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照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结果,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病例的病理资料及螺旋CT表现,其中囊腺癌3例,囊腺瘤5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均行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延时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8例患者的病灶均呈薄壁囊性肿物,圆形、类圆形分叶状或趋于分叶状,外缘光滑7例,1例伴发感染而外缘模糊。3例囊腺癌中,囊内出血1例,囊液密度均匀2例;多房伴分隔2例;伴细小囊壁钙化1例,粗大壁结节3例。5例囊腺瘤中,多囊伴分隔4例,分隔菲薄均匀;囊液密度均匀5例;伴细小壁结节3例;增强后病灶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均呈持续强化改变。病理上,大体所见与影像学所见相似,为类圆形、边界清楚囊性病灶;镜下,囊壁内衬单层上皮,上皮下为致密纤细的梭形间质细胞增生,肿瘤间质血管较少。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和动态增强能较好地反映其病理学特点,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癌)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分析其特征及良恶性鉴别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和5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所有患者肿瘤均为单发.结果 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常规超声均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且囊/实比例>1,而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仅有1个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且囊/实比例>1;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全部为多房性,而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仅有1个病灶为多房性;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有4个为实性较多或囊壁见实性结节且结节直径多大于1.0cm,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仅有1个出现壁结节,但直径<1.0 cm.常规超声检查时,肝内胆管囊腺瘤较肝内胆管囊腺癌更易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且囊/实比例>1、多房性、实性成分增多或囊壁、分隔上有实性结节且直径大于1.0 cm(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均=0.048).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中,3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囊壁、分隔或壁上结节表现为高增强,2个病灶表现为等增强,延迟期5个病灶增强部分全部消退为低增强;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3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囊壁、分隔或实性部分高增强,2个病灶等增强,延迟期5个病灶增强部分全部消退为低增强.肝内胆管囊腺瘤和肝内胆管囊腺癌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模式上均无明显差异(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1.00).5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有4例超声造影诊断正确,而5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超声造影均未得到正确诊断.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癌)常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造影能反映囊壁、分隔、实性部分、分隔或壁上结节的血供状态,可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及综合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肝胆管囊腺瘤6例,囊腺癌5例。4例有上腹部不适、胀痛等临床症状。免疫组化:囊腺癌患者CEA、CK7、CK19阳性表达;囊腺癌肿瘤间质Vim、Actin和PR标记阳性。影像学表现:9例位于肝左叶,8例为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物,7例肿物周边胆管扩张。肝胆管囊腺瘤5例边界规整,囊内间隔多薄而规整,无或较小囊壁及间隔结节,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T、MR增强无明显强化;肝胆管囊腺癌4例边界不规整,囊内间隔多为厚分隔,囊壁及间隔结节较大,CDFI可见血流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肝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物、囊壁及间隔结节、肿物周边胆管扩张征象有助于诊断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之间的MRI表现差异,以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囊腺瘤及10例囊腺癌患者的MRI表现,包括肿瘤部位、大小、瘤周胆管扩张,囊壁结节和强化方式等征象,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4例囊腺瘤中单囊型5例,多囊型19例,多囊型病灶内有分隔,分隔菲薄且均匀;囊壁平均厚度(1.7±0.5)mm,伴瘤周胆管轻度扩张8例;增强后囊壁及囊隔中度强化5例,轻度强化19例。