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金鹏  李朝品 《中国药房》2010,(21):1939-1942
目的:建立并优化从非抗凝猪血中制备原卟啉钠的方法。方法:先以非抗凝猪血制得血红素,再加入硫化亚铁等经酯化、皂化反应制得原卟啉钠;采用紫外吸收光谱与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定性检测、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定量检测;通过正交试验对原卟啉钠的制备方法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建立了从非抗凝猪血中制备原卟啉钠的方法,每千克非抗凝猪血可以制得10.6g血红素,每5g血红素可以制得3.46g原卟啉钠,所得原卟啉钠经紫外和红外光谱鉴定证实,纯度为88.8%;最佳制备工艺是酯化时甲醇-氯仿加入量为70mL∶120mL、皂化时甲苯-1mo·lL-1氢氧化钠甲醇溶液用量为50mL∶80mL、90℃加热回流2.0h。结论:所建立的制备原卟啉钠的方法操作简便,原料易得,周期短,成本低,产量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制备原卟啉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索猪血球粉中血红素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设计考察不同影响因素对猪血球粉中血红素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正交设计筛选,优化得到最佳工艺为:8.0 g猪血球粉经4mol·L-1脲溶液溶解,用体积比2.0-2.5:1的60mL丙酮水溶液沉淀,用70%的丙酮水溶液分次洗涤沉淀后,采用盐酸丙酮法进行提取得到血红素.结果...  相似文献   

3.
一种提取血红素的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红素制备新工艺.方法采用氯仿为溶剂,猪血粉与乙醇进行酯化反应,得血红素二乙酯,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解,再用盐酸溶液酸化,将析出的晶体用水洗至中性.结果用此法生产的血红素其纯度可达80%以上.结论用此法生产血红素切实可行,且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红素制备新工艺。方法:采用氯仿为溶剂,猪血粉与乙醇进行酯化反应,得血红素二乙酯,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解,再用盐酸溶液酸化,将析出的晶体用水洗至中性。结果:用此法生产的血红素其纯度可达80 %以上。结论:用此法生产血红素切实可行,且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5.
猪血中高纯度血红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立最佳溶血方法,建立高产量、高纯度血红素提取工艺。方法:新鲜抗凝猪血为原料,比较了水溶胀法、乙醇法以及超声波法对红细胞溶血效果,以盐酸丙酮配比,盐酸丙酮与溶血液体积比对猪血中血红素提取的影响。结果:确立超声波法进行红细胞溶血,36.5%浓盐酸与丙酮的体积为1%的血红素抽提液,与溶血液的体积比为5∶1抽提10分钟,最终可从新鲜猪血中得到红素6.0g/L,纯度达99.8%。结论:用超声法溶血效果明显优于水溶胀法、乙醇法,溶血率达100%;36.5%浓盐酸与丙酮的体积比为1%的血红素抽提液,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血红素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从血红素的合成代谢出发,介绍和探讨血红素作为生化药物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能性,试图为猪血的综合利用,另辟一条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磷酸水解法制备复合氨基酸及铁锌氨基酸口服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种制备氨基酸口服液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猪血作为复合氨基酸的主要来源,对猪血蛋白的磷酸水解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猪血水解液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与盐酸水解法和硫酸水解法比较,磷酸水解法制备的氨基酸口服液稳定性和口感均有较大改善。结论:磷酸水解法是制备复合氨基酸较好的方法。通过添加铁、锌、牛磺酸和中草药制备的氨基酸口服液更具有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一、氯化血红素的盐酸丙酮法提取工艺 (一) 取血新鲜猪血与抗凝剂枸橼酸钠之比以100∶0.5为宜。先将枸橼酸钠溶于水(约溶解成10%的浓度),放入盆中,将新鲜猪血流入盆中,边流边搅,搅匀后静置8~24小  相似文献   

9.
陈超刚 《家庭药师》2013,(12):87-87
猪血,俗称血豆腐。猪血的铁含量较高,且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正> 将血中的血红素经提取分离后可作为治疗贫血药物,目前虽有价格便宜的治疗贫血药物硫酸亚铁,但铁剂疗程较长且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可致胃不适,有时还引起恶心、呕吐,易致便秘等不良反应。我所从猪血中分离精制得氯化血红素,并进行初步的药理及急性毒性试验。一、氯化血红素对失血性贫血大白鼠的影  相似文献   

11.
血红素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醋酸钠法,蒸馏法,单宁酸法,羧甲基纤维素法,血粉法制备血红素,比较几种血红素制备工艺的得率,纯度,成本,提出一种较为理想的制备技术,并综合评价各种方法的提取得率,纯度及大致生产成本。用血粉法提取血红素其纯度可达95%以上,而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猪血清白蛋白的分离和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国猪血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在从猪血红细胞中提取超氧物歧化酶(亦称SOD)的同时,又在血浆中分离得到了猪血清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和凝血酶等重要生化物质。本文主要介绍以猪血为原料,采用硫酸铵、辛酸钠法提取白蛋白制备工艺。本工艺操作方便,产品纯度高,适用于工业生产。一、试剂和原料1.猪血:上海市梅陇镇屠宰场2.醋酸纤维素薄膜:浙江黄岩曙光化工厂3.进口牛血清白蛋白(BSA):西德4.国产牛血清白蛋白(BSA):上海化学  相似文献   

