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这些因素能否用于判断患者淋巴结状态。方法:选取91例1995年1月~2005年1月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或次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腹膜后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9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18例。淋巴结转移在组织分型、分级、肌层浸润、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类型、肿瘤分级、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为淋巴结转移独立的相关因素。年龄、绝经状态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33.7%)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95.8%),有统计学差异。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生存期相关(P<0.05)。结论:非子宫内膜样癌、肿瘤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永荣矿业公司总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149例子宫内膜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子宫内膜癌病例年龄、病理类型、绝经状况、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肿瘤蛋白53(P53)、癌抗原125(CA125)表达情况等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高危因素及ER、PR、CA125的表达状况密切相关(P<0.05或P<0.01),而与年龄、绝经状况、P53的表达状况无显著关系(P>0.05);组织学分级3级(OR=5.367,95%CI:2.451~11.759)、肌层浸润深度≥1/2(OR=5.778,95%CI:1.963~17.009)、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OR=5.178,95%CI:3.963~16.009)、ER阴性(OR=5.358,95%CI:2.435~10.762)、PR阴性(OR=5.769,95%CI:1.971~17.217)、CA125阳性(OR=5.356,95%CI:2.439~10.772)等因素与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密切相关,为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高危因素及ER、PR、CA125的表达状况是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盆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为子宫内膜癌的个体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有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转移率为11.8%(20/170),主要转移区域为闭孔区域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3.5%(6/170)。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组织和病理学类型、癌的分化程度、癌灶大小、有无侵犯宫颈间质、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 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淋巴转移部位为闭孔区域的淋巴结,对于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可为其诊疗个体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酸还原酶小亚基2(RRM2)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内膜组织进行RRM2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检测.结果:RRM2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P<0.005).其在深肌层侵袭组及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浅肌层组(P<0.05),其它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细胞组织学分级G3组表达明显高于G2、G1组(P<0.05).RRM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P<0.005).其在深肌层侵袭组及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浅肌层组(P<0.001),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宫颈侵袭组(P<0.05),其它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G3组表达明显高于G2、G1组(P<0.05),G2组高于G1组(P<0.05).结论:RRM2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形成及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瑞典欧立宫内膜吸管及宫内膜毛刷行宫腔细胞学取材在筛查子宫内膜癌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先分别采用上述两种器具获取宫内膜细胞学标本,然后做诊断性刮宫行组织学病理检查,与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对象共1093例,其中应用宫内膜吸管895例,宫内膜毛刷198例,宫腔细胞学检查施行率100%,同时行诊刮术;②宫腔细胞学取材满意率:宫内膜吸管为81.1%(726/895),宫内膜毛刷为82.8%9164/198),两者间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63),诊刮取材满意率93.2%;③以诊刮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宫腔取材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3.3%,宫腔细胞学采用以癌为指标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假阳性率0.8%,假阴性率18.6%。结论:应用欧立宫内膜吸管及宫内膜毛刷进行宫腔细胞学检查,两种器具在取材满意率上无差异,均具有痛苦小、出血少、器具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诊断符合率较高的优点。用于人群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可减少不必要的刮宫。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子宫内膜癌(EC)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为EC手术方式的制订及卵巢转移风险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关于EC卵巢转移危险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间从1990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应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文献质量评价表的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13篇文献,6 140例EC患者,发生卵巢转移344例(5.60%).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有9个危险因素,分别是深肌层漫润(OR=0.28,95%CI:0.21~0.39)、侵犯宫颈(OR=0.27,95%CI:0.16~0.45)、淋巴结受累(OR=0.21,95%CI:0.15~0.27)、输卵管受累(OR=0.05,95%CI:0.02~0.10)、非子宫内膜样腺癌(OR=0.32,95%CI:0.24~0.43)、低分化(OR=0.39,95%CI:0.31~0.50)、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OR=0.14,95%CI:0.09~0.20)、CA125水平高(OR=0.12,95%CI:0.08~0.19)、脉管癌栓(OR=0.34,95%CI:0.23~0.5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灶部位、病灶直径大小、雌激素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肌层浸润、侵犯宫颈、淋巴结受累、输卵管受累、非子宫内膜样腺癌、低分化、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高CA125水平、脉管癌栓是EC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检测KiSS-1mRNA及KiSS-1蛋白metast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EIN)及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KiSS-1mRNA及KiSS-1蛋白metasti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参教的关系。结果KiSS-1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率(37.5%)明显低于EIN组(80.0%)及正常内膜组(83.3%),并且其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率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KiSS-1蛋白metastin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率(43.8%)明显低于EIN组(90.0%)及正常内膜组(91.7%),并且其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率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KiSS-1mRNA和KiSS-1蛋白metast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抑制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增殖、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Transwell小室法观察细胞侵袭转移的改变;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法检测p38、p-p38、MMP-2和MMP-9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一定浓度氧化苦参碱可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的增殖、侵袭转移,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氧化苦参碱可显著降低HEC-1-B细胞中p38及MMPs的表达水平。联合应用SB203580能够有效增强氧化苦参碱的抗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结论:氧化苦参碱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并下调p38磷酸化以及MMP2、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存素蛋白表达异常在子宫内膜癌的形成与侵袭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内膜组织进行生存素蛋白质表达的检测.结果生存素蛋白质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内膜(P<0.05).在深肌层侵袭组及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浅肌层组和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宫颈侵袭组(P<0.05);G3及未分化组表达明显高于G2、G1组(P<0.05).结论生存素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Bone metastasi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is uncommon, and bilateral femur metastasis is extremely rare. A 48-year-old woman with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stage IIB grade 2-3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underwent curative radical hysterectomy, bilateral salpingo-oophorectomy, and pelvic and para-aortic lymphadenectomy followed b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wenty-two months after surgery, she suffered from progressive pain and then presented bilateral femur metastasis. She was administered the surgical excision of bony metastasis and adjuvant therapies including chemotherapy, palliative radiation, and hormone therapy. Three and a half years after treatment of bony metastasis, she remains clinically well. Bone metastasi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may occur at some unusual sites, and bilateral femur metastasi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Multimodal therapies are usually advocated for bone metastasi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分布的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148例患者中33例(22.3%)发生淋巴结转移,单独盆腔淋巴结转移19例(57.6%),单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5例(15.2%),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同时转移9例(27.3%),以闭孔淋巴结转移最常见。