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雌性大鼠全身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雌性大鼠同一个体的整体骨密度 (BMD)与在体和离体腰椎BMD的一致性 ,探讨大鼠在体腰椎与离体腰椎面积定位的异同对不同腰椎BMD的可能影响。方法 用扇形束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 4 4只雌性SD大鼠的全身BMD、骨矿含量 (BMC) ,同时测量大鼠在体第 3至 6腰椎 (L3~ 6)和各腰椎 (L3~ 6)的BMD、BMC和腰椎面积 ;并相应测量配对的离体腰椎 (L3~ 6)和各腰椎(L3~ 6)的BMD、BMC和腰椎面积。结果 雌性大鼠整体BMD与在体、离体L3~ 6和各腰椎 (L3~ 6)的BMD均为正相关 (r=0 .6 7~ 0 .85 ,P <0 .0 0 1)。配对在体与离体 (L3~ 6)的BMD和BMC均为正相关(r =0 .5 6~ 0 .85 ,P <0 .0 0 1)。除配对L5的腰椎面积未相关 (r =0 .2 1,P >0 .0 5 )外 ,其它配对L3 、L4、L6面积成正相关 (r=0 .35~ 0 .4 9,P <0 .0 5 )。比较L3~ 6的BMD ,得L6椎体的BMD大于L5、L4和L3 。结论 雌性大鼠的整体BMD与在体和离体腰椎的BMD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立青岛地区正常成年女性骨密度(BMD)的正常参考范围,建立诊断成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多骨骼部位BMD参考值,并预测骨折的风险性。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868名25~83岁女性参考人群和191例骨折患者的腰椎(L_2-L_4)和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6个骨骼区域的BMD,用8种回归模型拟合健康成年女性人群BMD随年龄的变化,找出最佳拟合的方程和建立数据库,并对骨折患者的BMD进行分析,预测骨折的风险性。结果6个骨骼区域BMD随年龄变化,不同部位骨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腰椎在25~29岁,髋部在40~44岁。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程度优于其他回归模型,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为0.21±0.09(P<0.01)。骨折患者BMD明显降低,与同地区同年龄正常女性相比,BMD下降幅度有限;而与同地区正常女性峰值骨量相比,BMD下降1.6~2.5s。结论女性在45岁以后骨丢失加速。50岁以后女性BMD低于同地区峰值BMD 1.6~2.5s,其骨折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三维骨容积和定量CT骨密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的容积扫描和定量CT(QCT)测量老年女性骨密度,以评估容积定量CT(vQCT)技术在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价值. 方法 42例52~84岁女性,平均(67.8±9.5)岁,分为3组:骨质疏松骨折组、骨质疏松无骨折组、健康对照组,每组14例.骨折的确定方法为非外力或非严重外力下发生的椎体或股骨颈骨折,根据X线摄片诊断确定;骨质疏松的诊断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确定.每例均采用了第3腰椎椎体的vQCT和1~3腰椎QCT扫描.三维图像的处理和分析采用了CT机的容积测量分析软件. 结果 3组的vQCT参数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5,P<0.01);3组松质骨QCT比较,骨质疏松骨折组、骨质疏松无骨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7,P<0.01):皮质骨QCT骨质疏松骨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P=0.015).组内相关性比较,骨质疏松骨折组的vQCT参数与QCT的皮质骨呈正相关(r=0.7813,P<0.01).结论 vQCT和QCT是2种同样采用CT的检测方法,vQCT测量采集数据的范围大于QCT,且测量和计算着重于骨的容积,因此,vQCT是一种对骨质疏松骨性折预测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和评价诊断女性骨质疏松 (OP)的多骨骼部位骨密度 (BMD)参考数据库。方法用QDR 45 0 0A型扇形束DXA骨密度仪测量 2 70 2例 5~ 96岁女性参考人群和 14 71例女性OP患者腰椎前后位和仰卧侧位、髋部及前臂 3 8个骨骼区域的BMD ,用 8种回归模型拟合整个健康女性人群BMD随年龄的变化 ,找出最佳拟合模型的方程建立参考数据库 ,与仪器配置的“东方女性”参考数据库同时诊断14 71例女性患者 ,评价两种参考数据库对OP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3 8个骨骼区域BMD随年龄变化 ,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程度均优于其他回归模型 ,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 (R2 )为 0 .3 6~ 0 .65 (P <0 .0 0 1)。建立的长沙女性参考数据库 ,对患者腰椎及髋部的OP检出率比“东方女性”参考数据库低 18.8%~ 3 3 .7% ,而对前臂的OP检出率则高 2 0 .4%和 2 3 .8%。两种参考数据库对OP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仪器配置的“东方女性”参考数据库不适合长沙地区女性诊断OP。本研究建立的女性参考数据库 ,不仅为湖南地区女性 ,而且也为中国南方地区女性诊断OP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5.
