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式可行性、技术要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口及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问、手术并发症、术后早中期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微创小切口组切口平均8.9cm,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230~550ml.手术时间65~155min,平均95min,其中1例强直性脊柱炎及1例股骨头坏死移位、髋臼变形,因关节显露、松解困难延长切口完成手术。多数患者第3天扶拐下地行走,与普通术后对比有明显优势。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以最小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手术效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在拥有一定技术和相应医疗设备的医院方可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OCM入路与双切口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本研究分两组,OCM入路组17例,双切口入路组21例。记录术中、术后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弃拐时间和术后3月Harris评分等。结果:术中、术后出血量OCM入路组较少,但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患腿单足站立时间、弃拐时间OCM入路组明显缩短,但术后3月Harri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OCM入路组的近期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双切口入路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法.方法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后外侧小切口的微创技术,行全髋置换术.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小切口的应用,能够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感,切口长度7~9cm.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病人易接受,手术切实可行,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并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后方及外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人路的临床疗效.方法:由同一组手术医生行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23例,后方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36例.比较两种不同入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2周Harris评分及假体的位置、血沉及C-反应蛋白.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2周Harris评分及假体的位置、术后疼痛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外侧入路血沉及C-反应蛋白较高(P≤0.05).结论:后方及外侧微创全髋关节入路均体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后侧入路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创前外侧入路(orthop 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与常规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入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OCM组与PLA组,分别对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前与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术后放射学检查假体位置等进行对比评估。结果: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后24 h、48 h、72 h VAS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输血率,术后1周VAS,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假体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脱位情况发生,OCM组患者1例(0.71%)术中发生股骨距骨折,经钢丝环扎固定处理,随访过程显示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越性。方法比较15例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后康复、假体位置、Harris评分方面的区别。结果微创小切口明显减少手术失血量,术后恢复快,假体位置可以控制。结论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可行的,但技术条件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备受重视.随着该项技术的日臻完善,术后脱位率已大大减少.但术后早期脱位仍是影响疗效的常见早期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希聪  王昌兵  杨松 《当代医学》2011,17(35):85-86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9例,其中骨性关节患 者1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3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3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例.本组患者均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Harris评分方法对术后髋关节 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平均长度为(9.2±3.7)cm;平均手术时间为(55±14)分钟;平均出血量为(280±45)ml.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其 中优59例,良23例,中7例,差0例.优良率为92.1%.本组患者中,没有患者出现人工关节松动,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没有发生切口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其 中2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相应处理后没有留下后遗症.患者步态基本正常.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全 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具有美容效果等优点,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慕尼黑骨科医院改良的小切口外侧(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OCM入路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46髋).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每年进行髋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1分(24~55分)提高至终末随访时的94分(85~99分),截止至末次随访时无1例需要翻修,也无1例出现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或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然而目前尚无远期疗效报道,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式可行性、技术要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口及常规后外例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早中期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微创小切口组切口平均8.9 cm,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230~550 ml,手术时间65~155 min,平均95 min,其中1例强直性脊柱炎及1例股骨头坏死移位、髋臼变形,因关节显露、松解困难延长切口完成手术.多数患者第3天扶拐下地行走,与普通术后对比有明显优势.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以最小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手术效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在拥有一定技术和相应医疗设备的医院方可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外侧两种不同入路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益都中心医院在2005年2月~2010年6月采用此两种不同入路治疗的37例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前外侧入路组19例,后外侧入路组18例,均为单髋,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记录每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前外侧入路创伤更小,条件允许情况下首先选择前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髋关节结核发病率逐年增多,手术是治疗髋关节结核的重要方法,其中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髋关节结核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该文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结核的历史概况、手术时机、手术疗效、手术方法、假体选择、并发症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介绍当前国内外对髋关节结核治疗的最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39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39个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分析,探讨如何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39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4种手术入路:①前外侧切口(Smith-Peterson,S-P切口)3髋,②后外侧切口(Gibson切口)12髋,③后侧切口(Moore切口)髋,④改良Hardinge切口(外侧切口)8髋。假体类型有3种:①国产假体23髋;②合资假体10髋;③进口假体6髋。26髋采用骨水泥固定技术,13髋采用非骨水泥固定技术。原发疾病为骨性关节炎10髋,类风湿性关节炎6髋,强直性脊柱炎4髋,股骨颈骨折5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1髋,髋臼骨折1髋,翻修术2髋。参照Harris评分法,将手术后疗效的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尚可、差4级。优≥90分,良≥70分,尚可≥50分,差<50分。结果:35例39髋中,术中猝死1例。获得随访28髋,随访时间平均3年6月(6个月-21年5月)。优8髋,良8髋,尚可9髋,差3髋,优良率为57.2%。结论:①术中猝死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本例似与使用骨水泥有关,对术前有心血管疾病史的病人,使用骨水泥更要谨慎。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有多种手术入路,改良Hardinge切口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显露良好,患肢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③国产假体型号如与手术关节相匹配,并且操作技术熟练,假体安放位置准确,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④病人术前的全身状况对手术疗效有很大影响,对合并膝、踝关节病变者,术后应继续给予治疗,以提高疗效。老年骨质疏松症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应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重视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松  元虎 《医学综述》2008,14(18):2811-2813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在一个或者两个<10cm的小切口内完成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创伤,减少对患者的生理干扰,缩短康复时间的一项新技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后,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该文就文献报道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各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以及优缺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笔者对163例采取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5月~9年,发现共有5例患者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结论手术的方式、术后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不当,假体位置不良,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肌力不平衡,是本组病例发生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的原因。一旦发生早期脱位,应及早复位,对于反复出现的脱位,明确病因,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从1995年4月~1997年4月采用H/G非骨水泥人工髋关节,施行髋关节置换38例(44髋),其中33例(38髋)术后均随访2年。随访结果:术后平均Harris评分92.3分(术前平均Hdrris评分37.4分),优良率97.1%。7髋(占18.4%)大腿中段疼痛,无松动,无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H/G非骨水泥人工髋关节具有设计精密,生物学固定良好等优点,适用于年轻、骨质条件良好的病人。近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调查1995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46例(255髋)。股骨颈骨折109例,股骨头缺血坏死78例,骨关节病45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股骨上段肿瘤9例。结果246例(255髋)患者其中7例已死亡,失访8例,其余231例(235髋)患者随访2.0~9.0年,平均5.5年。发现术后并发症46例,髋关节脱位6例,伤口感染4例,假体松动下沉6例,下肢静脉栓塞3例,股骨骨折1例,疼痛26例。结论合理选择人工假体,术中严格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可降低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原因,以指导预防和治疗。方法:统计101例患者的113侧全髋置换术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早期脱位的7例患者进行治疗及随访观察。结果:脱位主要由术后搬动及康复锻炼不适当引起,保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髋关节周围的组织完整是全髋关节术后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从该院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单侧全髋关节的置换,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同期双侧的置换手术。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总的输血量、总的失血量、功能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费用、住院时间、肢长差异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分期对单侧的髋关节进行置换的手术,在住院的时间、住院的费用、手术的费用、肢长差异上都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研究手术方案设计、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方法自1999年9月~2006年9月对28例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男15例,女13例。年龄35。77岁,平均57岁。翻修原因均为无菌性松动。手术中针对假体取出和骨缺损等难点进行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翻修假体类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0个月,平均6.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8.95分升高至术后平均82分。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髋关节疼痛消失。并发症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疼痛是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依据Brand放射学描述对松动进行分类。根据改良的Saleh的分类处理方法,进行仔细而完善的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是全髋翻修术成功的关键。同时我们也应积极预防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如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