13.
探讨氯化血红素用β-环糊精包合后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 ,溶解度采用离心法 ,将氯化血红素及包合物用水配成饱和溶液 ,取适量以 40 0 0 r· m in- 1 离心 ,然后按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溶出度采用桨法 (中国药典二部二法 ) ,以人工肠液为溶出介质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血红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氯化血红素用β-环糊精包合后 ,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均有显著提高 ,制得的包合物水溶性好 ,体外溶出快 ,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进一步证实包合物制备方法的可行性 ,同时也为氯化血红素加工成各种剂型开辟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氯化血红素在β—环糊精包合前后溶解度和溶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曦  林芳英 《海峡药学》2000,12(4):20-21
探讨氯化血红素用β-环糊精包合后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溶解度采用离心法,将氯化血红素及包合物用水配成饱和溶液,取适量以400r.min^-1离心,然后按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溶出度采用桨法(中国药典二部二法),以人工肠液为溶出介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血红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氯化血红素用β-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均有显著提高,制得的包合物水溶性好,体外溶出快,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进一步证实包合物制备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也为氯化血红素加工成各种剂型开辟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锌原卟啉。方法 用猪血或牛血中的血红蛋白制得氯化血红素、原卟啉,再由原卟啉制得锌原卟啉。结果 所制得的锌原卟啉为紫黑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醚,溶于乙醇呈深红色溶液。结论 锌原卟啉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毒性小,与锌叶绿酸a在医疗上有相似的疗效,可进一步做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16.
<正> 胆红素是合成人工牛黄的重要原料,目前多从猪、牛等动物的胆汁中提取。考虑到市场对胆红素的需求以及动物胆汁来源有限、收集贮运也不方便,有必要开辟生产胆红素的新途径。我们实验室于最近探索出一套以猪血为原料经化学转化法制备胆红素的新工艺。因其原料为猪血,故价廉而易得,也有助于猪血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据初步核算,由本法生产的胆红素,其成本比从胆汁中制备约高出20%,但适于连续生产。新工艺的大致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化血红素固体分散物的制备及其分散特征的评价.方法: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氯化血红素固体分散物,用差示热量扫描(DSC)图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的变化鉴定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特征;并对其溶解度和累积溶出速率进行考察.结果:结果显示,以氯化血红素为主药,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载体制成的固体分散物中,氯化血红素是以分子状态分散在载体中;经溶解度和累积溶出速率的测定,固体分散物溶解度为原药的49倍,固体分散物较原药在30 min时的累积溶出速率提高了22倍.结论:制成固体分散物后,形成填充型固体溶液,氯化血红素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均得到显著提高,提示本工艺可行,同时也为氯化血红素新制剂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国产水解蛋白注射液过去均系采用酸水解酪蛋白而得。酸水解法有以下一些缺点:(1)酸水解工艺复杂;(2)酪蛋白原料来源困难;(3)酸水解容易破坏色氨酸。为了克服上述一些矛盾,作者在1970-1971年间,曾改用国产At3942中性蛋白酶水解猪血纤维蛋白制成水解蛋白注射液。现介绍于下: 一、猪血纤维蛋白的制备取新鲜猪血置于桶中,用长竹刷在其中不断搅拌,血纤维蛋白即附着于竹刷上,或彼此互相缠绕成团,将其取出即得含血之纤维蛋白。然后,用水冲洗含血纤维蛋白,至红色洗尽、纤维呈白色为止,再用蒸镏水煮沸灭菌,而后取出纤维挤去水份,称重,即可作为酶水解的底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氯化血红素和 β 胡萝卜素为主药 ,制备复方氯化血红素胶囊 ,并考察其溶出度。方法 :将氯化血红素和 β 胡萝卜素分别制成 β 环糊精包合物后 ,再按胶囊的一般制备方法制成胶囊。采用萃取 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氯化血红素胶囊中氯化血红素和 β 胡萝卜素的含量 ;以人工肠液为溶出介质 ,按中国药典溶出度测定 ,转速 10 0r·min-1,试验温度 (37± 0 .5 )°C。结果 :所制备的复方氯化血红素胶囊质量稳定 ,溶出度考察结果 ,氯化血红素和 β 胡萝卜素在30min时的累积溶出度均大于 70 %。结论 :本胶囊的制备方法可行 ,质量可控 ,溶出度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20.
凝血酶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从猪血中分离纯化凝血酶。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对从猪血制备获得的凝血酶进行纯化 ,并考察凝血酶原的激活条件。结果离子交换树脂法纯化的凝血酶平均比活为 36 .5u/mg ,凝血酶原的最佳激活条件为 :CaCl2 浓度 1 .0 % ,时间 1 5min ,温度 37℃。结论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纯化凝血酶的工艺是可行的 ,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