青岛地区成年女性多部位骨密度数据库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乃龙  曲宁  王军  张良岩 《山东医药》2005,45(25):12-13
目的确立青岛地区正常成年女性骨密度(BM D)正常参考范围,建立诊断成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P)的多骨骼部位BM D参考值。方法用Cha llenge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868例25~83岁女性腰椎(L2~L4)侧位和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 ards三角区)6个骨骼区域的BM D,用8种回归模型拟合健康成年女性BM D随年龄的变化,找出最佳拟合方程建立数据库。结果①6个骨骼区域BM D随年龄变化,不同部位骨峰值出现时间不同,腰椎在25~29岁,髋部在40~44岁。②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为0.21±0.09(P<0.01)。结论女性45岁后骨丢失加速,应开始监测BM D。本数据库建立为青岛地区成年女性诊断OP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
骨密度测定与骨质疏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密度测定是评价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本文就骨密度测定法、适用范围及测定结果的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老年妇女髋部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了解健康与髋部骨折老年妇女股骨近端骨密度及其形态上的几何学差异。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33例髋部骨折及103例健康老年妇女的股骨颈骨密度(BMD)和髋轴长度(HAL),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髋部骨折老年妇女股骨颈BMD为0.6046±0.1190g/cm2,低于健康老年妇女的0.7295±0.1017g/cm2,其HAL为10.65±0.98cm,高于健康老年妇女的10.23±0.84cm(均为P<0.01)。健康老年妇女HAL与股骨颈BMD及年龄因素均无相关关系(分别为r=0.07和0.12,P>0.05)。结论髋轴长度是能够独立区分髋部骨折老年妇女与健康人群的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深圳城区健康人群峰值骨密度 (PBM )和骨质疏松患病率 ,以期为深圳地区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三年调查期间体检的健康成年人 747名 ,年龄 2 0~70岁 ,每 5岁一个年龄段分为 10组 ;用双能X光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并得到峰值骨密度 (PBM )值。结果 男性各部位PBM值出现在 2 5~ 2 9岁 ,女性除Ward’s部位PBM值出现在 3 0~ 3 4岁外 ,其余部位PBM值均出现在 3 5~ 3 9岁。骨质疏松患病率 :女性 5 0岁为 2 3 % ,60~ 70岁为 67% ;男性 60~70岁为 5 4%。深圳城区女性髋部PBM高于南宁 (P <0 .0 1)和广州 (P <0 .0 5 )而与北京相近 ,腰部PBM低于北京、南京 (P <0 .0 5 )而高于南宁 (P <0 .0 1)。男性PBM腰部和髋部低于北京 (P <0 .0 5 ,P <0 .0 1) ,高于南宁 (P <0 .0 1) ,与广州、南京相似。结论  1.女性骨质疏松症于绝经后五年出现高峰 ;老年时期骨质疏松症又达一个高峰 ,且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男性。2 .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青少年时期提高PBM开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腰椎定量CT骨密度测定(Q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检出中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短期内行腰椎正位DXA和腰椎QCT2项检查的108例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检出率进行比较,通过腰椎CT对腰椎退行性变和腹主动脉钙化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腰椎正位DXA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17.6%,腰椎QCT为44.4%,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重度椎体骨赘形成可造成腰椎正位DXA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低于腰椎QCT,而年龄、小关节增生、棘突骨质增生、终板硬化、椎体变形及腹主动脉钙化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无显著影响。结论腰椎QCT测量骨密度在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中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呼和浩特地区中老年人群指骨密度(BMD)的测量分析,得出此人群BMD分布规律及患病状况,以便采取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3年6月至2007年12月对来我院就诊及健康体检者共3 560例进行了手指骨BMD检测,筛选出其中2 147例符合条件者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多中心健康人群标准化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中国一般人群标准化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 采用Lunar、Norland和Hologic三种不同厂家及型号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中国五地区一般人群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调查3521人进行骨密度测量,所得结果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结果 确定了我国一般人群不同性别,年龄别腰椎和股骨近端的标准化的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标准化骨峰值。