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合并肺结核属病理产科,对孕妇的生命和胎儿的存活存在一定的威胁,妊娠合并肺结核剖宫产在临床麻醉中具有显著的特殊性.我院自2002-2005年共进行了此类手术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鲁文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8):199-200
梅毒的致病因子为梅毒螺旋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性交经黏膜擦伤处传播。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梅毒呈现蔓延的趋势,特别是妊娠期合并梅毒者逐渐增多。患早期梅毒的孕妇能迅速从母亲的胎盘传给胎儿。孕产妇软产道梅毒病患者,分娩时可以通过产道感染胎儿。为提高护理 相似文献
3.
24例妊娠合并梅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是高度传染的性传播疾病,妊娠梅毒是妊娠期发生或出现的活动梅毒或潜伏梅毒,妊娠梅毒可以导致严重的妊娠合并症,流产、死产、先天梅毒儿,受感染的婴儿可有严重的后遗症。为了进一步了解妊娠梅毒对妊娠围产儿的不良影响,妊娠结局等,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妊娠梅毒病例进行观察,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2004年~2008年期间,我院共收治妊娠梅毒患者24例,患者标本均为住院后空腹采血5ml(不抗凝),分离血清后检测。1.2试剂与检测方法梅毒检测试剂为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检测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操作过程均按说明书进行。2结果24例梅毒妊娠患者中,年龄最小28岁,最大38岁,平均25岁,其中20~30岁20例,占83.3%;初产妇21例,经产妇3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15例(占62.5%);无业者18例;配偶有性乱及梅毒史17例,24例患者中早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期22例(占91.6%),二期梅毒2例(占8.3%),无晚期潜伏期梅毒。3讨论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在我国逐年成倍增长,2004~2008年就收住妊娠合并梅毒患者24例,且每年还在不断承上升趋势,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按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可能与... 相似文献
4.
5例妊娠合并梅毒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快,性传播疾病(STD)发病也逐年增多,其中梅毒发病也有所提高。育龄妇女作为特殊易感群体,不仅自身感染几率增加,还可导致胎儿感染梅毒的发生率上升,引起流产、早产、死胎等,使新生儿死亡率增高。育龄期梅毒患者如不能及早、正规、足量的治疗,极易发展成神经梅毒,严重危害母婴身心健康。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了5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观察了硬膜外麻醉下妊娠合并心脏病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现术中血汉动力学改变主要发生在麻醉后和取胎儿后。认为:心功能代偿者常能耐受手术与麻醉,心功能失代偿,围者手术期治疗,改善心功能很重要。术中应常规吸氧,密切监护,麻醉平面不宜过广,适当补液,有利于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梅毒的护理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德梅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37-37
梅毒的致病因子为梅毒螺旋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性交经黏膜擦伤处传播。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梅毒呈现蔓延的趋势,特别是妊娠期合并梅毒者逐渐增多。患早期梅毒的孕妇能迅速从母亲的胎盘传给胎儿。孕产妇软产道梅毒病灶者,分娩时可以通过产道感染胎儿。为提高护理工作者对此病的认识,本文对36例妊娠合并梅毒病例的护理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剖宫产术的麻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妇成功施行剖宫产术的麻醉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2月妊娠合并特发血小板减少的产妇,在施行剖宫产术时采用局麻+小剂量氯氨酮静脉麻醉+静吸复合全麻的分步复合麻醉方式的麻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产妇均顺利施行剖宫产术,麻醉效果好,无明显麻醉并发症。结论局麻+小剂量氯氨酮静脉麻醉+静吸复合全麻的分步复合麻醉方式,用于妊娠合并特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剖宫产术的麻醉,麻醉效果良好,避免了单纯椎管内麻醉或全麻对产妇和胎儿的相关损害风险。 相似文献
8.
9.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根据血小板计数不同选用不同麻醉方式,并分为全麻组17例和椎管内麻醉组43例。其中椎管内麻醉组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23例和蛛网膜下腔麻醉组20例,比较两组母婴预后。结果孕产妇方面: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且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新生儿方面:椎管内麻醉组产后1min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明显小于全麻组(P0.05),但两组产后5min新生儿窒息情况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行剖宫产中麻醉方式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如血小板计数指标等给予合理选择,以更好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李志刚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22):3235-3235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在临床比较常见,发病率10%-15%。重度妊高征患者病情危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需要尽快结束妊娠才能使病情得到缓解。有些孕妇来院就诊比较晚,往往导致手术前没有经过系统的治疗就需要紧急剖宫产,给麻醉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总结我院103例妊高征剖宫产的麻醉方法、特点,为临床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38-3539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5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按照随机投掷的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选用全麻的麻醉方式,观察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麻醉前后HR、Sp O2、SBP指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后HR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取出后SBP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前后两组患者的Sp O2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为9分(37.04%)与10分(51.85%)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为9分(11.11%)与10分(25.9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较全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妇,由于凝血机能障碍而存在严重的产时出血风险及硬膜外血肿的可能,这是产科及麻醉的难题。如何使这类产妇既安全元痛,顺利接受手术,又使胎儿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值得探讨。本文对近年10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剖宫产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特别是沿海城市.随着梅毒患者人数的增加,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也相应增加,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危及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儿出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2009年3月~2010年4月,我院共收治12例妊娠合并梅毒产妇,其中5例剖宫产终止妊娠,7例自然分娩,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及新生儿顺利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剖宫产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妇,由于凝血机能障碍而存在严重的产时出血风险及硬膜外血肿的可能。这是产科及麻醉的难题。如何使这类产妇既安全无痛,顺利接受手术,又使胎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行剖宫产术麻醉处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15例患者的病情与心功能分级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其中12例选择腰-硬联合麻醉(CSEA),2例选择硬膜外麻醉(EA),1例选择全身麻醉.结果 12例CSEA麻醉效果确切最高阻滞平面达T8,有2例发生了仰卧位综合征,2例选择了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T10,1例选择全身麻醉诱导与苏醒平稳.结 论因病情而异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精心调控循环、呼吸功能稳定,以降低围术期风险提高母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梅毒(syphilis)是仅次于艾滋病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而妊娠期梅毒又是一个特殊时期感染的传染病,它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危害尤为突出,而且近年来有明显增多的趋势。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科共收治15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潜伏期妊娠梅毒患者血浆梅毒螺旋体DNA定量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36例潜伏期妊娠梅毒患者分成治疗组与不接受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检测血浆梅毒螺旋体DNA定量,并在产后和新生儿做相同的检测比较。结果治疗组产后血浆梅毒螺旋体DNA定量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血浆梅毒螺旋体DNA阳性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引产、死胎、早产和宫外孕4种严重不良妊娠结局者及新生儿梅毒螺旋体抗原颗粒凝集试验和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同时阳性者发生率随血浆梅毒螺旋体DNA定量值增高而增高。结论潜伏期妊娠梅毒患者血浆梅毒螺旋体DNA定量对不良妊娠发病率有重要的影响,潜伏期梅毒的孕妇应早期足量正规治疗以防止胎儿感染,有效减少妊娠不良结局,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麻醉处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特发及常见的并发症,尤其重度妊高征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安全及健康均有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本院150例妊高征妊娠选择性手术麻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妊高征剖宫产的麻醉方法、特点,为临床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梅毒(RPR)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生殖器所属淋巴结及全身病变的性传播疾病,梅毒孕妇通过胎盘将病原体传给胎儿,造成流产、早产、死胎及娩出先天性梅毒患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