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机械辅助呼吸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的差异。方法观察34例患者在PsV与SIMV时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患者主观舒适度的变化。结果在两种通气模式下,患者血压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气pH值、PaO2、呼吸频率、心率、主观舒适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aCO2有显著性差异(P〈0.05)。PSV模式优于SIMV模式。结论PSV模式较SIMV模式更适合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不全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心肺复苏(CPR)患者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2009年10月45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CPR出现自主呼吸时采用SIMV+PSV模式通气作为观察组,2005年1月~2007年5月31例应用SIMV模式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值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统计CPR成功例数.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稳定,CPR成功率较高,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心搏骤停患者CPR自主呼吸出现时使用SIMV+PSV模式,能减少呼吸肌的做功,利于呼吸功能恢复,能够更好地维持有效的血氧分压,提高血氧浓度,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是CPR自主呼吸出现时较理想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发呼吸肌麻痹(RM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AOPP并发RMP 72例,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序贯治疗组依次选择BiPAP→A/C→SIMV或SIMV PSV→BiPAP或PSV PEEP通气模式,而对照组选择A/C→SIMV通气模式.结果 序贯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撤机失败、住院时间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OPP并发RMP采用无创-有创-无创性序贯通气是治疗RMP行之有效的手段,能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撤机失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3074-3076
探讨适用性支持通气模式对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呼吸功能的影响。将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7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8例。对照组采取SIMV联合PSV通气模式,观察组则给予ASV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呼吸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SpO_2、PaO_2、PaCO_2、P(A-a)O_2及PH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18.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流量、呼吸比及气道闭合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吸氧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相对于SIMV+PSV模式,对COPD患者采用ASV通气模式能够维持患者呼吸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光(PSV),呼气末正压(PEEP)在抢救重度急性左心衰的可行性。方法:3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抢救的基础上联合应用SIMV PSV PEEP模式通气,对通气1 h、2 h及24 h后的病情与通气前相对比,统计分析心率、氧合指数、血气变化、胸片改变、双肺湿啰音、神志等指标。结果:经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全部病例抢救成功。血气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若病情仍进行性恶化,则需及时行呼吸机治疗,尤其是行呼气末正压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应用SIMV(PC)+PSV+PEEP模式通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3例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例,给予SIMV(PC)+PSV+PEEP通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对照组10例,通气模式为SIMV,常规护理.结果 治疗组血氧改善快,呼吸机使用时间短,并发症少;21例患儿顺利脱机康复出院,2例(治疗组、对照组各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时,应用SIMV(PC)+PSV+PEEP模式通气,通过加强呼吸道护理,维护心功能,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面罩机械通气 (MMV)对急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 对 15例采用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 (SIMV) 压力支持通气 (PSV) 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或PSV PEEP通气模式进行MMV疗效不佳的急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IMV) ,并观测MMV治疗前、IMV治疗前和IMV治疗后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MMV治疗 15 .7± 12 .7h后患者动脉血气pH进一步下降 ,PCO2 进一步升高 ,与MMV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PO2 和SaO2明显回升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改用IMV治疗 8.2± 7.5h后PCO2 明显下降 ,pH、PaO2 和SaO2 明显回升 ,与MMV治疗前、IMV治疗前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5~P <0 .0 1)。 11例好转出院 ,4例死亡。结论 面罩机械通气对急性Ⅱ型呼吸衰竭疗效不佳的原因可能与上气道阻塞严重、呼吸频率过快和病情危重有关 ,对这类患者尽早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3例,分别为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组和适应性压力支持(ASV)模式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d后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V模式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SIMV+PSV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V模式组和SIMV+PSV模式组的VAP发生率分别为7.7%、15.4%,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8%、3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模式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较SIMV+PSV模式好,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应用压力控制型同步间歇指令(SIMV+PC)加压力支持(PSV)加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模式改善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SIMV(PC)+PSV+PEEP通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SIMV)通气模式和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血氧改善快,呼吸机使用时间短,并发症少;住ICU时间缩短。治疗组1例、对照组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时,应用SIMV(PC)+PSV+PEEP模式通气,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35-3237
目的分析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用于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对呼吸机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通气的机械通气方案,观察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对比两组呼吸力学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气指标。结果呼吸力学参数比较,治疗后观察组VT更高,RR、Rins、Pmean、Ppeak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s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治疗后观察组CO、S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VP、BP、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液p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相比,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能进一步改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呼吸机学参数以及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部分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呼吸机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8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n=41)患者采用适用性支持通气模式(ASV),对照组(n=44)患者采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结果 2组患者HR、呼吸频率、MAP、pH、SpO_2、p(O_2)、p(CO_2)及p(A-a)O_2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MR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潮气量(V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吸气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呼吸比、气道闭合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SIMV+PSV模式,ASV通气模式可以维持COPD伴呼衰患者自主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2.