10例囊腺癌中单囊型6例,多囊型4例;10例均见囊壁不同程度增厚,平均厚度(2.2±0.7)mm;9例病灶囊壁见菜花状结节,伴瘤周胆管扩张8例;增强后囊壁中度强化8例,轻度强化2例。结论 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分房、大小,瘤周胆管扩张,囊壁厚度,囊壁结节和强化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扫描及结合MRCP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马长江  孙丽琴 《临床医学》2011,31(12):86-87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27例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结果假囊肿11例,平扫表现为囊状水样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内无分隔。囊腺瘤9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平扫呈囊状水样密度并见壁结节,其内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分隔不规则强化。囊腺癌4例,肿瘤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壁厚薄不一,显不均匀强化,其中2例伴肝脏转移。胰腺脓肿1例,平扫为类圆形液性密度,内见小气泡影,囊壁呈环形强化。胰岛细胞瘤囊变1例,囊液密度略高,增强周边强化。胰腺癌伴囊变1例平扫呈程度不同的低密度区,囊变区内无分隔,壁厚不均匀。结论胰腺囊性病变有各自的CT表现特征。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很好显示胰腺囊性肿瘤内部结构及邻近脏器、血管受累改变,是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囊性肾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CT表现,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全部病例均经CT平扫及动脉期、实质期、肾盂期三期增强扫描,部分病人做MPR冠、矢状位后重建处理。结果9例囊性肾癌,4例冠状位或矢状位后重建图像显示为非规则圆形囊性肿块,囊壁弥漫弧形钙化2例,囊内平均CT值15~20HU,本组最高达35HU,高于单纯囊肿。典型征象包括,囊壁局限不连续,中断,向局部肾实质浸润。囊壁局限模糊,显示不清。囊壁局限增厚,突出壁结节,中等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及冠、矢状位后重建处理,能充分显示囊性肾癌的征像,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囊性肿瘤的效果,分析胰腺囊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资料分析,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观察并分析其CT图像。结果:本组46例胰腺囊性肿瘤中,浆液性囊腺瘤12例:中心可见星芒状钙化4例,增强后强化分隔;单房囊性病变8例,增强后无病变强化。黏液性囊腺瘤8例:单房囊性病变2例,多房囊性病变6例,增强后囊壁强化。囊腺癌8例:肿瘤均为分隔多房囊性病变,其中伴肝脏转移6例,周围血管入侵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实性4例,囊性32例,实囊混合性2例,其中肿瘤钙化2例,增强后实性部分静脉期强化延时,囊性未强化。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5例:囊性病变同于扩张胰管,病灶显壁结节。胰腺囊性转移瘤2例,胰腺癌伴囊变4例。结论:多层螺旋CT用于诊断、鉴别胰腺囊性肿瘤的价值高,可清楚显示胰腺囊性肿瘤结构细节,为临床诊治提高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及延迟扫描诊断胆管细胞型肝癌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27例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螺旋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结果27例胆管细胞型肝癌平扫全部病灶为低密度,其中13例为囊性,14例为实质性且病灶内见胆管扩张13例,病灶远侧肝萎缩11例。增强扫描13例囊性病变中有9例出现病灶边缘不连续的较薄环形增强,3例连续环形强化,门静脉期12例均无变化,1例无增强表现。14例实质性病变在增强1min后病灶出现延迟增强,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扩张的胆管无变化。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胆管细胞型肝癌具有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卵巢浆液性肿瘤CT表现分析,探讨16排螺旋CT对其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其中良性浆液性肿瘤13例,交界性3例,恶性肿瘤12例,全部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重建动脉期MPR。结果:良性病灶以单房囊为主,囊壁小结节2例,11例出现分隔,6例呈现多房状,囊壁、分隔及小结节出现轻度强化。恶性肿瘤呈囊实性,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匀,分隔厚薄不均匀,可见大小不等壁结节,早期增强后囊壁及壁结节明显强化,2例伴随腹水。2例囊壁稍厚,未见明确壁结节,病理证实为浆液性囊腺癌。结论:浆液性囊腺瘤多见于单囊且囊壁强化不明显;浆液性囊腺癌以混杂的囊实性为主,具有较明显的早期强化表现;运用16排CT扫描有助于判断卵巢浆液性肿瘤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膜粘液癌病(PMCA)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PMCA,原发病灶胃腺癌1例,胆管腺癌1例,阑尾粘液腺癌1例,卵巢粘液囊腺癌1例;其中2例CT平扫,2例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CT除发现原发病变外,3例CT表现盆腹腔粘液性腹水,1例B超提示上腹部有少量腹水,CT值25-32HU,内见分隔。4例均可见腹膜和/或网膜增厚,网膜饼形成,1例病灶内见钙化灶。结论 发生于盆腹腔脏器原发病灶,伴有多发囊性病灶,CT值高于水,腹膜或/和网膜结节样增厚者应考虑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1.
