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肢血管MRA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MRA对下肢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 0例资料完整的下肢血管性病变行 2DTOTMRA检查 ,其中 45例同时行动态增强MRA(DCEMRA)。 12 0例中 2 1例与血管造影对照 ,35例与手术对照 ,6 6例与超声检查对照研究。结果 :MRA与血管造影符合率 92 .2 6 % (15 5 /16 8) ,与手术符合率 93.0 2 % (88/94) ,与超声符合率 93.10 % (189/2 0 3)。结论 :2DTOTMRA能清楚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瘤、血管瘤、动 -静脉畸形 ,以及下肢深静脉狭窄和血栓形成。DCEMRA能进一步显示病变范围、术后吻合口、移植血管和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引流血管。MRA和血管造影、手术、超声对照符合率高(>90 % ) ,当MRA与超声结果一致时 ,基本上可取代创伤性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2.
MR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29条下肢进行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有血管分为174个节段,以DSA作为标准,重点对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进行分析。结果①MRA与DSA比较,对于狭窄≥50%动脉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准确度为94.70%,敏感度为98.43%,特异度为85.11%。②将DSA和MRA检查结果按血管狭窄程度精确分级,两者总符合率为84.5%,足背动脉符合率明显偏低(69.0%)。结论MRA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可靠方法,在识别血管有无狭窄方面与DSA基本等同,但存在过度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缺陷。MR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细小血管的诊断仍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3.
多排螺旋CT在2型糖尿病周围动脉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胜  赵湜  陈燕浩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268-2270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检查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病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下肢动脉,包括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足背动脉。对其中16例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并与MSCT结果相比较。结果:MSCT结果表明41例患者(64.1%)存在下肢动脉病,与DSA结果符合率高达97.5%。结论:以DSA为金标准,MSCT评估动脉病变有较高准确性。MSCT是一种准确、无创的诊断糖尿病周围动脉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全部行双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根据重建后图像对下肢血管病变进行评估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双下肢主干动脉在三维对比增强MRA成像中均获得满意的显示,正常血管显示率100%,三维对比增强MRA明确显示下肢病变血管的部位、范围及血管病变程度,与术中诊断符合率为95%(65/68)。结合血管超声的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达99%(67/68)。其显示小腿胫前和/或胫后动脉二级以上分支血管时显影欠佳,但对手术方式及疗效无影响。结论:三维对比增强MRA应用于下肢动脉病变的术前特异性检查,具有定位准确、无医源性损伤、安全迅速及可重复进行等优越性,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疾病及术后随访的重要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增强技术(TRICKS)在诊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糖尿病足双侧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TRICKS及DSA资料,将研究血管分为腘动脉、胫腓动脉干、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6个节段,以DSA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在216个动脉节段中,187个节段两种检查显示一致,TRICKS高估21个节段,低估8个节段.TRICKS对于下肢狭窄动脉的判断平均准确率为86.57%,平均敏感度为90.98%,平均特异度为75.79%.TRICKS和DSA对血管狭窄程度分级的总符合率为86.57%.结论 TRICKS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彩超与造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特点及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差异.方法:对27例DF患者进行DSA及彩超检查,并将检查得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F下肢动脉病变广泛,呈对称性、多节段性改变,尤以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为主.彩超与DSA总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彩超检查的血管分级和病变程度不同,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不同.结论:彩超可作为DF筛查、评估下肢血管病变的手段之一,但DSA因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高仍是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超声诊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与DSA对照研究。方法:研究时段:2016年4月-2018年10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71例疑似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回顾所有病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同时以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对比超声诊断效果。结果:DSA诊断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者61例。超声诊断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者5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与金标准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灵敏度99.7%、特异度90.9%。结论:超声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诊断灵敏度较高,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牛永国 《临床医学》2010,30(8):51-5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超,CTA及DSA造影检查,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式,全部病例均行动脉造影及动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结果 20例糖尿病患者均表现为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超声及CTA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狭窄与血栓形成,病变累及下肢股动脉、髂动脉及胫前、足背动脉。