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运用苦参素联合羟基喜树碱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RAS/RAEB、RAEB—t)20例,以寻求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20例患者均采用苦参素联合羟基喜树碱主治疗,配合输血、对症、支持治疗。结果:完全缓解15例(MDS—RA、RAEB/RAEB—t),部分缓解3例(MDS—RAEB),进步1例(MDS—RAEB),无效1例(MDS—RAEB—t)。结论:运用苦参素联合羟基喜树碱为主的综合治疗,有可能提高治疗MDS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观察40例MDS患者骨髓细胞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体外生长情况及患者血清、骨髓细胞对正常人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MDS中的难治性贫血(RA)74%为造血干细胞缺损(HSCD);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中的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100%为免疫介导型(IC);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S)仅2例,造血微环境缺陷(HMED)及IC型各1例。结论:RA、RAS与RAEB、RAEB-T、CMML患者可能是两种本质不同的群体,研究MDS的发病机制对克服治疗上的盲目性,提高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其中低危组11例(RA8例、RAS3例)采用雄激素为主的促造血治疗,高危组13例(RAEB8例、RAEB—T5例)中,联合化疗6例,维甲酸、小剂量阿糖胞苷及雄激素治疗5例,仅接受促造血治疗或支持治疗各1例。结果:低危组MDS治疗有效率55%,高危组MDS联合化疗有效率67%,维甲酸、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者有效率20%。结论:高危组MDS及post-MDS-AML采用联合化疗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小剂量联合诱导剂(GARD)治疗MDS18例,其中RA7例,RAS1例,RAEB8例,RAEBT1例及MDS-RAEBT转化Msb1例。结果:显效8例(44.4%),总有效率78%。结论:疗效似高于单独应用维甲酸、小剂量阿糖胞苷及阿克拉霉素,且无任何毒副反应,是治疗MDS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骨髓无效造血或病态造血的一组综合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脐血输注辅助治疗MDS,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 21例为住院患者,均根据1982年FAB协作组标准分型。脐血治疗组21例,其中难治性贫血(RA)11例,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AS)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5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在转变中(RAEB—T)3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9~74岁,平均48.2岁。对照组20例,其中RA10例,RAS2例,RAEB4例,RAEB-T4例,男14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IL-2和SIL-2R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学奎  赵珍品 《广东医学》2002,23(4):392-393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18例MDS(观察组)及2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IL-2和SIL-2R活性水平。结果 MDS患者和对照组比较,其血清IL-2活性明显降低,SIL-2R活性明显升高(P<0.01);RAEB/RAEB-t组患者和RA/RAS组比较,其血清IL-2活性明显降低,SIL-2R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 血清IL-2和SIL-2R活性可以作为判断M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方案治疗MDS。方法根据MDS不同分型采用CsA联合雄激素、诱导分化剂、小剂量化疗、细胞因子及联合化疗。结果RA、RAS组总有效率为84.6%;RAEB—T组总有效率53.8%,CR率为30.7%。结论加用CsA联合诱导分化剂,小剂量化疗及其它药物治疗,明显提高MDS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 ,观察 40例MDS患者骨髓细胞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GM CFU)体外生长情况及患者血清、骨髓细胞对正常人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 :MDS中的难治性贫血 (RA) 74%为造血干细胞缺损 (HSCD) ;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RAEB)、转化中的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RAEB T)、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CMML) 10 0 %为免疫介导型 (IC)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RAS)仅 2例 ,造血微环境缺陷 (HMED)及IC型各 1例。结论 :RA、RAS与RAEB、RAEB T、CMML患者可能是两种本质不同的群体 ,研究MDS的发病机制对克服治疗上的盲目性 ,提高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于MDS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43例MDS病人血清VEGF水平,其中RA组16例,RAS组6例,RAEB组14例,RAEBT组7例,分析其与MDS分型及临床因素的关系,以正常人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病人为对照组。结果RA组、RAS组病人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RAEB组、RAEBT组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RA、RAS及正常对照组(F=34.33,q=3.34-12.01,P〈0.05)。血清VEGF水平与病人的外周血常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有关(F=2.46、32.58,q=2.80-11.54,P〈0.05)。