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萍  方如平 《江苏医药》1998,24(4):289-289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生于头颈部者少见,我院近年来收治2例头颈部二重癌,现报告如下。例1,男,42岁,右侧鼻腔间歇性涕血,右眼肿胀10天,于1994年6月24日入院。体检:右眼球突出,运动尚可。右中鼻道及嗅裂有淡红色新生物,触之易出血。CT检查:右侧筛窦占位性病变,病变中央有小片状坏死区。行右鼻侧切开筛窦切除术、右上颌骨部分切除术、有预外动脉结扎术。术中见筛窦内肿瘤组织占据,穿破纸板,伸向眼下缘内侧壁,与眶筋膜粘连,眶筋膜未破坏。切除右颈动脉三角区肿大的淋巴结。术后病检:右鼻窦眼眶未分比癌、右颈动脉三角区淋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下黏软骨(骨)膜辩移位加筛骨垂直板修补中等以上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自一侧鼻腔底部作一黏骨膜瓣以鼻中隔穿孔下缘为蒂经穿孔处翻向对侧,于黏骨膜下嵌入式植入一块略大于穿孔的筛骨垂直板支架封闭穿孔,自另一侧鼻腔顶部作一黏软骨膜瓣以鼻中隔穿孔上缘为蒂经穿孔处翻向对侧,井缝舍固定。结果7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均1次修补成功,随访6—12个月,未再出现穿孔。结论鼻内镜下双侧黏软骨(骨)膜瓣移位加筛骨垂直板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例病变累及颅底和眼眶的晚期筛窦癌接受颅面联合切除术,并对此手术的适应症、进颅方式、颅底缺损修补及并发症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颅面联合切除术能在直视下彻底切除侵及颅底(包括硬脑膜)的肿瘤,只要耳鼻咽喉科和神经外科密切配合,手术安全可靠,可作为晚期筛窦癌的外科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窦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粘膜和结佝,达到生理功能的恢复。方法对125例鼻息肉、鼻窦炎患在鼻内窥镜下除息肉,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自然口。结果随访一年以上术后无复发116例,治愈率92%。主要并发症为鼻腔外侧壁与中鼻甲粘连。筛窦腔粘连封闭。中鼻甲与鼻中隔或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强调术后定期随访换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作者经面中部翻掀梨状孔径路行鼻腔、鼻窦肿物及垂体肿瘤切除术,术野清晰,面部不留疤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共手术12例,其中鼻内脑膜膨出、筛窦上颌窦骨化纤维瘤、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筛蝶窦囊肿各1例,上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垂体肿瘤3例,鼻咽血管纤维瘤侵入鼻腔、鼻窦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分析1991~1996年间2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2例行鼻内筛窦切除术的患均于半年内复发,7例上颌窦治 筛窦切除术有4例复发,19例鼻侧切开及鼻腔外侧壁大部切除有1例复发。结论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容易复发和恶变,应该采用根治性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杨夏  刘瑜  肖桃  蒙丽 《贵州医药》2007,31(8):718-718
外侧壁开眶术是治疗球后肿瘤的一种标准术式,而目前临床常用钢丝、缝线,固定骨瓣,甚至骨膜包埋固定骨瓣,因而导致了外侧壁开眶术切除骨瓣范围较小,而且术后骨瓣解剖复位差,恢复时间长,对患者术后外观影响大。特别是对于眼眶外上方体积较大的肿瘤、眶内上方蔓延至眶尖肿瘤、视神经内下方眶尖肿瘤的手术暴露和完整摘除非常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眼眶肿瘤的治疗水平我科引进改良外侧壁开眶术并联合微型钛钉钛板内固定眶外侧壁治疗眼眶内肿瘤,经临床观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亳州市人民医院 2018年 5月收治的 1例右侧额筛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资料,包括其病史、影像学资料、术中术后情况以及治疗经过。结果病人以头痛 1年余、伴右眼胀痛不适半年入院, CT影像诊断为右侧额窦、筛窦区异常密度灶 ?考虑偏良性病变,骨纤维结构发育不良可能,请结合临床;鼻中隔偏曲,双侧下鼻甲肥大。 MRI平扫 +增强影像诊断为右侧筛窦、额窦窦腔内及右侧眶上壁异常信号,考虑骨瘤,不除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或骨化纤维瘤,请结合临床;鼻中隔偏曲。行经鼻内镜联合右侧眉弓入路治疗,彻底切除鼻窦病变组织,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检查示(右侧额筛窦)镜检骨小梁不规则,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术后病人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采取经鼻腔及右侧眉弓联合径路,可以彻底切除鼻窦病灶,具有视野清晰、微创性、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pa pilloma,NIP)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及筛窦,具有局部侵袭性及复发和恶变的特点,彻底手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降低肿瘤复发率的关键。传统治疗采取鼻侧切开术或经鼻内进路切除肿瘤,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具有手术创伤小,肿瘤范围清楚,切除彻底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张玉兰  孙永慈 《天津医药》2001,29(2):114-11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好发于鼻腔外侧壁、筛窦和上颌窦,临床以破坏性生长、术后易复发、易发生癌变为特征。鼻外进路鼻腔外侧壁筛窦整块切除术,是在明视下彻底切除肿瘤的较好方法。我科1993~1998年共行22例,认为手术进路合理,术野清楚,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2~20余年;22例中8例为首次诊断,14例在基层医院接受过1~5次鼻内手术,均为单侧,左侧14例,右侧8例。2例为纺织工人,3例为地质工人,15例为农民。临床表现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技术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的效果。方法 分析31例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2 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21例治愈,1例复发;鼻腔血管瘤9例,全部治愈。结论 应用鼻内镜技术治疗鼻腔鼻窦良性肿瘤,术 中视野暴露充分,出血少,损伤轻,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流程。方法对54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并实施规范化护理。结果治疗效果确切,总有效率87.0%。术后发生中鼻甲中隔粘连1例1侧;中鼻甲鼻腔外侧壁粘连1例1侧。无眼眶、颅底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深入细致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正规的术后护理及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患者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磁共振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1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病理资料以及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选取的11例患者,其中8例病变于筛窦处,3例病变部位于鼻中隔处,均累及多个鼻窦、前颅窝底脑膜以及眼眶。