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肛门失禁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肛门自制功能紊乱,以致不能随意控制排气和排便,不能辨认直肠内容物的物理性质,不能保持夜间控便能力.它是多种复杂因素参与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据国外文献报道,肛门失禁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高达30%,女性多于男性.根据失禁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完全性失禁和不完全失禁两种:完全性失禁是指肛门不能控制干便、稀便及气体的排出;不完全性失禁是指仅能控制干便,而不能控制稀便和气体的排出.根据失禁的严重程度可分为3度.一度:粪便偶然污染内裤.二度:不能控制粪便漏出,经常污染内裤,并伴有气体失禁.三度:完全失禁.  相似文献   

2.
肛门失禁临床表现可分三类:①不能控制平便、稀便、气体为完全失禁。②只能控制干便,不能控制稀便、气体为不完全失禁。③因肛管和肛门缘皮肤缺损或皮内感受器损伤,影响肛门括约肌反射收缩,有时有少量稀便或液体流出的感觉性失禁,本文总结我院1977年至1987年手术治疗的完全失禁和不完全失禁25例,并对其发病原因,手术方法及疗效加以分析。临床资料一、造成肛门失禁的原因:本组25例造成失禁的原因:肛瘘切开或切除6例;痔切除术2例,肛瘘桡线4例,会阴三度裂伤1例,酒精注射损伤肛门神经1例,肛管直肠脱垂切除术2例,肛门脓肿切开水1…  相似文献   

3.
肛门失禁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类:不能控制干便、稀便,气体完全失禁;只能控制干便,不能控制稀便,气体不完全失禁;因肛管和肛门缘皮肤损伤或皮内感受器损伤,影响肛门括约肌反射收缩,有时有少量稀便或液体流出的感觉性失禁。  相似文献   

4.
肛门失禁是先天性高位直肠肛门畸形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迄今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主要因为对肛门控制机理认识还不十分清楚。肛门控制系统异常精细和复杂,既有低级中枢的反射性活动,又受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直肠肛门先天性畸形造成括约肌系统结构异常,初期手术中的错误又往往使这些发育不全的结构遭到进一步的破坏,最终导致肛门失禁。因此修复工作是相当困难的。20年来,对肛门括约肌的解剖和排便生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特别是 Stephe-  相似文献   

5.
正肛门失禁指肛门完全或不完全失去控制排便的能力。1诊断依据(1)有肛门损伤或手术病史。(2)肛周皮肤感觉迟钝,不能随意控制气体、液体甚至成形粪便的残留。(3)肛门闭合不全,黏膜脱出。肛门指检可触及疤痕、缺损,肛管直肠收缩乏力。(4)肛管压力测定,收缩压、静息压下降。(5)肌电图检查,肛周肌肉兴奋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1 患儿 ,男 ,1 3岁 ,因“先天性肛门闭锁术后排便困难 ,尿液混杂粪便 1 3年”收住。患儿生后因“肛门闭锁”在外院共行两次手术治疗。第 2次术后半月发现排尿时尿液自肛门溢出 ,同时尿道排出粪便。随着年龄增长患儿渐感排便费力 ,出现不自主流粪及便不尽感 ,稀便不能控制。体检 :肛门口狭窄 ,仅容小指尖 ,直径 1 .0cm ,有收缩。造影见瘘管开口于尿道膜部 ,内瘘口位于直肠前壁距肛门缘 2cm。直肠继发性扩张。术前诊断 :先天性肛门闭锁术后肛门狭窄 ,部分便失禁 ,直肠尿道瘘 (中间位 )。手术行肛门后壁纵切 ,松解切除疤痕组织 ,修补外括…  相似文献   

7.
患儿由于肛门失禁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烦恼。引起肛门失禁的原因很多,临床常见的有:①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行肛门成形术,术后肛门完全失禁;②先天性巨结肠行直肠后拖出术,术后肛门完全失禁;③开放性、粉碎性骨盆骨折、直肠纵裂、肛门回缩、引起肛门失禁;④脊膜膨出行手术修补,术后肛门完全失禁。我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数是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行肛门成形术,术后肛门完全失禁。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巨结肠是直肠远端缺乏神经结细胞,致该肠段痉挛狭窄,近端结肠继发性扩张、肥厚,引起便秘、肠胀等低位肠梗阻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此病发病率高,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第二位,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排胎粪或胎粪排出延迟、腹胀、呕吐、肠梗阻症状.肛门指诊:直肠壶腹部空虚、直肠指检时可激发排便反射,有粪便和在大量气体排出.确定诊断后应行巨结肠根治术.  相似文献   