结论VEGF水平与MDS的发展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NF—α和Fas/FasL的表达及骨髓细胞凋亡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CD34^+细胞Fas、FasL的表达率和细胞凋亡率。结果:各型MDS惠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浓度和CD34^+细胞Fas、FasL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RA/RAS组的TNF-α浓度和CD34^+细胞Fas^+表达率均明显高于RAEB和RAEB-t组(P〈0.001),而RAEB与RAE-t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115和0.239);RAEB和RAEBt组细胞的CD34^+ FasL^+表达率明显高于RA/RAS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10)。RA/RAS和RAEB组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为0.000),而RAE-t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近(P=0.216)。各型MDS患者TNF-α浓度与CD34^+Fas^+表达率呈正相关(r=0.570,P=0.012)。而CD34^+细胞凋亡率与TNF-α浓度或CD34^+Fas^+表达率之间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值分别为0.103和0.091)。结论:MDS患者骨髓细胞的调亡受多因素的调节.TNF-α与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以及机体对其调控的失常参与了MDS骨髓无效造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染色体异常及其演变在揭示MDS的发病机制、白血病转化和评估MDS预后中的意义。方法;77例MDS核型分析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方法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结果:77例中,40例(52%)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RAEB和RAEB-T的模型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2/20、10/14,明显高于RA和RAS(分别为15/37、2/5,P<0.05)。按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的多少依次为:+8、-7/7q-、5q-、-Y、20q-、+9、+21、dup(1q)、i(17q)和+19。核型异常者进展为白血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生存期也明显缩短(P<0.05)。复杂异常核型者预后最差。结论:MDS的骨髓染色体分析对研究其病因、明确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羟基喜树碱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方法23例患者,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并有远处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采用紫杉醇135mg/m^2~175mg/m^2 ivgtt 3h,d1,羟基喜树碱10mgivgtt,dl—d5,醛氢叶酸200mg/m^2 ivgtt 2h,d1-d5,氟尿嘧啶375mg/m^2 civ 24h,d1-d5.3—4周为1周期。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和毒性。结果全组23例均可评价,获得CRl例(4.3%),PR10例(43.5%),NC9例(39.1%),PD3例(13.O%),总有效率(CR+PR)11例(47.8%)。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脱发。结论紫杉醇联合羟基喜树碱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雄激素联合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长期疗效.方法 6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按FAB诊断分型标准:其中RA48例、RAS2例、RAEB9例、RAEB-t2例、CMML1例.司坦唑醇6 mg/d或炔烃雌烯异(口恶)唑0.6/d,全反式维甲酸10 ms/d.结果 异恶性循环治疗6个月时60例可评价者中36例维持原方案治疗,按照MDS国际工作组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血液学改善19例.总有效率43.3%(26/60).RA/RAS有效率50.0%(24/48),RAEB/RAEB-t/CMML有效率16.7%(2/12).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治疗前后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骨髓增生程度、病态造血以及粒/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时25例维持原方案治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血液学改善9例.总有效率28.3%(17/60).RA/RAS有效率35.4%(17/48).RAEB/RAEB-t/CMML有效率0%(0/12).长期追访中位时间47个月,39例RA患者有效组、无效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4个月(95%可信区间41,66个月)、23个月(95%可信区间13,32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大多数轻微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 雄激素联合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MDS对低危险组患者是一种比较有效、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有效者能够改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在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在细胞表面标记与转化为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标记MDS病人的骨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计数中抗原标记阳性细胞的比率,并对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14例病人HLA-DR^ 细胞比率大于20%,其中12例转化为白现。RA/RAS患的骨髓细胞主要表达CD11b和CD13抗原,而在RAEB/RAEB-t患,则主要表达HLA-DR,CD14,CD13及CD33抗原。