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例研究对象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超声检测,根据TMT分为IMT≤0.99mm组和IMT≥1.00mm组,并记录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_(100)(APOB_(100))、脂蛋白(α)[LP(α)]、纤维蛋白原(Fbg)、血糖(BG)、血压(BP)、体重指数(BMI)、吸烟指数及年龄等指标。结果:随着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加(P<0.01),IMT与TC、LDL-c、APOB_(100)、LP(α)、Fbg、SBP、吸烟指数及年龄呈明显正相关(P<0.05~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TC、LDL-c、APOB_(100)、LP(α)、Fbg、SBP及嗜烟和年龄密切相关。定期超声监测颈动脉及检查相应危险因素对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脂蛋白α(LPα)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范围及程度的比较 ,阐明LPα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 68例 ,其总胆因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 (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在同一水平 ,A组LPα较正常值高 ,B组LPα在正常水平。两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 ,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累计积分法。结果 :A组积分显著高于B组 (P <0 .0 1) ,且A组内LPα与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γ =0 .83 )。结论 :LPα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范围及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齐玉山  李娟 《实用医技》2007,14(35):4909-4910
研究表明,血浆脂蛋白(α)[LP(α)]水平增高是冠心病的独立易患因素。尸检证实,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有LP(α)的存在,有研究发现,LP(α)与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由于LP(α)的载脂蛋白与纤溶酶原的结构相似,因此其水平升高有可能会抑制纤溶酶原的溶栓活性而导致血栓形成。那么,脂蛋白与性别与冠心病的关系是否有显著性呢?很多学者对其做了大量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判定144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同时抽取患者血液测定血清中Hcy、LP(a)及hs-CRP的水平。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清Hcy、LP(a)及hs-CRP的水平比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明显增高,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血清Hcy、LP(a)及hs-CRP的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高。结论:Hcy、LP(a)、hs-CRP作为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程度的判定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脂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IVUS-VH)学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方法:对44例ACS患者及22例SA患者行IVUS-VH分析,并对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进行测定,计算LDL-C/HDL-C比值,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坏死核心(NC)所占的比例与LP(a)、LDL-C/HDL-C的相关关系。结果:ACS组斑块中NC和钙化组织比例明显高于SA组(t=4.669、9.894,P<0.001),而纤维组织及纤维脂肪组织则明显低于SA组(t=7.184、5.290,P<0.001)。ACS组患者血清LDL-C/HDL-C、LP(a)水平高于SA组患者(t=3.512、19.139,P<0.001)。ACS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C比例与血清LP(a)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r=0.549,P<0.001)。结论:LP(a)可能代替IVUS-VH帮助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周世敏  曹雷  孙悦  丁伟 《陕西医学杂志》2023,(11):1541-1545
目的:分析外周血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联合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价值。方法:选取行超声检查具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156例患者为疾病组,根据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76例)和非易损斑块组(80例),另同期选取本院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外周血ApoA1、ApoB、LP(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评估价值。结果:疾病组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poB、LP(a)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易损斑块组ApoA1水平低于非易损斑块组(P<0.05),ApoB、LP(a)水平高于非易损斑块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尿酸(UA)≥447.34μmol/L、C反应蛋白(CRP)≥13.52 mg/L、低密度脂蛋白(LDL)≥3.87 mmol/L、ApoA1<...  相似文献   

7.
脂质代谢紊乱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慧芳 《浙江医学》1998,20(7):399-400
按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85例病员分成班块组(CP)与无斑块组(NCP),比较两组血脂值。并作颈动脉斑块指数(PLI)与血脂值之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P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脂蛋白(a)[LP(a)]值均高于NCP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值低于NCP组。其中两组间TG、HDL有显著性差异,LP(a)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LI与TG、LP(a)呈显著正相关,与HDL呈显著负相关。提示LP(a)、TG升高,HDL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生及发展有关。LP(a)、TG、HDL水平可预告CAS的发生及程度,维持正常水平的血脂对防治CAS乃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 (L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拟诊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68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根据造影结果是否有冠状动脉狭窄≥50%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和粥样硬化组.对冠状动脉病变组进一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分为1~4支病变组.并且比较分析各组患者hs-CRP,LP(a)水平.结果:92例粥样硬化组和76例冠状动脉病变组的临床资料发现:hs-CRP(T=16.56,P<0.01),LP(a)(T=21.24,P<0.01),冠状动脉病变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粥样硬化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hs-CRP水平2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支、4支病变组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血清LP(a)水平3支4支病变组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查血清hs-CRP、LP(a)水平对评价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沈建平  徐群红 《浙江医学》1999,21(4):226-227
