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卫强营弱,太阳中风表虚证。方中桂枝、生姜、甘草辛甘化阳治疗卫强,芍药、甘草、大枣酸甘化阴治疗营阴不足证。桂枝汤既能外治伤寒,又能内治杂病,不单为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设。所以清代柯韵白赞誉桂枝汤为“外证得之解肌调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笔者临床用桂枝汤治疗多种病证效果满意,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桂枝汤加减方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桂枝汤为群方之冠。《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里把桂枝汤均列为第一张方剂,是耐人寻味的。其加减方剂,向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方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并有治病求本,本于阴阳这一涵义。方中五味药物,分阴阳两类,即桂枝、生姜为阳,芍药、大枣为阴,至于炙甘草则介于阴阳之间而能兼顾。本方的配伍意义:桂枝、生姜辛温为阳能发散卫分风邪,芍药、大枣酸甘化阴以滋荣分之阴,炙甘草温中补气,兼调荣卫而谐和阴阳。凡服桂枝汤,必须啜热粥以助药力,并应温覆衣服,微似汗出为佳。若发汗不出,或汗  相似文献   

3.
桂枝汤临床运用体会岳阳市一医院(414000)吴德辉主题词桂枝汤/治疗应用,呃逆/中医药疗法,便秘/中医药疗法,风疹/中医药疗法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月·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桂枝、生姜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大枣和营敛阴;且桂芍配伍,于发汗之中...  相似文献   

4.
<正> 桂枝汤乃《伤寒论》中第一大方,方中取桂枝辛温,发散风寒,温通卫阳,为君;芍药酸寒,和营敛阴,为臣;生姜、大枣为佐,生姜辛散,助桂枝通阳泄邪;大枣甘缓,助芍药和营调中;甘草甘平为使,安内攘外,调和诸药。《医宗金鉴》论桂枝汤时指出:“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意;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两者配合,则收散相得,开阎相济。这也是桂枝汤汁少可发,汗多可止论点的理论依据。综观全方五药,具辛、廿、酸三味,辛甘化阳,酸廿化阴。于此可见,桂枝汤滋阴和阳,解外和风,散不伤了有,敛不留邪,既具协同作用,又有拈抗功能,组织严谨,含  相似文献   

5.
桂枝汤是《伤寒论》群方之冠,由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组成。方中桂枝与生姜、甘草、大枣相伍,辛甘化阳;芍药与甘草、大枣相伍,酸甘化阴。合而组成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滋阴和阳之剂。仲景对原方药物或用量稍作化裁,以用于治疗多种病证。这一类方剂在《伤寒论》中总共有19首,统称为桂枝汤类方。笔不揣冒昧,将它们分为以下八类,试浅述其不同功用。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对酸甘化阴法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甘化阴法为张仲景首创 ,代表方剂为芍药甘草汤。纵观《伤寒论》112方 ,芍药与甘草配伍者达二十五处 ,可见仲景对酸甘化阴法之重视。我科窦金发主任对此体会颇深 ,笔者结合其多年随诊所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学习体会。1 酸甘化阴 ,顾护津液太阳病发汗太过 ,营阴耗伤 ,然表证未解。仲景用新加桂枝汤为治 ,桂枝汤和解阴阳 ,同时大剂量芍药以其酸收之功敛营阴之汗液 ,若发汗太过 ,阳气随汗出 ,加附子温经复阳 ,固表止汗。然附子之大辛大热 ,易耗阴津 ,故此方中芍药、甘草有着双重作用 ,一制附子大热 ;二护阴津 ,使解表而不伤正 ,温阳而不耗阴…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共用药味157种,使用次数较多的药物有甘草、生姜、桂枝、大枣、芍药、半夏、茯苓、白术、人参、干姜等,其中前五味药恰好组成桂枝汤。桂枝汤本为解肌祛风,但方中药物既酸甘化阴,又辛甘化阳,具有调营卫,和阴阳的功效,发汗力弱,养正力大,是建中汤类的基本方。如是者,可以看出仲景治疗杂病,处方用药,顾护脾胃,未雨绸缪,先安未受邪之地。如使用药性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时,多配以和药以缓药性。  相似文献   

