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视知觉学习治疗近视性弱视过程中患儿屈光度的变化及护理特点.方法 选择2007至2009年行视知觉学习治疗的近视性弱视患儿54例(98眼),收集治疗前后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并对不同程度弱视眼屈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视知觉学习治疗过程中近视性弱视患儿球镜年均增长0.52D,散光年增长0.03D;等效球镜年均增长在0.50D以内占57.14%;轻、中、重度弱视患儿的球镜和等效球镜变化有差异,但柱镜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视知觉学习治疗近视性弱视对患儿的屈光度增长影响甚微,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密切关注患儿近视屈光度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治疗近视性弱视过程中患儿屈光度的变化及护理特点。方法选择2007至2009年行视知觉学习治疗的近视性弱视患儿54例(98眼),收集治疗前后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并对不同程度弱视眼屈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视知觉学习治疗过程中近视性弱视患儿球镜年均增长0.52D,散光年增长0.03D;等效球镜年均增长在0.50D以内占57.14%;轻、中、重度弱视患儿的球镜和等效球镜变化有差异,但柱镜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近视性弱视对患儿的屈光度增长影响甚微。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密切关注患儿近视屈光度变化。  相似文献   

3.
王英  肖信  赵武校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0):1866-1867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治疗近视性弱视的疗效及护理特点。方法选择近视性弱视患儿54例(98眼),全部采用视知觉学习进行视觉训练。按1996年4月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疗效评价。结果视知觉学习治疗近视性弱视患儿的基本治愈率为52.0%,总有效率为88.7%;轻、中、重度弱视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三者的治疗周期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近视性弱视效果明显;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使儿童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缩短疗程,从而提高弱视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6岁儿童等效球镜屈光度、眼球生物学参数情况及屈光发育异常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3~6岁儿童5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3~6岁儿童屈光发育异常检出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及屈光状态3~6岁儿童等效球镜屈光度及眼球生物学参数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3~6岁儿童屈光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00例屈光异常检出率14.00%,其中远视52例,近视18例。屈光异常检出率3~4岁明显高于5~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儿童中男孩眼轴和角膜直径均长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3~4岁比较,4~5岁和5~6岁等效球镜屈光度降低,眼轴增长;与4~5岁比较,5~6岁等效球镜屈光度降低,眼轴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视患儿等效球镜屈光度高于正视儿童和近视患儿,眼轴短于正视儿童和近视患儿;正视儿童等效球镜屈光度高于近视患儿,眼轴短于近视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屈光发育正常儿童比较,屈光发育异常儿童年龄相对较小,非足月生产、出生体质量3 kg、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以及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2 h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足月生产、出生体质量3 kg、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以及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2 h为3~6岁儿童屈光发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年龄5~6岁是3~6岁儿童屈光发育异常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不同性别、年龄及屈光状态下,3~6岁儿童等效球镜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学参数分布存在差异。非足月生产、出生体质量3 kg、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以及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2 h为3~6岁儿童屈光发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传统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基于虚拟现实视感知觉检查评估系统平台进行视功能综合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的7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14眼),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56眼)、对照组36例(58眼)。对照组仅接受传统综合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用基于虚拟现实视感知觉系统的视功能综合训练方案,比较两组综合疗效、最佳矫正视力与屈光度、立体视与双眼融象功能、视觉敏感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1%,对照组为8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7,P<0.05)。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各空间频率下患眼对比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立体视异常占比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立体视异常、双眼融象功能异常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接受传统综合疗法的同时,给予基于虚拟现实视感知觉检查评估系统的视功能综合训练,对改善屈光度及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远视性弱视矫正后近视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12岁的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经散瞳验光配镜,矫正视力均≤0.8,确诊后每半年复查1次,每年散瞳验光1次,随访期末矫正视力≥0.9,共138例(276眼)。随访期5~12年。结果:中度远视屈光度下降最慢,轻度和高度屈光度下降较快。轻、中、高远视3组病例的初诊年龄和观察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远视度数低的患儿容易发生近视。结论:在矫正远视性弱视的同时应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观察组采用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视力、屈光度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 MAR)视力为(0. 32±0. 0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0. 37±0. 11)(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屈光度变化值为(0. 59±0. 17) 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 70±0. 23) D (P 0. 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 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 19%(P 0. 05)。结论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实施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儿视力,降低屈光度变化值,有效抑制近视度数加深。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100-4101