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控制血糖,抗凝、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治疗后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踝肱指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血管DSA造影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阻塞部位及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动态增强MR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MR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和/或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83个可比节段中,超声检查符合率为72.29%,3D DCE-MRA符合率为53.01%,而超声结合MRA符合率达到84.3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3D DCE-MRA能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3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疾病病人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52例做了DSA检查,11例行手术治疗并有术后病理。以CT横断面图像为基础,结合VR、MPVR图像,对病变进行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与DSA和手术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了所有检查动脉,其中动脉硬化性闭塞症51例(16例合并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例,动脉栓塞4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动脉硬化性闭塞症2例。与DSA对比,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主干血管的狭窄与闭塞,符合率达100%。对2级及其以上股动脉分支血管病变显示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8.04%,灵敏度为97.22%,特异度为100%,符合率为98.84%。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病变范围、形态、管腔内及管壁情况,还能对血管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2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均先行CTA再行DSA,比较2种方法显示的下肢动脉狭窄分级情况,并以DSA为标准,计算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CTA与DSA结果符合率为91.20%。以DSA为标准,CTA检查共低估12段,高估26段。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1%、96.15%、97.22%、96.49%及98.04%。结论 CTA在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且无创、方便、安全,可作为该病术前检查、评估以及随访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DS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超声造影评价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糖尿病足72支胫后动脉分别进行CDFI和超声造影检查,计算狭窄率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对照.结果 以DSA结果作为标准,36例患者72支胫后动脉,狭窄程度分级:0级2支,Ⅰ级7支,Ⅱ级21支,Ⅲ级19支,血管闭塞23支.CDFI诊断结果与DSA对比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834 3,Kappa值=0.600 0(P=0.000 0),超声造影结果与DSA对比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970 8,Kappa值=0.9050 (P=0.0000).另外,CDFI高估了13支、低估了6支血管的狭窄程度;而超声造影仅高估了3支、低估了2支血管的狭窄程度.结论 CDFI是临床诊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而对其诊断困难的病例,超声造影可较CDFI获得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是CDFI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运动前后的踝臂指数变化,评价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方法于2002-03/2004-05以辽东学院教学医院丹东市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考虑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行肢体血管超声及造影检查后将符合诊断的144例患者分为2组,血管正常组(n=20)和狭窄组(n=22)。分组测定静息及运动后踝臂指数,对比分析静息与运动后踝臂指数与血管超声及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用以判定其病变程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4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静息踝臂指数>0.96并运动后踝臂指数>0.9的20例中经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证实有狭窄8例,40%病变者未被发现。②静息踝臂指数<0.9并运动后踝臂指数<0.8的108例中经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证实狭窄104例,诊断正确符合率96.3%。③静息踝臂指数>0.96并运动后踝臂指数<0.8的16例经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证实狭窄。④静息踝臂指数狭窄符合率81.3%;运动后踝臂指数狭窄符合率93.8%。运动后踝臂指数诊断狭窄率显著高于静息踝臂指数(χ2=5.67,P<0.05)。结论当运动后踝臂指数<0.8即有严重动脉狭窄时,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的检出符合率较高,提示无创伤性运动后踝臂指数可有效评估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功能状态及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 目的 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128排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在颈动脉狭窄病变(CAS)程度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CAS患者,于1周内分别行CDFI和DSCTA检查,共296个血管节段,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DFI和DSCTA的诊断结果。结果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DFI的灵敏度为87.88%,特异度为93.48%,符合率达90.95%,一致性Kappa=0.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A的灵敏度为94.03%,特异度为97.50%,符合率达97.40%,一致性Kappa=0.9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128排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均能准确地评估颈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CDFI因其快速简便无创可重复可作为筛查的首选方法,而DSCTA因费用、效率等问题不宜作为筛查手段,适合作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64层CT血管成像(64-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影像学价值。  