肝胆管囊腺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肝胆管囊腺癌的CT、MRI表现,评价CT、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胆胆管囊腺癌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均为单发囊性病灶,其中3例有壁结节和分隔,另2例病灶中有实质性软组织肿块,CT表现主要为液体密度病灶,可有囊壁或分隔,乳头状软组织影响囊向突出。MRI表现:T1WI因囊液成分不同可呈低或高信号,T2WI病灶高号为主,肿瘤壁和分隔相对低信号。增强后CT,MRI均表面为囊壁,分隔及囊腔内实质部分有强化。结论:CT、MRI可显示肝胆管囊腺癌的特征性表现,是诊断肝胆管囊腺癌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 例 FNH 的CT表现,所有病灶均行16层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共检出28个病灶,22例单发病灶,3例2个病灶,均为结节或分叶状肿块,平扫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27病灶动脉期除去中心疤痕外,全部病灶均为显著均匀性强化,CT值为99~149HU,平均124HU,1个病灶呈中度不均匀强化,8例中心或周边见增粗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表现多样,16例为稍高密度,8例为等密度,1例为稍低密度;8例病灶见典型的中心疤痕,其中2例延迟期疤痕强化.CT正确诊断21例,准确率为84.0% 结论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大多数FNH的病理特征及血供特点,对典型FNH能够做出正确诊断,非典型FNH要和肝细胞肝癌、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纤维板层样肝癌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脏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直接及间接影像表现,把握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已经病理确诊的31例病例进行剖析、回顾。结果:病灶有23例在左肝叶,右肝叶仅8例。单独病灶26例,5例多个病灶,23例有肝内胆道扩张及肝内胆管含有结石17例,肝叶萎缩变形及局部肝轮廓凹陷21例。病灶大小为1.5~12 cm,平均为6.5 cm。平扫所有病灶均为低密度,平均CT值为43HU。增强扫描动脉期大多数病例周边不均匀、线样强化,静脉期及实质期进一步强化,平均CT值分别为61HU、72HU,79HU。7 min延时扫描增加平均CT值约85HU。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影像表现最特征的是缓慢、延时强化,描绘出时间-曲线呈缓慢上升型具有一定特异性,间接影像表现中较特别的是病灶周围或远端胆管显示扩张和包膜凹陷。  相似文献   

14.
杨丽  时高峰  许茜  李如迅  王琦  王亚宁  李月考 《临床荟萃》2012,27(23):2053-2055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的临床和MSCT影像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MS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剂量1.5 ml/kg,速率3.0 ml/s,延迟时间分别为30秒、70秒.结果 14例胰岛细胞瘤均被检出,其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5例,直径均≤2 cm,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于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9例,平扫表现为较大肿瘤,直径3~12 cm,平均8.6 cm;其中7例可见囊变坏死,内可见分隔及壁结节,增强扫描壁结节及囊壁呈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在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诊断脑胶质瘤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65例,总结脑胶质瘤在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扫描中的图像表现特征,以手术结果为参照标准,计算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诊断胶质瘤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CT平扫中,病灶单纯低密度影19例,混杂密度影34例,高密度影12例,其中合并钙化者4例。三期增强扫描中,1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未见明显强化,27例星形细胞瘤强化明显;环壁厚薄呈现不均匀者17例,65例环壁厚度为4~8 mm,环内CT值18~25 Hu。13例出现环状强化特征,同时伴有囊变液化坏死低密度区,6例出现单纯实质性斑状增强,10例病灶区域呈现花环状强化,实质期病灶内见斑状活毛细血管纹状强化改变。CT平扫诊断脑胶质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 15%、80. 00%,明显低于CT三期增强扫描98. 46%、95. 38%(P0. 05)。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能清晰显示脑胶质瘤的图像特点,其中增强扫描诊断脑胶质瘤敏感度及特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病灶多位于十二指肠近段(十二指肠球部3例、降部6例、水平部1例);6例表现为腔内息肉状肿块,4例表现为壁内肿块;最大径1.6~6.5 am,平均2.3 cm.