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年来,凡是谈起护理工作,人们就自然而然联想到医院临床护士对病人的护理,很少有人想到对健康献血者的护理。但实践证明,对无偿献血者,特别是初次献血的健康公民,实施心理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心理护理已广泛用于临床,并成为一种精细的护理艺术,我们每位医护人员都应充分掌握献血者献血前的心理状态,适时运用心理医学知识解除他们对献血产生的恐惧和顾虑,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愉快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奉献自己的爱心。为使更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笔者特对做好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公民从有偿献血、义务献血到无偿献血,思想观念上要发生质的变化。为了做好无偿献血工作,本单位于2000年6月以来在街头设立了流动献血点,采集了6000多份血液。笔者在探索献血者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努力提高对献血者无偿献血行为的预测、引导、激发,使其圆满实现无偿献血。现就有关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引导问题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3.
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998年10月国家实施《献血法》以来,我站共接待无偿献血3762人次。其中男性2338例:女性1424例。发生献血反应105例,占无偿献血总人数的2.8%。女性发生献血反应人数高于男性。经国内外大量的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少量献血无损健康,反而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因为无偿献血一次采集的血液量200ml约占人体总血液量的5%,对人体不会有影响,但我站  相似文献   

4.
彭德红 《全科护理》2013,(26):2446-2447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无偿献血已渐渐深入人心,大多数人把无偿献血作为献爱心的一种具体形式。在献血过程中绝大部分献血者不会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但有极少数因精神、体质等各种因素可能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其中首次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总献血不良反应率的78%,可见献血不良反应多发生在首次献血者人群。虽然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经过专业护理能很快缓解,但对献血者终归是一种身心方面感觉不愉快的献血经历,如果献血者首次献血就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对发展和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可持续发展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  相似文献   

5.
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献血工作已由以往的个体卖血为主彻底转变为无偿献血.这就要求血站工作人员改变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适应无偿献血新形势,树立一切以献血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方便献血者.以耐心、细致、热情的服务做好献血者献血的心理护理工作.使他们能了解一些血液生理及献血方面知识,打消他们的顾虑及恐惧心理,从而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保证献血者及用血者的身体健康,使他们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从而使献血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偿献血法》实施以来,我站共采集血液622800ml,全部为无偿献血,其中军队干部、战士献血615000ml,占98.7%,其余7800ml为病人亲属献血及地方人员无偿献血,占总血量的1.3%。由于有偿献血员常多次献血,对静脉穿刺的疼痛有一定的耐受力,而部队的无偿献血者,对献血缺乏认识,对疼痛较为敏感,这就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心理护理不同于临床护理,它是根据人们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负性心理症状,从心理方面给予特定的护理。通过护理者言行举止的影响及针对某个心理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改变人们的负性心理,减轻或消除使其痛苦的心理因素,从而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现就军队初次献血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保证无偿献血在山区县农村的持续发展及输血安全。方法:对无偿献血者、有偿献血的心理调查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有偿献血者职业构成及心理状况存在着一定距离。必须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扬救死扶伤精神。结论: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献血法”,提高无偿献血者的义务感,光荣感并对血液生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时常发生恶心、晕厥等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初次献血者,严重影响再次献血的积极性。为减少及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总结了采血工作实施过程中,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对采血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献血者在接受采血时对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采血过程中,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从而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标。心理护理在献血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不仅关系到血液质量,同时也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无偿献血者由于其性别的不同、背景的不同及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其心理状态差别很大。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的关键是要对每一位献血者做好心理分析。要从填写健康征询表人手,对献血者不同心理,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时间给予适时、适当的心理护理。使每一位献血者在轻松、愉快环境里完成献血。现将我们积累的献血过程中心理护理的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随着政府的大力宣传与支持以及广大市民的踊跃参与,越来越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但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有少部分献血者由于生理、心理、采血环境、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及采血技术等多种原因,引起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甚至抽搐等一系列短暂性的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献血者的积极性和热情,对无偿献血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了再次献血率。现对我站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一年间的无偿献血者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并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作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或采血后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系列短暂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脸色苍白、出汗、心悸、浑身乏力、神情恍惚,严重时有短时意识丧失、惊厥、抽搐等。本站自1998年10月~2000年8月共接待无偿献血者12086人,发生献血反应329人,占无偿献血总人数的2.7%。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推动无偿献血工作顺利进行,对献血不良反应加以分析以及加强对献血者的护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导入心理护理量表与整体护理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要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增加心理护理的内容 ,实现从疾病护理到身心护理进而向整体护理的转变。为了加强心理护理 ,我们导入心理护理量表[1] ,提出了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1 临床资料选择神经科、口腔科患者 6 0例 ,男 38例 ,女 2 2例 ,17~ 5 9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17例 ,高中 12例 ,初中 18例 ,小学 10例 ,文盲 3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 30例和对照组 30例。入院时病情与心理状态等均相似 ,具有可比性。心理护理组的患者入院后由专人根据心理护理量表施治 ,其中包括一般心理护理 10项 :态度和蔼 ,热情善待 ,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血站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其中对照组758例,采用一般护理;试验组815例,采用心理护理。统计两组献血反应的例数。结果试验组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0.37%(3/815),对照组发生献血反应发生率1.58%(12/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ICU患者的心理观察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占据护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尤其是ICU病房的患者,由于疾病构成的死亡威胁时时存在,加上自身的创伤和痛苦,环境的特殊等原因导致患者产生种种异常心理反应。为了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抢救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转危为安,因此心理护理在ICU病房尤为重要。现将笔者多年来对ICU患者的心理观察及心理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亚荣  任娜  王惠杰 《现代康复》1997,1(5):374-375
心理护理是研究病人的心理现象及如何进行相应护理的科学。康复心理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康复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2)不同病程中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3)病人的个体差异与护理。(4)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5)护士心理品质与修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推广与应用,大大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最常见危重病之一,搞好整体护理对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由于整体护理的复杂性,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和个体差异,导致整体护理实施困难,因此要求临床实践中真正搞好整体护理,就必须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时期做具体细致的工作,制定操作性强、简便易行的护理模式。以下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分期心理护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孙新宇 《临床医学》2007,27(11):F0003-F0003
众所周知,内科疾病病种繁多、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内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1内科病人的心理特点:1.1焦虑、急躁:由于疾病来得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由于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  相似文献   

18.
内科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要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帮助病人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这样才能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加速病人的痊愈。也就是说,护理人员必须在熟悉掌握内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做好心理护理。因此,有必要进行心理护理方面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因缺乏特效治疗,预后差,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系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好基础护理,还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的病人的心理需要,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使之处于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因此,要求我们广大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内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悟出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内科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