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疑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对气道高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可疑哮喘患者324例,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比较阳性和阴性患者的通气功能指标,以及小气道功能异常与正常患者激发阳性率。结果激发阳性组流速指标均低于阴性组,其中小气道功能指标差异较大;小气道功能异常组激发试验较正常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小气道功能异常组中,年轻和不吸烟患者激发试验阳性率更高。结论小气道功能异常对气道高反应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MMEF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敏感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判断气道敏感性的重要指标。我们实验中发现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 (MMEF)用药后比用药前下降值≥2 0 %比一秒量 (FEV1 )下降值≥ 2 0 %更提早出现。为了探讨小气道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敏感性 ,本文对 30例接受支气管激发实验的患者进行实验分析。研究小气道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男 1 3例 ,女 1 7例 ,年龄 32 .5岁± 1 8.5岁 ,受试者均是临床疑为支气管哮喘患者 ,表现阵发性咳嗽、气喘者 ,通气功能 FEV1 在预计值 70 %以上。受试前 2 4 h停用吸入或口服 β2 -受体兴奋剂及其它一…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的炎症性疾病,它是由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小气道功能障碍在哮喘患者是非常普遍的,明确小气道功能异常对在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哮喘有很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有很多种方法来评估小气道功能,不同的评估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小气道疾病甚至在没有近端气道阻塞的证据条件下来评估哮喘患者的严重程度。鉴于小气道疾病的临床影响,在哮喘患者管理中不应该低估或忽视存在小气道病变。本文就评估支气管哮喘小气道病变的方法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4.
郭光云  陈功  王艳  王永兰  邝军  罗四维 《新医学》2008,39(3):180-181
目的:探讨无支气管哮喘(哮喘)症状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生物共振仪检测46例无哮喘症状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同时于非急性发作期测定其肺通气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结果:46例患者均对多种变应原过敏,其中对3种或以上变应原过敏占43例.肺通气功能异常22例(48%),其中阻塞性肺通气障碍2例,小气道功能异常20例.肺通气功能异常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高于肺通气功能正常患者(P<0.01).结论:测定无哮喘症状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可筛查出异常患者并及时行气道反应性测定,对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无支气管哮喘症状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结果:肺通气功能异常18例(47.4%),其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小气道功能异常16例。肺通气功能异常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高于肺通气功能正常患者(P<0.01)。结论:对无哮喘症状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并对异常者及时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对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立文 《临床医学》2010,30(4):54-55
目的探讨应用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早期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价值。方法采用德国Jaeger公司产的复合式肺功能仪进行乙酰甲胆碱吸入激发试验。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且基础肺功能指标正常的患者,小气道功能指标已有改变。结论对于有可疑哮喘病史者,气道反应性测定可作为排除或确定诊断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选择2012年1~11月我院实施支气管舒张试验的2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3例,支气管哮喘50例,慢性咳嗽46例,支气管扩张12例,矽肺6例,其它疾病29例。所有入组患者定量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200ug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结果226例中有82例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阳性率为36.28%。其中支气管哮喘患者试验阳性率(66.00%)明显高于COPD组(40.96%),差异显著(χ2=7.8238,P<0.05);COPD组患者的阳性率(40.96%)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试验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支气管舒张试验对于COPD等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气道阻塞的可逆性判定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试验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PD_(20)FEV_1在气道高反应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D20FEV1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1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随访两年,以PD20FEV1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哮喘组PD20FEV1为1.61±1.97,非哮喘组为4.20±2.4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PD20FEV1是支气管哮喘诊断中唯一的预测变量;ROC曲线下面积为82.5%,PD20FEV1最佳截点为1.41,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85.4%.结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联合PD20FEV1可提高支气管哮喘诊断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咳嗽患者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结果。方法对218例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患者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34.86%(76/218),阴性65.14%(142/218);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76例;7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高反应性严重程度:重度7例,占9.21%;中度18例,占23.68%;轻度28例,占36.84%;极轻度23例,占30.26%。结论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CVA的主要方法,为临床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就诊于解放军第452医院的550例慢性咳嗽患者行基础肺功能和乙酰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并评价支气管激发试验在诊断慢性咳嗽中的价值。结果所有受检者肺功能均正常,其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者267例,占48.5%;该267例受检者中,236例最终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经正规治疗后咳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支气管激发试验是协助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浅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门诊因反复咳嗽不愈就诊的35例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结果:18例阳性者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占全部病例的53%。结论:对于顽固性咳嗽、肺部体征及检查无阳性发现、而临床常规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是确诊或排除哮喘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用美国森迪氏公司2 600婴幼儿肺功能仪做4 228例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包括用潮气流速环了解大、小气道功能、用开放性氮冲洗法检测功能残气量、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总气道阻力是用被动流速容量技术测出的.结果:婴幼儿肺功能检测总阳性率为88%,各种呼吸道疾病有不同的肺功能特点,各种指标的阳性率也有不同.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和婴幼儿哮喘的惠儿大部分都有小气道阻力增高,其阳性率分别为58.3%,60%,64%.