8.
《素问·至真要大论》在阐述药物性味时指出:“辛甘发散为阳”,由此产生了“辛甘化阳”的治法。这一治法是由辛味药和甘味药合用,以资助阳的一种治法。汉·张仲景擅用此法组方,如桂枝甘草汤、小建中汤、桂枝附子汤、苓桂术甘汤、甘草干姜汤等均是。尤其桂枝汤中,不仅有辛味如桂枝、生姜,甘味如甘草、大枣等辛甘化阴之品,还有白芍与甘草、大枣酸甘化阴之味,竭尽阴阳两调之能事。因而桂枝汤除治外感外,也是内伤杂病的常用方。辛甘化阳法在临床应用甚广,如桂枝甘草汤功能温补心阳,适用于伤寒发汗太过,心阳亏虚者。苓桂术甘汤有温脾阳,化水饮之…  相似文献   

9.
齐长银 《河南中医》2005,25(4):76-76
桂枝汤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创。二千年来,经历代医家应用,备受推崇,由此衍生了许多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为人类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历代医家谓“仲景桂枝汤乃群方之冠”。考桂枝汤,药仅五味: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生姜,配伍微妙。《医宗金鉴》云:“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营阴。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散中寓敛汗之意;芍药臣桂枝,是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焉。”桂芍相配,一温一寒,一表一里,一散一收,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则成寒温合剂,表里兼顾,散收结合,刚柔相济,阴阳并调。又以“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表,大枣之温,佐芍药以和中。藉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是刚柔相济以相和也。”  相似文献   

10.
林慧光  俞宜年 《中医杂志》2003,44(2):148-149
福建中医学院俞长荣教授,从医50余载,尊崇长沙,博采各家之长,精于诊治脾胃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掇其要,分述如下。 1 建中补虚《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此阴阳两虚之证,补阴则碍阳,补阳则耗阴,仲景以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以温养中气,平补阴阳,是为建中补虚法。  相似文献   

11.
论小建中汤     
师韵  张林落  朱姗  谢忠礼 《河南中医》2016,(11):1866-1867
小建中汤以甘润胶饴为君,温中补中缓急,以酸苦微寒之芍药为臣,养精血而敛阴,桂枝助阳、生姜温胃、大枣补脾、炙甘草益气。诸药合用,辛甘化阳之中又有酸甘化阴,共奏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调和气血阴阳,复建中气之功。小建中汤甘温补脾、调和阴阳,主治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之证,其证为气血阴阳俱虚,以阳虚失温为主。小建中汤治法重在甘温建中、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2.
闫雪祎 《江苏中医药》2017,49(10):14-15
《伤寒论》桂枝汤类组方中芍药的运用起到关键作用,桂枝与芍药用量配伍发生变化,功效亦随之而变。桂枝汤甘辛化合,寒热互济,功在平调阴阳;桂枝汤类方中去芍药在于突出桂枝甘草之辛甘发散,避其芍药阴寒之性,意在温阳气;而桂枝汤类方中加芍药则因芍药酸苦通泄为阴,其意在养营血、通脾络、破阴结。仲景运用芍药灵活广泛,桂枝汤类方中芍药加减需结合疾病特点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3.
临证应用经方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伤寒论》为历代方书之祖,其所创名方不但配合法度严谨,而且方简效彰,笔者在临床上每常用之,屡试而不逊,兹略举治例如下: 一、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例桂枝汤为治太阳中风表虚证,主要病机是卫阳受伤,营阴不能内守,此方调和营卫,药仅五味,而在配伍方面却是面面俱到。即用桂枝,生姜、炙草辛甘化阳,又用白芍、大枣的酸甘化阴,桂枝宣阳、运化气机;白芍和阳,通调血脉。白芍与桂枝配伍,以调和营卫;生姜辛散,佐桂枝以通阳祛邪;枣、草甘缓、益气调中,助白芍以和阴,  相似文献   

14.
王晓洁  张义 《光明中医》2010,25(8):1491-1491
<正>桂枝汤为群方之冠。《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把桂枝汤均列为第一首方剂,是耐人寻味的。本方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并有治病求本,本于阴阳这一含义。方中五味药物,分阴阳两类,即桂枝、生姜为阳,芍药、大枣为阴,至于甘草则介于阴阳之间而能兼顾。现将治验病案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有苓桂术甘汤,而没有苓芍术甘汤,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我认为,如果没有苓芍术甘汤与苓桂术甘汤对应,在治疗水证时则只有通阳之法,而无和阴之法.就象只有真武汤的扶阳利水而无猪苓汤的育阴利水一样,是失之有偏的.桂枝汤中的桂枝和芍药,有“滋阴和阳”之功,在临床上具二分法之义.因此,仲景在桂枝汤加减法中,既有桂枝汤去芍药,又有桂枝汤去桂枝;既有桂枝汤加桂枝,又有桂枝汤加芍药.这种桂芍相互对用规律,符合疾病变化的客观要求.从这一规律出发,仅有苓桂术甘汤,而无苓芍术甘汤,违背了仲景阴阳兼顾的治疗特色.因此,我耿耿于怀,刻意求索,以冀有新的发现.某日,余在分析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时,发现其药物顺序是:芍药三两甘  相似文献   

