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CD44+/CD24-/low/ABCG2-乳腺癌干细胞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CD24-/low/ABCG2-细胞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科2005-2008年经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收集病理组织的石蜡标本43份,其中2年内复发(实验组)23例,2年内无复发(对照组)20例。免疫组化检测ABCG2-的表达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及化疗2周期后抽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空腹静脉血4mL,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24-/low/ABCG2-的细胞比例,分析其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ABCG2-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少数可见肿瘤间质染色,无细胞核染色。全组阳性表达者30例(69.8%),高表达者18例(41.9%)。流式细胞检测CD44+/CD24-/low/ABCG2-的细胞在实验组的数量为1~3725个/105(中位数为679个/105),对照组中该细胞数为0~98个/105(中位数为12个/105)。ABCG2-的表达情况与年龄、肿瘤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inreceptor,PR)、腋窝淋巴结转移等无相关性,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low/ABCG2-的比例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而2年内复发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4+/CD24-/low/ABCG2-的细胞数高于2年内无复发者,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CD133、CD44和PSCA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表达的特异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33、CD44和PSCA在70例肝细胞癌(HCC)、5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组织及培养的HepG2细胞的表达.结果 CD133、CD44和PSCA在HCC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8.6% (41/70)、61.4% (43/70)和40% (28/70);在I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 (28/50)、52%(26/50)和44%(22/50);统计学分析显示三者在HCC和ICC的阳性率差异不显著(x2=0.824,P>0.05);但PSCA在ICC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HCC(P<0.05).CD133、CD44、PSCA阳性细胞在HCC、ICC和HepG2培养细胞中的分布均存在散在和成簇/片状两种形式,其中CD133以散在分布为主,而CD44和PSCA则多呈成簇/片状分布.在HCC和ICC癌的旁组织中,CD133、CD44和PSC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4%(36/70)、47.1%(33/70)和32.9%(23/70)以及46%(23/50)、32%(16/50)和36%(18/50),比较3种蛋白在HCC和ICC的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CD133、CD44、PSCA在HCC、I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有明显的一致性.结论 CD133、CD44和PSCA可能均是肝癌干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物,其中CD133的特异性最强;而PSCA可能是ICC较为特异的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D44v6、nm23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谢伯剑  徐东  周申康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2631-2633
目的:探讨survivin、CD44v6、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1例乳腺癌组织和15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中survivin、CD44v6和nm23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乳腺囊性增生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0%(6/15)、72.5%(37/51)(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Survivin与CD44v6表达正相关,而与nm23表达负相关.结论:Survivin、CD44v6、nm23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乳腺癌的诊断、转移和预后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CD44、CD133+细胞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乳腺病理标本200例(乳腺增生25例,不典型增生22例,乳腺癌153例)及正常乳腺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乳腺不同病变组织中的CD44、CD133+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CD44、CD133+表达水平。结果 CD44、CD133+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不典型增生(P0.05)。在乳腺癌、乳腺增生、不典型增生中CD133+、CD44双重表达率分别为58.2%、32.0%、18.2%(P=0.00)。CD44、CD133+的表达水平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的增高而升高(P0.05);肿瘤复发的乳腺癌CD44、CD13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复发的乳腺癌(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D44、CD133+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联合分析CD44、CD133+的表达有利于评估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也是乳腺癌治疗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44和CD13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2012年6~12月未接受过放疗、化疗且行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新鲜肺癌组织标本40例,同时收集相应癌旁组织(距癌组织5cm的非癌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40例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CD44、CD133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CD44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34/40),60.0%(24/40);CD133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29/40),30.0%(12/40)。CD44、CD133基因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χ2=6.270,P=0.012;χ2=14.459,P=0.000),鳞癌中表达高于腺癌。结论:CD44、CD133基因高表达可能是促进肺癌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和CD8+/CD28-调节性淋巴细胞的分析,探讨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多色荧光分析法,对2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慢性病毒携带者以及2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CD25+和CD8+/CD28-淋巴细胞测定.结果 慢性病毒携带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淋巴细胞为(3.23±1.37)%,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5±1.38)%和正常健康对照(1.59±0.54)%(P<0.05),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1.66±1.09)%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1.96±1.43)%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病毒携带者外周血中CD8+CD28-调节性淋巴细胞分别为(79.53±16.07)和89.30±5.12)%,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63.93±7.85)%(P<0.05);另外,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87.47±17.82)%,也明显高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64.90±15.26)%(P<0.05).结论 慢性病毒携带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可能与体内调节性淋巴胞CD4+/CD25+和CD8+/CD28-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Ezrin、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1)乳腺癌组织中Ezrin、CD44v6的表达率分别为62.50%(35/56)、76.79%(43/56),均高于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6.67%(5/30)和23.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zrin、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在乳腺癌组织中Ezrin与CD44v6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Ezrin、CD44v6的表达有助于预测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8.