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糖尿病下肢动脉下肢动脉闭塞症的200例患者的64-CTA及DSA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64-CTA检查,24 h后行DSA检查,两种检查间隔均不超过2周。以DSA为金标准,计算64-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计算64-CTA三种处理方式诊断符合率。  结果  200例患者中有64-CTA与DSA对照的共2265节段,以DSA为金标准,64-CTA发现有2115个节段与DSA一致,诊断符合率为93.38%。64-CTA高估1级共86节段,低估1级共53节段,绘制64-CTA与DSA显示下肢动脉狭窄分级节段分布曲线图,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Kappa值=0.915(P < 0.01)。以DSA为金标准,64-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狭窄的敏感度为97.27%、特异性为98.17%、准确度为97.62%、阳性预测值为98.83%、阴性预测值为95.76%,对各个诊断界点的诊断效能均较高。以DSA为金标准,64-CTA-MIP符合率为88.74%,64-CTA-MPR符合率为92.98%,64-CTA-VR符合率为88.74%,64-CTA-MIP、64-CTA-VR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64-CTA(P < 0.05)。病例图像分析发现64-CTA显示的狭窄程度较DSA更接近真实情况。  结论  64-CTA可准确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狭窄程度,与DSA检查一致性较高,可作为该疾病的首要筛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价糖尿病足(DF)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3例DF患者,共426条下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观察其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各段病变分布特点;213例DF患者中,102例患者进行了CEUS检查,选取CD-US发现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88个动脉节段的CEUS结果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DF下肢动脉病变为弥漫性或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管腔狭窄、闭塞病变以腘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多见,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受累明显。88个动脉节段CEUS结果显示,重度狭窄50个节段,闭塞38个节段。CEUS诊断动脉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00%(31/31),87.72%(50/57),81.58%(31/38)、100%(50/50)、8.13、0.0。一致性分析显示,CEUS与DSA两种方法高度一致,Kappa值为0.834、P0.001。CEUS与DSA诊断的一致率为92.05%。CEUS诊断的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D-US。结论 CEUS对下肢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的诊断与DSA高度一致。CEUS可增强下肢动脉的血流信号强度,提高CD-US对重度狭窄、闭塞病变的诊断能力,是对DF患者下肢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病变更可靠的无创评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价值比较及其意义.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双下肢MSCTA检查,对有严重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38例患者行一侧或双侧下肢DSA检查,并同时行病变动脉的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术;对比观察MSCTA与DSA检查的符合情况并计算MSCT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糖尿病双侧髂动脉Ⅲ、Ⅳ级病变MSCTA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为100%,MSCTA对股、胭动脉Ⅲ、Ⅳ级病变诊断均准确度分别为93.3%、93.8%,对膝下动脉Ⅲ、Ⅳ级病变诊断的准确度均为88.1%.结论 MSCTA能准确直观地反映下肢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介入治疗穿刺部位和方法的选择、干细胞移植术后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复查、随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与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S-1000SPM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ABI,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下肢动脉血流,与金标准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I<0.9的38例患者在DSA检查中全部证实有长度不一的动脉闭塞,诊断符合率为100%(38/38)。ABI>0.9的14例患者中2例有动脉闭塞(2/14)。彩超探测结果为4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髂股动脉、腘动脉、胫腓动脉闭塞。与DSA比较,1例彩超探测有动脉闭塞,但动脉造影检查无显著性动脉闭塞表现;有3例动脉造影检查有显著性动脉闭塞,而彩超探测无显著的动脉闭塞。结论踝肱指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简便、易行、可重复性特点,且与DSA均有非常良好的相关性,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筛查,随访以及预防足坏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动态移床3DCE—MRA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动态移床3D-CEMRA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1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MRA检查结果,观察血管全貌、分支走行和狭窄的部位及范围等病变情况。比较3D-CEMRA与DSA的分段符合率。结果MRA图像质量优者16例,质量良者5例,无图像质量差者。在10段血管中,MRA发现动脉狭窄29处,DSA发现36处,两者的总符合率为80.6%。两种检查诊断结果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动态移床3DCE-MRA安全无创,对于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效果类似于DSA,但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00例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分析两组患者的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IMT厚度及血管内膜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进行比较,研究组的血管IMT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内膜光滑、内膜不光滑无斑块及有斑块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可有效诊断出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范围,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