 3± 11 2 ) %和 (6 0 1± 16 2 ) % (P =0 0 15 ) ,CK MB的峰值浓度分别为 (12 7 3± 134 0 )U/L和 (10 1 0± 75 9)U/L (P  相似文献   

7.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治疗决策及其与临床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再灌注治疗结果及近期预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作者将1999年至2002年间收住的46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右心衰及心源性休克进行危险分层:A组为无右心衰组(32例),接受溶栓处理与直接经皮介入治疗(PCI);B组为右心衰或同时合并心源性休克组(14例),均接受直接经皮介入治疗;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死亡率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46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病人中42例作了冠脉造影检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者35例,IRA为回旋支者9例,IRA为前降支者2例;单支病变者15例,双支病变者21例,三支/多支病变者10例;住院期间有11例发生心绞痛,其中行直接PCI组9例,均为较重的三支病变患者;住院期间溶栓治疗组与直接PCI组各有1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再梗死,均行紧急PCI干预;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溶栓组1例,直接PCI组2例;B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A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右心衰合并心源性休克、女性、年龄、多支病变均为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较高,心脏功能、年龄、性别及血管病变严重性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直接PCI在降低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特别是合并右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方面优于溶栓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血清NT-proBNP、ICTP、MMP-9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本院行PCI手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分析影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例数为40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BMI≥24 kg/m2、合并高脂血症、置入支架数目≥2个、支架直径≥3 mm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NT-proBNP较高、MMP-9水平较低,不同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卒中史、ICTP水平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发生血栓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入支架数目和MMP-9水平的OR值分别为5.204和4.342。结论置入支架数目和MMP-9水平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应早期监测血清MMP-9等指标。  相似文献   

9.
QRS分数与QRS记分系统估测AMI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QRS分数及QRS记分系统估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价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急性前壁心梗患者,QRS分数与QRS记分均与左血分数上关,二者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系数无显著差异,但在下/后壁心梗患者,二者与左因分数均无显著相关,结果表明,在前壁AMI,以QRS分数估测左室射血分数较QRS记分系统更为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与其临床特点的关系,评价LVEF降低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677例,记录其临床资料,测定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心脑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心肌梗死、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需要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功能衰竭等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677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5±12)个月.根据LVEF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LVEF(≥0.50)组(585例)和低LVEF<0.50)组(92例).与正常LVEF组比较,低LVEF组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更重[Gensini评分(分):62.85±41.45比47.68±33.26,P<0.05],WBC(×109/L)及hs-CRP(mg/L)明显升高(WBC:7.60±2.71比7.09±2.13,hs-CRP:5.68±3.97比3.97±3.75,均P<0.05).随访期间共146例患者发生MACCE,MACCE组患者LVEF水平明显低于无MACCE组(0.576±0.113比0.603±0.101,P<0.05),hs-CRP、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无MACCE组(hs-CPR:5.26±3.99比3.91±3.72,Gensini评分:53.72±35.50比48.63±34.59,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LVEF是预测冠心病患者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相对危险度(RR) =0.974,95%可信区间(95%CI)为(0.960,0.988),P=0.000;多因素:RR=0.979,95%CI (0.961,0.998),P=0.033].Kaplan-Meier曲线显示,LVEF水平降低患者的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LVEF正常者(x2=14.56,P<0.05).结论 LVEF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探讨不同磁共振延迟成像(com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M-砌)时间是否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n,AMI)后梗死面积的测定.并探讨磁共振测定的射血分数与左窒造影测定的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7例首次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年龄(54.3±10.5)岁.所有患者均动态观察心肌酶谱的变化,并经冠脉造影明确,冠脉造影同时测定左室造影射血分数,磁共振(SIMENS 1.5T)检查时间为心肌梗死后(13.2±5.2)d,磁共振检查方法 是首先进行电影扫描,测定射血分数,然后经静脉以5 mL/秒注入0.05 mmol/kgGd-DTPA行首过成像,最后经高压注射器静脉以2 mL/s注入0.15 mmol/kg Gd-ffFPA行延迟成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在延迟注药后5 min开始延迟期采集.选择存在延迟增强高信号区的同一短轴层面,每间隔5 min成像一次测定梗夕匕面积,直至20 min.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在延迟CeMRI上均存在延迟增强区,27例患者测定的梗死面积为(17.9±9.8)%,测定CK峰值为(2003.5±1496.8)U/L,肌钙蛋白T峰值为(4.6±3.3)ng/mL.梗死面积与CK峰值的相关系数为r=0.819(P<0.01),梗夕匕面积与肌钙蛋白T相关系数为r=0.517(P<0.05).存在梗死心肌的同一层面测定的梗死而积百分比在5 min,10 min,15 min及20 min时分别为(7.2±6.2)%,(8.5±7.4)%,(7.3±6.3)%及(6.9±6.4)%(10 min与20 min相比,P<0.05).MR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与造影测定的射血分数相关系数为r=0.867(P<0.01).结论 CeMRI可以诊断心肌梗死和定量测定梗死范围.磁共振测定与左室造影测定的射血分数密切相关.测定梗死范围时,不同延迟成像的时间影响梗死范围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苏士奎 《系统医学》2023,(24):111-114