功能残气量异常为主.而先天性喉喘鸣的喉炎的肺功能检查以大气道功能异常的阳性率是30%左右,远比其他的呼吸道疾病要高:肺不张的患者以小气道功能异常、总气道阻力增高为主和功能残气量下降为主要改变,这与肺不张的病理生理改变十分吻合:此组患者的最大人群为支气管肺炎,则是既有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又有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功能残气量升高、降低的比例相差不大,这和支气管肺炎是以阻塞为主,还是实变为主有相当大的关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有25.4%有小气道阻力增高,而功能残气量也有一定的变化.结论: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对婴幼儿肺生长发育监测,各种疾病转归、诊断、药物疗效评定等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哮喘患儿基础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后肺功能的改变,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在不同年龄哮喘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呼吸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诊断为哮喘的878例患儿,分组进行肺功能检测,然后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肺功能327例(37.2%),异常肺功能551例(62.8%)。不同年龄组哮喘患儿基础肺功能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阳性169例,主要指标改善(改善率为正值):婴幼儿组86例(36.3%),学龄前期儿童组196例(75.5%),学龄期儿童组319例(83.5%);次要指标改善:婴幼儿组80例(33.8%),学龄前期儿童组198例(76.4%),学龄期儿童组300例(78.5%)。不同年龄组哮喘患儿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各年龄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尤以婴幼儿较严重。因此对哮喘患儿应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规范化治疗。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中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及不典型哮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及不典型哮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3例慢性咳嗽及不典型哮喘患者行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测定其气道高反应性(AHR)。结果523例患者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阳性313例,阳性率59%,其中:重度AHR35例,中度AHR83例,轻度AHR101例,极轻度AHR94例。结论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是不典型哮喘关键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慢性咳嗽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应及时进行检查,以便早期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接受支气管激发试验患者的试验结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磷酸组胺直接激发试验,吸入方法选用Chai氏测定法,分0.3%、0.6%、2.5%、5.0%4个浓度进行检测。仪器选用德国耶格组合型肺功能仪。结果进行激发试验的216例患者,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激发试验阳性率(47.62%)明显高于单纯咳嗽患者阳性率(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9,P0.0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与阴性患者,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量(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1/FVC、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50%)、7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75%)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比较,阳性患者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发试验阳性患者基础通气功能已经出现下降,小气道阻塞较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仅有2例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病程较长的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较高;且激发试验阳性患者小气道功能较差;随着气道反应程度的升高,激发后肺通气功能下降幅度增加;支气管激发试验不良反应大多较轻微、持续时间短,临床应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诊治中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从2012年4月~2015年3月我院因呼吸道系统疾病住院治疗的患儿中抽取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为支气管肺炎(37例)、毛细支气管炎(38例)、支气管炎(29例)、支气管哮喘(30例)、右下肺炎(6例)、喉炎(5例)、先天性喉喘鸣(5例),所有患儿均行肺功能检测。结果: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小气道阻力增高率较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右下肺炎、喉炎及先天性喉喘鸣明显更高,而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总气道阻力阳性率及功能残气量异常阳性率较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喉炎、先天性喉喘鸣及右下肺炎患儿明显更高(P0.05);患儿的限制性通气障碍阳性率均在7%以下,右下肺炎患儿的大气道阻塞阳性率较其他组更高,其他均在15%以下,但对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估中,不同疾病患儿其疾病特征表现不同,对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哮喘儿童变应原皮试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的常见变应原和哮喘儿童进行变应原皮肤试验的病例选择指征。方法 :随机选择 2 0 0例支气管哮喘儿童 ,按年龄、性别、既往过敏病史、家庭过敏病史分组进行变应原皮肤试验 ,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屋尘、粉尘螨、多价昆虫皮肤试验阳性率 (5 6 %、4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对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意义。方法:分析27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临床资料。结果:15种变应原阳性率中,屋尘螨占66.67%,粉尘螨占63.70%,狗毛占30.0%,室内霉菌Ⅱ占29.26%,虾占26.67%。结论: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诊断快捷、安全,可为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应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素样因子-1(CKLF-1)、环氧化酶-2(COX-2)水平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分型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2例作为疾病组,另于同期选取9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CKLF-1、COX-2水平检测并对比。另以痰液嗜酸性粒细胞(EOS%)≥2%为标准将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嗜酸细胞性哮喘(EA)和非嗜酸细胞性哮喘(NEA)2个亚型,对比2个亚型的年龄、性别、病程、肺功能1秒率和血清CKLF-1、COX-2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KLF-1、COX-2水平对支气管哮喘患儿EA型的评估价值。结果 疾病组血清CKLF-1、COX-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果显示10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EA型为52例,占总数的50.98%,NEA型为50例,占总数的49.02%;EA型的年龄、性别、病程、肺功能1秒率与NEA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A型的血清CKLF-1、COX-2水平均高于NEA型(P<0.05);ROC...  相似文献   

20.
龙凤鸣  唐文辉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1310-1311
目的探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气道反应性检查的护理。方法对103例UACS患者用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其气道反应性,对患者从预约到检查结束给予全程护理。结果 103例UACS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35.9%。肺通气功能异常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肺通气功能正常的患者(P0.01)。结论对肺通气功能异常的UACS,及时行气道反应性测定,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UACS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