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1例(19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完善手术前准备、术后康复护理及并发症护理观察. 结果:除1例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早期脱位外,全部病例围手术期未发生皮肤压疮、肺部感染、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轻术后疼痛、恢复肌肉力量、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组采取滑膜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复常时间和术后住院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ESR和CRP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病变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滑膜切除术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实施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LA组与LDAA组,各20例。PLA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LDAA组采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3、5、7 d疼痛评分,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DA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量与切口长度皆明显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AA组术后1、3、5、7 d疼痛评分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AA组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后髋关节脱位与股骨大转子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DAA组异位骨化发生率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效果优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发现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内皮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表达CD146显著增加,故推测CD146可能参与了组织的炎症反应.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可溶性CD146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2例,分为两组.活动期组46例,非活动组16例.同时选择同期医院健康职工和大学生20名为对照组.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初诊时评估BASDAI、BASFI、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总体评分(PGA)、夜间痛、总体背痛评分、晨僵时间并测定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6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20例正常人外周血可溶性CD146的表达水平、魏氏法测定血沉及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溶性CD146与各项检测指标相关分析.结果与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外周血清可溶性CD146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溶性CD146的表达水平较非活动期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6的表达水平与BASDAI呈正相关(P<0.05);累及外周关节型者血清可溶性CD146较单独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果表明,外周可溶性CD146表达水平的增加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的活动性有关,其可能参与了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青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行全髋置换术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6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采用 Harris评分评估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病人末次随访时 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行全髋置换术病人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卧位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强直性脊柱伴髋关节强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后侧入路,观察组采取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切口长度更短,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的治疗中采取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显著缩短手术及术后下床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且该种手术方案切口较短,美观度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伤口冲洗配合柳比歇夫时间管理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在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1日~2021年1月31日收治的60例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力性损伤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伤口冲洗配合柳比歇夫时间管理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照护者压力量表(C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7、14 d伤口面积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2周观察组Braden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第2、3周观察组创面pH值均有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1、3、7 d,观察组患者创面菌落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伤口冲洗配合柳比歇夫时间管理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于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创面pH值,降少伤口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凝刀切开法在腰椎骨折后路手术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凝刀切开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伤口感染情况、术后血清钾离子浓度、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的平均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平均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前、后两组Frankel分级、术后血清钾离子浓度、术后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和伤口感染情况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电凝刀切开法可以明显减少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不影响伤口愈合、术后血清钾离子浓度以及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是一种血清学阴性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等 ,至今病因不明 ,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AS引起的髋关节晚期严重畸形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1] 。术后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肢肌力、耐力和功能恢复。 1995年 10月~ 2 0 0 0年 4月 ,我科对 12例 (2 4髋 )AS并髋关节骨性强直Ⅰ期施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对其进行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均为强直性脊柱炎 (根据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的方法,对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盐酸青藤碱片(正清风痛宁)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组单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26例,对照组有效14例;治疗组疼痛、回压4字征、肿胀、活动度和晨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1.95~60.32,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手指地面距离、枕墙距离、髋关节前屈、髋关节后伸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1~2.91,P<0.05~-0.01)。结论:中药正清风痛宁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早期肺鳞癌术后患者恢复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8年1月196例早期肺鳞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干预组99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甲级伤口愈合率、伤口感染率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机体炎症因子IL-1β、IL-6水平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甲级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伤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3、7 d WBC、IL-1β、IL-6水平均较术后1 d降低,且干预组术后3 d IL-1β、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早期肺鳞癌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预防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机体急性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变化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罗优平  龙英  曾婉琳 《妇幼护理》2024,4(9):2239-2242
目的 探索分析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出院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于本院骨科治疗的86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品管圈管理工具实施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42例)和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采用品管圈管理工具,44例).分析比较两组伤口感染发生率、管理满意度、品管圈目标达成率与进步率.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品管圈管理实施后,目标达成率为103.33%,进步率为52.21%.结论 将品管圈管理工具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出院患者伤口护理管理中,能有效降低术后早期出院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吸烟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外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吸烟患者70例、不吸烟患者对照组70例进行对比,两组使用治疗方法相同,跟踪随访患者,观察其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吸烟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27.87±3.22)d,对照组为(21.52±2.8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1.43%,高于对照组8.57%(P0.05)。结论:吸烟会延迟伤口愈合,并增加伤口感染率,应在治疗期间劝导患者戒烟,以促进伤口早期痊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的方法,对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成治疗组1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盐酸青藤碱片(正清风痛宁)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组单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26例,对照组有效14例;治疗组疼痛、回压4字征、肿胀、活动度和晨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1.95~60.32,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手指地面距离、枕墙距离、髋关节前屈、髋关节后伸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1—2.91.P&;lt;0.05~-0.01)。结论:中药正清风痛宁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总结1例右踝关节不完全离断伤患者再植术后伴伤口感染的护理经验.本例患者右踝关节植皮术后1月余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为阳性.首先按伤口情况划分不同时期:黑色伤口期,黄色伤口期,红色伤口期.根据患者伤口创面特点及局部症状的变化进行清除坏死组织,感染期应用抗菌凝胶,肉芽生长期应用湿性愈合环境促进伤口愈合.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控制伤口感染,54 d后该患者伤口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腕踝针治疗在老年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1日~2020年5月31日在关节骨科住院并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84例老年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状态、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3~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30 d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7 d内发生恶心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腕踝针治疗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1年1~12月收治的6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FTS围术期护理;将2009年8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降低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了患者康复,进而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半髋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于术中应用纤维蛋白胶,在术后24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创面愈合等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术后24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伤口愈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纤维蛋白胶可有效地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创面渗血,防治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8年9月~2010年10月期间收入的经过问诊、临床检查以及X线片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1例,对以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均有程度不等的髋关节病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其疗效,以患者术后患髋关节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异位骨化发生率、假体松动脱位率等为观察指标。结果随访至今,患者髋关节疼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髋关节屈、伸、外旋、内旋、外展、内收等功能活动范围均有很大幅度增加,其中屈曲范围为62~101(平均78.1)°,后伸范围为10~20(平均15.3)°度,外旋范围为20~25(平均23.7)°,内旋范围为15~30(平均25)°度,外展范围为20~30(平均24.8)°,内收范围为10~15(平均13.4)°,生活质量得到改善;X线片显示发生移位骨化1例,异位骨化发生率为9.1%,暂无假体松动、脱位,假体松动脱位率暂时为0,有待继续观察。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而言,选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可,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骨科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8例术中自体血回收及术后引流血回输技术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 28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行全髋置换术,在术中行自体血回收,术后引流血回输,观察患者在围术期输血量、血常规、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术中自体血液回输510.3 mL,术后引流血回输231 mL,平均异体输血量97 mL,异体血使用率18.7%。术后2 d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利用术中及术后自体血回收用技术,能够减少异体输血量,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