16.
董鸿朔  马晓峰 《河南中医》2023,(12):1786-1789
《金匮要略》中的“大气一转”思想强调了气机通畅对人体的重要性。水气病风水表虚证,张仲景用防己黄芪汤调和在表之营卫,使阴阳相得;风水夹热证,用越婢汤宣通肺气,使肺气转;皮水夹热证,用越婢加术汤运转肺气;气虚阳郁证,用防己茯苓汤通阳化气利水。血痹轻证,以针引阳气到达病所,引阳入阴;血痹重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通血脉,通阳行痹。虚劳失精,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在里之阴阳,使阴阳相交;虚劳腰痛,用八味肾气丸使阴阳互生;虚劳风气百疾,用薯蓣丸阴阳俱补。肺气痿弱,用麦门冬汤养阴润肺,兼清虚热,使阴得以制阳;肺痿虚寒,用甘草干姜汤辛甘化阳、培土生金。“阳微阴弦”之胸痹,以栝楼薤白白酒汤温通阳气,使阴阳之气复得;心痛轻证,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散逆消痞祛寒;心痛重证,用乌头赤石脂丸收敛浮越之阳气。冲任虚寒之崩漏,用温经汤温补冲任,养血祛瘀调经,使阴阳复得。或治以行脏腑之气,以上或治以温周身之阳,治法虽众,要旨惟一:使阴阳之气相交,气血调和,邪气自祛。  相似文献   

17.
桂枝汤为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桂枝辛甘发散,解肌祛风,温通卫阳;芍药酸苦微寒,酸能敛液,围护营阴。桂枝配芍药,解肌则卫阳通畅不伤阴;芍药辅桂枝,可以调和营卫;生姜辛温,佐桂枝发散风寒解肌;大枣甘平,佐芍药补精液而养营阴;甘草甘平调阴和中。五药合用,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滋阴和阳。故主治太阳中风症;风寒表虚证。以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为主。凡太阳病,无论中风、伤寒、或汗或下,但有头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治验五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振臻 《广西中医药》1997,20(6):21-21,25
桂枝汤治验五例周振臻广东番禺市疗养院511400广东番禺市大夫岗下关键词桂枝汤;医案;治疗应用桂枝汤由汉代名医张仲景所创制,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所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滋阴和阳,温阳通脉,舒挛和中等多方面的功用。原方虽为治疗太阳中...  相似文献   

19.
许彭龄主任医师秉承家学,运用<黄帝内经>及仲景酸甘化阴、辛甘化阳之说,在临床脾胃病的治疗中,注重药物性味的配合与转化特点(即合化思想),以甘草、干姜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等药物的组合应用,调理脾胃以养四脏,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对许彭龄合化思想的学术源流、临床应用方法与特点等进行总结剖析,以探寻其规律.  相似文献   

20.
脉息术由李树森老师提出,一分钟内脉搏与呼吸次数的比值小于4者为少气。肺司呼吸的功能和心主血脉的功能均依赖于胃气,少气中的气是指胃气。皮肤病虽发于体表,但病之根源在于内,病机主要为气血不和、脏腑失调而生湿、生风、化燥、致瘀、化热、伤阴等,少气为其本。根据少气者补之以甘,少气必建中理论,用小建中汤治之。小建中汤方中饴糖温补中焦,桂枝温阳益气,调和营卫;芍药益阴血,饴糖配伍大枣、炙甘草,甘温养液,充养胃气;桂枝、生姜配饴糖、炙甘草,辛甘化阳,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芍药伍炙甘草,酸甘化阴,养营通脉。六药相配,使胃气得复,气血得充,荣卫得和,阴阳调和。男子以气为用,女子以血为用,对于有明显“虚劳里急”的男性患者宜用黄芪建中汤,对于少气并有血虚的女性患者宜用当归建中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