结论 HLA-DR抗原主要表达于RAEB/RAEB-t患的骨髓细胞,且与白血病转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杨万飞 《中外医疗》2011,30(11):71-71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酰四氢叶酸钙、羟基喜树碱、卡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氟尿嘧啶,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短期内疗效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5-氟尿嘧啶为主联合甲酰四氢叶酸钙、羟基喜树碱、卡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能够减轻患者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应用羟基喜树碱为主治疗难治复发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疗效.方法 15例患者均采用羟基喜树碱为主联合治疗,配合输血、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15例患者化疗均有效,所有患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较化疗前减少.15例患者经治疗后4例进步,11例明显进步.10例依赖输血者中8例脱离输血.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13例溶血指标明显好转.结论 应用羟基喜树碱治疗难治复发性PNH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渠敬堂 《中原医刊》2003,30(23):6-7
目的:了解本地区MDS的发病机率、临床表现、外周血及骨髓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FAB诊断标准及国内相关会议有关MDS诊断标准并参阅其他相关文献。结果:32例明确诊断MDS患者占同期贫血患者809人的0.04;其中RA占0.15,RAS占0.09,RAEB占0.50,RAEB—T占0.21,CMML占0.05;全血三系减少者占0.56,各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骨髓中三系都具有病态造血者占0.59;拟诊MDS45例中有13例经观察、治疗后排除了MDS的诊断。结论:本地区MDS发病率占同期贫血患者的0.04;临床表现、外周血象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与相关文献相符;对于没有十分把握拟诊MDS的患者,不要轻率下结论,观察治疗一段时间再下结论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郑妮  韩爱兰 《当代医学》2009,15(15):63-63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染色体特点及与形态学各亚型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对MDS患者按常规行骨穿,进行形态学诊断;同时对患者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培养分析。结果21例MDS中,11例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占52.4%,其中UPS—RA1例,占4.8%;MDS-RAS1例,占4.8%;MDS-RCMD2例,占9.5%;MDS—RAEB1,2型7例,占33.3%.并且MDS—RAEB1、2型有复杂染色体核型变化。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各亚型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因此MDS染色体核型检查与形态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型、转白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进一步认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临床、血液学和骨髓病态造血的特点。方法 对 1995年 1月~ 2 0 0 2年 1月确诊的 75例MDS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5例MDSFAB分型难治性贫血 (RA) 46例 ,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 (RAS) 4例 ;按WHO 1997新诊断标准真正RA(包括RAS 2例 )仅 8例 ,有 3 9例属于“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 (RCMD)”范畴。 72例 ( 96%)和 3 9例 ( 5 2 %)患者分别有贫血和全血细胞减少 ,2 2 .6%患者在外周血片可见到有核红细胞 ,16%见到幼稚粒细胞 ,2 .6%见到小巨核细胞 ;T细胞亚群显示明显异常 ,骨髓中红系祖细胞体外培养集落明显减或缺如。 2 5例患者染色体检查 12例检出异常核型 ,以5q 和t( 8;2 1)平衡易位较常见 ;复杂核型多见于MDS RAEB或RAEB t患者。骨髓中红、粒巨幼样变分别占 2 7.3 %和 2 4%,小巨核细胞检出率占 3 0 .7%,骨髓活检示幼红细胞岛和未成熟前体粒细胞位置异常 (ALIP)现象分别占 3 3 .3 %和 5 2 .8%。RA和RAS采用雄激素为主的治疗 ,62 %( 3 1/5 0 )血红蛋白有所提高 ,RAEB和RAEB t大多转化急性白血病。结论 应加强对WHO分型新标准的认识 ,骨髓病态造血特别是ALIP和小巨核的检出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能反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结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临床分型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组20例应用三氧化二砷10 m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1,0~15 min后维生素C 5~10 g静脉滴注,同时服用沙利度胺100~200 mg/d;对照组34例应用雄激素、全反式维甲酸、小剂量化疗、干扰素、环孢素等。结果难治性贫血和难治性贫血伴有环状铁粒幼(RA+RAS)组治疗组有效率55.56%(5例),难治性贫血和难治性贫血伴有环状铁粒幼(RA+RAS)组对照组有效率28.57%(6例);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治疗组有效率72.72%(8例),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对照组有效率15.38%(2例),RAEB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随访1年,两组白血病转化、输血依赖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2)。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及大剂量维生素C方案治疗MDS,临床疗效确切,但不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