血清脂蛋白(α)[LP(α)]是ApoB_(100))及载脂蛋白[Apo(α)]组成的特殊脂蛋白,是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蛋白质成分,在脂质转运中起着关键作用。高水平LP(α)不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脑梗死也有密切关系。为此笔者于1997年2月至1998年4月对62例脑梗死患者测定了血清LP(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脂质成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庭学  吴国平  王光余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296-1297,130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TNF-αI、L-6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颈动脉管腔直径、平均斑块面积和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以及血清TNF-α含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可显著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性细胞因子,通过抑制炎症损伤,发挥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ELISA法测定了78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健康人血清脂蛋白(a)[LP(a)]的水平。结果显示:冠心病组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在冠心病组中,陈旧性心肌梗塞亚组LP(a)水平明显高于心绞痛亚组,差异显著(P<0.001)。提示LP(a)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而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LP(a)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蛋白质脂蛋白[LP(a)]、C反应蛋白(CRP)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8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按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90例)和稳定斑块组(38例),分别检测2组LP(a)和CRP水平.结果 易损斑块组LP(a)、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水平的血清LP(a)和CRP提示可能存在稳定斑块向易损斑块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131)I模型兔血清βLP可参入正常和模型兔血管壁内膜。~(131)I正常兔血清βLP亦然,但参入模型兔的量远比正常兔的高;~(131)IβLP参入主动脉壁的程度与其病变的程度相平行;βLP以整个分子参入主动脉内膜,并保持其原有抗原性;模型兔βLP在血液循环中停留时间比正常兔的长。此结果说明,血清βLP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斑块中胆固醇以βLP大分子形式沉积于主动脉内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8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血脂患者予晚上临睡前服阿托伐他汀,剂量20 mg,共24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LDL-C)、动脉硬化指数(TC-HDL-C)/HDL-C、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治疗后为(0.68±0.18)mm,与治疗前(1.26±0.02)mm比较,P<0.05,降低TC、LDL-C、TG、(Tc-HDL-C)/HDL-C、LP(a)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脑梗死与非脑梗死患者各80例对照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结果80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6例(82.5%),而8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6例(20%)。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间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有重要意义,对脑梗死早期干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严苏  蒋文平 《医学综述》1996,2(9):468-469
血浆脂蛋白(a)(LPa,Lipoprotein(a))是近年来研究逐渐增多的一种新的脂蛋白,它与冠心病(CHD,CoronaryHeartDisease)的关系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本文就LP(a)与CHD的发生、发展、预后及病理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1 LP(a)的一般特性  LP(a)首先是由KaraBerg于1963年发现并命名。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它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HD的发生、发展、预后等各环节均有影响,从而引起广泛注意。据预测LP(a)将与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一起被认为是CHD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LP(a)是一种与低密度脂蛋白(LDL…  相似文献   

17.
对61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α-脂蛋白[Lp(α)]及血脂与冠状动脉硬化改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LP(α)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P<0.001)且LP(α)越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P<0.001)。提示:LP(α)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相关性;检测LP(α)水平,可提高对冠心病危险性的综合判断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兔粥样硬化髂动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别予普通饲料喂养(n=8)及高脂喂养(胆固醇1g/d,猪油10g/d;n=22)6周.高脂喂养2周后行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术后辛伐他汀组(n=12)予辛伐他汀15mg/d;分组喂养4周后处死所有动物取一侧病变髂动脉做病理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NF-α的表达情况;取另一侧病变髂动脉抽提总RNA和总蛋白,分别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蛋白印迹测定TNF-α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 结果辛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兔血浆总胆固醇,降低粥样硬化髂动脉组织TNF-α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基础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动脉壁 TNF-α mRNA的相对值分别为0.16±0.024、0.56±0.050、0.37±0.031,相互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 检测和免疫组化结果一致. 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兔粥样硬化髂动脉组织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对70例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和38名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浆脂质代谢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结果:病例组70例,斑块检出率70.0%(4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4%(7/38)(P<0.01);同时比较两组的TC、TG、HDL-C、LDL-C和LP(a)水平。脑梗死组血浆TC、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血脂指标无显著差异,而LDL-C/HDL-C比值在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将病例组按颈动脉斑块的有无分为脑梗死 斑块组(CI P)、脑梗死无斑块组(CI-P),发现CI P组LDL- C、HDL-C较CI-P组分别有升高、下降趋势,但各自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而研究LDL-C/HDL-C比值则CI P组明显高于CI-P组(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高血浆TC、LDL-C水平促发脑梗死的发生,分析LDL-C/HDL-C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尤其对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患者脂蛋白 (α)即LP(α)水平的变化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测定NIDDM患者的血浆LP(α)水平与正常人对照 ,并分析两组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94例NIDDM患者LP(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其中有血管并发症者升高更显著 ,并且LP(α)水平越高 ,发生血管并发症机率就越大。结论 LP(α)水平可作为NIDDM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