结论 从而得出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骨密度参考值。为进一步骨质疏松纵向流行病学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骨密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女性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与健康人骨密度 (BMD)的差异。 方法 采用双能 X线吸收法 (DEXA)骨密度仪 ,测定 2 14例女性 2型糖尿病患者 (DM组 )及 110 1例年龄和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女性健康人 (对照组 )腰椎及股骨近端的 BMD。 结果  DM患者各年龄段组腰椎及髋部各区域 BMD与相应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DM组的 BMD与病程无相关性 [r=- (0 .0 9~ 0 .0 1) ,P均 >0 .0 5 ]。 T2 DM组和对照组各部位 BMD与年龄和绝经年限呈负相关 [r=- (0 .4 2 2~ 0 .70 5 ) ,P均 <0 .0 1]。年龄≥ 5 0岁的 DM患者腰椎骨质疏松 (OP)患病率为 2 1.9% ,低于对照组的 31.4 % (P<0 .0 5 ) ;2组之间不同骨骼部位的 OP总体患病率 T2 DM组为 (2 2 .9±14 .9) % ,对照组为 (2 5 .4± 15 .6 )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女性 T2 DM患者 ,不同部位的BMD及 OP患病率与女性健康人群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变化情况及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检测144名绝经后妇女腰椎和髋部的BMD。结果妇女绝经后骨矿物含量随增龄逐渐下降,髋部各区域的骨丢失高于腰椎,以Ward三角最明显,其顺序为Ward三角>股骨颈>股骨粗隆>腰椎2~4(L2~L4)。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的BMD呈明显负相关,在绝经10年内呈线性下降,以后下降相对缓慢。结论妇女绝经后松质骨骨量丢失明显,在临床检测中,髋部骨密度的测量对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早期诊断及预防骨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量丢失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157例绝经后妇女的桡骨骨矿含量与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重分别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桡骨骨矿含量与年龄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01),与绝经年龄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01),与身高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中偏回归系数的偏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依次为:绝经年龄、年龄、身高、体重。结论早绝经是绝经后骨量丢失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胰岛素、胰岛素原对胰岛素抵抗状态下HepG2细胞PAI1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合成PAI1方面与肝细胞相似的HepG2细胞,以高浓度胰岛素诱导胰岛素抵抗后,分别用生理浓度的胰岛素、胰岛素原刺激24小时,以观察胰岛素抵抗状态下PAI1活性的变化。结果基础状态下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与非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相比,PAI1活性差异不明显;胰岛素、胰岛素原刺激后,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PAI1活性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当培液中同时加入10-4M二甲双胍后,胰岛素、胰岛素原介导的PAI1过量分泌得到明显抑制。结论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岛素、胰岛素原刺激后HepG2细胞PAI1活性明显增加,而二甲双胍可明显抑制此现象。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为病例一对照研究,入选250例有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另有250名无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有胸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并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左股骨近端各部位BMD。结果脊椎压缩性骨折组身高、体重、腰椎2~4和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腰椎2~4BMD是发生脊柱骨折的预报因子(r=-0.416,P〈0.01)。身高和全髋部BMD与骨折次数和骨折椎体数目呈负相关(均P〈0.01)。按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值,骨折组骨质疏松检出率各为50.8%和50.4%;另外剔除在腰椎2~4发生椎体骨折53例,按腰椎2~4BMD检出骨质疏松占64.5%。同时,腰椎2~4、股骨颈或全髋部BMD值低于-2.5s者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风险分别是BMD正常者的4.76、2.36和3.52倍。结论腰椎呈低骨量是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身高的下降和全髋部低BMD值是骨折发生次数和受累椎体数目的危险因子;对绝经后妇女在重视BMD测量的同时,应重视脊柱X线正侧位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