深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是导致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22枚较≤22枚的患者死亡率高(26.9%和8.2%,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较≤3枚的患者死亡率高(50.0%和10.5%,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的转移途径可以先累及盆腔淋巴结,再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也可直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以闭孔淋巴结最易转移;深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是导致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清扫及转移的数目越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兔淋巴结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模型,并探讨钆-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Gd-DTPA)脂质体MRI增强扫描对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18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采用蛋黄乳胶法建立的兔淋巴结增生模型组(简称增生组)、采用VX2组织块包埋法建立的兔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模型组(简称转移组)和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并应用平扫和Gd-DTPA脂质体增强扫描各组淋巴结.测量淋巴结大小、信号强度和计算信噪比(SNR),后经病理检测淋巴结短径及判别其良、恶性.结果 (1)增生组和转移组平扫淋巴结短径及病理实测值大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Gd-DTPA脂质体增强扫描后,对照组和增生组腘窝、腹股沟、腹膜后淋巴结表现为随时间推移的逐渐强化,其中腘窝和腹股沟淋巴结在15min时达到最大强化水平,腹膜后淋巴结在30min时达到最大强化;增强30min后两组间S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腹膜后淋巴结各时点均未发生强化或仅轻度强化;增强30min后SNR低于增生组和对照组(均P<0.01).结论 (1)MRI平扫难以准确区分良、恶性淋巴结.(2)Gd-DTPA脂质体MRI增强扫描可用于鉴别良、恶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Koga T Ushijima K Kage M Ichiki M Kitajima T Narita Y Mizoguchi Y Hanada M Ehara R Nishimura M Takamori S Aizawa H 《The Kurume medical journal》2006,53(3-4):95-97
Multiple round opacities suggestive of metastatic lung tumors were incidentally found on a chest x-ray film in a 43-year-old woman. The patient underwent hysterectomy for "myoma uteri" three years previously. Extensive examinations could not specify the primary neoplastic lesion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acoscopically resected lung tumors suggested 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ESS), and immunostaining revealed that the tumor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progesterone and estrogen receptors, CD10 and vimentin, confirming a diagnosis of ESS. ESS is an uncommon uterine neoplasm, however, may be mistaken as benign tumors such as epithelioid leiomyoma, and occasionally metastasizes to remote organs such as lungs even after long disease-free period, posing diagnostic challeng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p57KIP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57KIP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A),以及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组织各1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 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这些病变组织中p57KI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57KIP2蛋白在EA、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E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00%、0.00%、60.00%、0.00%、10.00%、40.00%.p57KIP2蛋白在E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在分泌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比较,在分泌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在复杂性增生中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EA中,p57KIP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年龄大小、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等无关(P>0.05).结论 p57KIP2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PPC)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0 ~ 2015 年山东省高密市中医院接受手术病理分期的294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10 例患者(3.4%)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呈阳性(PPC 组),284 例患者呈阴性(NPC 组)。结果 两组病理类型和肿瘤分级比较有差异(P <0.05)。调整多变量模型中其他影响因素,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仍然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提示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高且预后不良。虽然腹腔冲洗液的细胞学检查不再是子宫内膜癌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标准之一,但是在临床决策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方式的鼻咽癌侵犯颅底的临床特点和对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2009—2013年我院住院治疗的143名鼻咽癌并颅底受侵患者,通过磁共振检查( MRI)和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不同肿瘤生长方式侵犯颅底之间的比较采用四表格卡方检验。结果鼻咽癌侵犯颅底有五种生长类型,肿瘤向上生长者与其它类型相比较,肿瘤分期较早,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同时,向上生长组初治时发生远处转移也较其他类型为少,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15<0.05)。治疗后各组间肿瘤复发没有统计学差异(P=0.290>0.05),但是与其他组相比,治疗后向上生长组远处转移发生较少,有统计学差异(P=0.013<0.05)。结论向上生长肿瘤侵犯颅底患者的临床分期相对较早,远处转移发生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18.
P38MAPK调控HIF-1α对子宫内膜癌生长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38MAPK调控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对子宫内膜癌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38、HIF-1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38、HIF-1α和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P38和HIF-1α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0.01),而与肿瘤的病理组织类型无关.P38与HIF-1α和PCNA,HIF-1α与PCNA之间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6、0.62和0.59,P<0.05). 结论 P38可能通过调控HIF-1α,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Survivi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EA)三种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方法选取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手术切除子宫并经病理证实的EA存档标本40例(EA组),经诊刮或宫腔镜检查病理结果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AHE组),同时选取同期因子宫脱垂或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的正常子宫内膜20例作为对照(CON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中Survivin表达情况的差异。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EA组的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90%,显著高于CON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A组中,组织分级为G1、G2、G3级的患者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85.0%、90.9%、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病理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的患者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62.1%、85.7%、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深度<1/2及≥1/2的患者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88.5%、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Survivin阳性率为100.0%、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脉管浸润及无脉管浸润的患者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100.0%、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正常子宫内膜,EA组织中Survivin表达显著增多。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与EA组织学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相关,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浸润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