目的对比分析视知觉学习与传统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诊治的18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视知觉学习组与传统疗法组各90例,传统疗法组患者采用描红、穿针等精细目力训练、红光闪烁仪等传统方式治疗,视知觉学习组采用视知觉学习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视知觉学习组与传统疗法组在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上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度和重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上比较,视知觉学习组明显优于传统疗法组(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评判配戴角膜塑形镜延缓学生近视进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05例青少年近视患者,等效球镜(-3.63±0.95)D;其中56例(112眼)配戴角膜塑形镜,49例(98眼)配戴框架眼镜。两组随访2年进行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眼压和角膜厚度变化的比较。结果戴镜2年后等效球镜度的变化:角膜塑形镜组增加(-0.47±0.98)D,框架眼镜组增加(-1.59±0.9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2年后眼轴长度的变化:角膜塑形镜组增长(0.17±1.09)mm,框架眼镜组增长(0.72±1.08)mm,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前后眼压和角膜厚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控制眼轴增长,临床上可加以宣传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在儿童弱视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弱视儿童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弱视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疗法进行弱视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知觉水平眼位、知觉垂直眼位、立体视锐度及弱视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1°及3°水平眼位、垂直眼位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弱视程度及立体视锐度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以行为疗法进行弱视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弱视患儿的知觉眼位及立体视锐度,促进视力恢复,降低弱视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弱视屈光状况及视功能发育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3~6岁弱视儿童221例385眼,全部病例初诊时采用视网膜检影法行视力、眼位、注视性质、屈光间质及眼底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21例385眼弱视中,远视性屈光不正354眼,近视性屈光不正16眼,斜视98例.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学龄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选取3—8岁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611名1177眼,给予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视力情况。结果611例1177眼戴镜视力由治疗前的(0.34±0.23)提高到(0.8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5)。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的眼数为1040只,占总眼数的88.4%。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学龄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新方法,在患儿进行视知觉学习训练治疗时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儿童屈光参差行LASIK手术后实施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6例(107/眼)近视性屈光参差并伴有中重度弱视的病例进行LASIK治疗,术后实施弱视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弱视的变化.结果 86例(107眼)弱视眼中,均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5行,28眼达到5.0.结论 LASIK术后实施弱视治疗是矫正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屈光矫正、精细训练、遮盖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行弱视矫治。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矫正视力、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均低于参照组,屈光度及调节滞后量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儿眼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对557例(967眼)儿童弱视进行屈光矫正,遮盖及行红闪(激光)、光刷、多光谱、视觉刺激、视觉定位、精细目力训练等综合治疗1~5年。【结果】治愈率79.42%,有效率96.59%,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优于斜视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弱视程度越低、年龄越小、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结论】弱视治疗效果与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治疗时间、治疗年龄有关,综合疗法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Abnormal eye growth induced by visual deprivation can modify the structure and density of the retinal cells. We have used an adaptive optics multiphoton microscope to image photoreceptors (PRs) and ganglion cells (GCs) at different retinal locations in unstained retinas of chicken eyes with about 10D of myopia and their normal-sighted fellow eyes. In all samples, the local averaged inter-PR distance increased with eccentricit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 density were found between control and myopic eyes. GC density declined in myopic eyes compared to control eyes and the inter-cell distance increased. In normal eyes, the size of the GC cell bodies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two-fold between the area centralis and the peripheral retina. In myopic eyes, this trend was preserved but the GC bodies were larger at each retinal location, compared to control eyes. Obviously, GC morphology is changing when the retinal area is enlarged in myopic eyes.OCIS codes: (170.3880) Medical and biological imaging, (180.4315) Nonlinear microscopy, (110.1080) Active or adaptive optics, (170.4470) Ophthalmology  相似文献   

17.
王晖  王抗美 《上海护理》2006,6(3):10-12
目的探讨综合方案对儿童弱视治疗、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2月~2005年2月间收治的各种不同类型弱视患儿56例共74只弱视眼,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综合治疗护理计划,按要求严格执行。观察分析不同年龄、弱视类型和注视性质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不同年龄组患儿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斜视性弱视与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屈光参差性弱视相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弱视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中度和重度弱视。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有较好效果,疗效与患儿年龄、弱视类型和原有弱视程度有关。贵在早期发现,坚持治疗,护患配合,根据治疗情况细致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单眼散光弱视患儿对比敏感度(CS)视功能的受损特点。方法:对正常儿童组36例、单眼散光弱视组34例、单眼非散光弱视组33例,共103例,用静态F.A.C.T图表和计算机Gabor斑CS检查程序分别检查患儿对侧眼、弱视眼及90°和180°两主子午线方向上的对比敏感度。结果:①单眼散光弱视组和单眼非散光弱视组的对侧眼、弱视眼的CS值在所有空间频率均较正常组的CS降低(P〈0.05),表现为中、高空间频率区CS的明显受损(P〈0.01)。②单眼散光弱视组的弱视眼在90°和180°两主子午线方向上的对比敏感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弱视儿童的对侧眼不正常。用计算机Gabor斑检查可以了解弱视散光儿童不同子午线上的CS存在的差异,明确定位弱子午线,并可以针对子午线性弱视,进一步开展知觉学习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