适时序贯组合模式机械通气在危重病人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在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应用适时序贯组合模式机械通气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35例次危重病人采用机械通气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120例次序贯组合模式组与115例次单一通气模式组进行比较,建立在此类病人进行机械通气时具有肺保护作用的模式组合、参数设置及其适时序贯调节的方法。结果两组危重病人的APACHEⅡ评分和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合模式组64.2%和单一通气模式组52.2%均达到通气目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前组35.8%和后组47.8%因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而死亡(APACHEⅡ评分均>2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序贯组合模式组Vt 7.15±1.12 mL/kg、PSV 8.5±2.1 cmH2O、PEEP/CPAP5.16±1.05 cmH2OP、plat 18.5±2.5 cmH2OP、IP 23.5±3.6 cmH2O均低于单一通气模式组(P<0.01)。前组f 20±2.5次/min高于后组(P<0.05)。结论在各种类型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应用A/CV+PEEP、SIMV+PSV+PEEP、CPAP+PSV和PSV的适时序贯组合模式通气,采用动态的线性撤机过程,能提高通气达标率和降低病死率,并具有肺保护作用。参数的设置和调节宜在动脉血气指标的量化控制下,应用小Vt、小PSV、小PEEP/CPAP和适当f。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无创通气在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42例,分为3组。面罩组22例:经面罩接呼吸机行无创性机械通气(SPONT+PSV,SIMV+SV),待呼稳定时撤机,序贯治疗组10例:先予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A/C,SIMV+PSV),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时判为: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导管改经面罩无创通气(SPONT+PSV+PEEP),浙撤机。插管组10例:机械通气全程均采用经气管内插管行有创通气,渐撤机拔管,观察面罩组无创通气后血气指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动态观察序贯治疗组和插管组的感染情况和通气指标。结果:面罩组经无创通气临床症状减轻,PH值增至正常范围(P<0.05),PaO2显著升高(P<0.01),PaO2下降(P<0.05),序贯治疗组与插管组相比,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缩短,VAP发生例数减少(P<0.05)。结论:无创 气对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有较好的疗效。对已插管行有创通气的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时机早期拔管改用无创通气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SIMV+PSV、ASV无创呼吸机治疗模式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通气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两组通气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潮气量、指令呼吸频率、总通气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气指标对比均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炎症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V通气模式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更加理想,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老年重症肺炎 12例设为序贯治疗组 ,以同步间隙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 +呼气末正压 (SIMV +PSV +PEEP)方式行机械通气 ,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可拔除气管插管 ,改换经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 (PSV +PEEP) ,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选择同样病例 12例作为对照组 ,行常规有创通气以SIMV +PSV方式撤机。动态观察两组病例的感染、通气及氧合指标 ,记录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发生情况及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的天数。结果 :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血气分析结果相仿 (P <0 .0 5 ) ;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 (4.3± 2 .1)d和 (11.4± 4 .3)d(P <0 .0 1) ;总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 (7.2± 2 .2 )d和 (11.4± 4 .3)d(P <0 .0 5 ) ;VAP发生例数分别为 1例和 7例 (P <0 .0 1)。结论 :对老年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危重支气管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危重支气管哮喘的机械通气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分别予无创性正压通气 (NPPV)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采用容量控制性低通气 ,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 +压力支持通气(PSV ) +呼气末正压 (PEEP)。结果 :15例危重哮喘患者均抢救成功 ,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 :控制性低通气、PEEP和PSV的有机结合是抢救危重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中不同脱机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脱机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方法 将128例采用机械通气后符合脱机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T管脱机法、压力支持通气(PSV)法、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PSV法进行脱机,比较其脱机时间及再插管率.结果 T管脱机法脱机时间[(3.0±1.2)d]较PSV法[(5.0±1.7)d]和SIMV+PSV法[(4.5±1.6)d]均显著缩短(P均<0.05);而采用PSV和SIMV+PSV法的再插管率[4.6%(2/43),4.5%(2/44)]则较T管脱机法[12.2%(5/41)]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患者中,不同的脱机方式有不同的效果,要选择合理的方法以尽早顺利脱机.  相似文献   

18.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改善疗效的因素。方法:23例ARDS患者按诱发因素分为肺内因素组(A组)和肺外因素组(B组)。选择不同呼吸机和鼻(面)罩行NIPPV,采用双相压力支持通气(BiPAP);多功能呼吸机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 呼气末正压(PEEP)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PSV PEEP。通气3—10h,不适合NIPPV的患者改建人工气道通气。结果:全程进行NIPPV治疗的患者A组5例,B组12例;NIPPV治愈A组为55.6%(5/9);B组为85.7%(12/14),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合理选择呼吸机、呼吸模式和治疗参数,并改善对NIPPV不利的影响因素,可以减少人工气道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心肺复苏(CPR)患者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2009年10月45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CPR出现自主呼吸时采用SIMV+PSV模式通气作为观察组,2005年1月~2007年5月31例应用SIMV模式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值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统计CPR成功例数。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稳定,CPR成功率较高,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心搏骤停患者CPR自主呼吸出现时使用SIMV+PSV模式,能减少呼吸肌的做功,利于呼吸功能恢复,能够更好地维持有效的血氧分压,提高血氧浓度,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是CPR自主呼吸出现时较理想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老年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32例老年肺内源性ARDS患者被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16例.两组均建立人工气道,以辅助/控制模式+呼气末正压(PEEP)+间隙性控制性肺膨胀(SI)方式通气24 h,随病情改善改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PEEP的方式.待"ARDS控制窗"出现,序贯组改换为无创正压通气(NIPPV),以持续气道正压(CPAP)方式通气并逐渐脱离呼吸机;对照组以SIMV+PSV+PEEP常规方式脱机.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的通气及氧合指标,记录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及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结果相仿(P均>0.05);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4.6±1.0)d]、总机械通气时间[(12.7±4.0)d]、住RICU时间[(16±7)d]较对照组[分别为(21.9±9.0)d、(21.9±9.0)d、(29±13)d]明显缩短,VAP发生率[6.25%(1/16)]和病死率[25.00%(4/16)]也较对照组[分别为75.00%(12/16)、56.25%(9/16)]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老年肺内源性ARDS插管机械通气以ARDS控制窗为时机及时改用无创通气可显著改善其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