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平均CT值为41HU;密度均匀者7例,不均匀者3例;所有病灶均未见钙化.增强检查动脉期肿块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平衡期强化程度逐渐降低,均匀强化者6例,不均匀强化者4例,三期增强扫描平均CT值分别为95 HU、83 HU、65 HU.肝内外胆管扩张2例;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例;胰腺受累1例;术后复发并侵犯血管1例.结论 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三期动态增强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发现早期明显强化对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RCC)的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CRCC,14例行CT平扫及皮髓质期、实质期双期增强扫描,5例行平扫及实质期增强扫描,4例直接行皮髓质期、实质期双期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分析CT增强扫描特点。结果共23个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或轻度分叶状,边界清楚,平均最大径4.7em。12例病灶密度均匀;11例病灶密度不均匀,其中9例可见钙化,6例发生坏死囊变的肿瘤中有4例最大径超过8.4cm。平扫病灶cT值23-48HU;与平扫相比,皮髓质期cT值平均增加34HU,实质期CT值平均增加32HU;实质期与皮髓质期相比,8例表现为密度降低,CT值相差约4-23HU,11例呈持续强化,CT值差约1.13HU。结论CRC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CT检查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肿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肿块型)7例,肿块内及周围伴有条状、管状肝内胆管扩张2例,肿块内钙化2例;不规则树枝状肿块(胆管周围浸润型)3例,均伴肝内胆管扩张;胆管腔内结节状肿块(腔内结节型)1例。动态增强:5例肿块型扫描早期呈边缘强化,延迟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2例肿块型动脉期显著强化,极度延迟强化,未出现延迟完全充填。胆管周围浸润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呈略低密度,延迟期呈稍高密度,周围扩张胆管呈放射状至截断,胆管壁可见增厚强化并向肿瘤外聚拢而成星芒状。腔内结节型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延迟呈低密度。其他征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病灶所在肝叶萎缩3例,邻近肝包膜皱缩2例,门静脉侵犯表现为线样征2例,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是肝内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探讨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多层CT与MRI表现。选择收治的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CT与MRI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是否出现癌变而分为癌变组与非癌变组,对比两组病灶的CT平扫、门静脉期与增强扫描肝动脉期CT值变化。病变位于左肝胆管38例,右肝胆管17例,19例仅累及胆总管,6例位于肝门区胆肠吻合口。胆管内软组织肿块与结节69例,其中多发性病灶52例,单发性病灶17例。经CT平扫后呈结节状与珊瑚状、丘样低密度灶。癌变组经CT平扫与肝动脉期病灶CT值均明显高于非癌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期无明显差异(P0.05)。MRI检查显示,23例表现为扁平丘样、结节、珊瑚状稍长T1稍长T2型号,胆管壁与肿瘤带蒂相连,15例增强扫描后,肿瘤强化与CT类似。胆管内乳头状肿瘤存在经典影像特征,经CT增强扫描后,能将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检出率提高,可明确判断肿瘤良、恶性,具有显著的鉴别价值;胆管出现"漂浮征"是MRI检查的典型表现,是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检出的特异性征象。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对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多层螺旋CT诊断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的正确性。方法收集明确诊断的女性盆腔囊性肿块84例共102个病灶,所有病例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并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个囊性包块,良性86个,恶性16个。CT诊断定位正确80例(96.1%),定性正确69例(82.1%)。其中卵巢囊性畸胎瘤13例13个病灶;卵巢囊腺瘤11例15个病灶;卵巢囊腺癌5例9个病灶;卵巢转移瘤3例4个病灶;卵巢内膜异位囊肿12例16个病灶;卵巢囊肿19例22个病灶;输卵管积水或积脓5例7个病灶;子宫内膜癌3例;盆腔囊性感染性包块8例;其它5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