9.
肛门失禁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肛门自制功能紊乱,以致不能随意控制排气和排便,不能辨认直肠内容物的物理性质,不能保持夜间控便能力.它是多种复杂因素参与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据国外文献报道,肛门失禁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高达30%,女性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10.
后矢状高位肛直肠成形术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发病率系消化道畸形之首,其病理改变很复杂,手术治疗虽能使多数病儿获得痊愈,但手术后并发症仍较多,尤其是高位肛门直肠闭锁,术后总是有少数病儿便秘、污粪,甚至失禁,这给病儿和家长带来一定的痛苦和负担.因此,如何减少和防止肛门成形术后并发症,获得较正常的排便功能,人们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从而找出最理想的术式.Pe(?)a—deveries创用的后矢状肛门直肠成形术经临床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Rehbein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方法:随访131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获随访105例。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术后排便功能、肛门污粪和失禁现象、生长发育情况、肠粘连等问题。结果:99例排便通畅,无便秘腹胀现象,无肛门污粪和失禁存在,饮食正常,生长发育良好,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结论:改良Rehbein术疗效高,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治疗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效果。方法应用腹腔镜辅助高位肛门闭锁一期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7例,其中4例合并直肠尿道瘘,2例合并直肠阴道瘘。术中在腹腔镜下游离直肠结肠,结扎离断直肠尿道瘘(阴道瘘)。镜下引导经耻骨直肠肌收缩中心穿刺,扩张穿刺通路,将直肠盲端自此拖出与会阴部皮肤缝合。结果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瘘管复发。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4例大便控制满意,每天排便2~3次。1例排稀便时肛门控制不良,大便成形时控制尚可,但仍有污粪。2例肛门狭窄经扩肛后好转,排便满意。结论腹腔镜辅助高位肛门闭锁一期成形术便于处理直肠尿道瘘(阴道瘘),可准确辨认并引导直肠经耻骨直肠肌收缩中心拖出吻合,显著改善术后肛门排控便功能,疗效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排便异常是小儿肛直肠疾病十分常见的症状,便秘、大便失禁临床上十分常见.污粪是直肠肛管术后的主要远期后遗症.为了对便秘原因的诊断提供有效的辅助于段,探讨肛门控制能力的客观评价,我院对1998年3月~1999午3月55例临床反复便秘、失禁以及接受过直肠肛管手术的患儿进行了测压.观察肛门的控制能力和直肠在失禁状态下的功能状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患儿围手术期的处理、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及术后处理方法。②方法回顾分析46例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患儿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等有关临床资料。③结果随防3~12个月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仅2例大便失禁及污粪,3例术后肛门狭窄,扩肛3个月后行二次肛门成形术。④结论充分了解肛门直肠排便解剖生理,通过手术恢复直肠肛门的解剖位置,可使患儿达到自控排便的功能,术后坚持扩肛及排便训练。  相似文献   

15.
肛门成形术是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该手术术后并发症如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瘘管复发颇为多见。本组病例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持久的扩张肛门及排便功能训练、耐心全面的健康教育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是肛瘘术后的并发症之一。B超及MRI检查可对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形态学诊断提供一定依据,但不能获得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确切依据。肛门直肠压力监测是研究肛门直肠生理、诊断肛肠疾病和评价肛肠疾病手术效果的重要方法。通过研究直肠肛门瘘手术前后肛肠压力学的改变,可对肛门失禁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析排便失禁原因,了解肛瘘手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术后恢复情况,指导手术方式。方法对138例肛瘘患者进行肛门直肠压力监测,对其中14例排便失禁患者进行失禁严重性分级评分,对比分析手术前后高位、低位肛瘘患者及正常人的各项测压指标。结果高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肛门直肠反射敏感率分别低于低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组,而低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反射敏感率均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高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收缩压分别低于低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组。低位肛瘘手术前和手术后3项指标均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高位和低位肛瘘3项指标手术后均低于手术前。手术后138例患者中有1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其中9例高位肛瘘患者肛门功能B级5例,C级2例,D级2例,5例低位肛瘘患者均为B级。所有排便失禁患者肛肠压力检测结果与排便失禁严重性分度评分情况基本相符。结论肛门直肠压力监测为肛瘘手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性评估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对肛瘘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1979年以来,采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代结肠、分期重建直肠及肛门功能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息肉症20例。手术方式有四种类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手术都同时行回肠造瘘,两期手术间隔时间平均9.7个月,已完成两期手术的16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这种术式既完全切除了病变肠段,又保留了肛门控制排便的功能,保证了较好的生活质量。但尚存在的问题是夜间污粪。3例作了回肠造袋的患者污粪现象较轻,回肠储存袋的作用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73年以来,应用自制的器械行改良的结肠直肠Z形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132例,取得满意效果。这一改良Duhamel要试完全去除了直肠与结肠间隔,彻底消除了闸门及盲袋,手术操作简便,术后不管扩肛。132例无手术死亡,最长随诊22年,全部患者排便正常,无上失禁及及污粪。肛门外形正常。体会:(1)严格掌握切除肠管范围,防止无神经节细胞或变性神经节细胞存留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2)充分游离拖出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Rehbein改良术式的实施方法、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1993年12月至2003年12月收住的49例先天性巨结肠改良Rehbein术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病例中痊愈48例,占97.96%;死亡1例,占2.04%;出现小肠结肠炎1例,占2.04%;出现肛门排便功能异常6例,占12.24%,其中失禁3例,占6.12%;污粪2例,占4.08%;症状复发(便秘)1例,占2.04%。出现失禁、污粪肛门等排便功能异常的病例均于术后8个月内全部恢复正常,肛门排便功能优良率达97.96%。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Rehbein改良根治术操作简便,术后排便功能良好,术后护理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张瑜  武伟 《安徽医学》2012,33(9):1197-1198
目的探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肛周脓肿行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的病例。疗效判定标准:按中华肛肠外科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判定。痊愈:体征消失,创口完全愈合。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虽有改善但创口不愈合,仍有分泌物溢出。肛门功能评价标准按芬兰学者Hiltunen的标准判定。正常:肛门对粪便、肠液、肠气的控制均正常;肛门部分失禁:肛门对肠液、肠气、稀便不能控制或污染内裤;肛门完全失禁:肛门对成型大便不能控制。结果 122例肛周脓肿治愈118例,因术后引流不畅复发4例,无肛门畸形、肛门失禁后遗症。结论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佳,避免了肛瘘形成后的二次手术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是治疗肛周脓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