其中T1W1图像呈不均性低信号者7例;呈均匀等信号者2例;以均匀等信号为主,其内见散在小片状、小点状高信号者2例。T2W1图像主要表现为稍高信号者8例,呈混杂片状分布的低信号者3例;其中以稍高信号为主,其间见散在片状、小点状更高信号者2例。增强扫描后,7例患者肿瘤边界显示清晰,11例肿瘤病灶区均呈不均匀的明显强化。肿瘤区可见骨质破坏和骨质推压改变。结论 MRI不仅准确的显示ERMS的具体部位、范围,而且能基本反应病变内部组织成分及其变化情况,对ERMS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与鼻炎、鼻窦炎中的关系。方法 对住院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86例患者应用鼻窦冠状住CT观察鼻腔、鼻窦情况。结果 非偏曲侧鼻腔,82例鼻下甲肿大、肥大、下甲骨增生或下甲骨横位贴近中线,57例中鼻甲不同程度的肥大或息肉样变。偏曲同侧下鼻甲肿大19例,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9例,两侧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86例中47例惠有鼻窦炎,但偏曲两侧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可引起偏曲对侧中、下鼻甲及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代偿性改变,在鼻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与鼻窦炎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璟  李其庆 《淮海医药》2009,27(4):303-30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我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68例中术后复发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复发患者中,临床分型为Ⅱ-Ⅲ型20例,围手术期未进行抗生素、激素治疗4例,术后发生鼻腔黏连16例,术后钩突残留10例,术中鼻中隔偏曲未矫正8例,术中中鼻甲和下鼻甲未处理6例,副鼻窦口及窦内病灶未清除彻底12例,术后未定期进行鼻腔处理和未合理用药14例。约90%的复发患者是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复发与其临床分型、围手术期用药、术后鼻腔黏连、钩突的切除、鼻中隔偏曲与中、下鼻甲的处理、副鼻窦口的开放、术后鼻腔定期换药及术后合理用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Considerable interest and research have resulted from the finding tha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polypoid adenomas, and a small number of other nasal neoplasms occurred in F-344 rats following chronic inhalation exposure to formaldehyde. These tumors were reported to originate in the anterior portion of the nasal cavity but their precise location in the nose was not determined. Histologic sections from the nasal passages of these rats have been reexamined and the location of each tumor has been recorded. The majority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ccurred on the anterior portion of the lateral aspect of the nasoturbinate and adjacent lateral wall (57%) or the midventral nasal septum (26%). Polypoid adenomas were confined to a small region of the anterior nasal cavity and were restricted to the free margins of the naso-and maxilloturbinates and lateral wall adjacent to these margins. One neoplasm, considered to be the malignant counterpart of the polypoid adenoma, originated on the dorsal margin of the maxilloturbinate in the same region of the nose. Remaining neoplasms were generally too large or too poorly preserved for assessment of their site of origin. Mechanistic studies directed towar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sal carcinogenicity of formaldehyde, or other nasal carcinogen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anatomic sites of origin of the neoplasms whenever this can b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7.
舌及口底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修复技术在舌及口底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13例舌及口底癌患者,接受舌部分或全切后应用3种皮瓣进行舌及口底缺损的1期修复。皮瓣包括胸大肌肌皮瓣(PMMC)9例,游离腹直肌肌皮瓣(RAM)3例,游离肩胛皮瓣1例。结果:除1例患者因下咽癌曾行全喉、下咽及食道切除外,其余患者均在切除病变的基础上保存了喉,术后均能发音并可经口进食无误吸,无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结论:修复技术应用于进展期舌及口底癌的治疗,提出了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韩玉龙 《中国医药》2010,5(10):928-929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修复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间采用不同方法及材料修复重建不同部位、大小的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胸廓稳定性良好,无明显反常呼吸运动及呼吸困难,效果良好;骨性重建术后并发软组织与修复物间积液2例,软组织修复后皮瓣小面积坏死1例,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选择合理重建方式及修复材料,注重软组织修复是手术成功之关键;联合应用自体肋骨和人工材料修复较大胸壁缺损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胸廓稳定性良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杨金晶  韦炜  刘影  邓克学 《安徽医药》2018,22(11):2108-2110
目的 分析鼻腔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16例患者中10例仅接受CT扫描,其中5例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接受CT平扫;4例仅接受磁共振(MR)扫描,其中3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接受MR平扫;2例同时接受CT平扫及MR平扫及增强。结果 16例患者单侧肿瘤8例,双侧肿瘤8例。病灶局限性于鼻腔前中部6例,中后部3例,弥漫分布于整个鼻腔7例。16例NK/T细胞淋巴瘤中10例出现轻度骨质吸收,骨质改变轻微。肿瘤浸润鼻前庭、 鼻翼、 鼻背或邻近面部软组织11例。病灶与鼻中隔、鼻甲或鼻窦壁间存有小气泡11例。CT平扫肿瘤呈等或稍低密度, 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均轻中度强化。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