目的 观察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急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血管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9.87±5.33)%,高于对照组的(54.11±5.65)%,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为(112.57±7.11)ng/L、(32.11±3.27)mm,较对照组的(126.35±9.45)ng/L、(38.56±3.24)mm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MI)左心室射血分数(lef tventr iculareject ionf raction, LVEF)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34例患者,按照血清ApoA1水平分为低、中、高3组,比较各组间基线资料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logistics回归分析血清ApoA1与患者LVEF的关系。结果:高ApoA1组较低ApoA1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更小[(49.45±15.00) mm vs(45.37±15.15)mm,P=0.012],LVEF更高(51.94%±7.07%vs56.24%±8.51%,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血清Apo A1与LVEF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131,P=0.004);logistics回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白介素-35(IL-35)水平的变化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关系。方法:连续入选冠心病患者98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30例),不稳定型冠心病(UA)组(4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IL-35浓度。采用二维改良Simpson′s法测量LVE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浆IL-35水平显著降低,且UA组和AMI组血浆IL-35水平显著低于SA组。与对照组相比,SA组和AMI组LVEF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IL-35水平与LVEF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IL-35水平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 筛选我院收治的下壁AMI患者82例,回顾性分析其急性发作后24h内心电图(ECG)改变,对其中43例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A组)及39例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B组)的超声心动图(UCG)的LVEF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A组LYEF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30,P<0.001);A组CAG双支或三支病变比例增多,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942,P<0.001):A、B两组病死率分别为16.28%及2.56%.结论 下壁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大多缺血累及心肌范围大.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邢柏  曾琦  谭世峰  王贤杰  黄山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4):4417-44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评估AP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入选AP患者118例,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60)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58),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水平、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评估APACHEⅡ分值。同时观察AP患者入院后第1、5天血浆BNP水平、LVEF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SAP组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与MAP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组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死亡组BNP水平、APACHEⅡ评分明显增高,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性(r=-0.731,P<0.0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4,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准确评价AP患者心功能,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左室重构、射血分数(LVEF)与卧床天数的关系,对56例无并发症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记录卧床天数并在发病的3个月行彩色超声多普勒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形态、室壁运动及收缩舒张功能参数,对比分析确定左心室重构(VR)及例数,LVEF。结果两组卧床天数有显著性差异,VR与LVEF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说明对无并发症的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蒽环类药物化疗心脏毒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临床患者病例46例,依照其化疗后的心电图检测结果分成心脏毒性组和心脏正常组,对两组患者在化疗前后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化疗前、化疗1、6周期后及化疗后1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心脏毒性组患者11例,心脏正常组患者35例,且NT ̄proBNP水平显示毒性组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的LVEF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蒽环类药物化疗心脏毒性患者展开血浆NT ̄proBNP水平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短期内红细胞参数变化规律,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短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别检测心肌梗死后1~4d、5~8d、9—12d的血常规,以了解梗死后红细胞参数的变化趋势;入院依据MACE是否发生分为两组,其中阳性组(43例)和阴性组(57例),并比较两组RDW的不同。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第5~8d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逐渐下降(P〈0.05);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的水平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P〈0.05);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变化为降低的趋势(P〉0.05);RDW于1~4d起升高,5~8d达峰值,9~12d天缓慢下降(P〈0.05);MACE阳性组RDW与阴性组RDW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急性心肌梗死后,RDW显著增高,提示其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②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情况的不断进展,RBC、HB等计量参数下降,其他形态学参数亦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20.
对QRS分数及QRS记分系统估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空射血分数的价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急性前壁心梗患者,QRS分数与QRS记分均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相关,二者与左空射血分数的相关系数无显著差异。但在下/后壁心梗患者,二者与左空射血分数均无显著相关。结果表明,在前壁AMI,以QRS分数估测左空射血分数较QRS记分系统更为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