E—cad、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E-cad、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肺癌、13例支气管黏膜不典型增生和8例正常肺组织的E-cad、CD44v6蛋白表达.结果肺癌组织的E-cad阳性率(46.2%)显著低于支气管黏膜不典型增生(84.5%)和正常肺组织(100%)(P<0.05,P<0.01);肺癌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1,P<0.05).在肺癌的阳性率(83.1%)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38.5%)和正常肺组织(25%)(P<0.01);CD44v6阳性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肺癌组织的E-cad阴性与CD44v6阳性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肺癌组织中的E-cad失表达、CD44v6高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P-选择素、CD44v6和nm23蛋白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转移扩散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SP法检测93例IDC、25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17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选择素、CD44v6和nm2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IDC中,P-选择素、CD44v6和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17%、82.79%和79.56%,P-选择素和CD44v6在IDC的阳性表达率高于DCIS和正常乳腺组织,nm23在IDC的阳性表达率低于DCIS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P-选择素、CD44v6和nm23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P-选择素和CD44v6高表达、nm23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选择素和CD44v6与IDC临床分期有关(P<0.05),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 =0.414,P<0.05).结论 P-选择素、CD44v6与nm23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恶性转化及转移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24在卵巢癌实体肿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2001-06-2007-04间卵巢癌手术切除标本53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癌组织中CD24的表达,结合病例随访结果分析CD24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①53例卵巢癌病例中,42例(79.2%)CD24(+),其中24例以细胞膜阳性为主,18例以胞质阳性为主;②胞质CD24阳性者与FIGO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Log-rank生存分析法显示,胞质CD24阳性者无瘤生存率及复发时间低于胞膜阳性者(P<0.05).结论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2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率较高,可为寻找潜在治疗靶标提供新思路;CD24不同的表达模式可作为判断卵巢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彭林涛  许欣 《临床荟萃》2011,26(23):2058-2060
目的探讨层黏连蛋白(Laminin,LN)、CD44v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60例食管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LN、CD44v6和VEGF的表达。结果癌旁组织中LN阳性率为60.0%(36/60),CD44v6阳性率为50.0%(30/60),癌组织中LN阳性率为48.3%(29/60),CD44v6阳性率为60.0%(36/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管癌患者外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Ⅲ~Ⅳ的LN、CD44v6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外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P〈0.05或〈0.01)。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为70.0%(42/6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90.0%(54/60)(P〈0.01);低分化癌、外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Ⅲ~Ⅳ的食管癌患者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无外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覆临床分期Ⅰ~Ⅱ的食管癌患者(P〈0.05或〈0.01)。癌组织中CD44v6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2=0.329,P〈0.05)。结论LN、CD44v6和VEGF的表达增强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有一定关系,联合检测这3项指标对判断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控讨CD24、CD133、P75NTR、ABCG2在食管鳞癌(ESCC)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和淋巴结转移(LNM)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LNM阳性组与阴性组各20例)和20例正常食管标本中CD24、CD133、P75NTR、ABCG2蛋白表达,并对两组病例的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作对比研究。结果CD24、CD133、P75NTR、ABCG2蛋白食管鳞癌表达分别为72.5%、62.5%、60.0%、52.5%,与正常食管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侵袭深度和LNM组与非转移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4、CD133表达呈正相关(P〈0.05);这两组在癌侵袭深度(侵袭肌层与穿透肌层的癌)及LNM率分别是41.7%和62.5%有明显差异(P=0.002)。结论CD24、CD133、P75NTR、ABCG2蛋白食管鳞癌高表达,可能与癌侵袭深度和LNM相关,联合检测可能作为预测ESCC LNM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将CD44作为结直肠癌干细胞的一个特异性的标志物。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干细胞CD44+/CD166+在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的数量、位置及分布方式。方法:取61份结直肠癌、10份正常肠黏膜组织及18份伴不典型增生的结直肠腺瘤标本制成42点的共3块组织芯片。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双染结果显示,正常肠黏膜中未见CD44+/CD166+细胞,在伴不典型增生腺瘤中可见极少量CD44+/CD166+细胞,结直肠癌中可见到少量CD44+/CD166+双阳性细胞。双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结直肠癌腺管基底侧,呈灶状或散在分布;细胞呈立方形,胞浆稀少,胞核规则,呈卵圆形或高柱状,随着结直肠癌分化程度的降低,数量增多,且其数量在浸润较深的癌巢中较多。提示结直肠癌干细胞的数量、位置、分布方式及其形态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E-钙粘素和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钙粘素、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二者在乳腺癌诊断、浸润、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乳腺增生及60例乳腺癌组织中E-钙粘素、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E-钙粘素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0%(8/10);乳腺癌组织中E-钙粘素表达减弱,阳性率为38.33%(23/60),两者差异显著(P<0.01),E-钙粘素表达减弱与乳腺癌分化程度相关;乳腺癌组织CD44V6的阳性率为71.67%(43/60),显著高于乳腺增生阳性率(50%,5/10,P<0.01);CD44V6的表达强度与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乳腺癌中E-钙粘素的表达与CD44V6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钙粘素及CD44V6的表达失调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学改变,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14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ase,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份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包埋组织中CD147与MMP-9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8份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新鲜组织标本中CD147与MMP-9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147主要在癌细胞的胞膜及胞质中表达,在间质中不表达;MMP-9主要在癌细胞的胞质中表达,在间质中不表达;CD147与MMP-9表达在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肿块大小及临床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769,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与MMP-9表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且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CD147与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MMP-9、CD44v6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两者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乳腺浸润性癌中MMP-9、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9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5)和92.4%(85/92),而且MMP-9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4/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45)和85.9%(79/92),而且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1/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MMP-9、CD44v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检测MMP-9、CD44v6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细胞黏附分子44(CD44)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5~2015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患者组织样品75例(均为女性)并分为良性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每组各25例。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CD44在各组患者肿瘤组织样品中的表达并以CD44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比较各组样品中的淋巴管生成情况。生物信息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结果 在良性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中,CD44的IHC评分结果分别为0.60±0.82,3.16±2.70和3.52±2.47,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CD44表达水平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2,P<0.000 1)。以CD44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可有效辅助三组样品的淋巴管生成计数。在乳腺良性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淋巴结转移组和未伴淋巴结转移组中,淋巴管生成数分别为4.08±2.43,13.80±13.54和12.72±13.69,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淋巴管生成数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4,P=0.009 7)。生物信息分析结果也显示CD4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较正常乳腺增加。结论 乳腺癌的发生与CD44表达以及淋巴管的生成有关。CD44有望成为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的辅助鉴别诊断指标,同时其也可作为乳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通过检测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 CAM)、CD44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胃癌发生、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胃腺癌组织标本42例、不典型增生组织标本25例和正常胃组织标本25例中Ep CAM和CD4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Ep CAM和CD4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p CAM在胃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8.1%,64.0%,8.0%,P均〈0.01),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浆膜侵润和TNM分期(Ⅰ~Ⅱ/Ⅲ~Ⅳ)有关(P均〈0.05);CD44在胃腺癌组织中、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亦均有统计学差异(69.4%,40.0%,12.0%,P均〈0.01),其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分化程度(中高分化/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Ep CAM和CD44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3,P〈0.01)。结论 Ep CAM和CD44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的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D44途径免疫逃逸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Fas、CD44s和CD44v6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在癌旁肺组织中Fas的表达阳性率为100%,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5%和46.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as的表达减弱(Hc=37.068,P〈0.01)。CD44s和CD44v6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未见表达;CD44s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4%和46.4%,CD44v6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3%和39.3%。Fas、CD44s和CD44v6的表达均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u=2.476~3.986,Hc=10.657~20.210,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通过癌细胞表面CD44分子的构型由标准型向变异体改变,降低其Fas的表达,从而逃脱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非小细胞肺癌Fas、CD44s和CD44v6基因蛋白的检测可作为肿瘤进展程度的判断指标;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与CD44途径免疫逃逸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