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择期胃癌术后患者选择性留置胃管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择期胃癌手术患者选择性留置胃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30例择期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未常规留置胃管,观察该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术后第1次排气的时间为(3.71±0.91)d,第1次进流食的时间为(4.22±1.43)d.患者术后的不适症状为咽喉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31%、8.46%、6.15%和5.38%.术后发生并发症者19例,发生率为14.62%.术后有13例(10.00%)因腹胀、恶心、呕吐和并发症等原因而给予留置胃管.结论 择期胃癌手术可不必常规留置胃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头颈-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术后气道管理。方法 376例耳鼻咽喉-头颈-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带人工气道患者,分析术后治疗措施对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术后保留经鼻气管插管327例(86.9%),经口气管插管27例(7.2%),气管切开22例(5.9%)。144(38.3%)例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保留1~3 d。SpO2为(95.95±2.34)%。术后窦性心动过速(117例,31.1%),1例心绞痛发作,3例术后EKG为ST-T动态改变,3例二次手术止血,1例呼吸道梗阻、喉痉挛,1例游离移植皮瓣坏死。结论耳鼻咽喉-头颈-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保留气管插管并延迟拔管,控制血压、适当使用止血药物,可以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长期鼻饲匀浆膳食的老年患者鼻饲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长期鼻饲匀浆膳食的老年患者最佳的鼻饲模式。方法长期鼻饲自制匀浆膳食的老年住院患者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改进鼻饲模式每日鼻饲匀浆膳食4次,每次450ml,匀浆膳食间隔时间为5h;常规鼻饲模式每日鼻饲匀浆膳食6次,每次300ml,匀浆膳食间隔时间为3h。两组患者均观察60d,实验组患者前30d按照改进鼻饲模式进行鼻饲,后30d按照常规鼻饲模式进行鼻饲;对照组患者前30d按照常规鼻饲模式进行鼻饲,后30d按照改进鼻饲模式进行鼻饲。结果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鼻饲并发症对比均无差异(P>0.05);与常规鼻饲模式比较,改进鼻饲模式护士的鼻饲日工作时间明显减少(P<0.001),且患者在两次匀浆膳食之间的胃休息时间明显延长(P<0.001)。结论改进鼻饲模式对长期鼻饲匀浆膳食的老年患者更适宜。 相似文献
4.
喉癌术后,患者不能经口进食,必须通过鼻饲,供给机体所需营养,维持生理需要及酸碱平衡。为促进切口愈合,预防感染,鼻饲饮食显得非常重要。我科2003—01~2005—01共收治喉癌48例,护理效果较好,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院各类牙凳面畸形矫治术102例护理总结,探讨了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呼吸道梗阻和术区出血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介绍了相应的观察要点和监护措施。强调加强呼吸道管理,密切观察术区出血及监护病人的全身情况,加强心理护理,以保证病人平稳地度过复苏期。 相似文献
6.
家庭随访指导老年患者鼻饲护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随访指导对院外家庭老年鼻饲患者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将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出院的66例实施家庭随访指导的鼻饲患者设为干预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电话随访、上门家访面谈形式进行调查.评价实施家庭随访指导后对院外家庭老年鼻饲患者并发症和照顾者管理能力的影响.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本院神经内科出院的62例鼻饲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结果干预组鼻饲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家庭随访指导能明显减少鼻饲并发症和提高院外家庭老年鼻饲患者照顾者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神经外科患者因为其疾病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往往长期昏迷,故常需要依靠鼻饲给予营养和药物。充分合理的鼻饲,可以改善胃肠功能的恢复,对促进患者苏醒和康复有重要意义。但常因各种原因致鼻饲后误吸,误吸可以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导致病死率增加,因误吸引发的病死率为17%~62%[1]。我院神经外科针对误吸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8例,年龄24~72(平均55)岁。其中颅脑外伤13例,脑出血10例,GCS评分均小于8分。鼻饲时间10~304 d。1.2材料和留置胃管的方法我们选择较细、较柔软的16~18号一次性硅胶胃管。量取发际至剑突长度再增 相似文献
8.
电话回访对改善家庭鼻饲患者现状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改善家庭鼻饲患者现状的效果。方法:将82例鼻饲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出院3d后即开始电话回访,对照组行一般的出院宣教,半年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提高照顾者对出院指导的依从性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家庭鼻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但并发症的发生问题仍较严重。结论:电话回访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鼻饲患者的现状,但要在根源上改善家庭鼻饲患者的现状,则需要各级医务人员及管理者的重视,加强对鼻饲患者家属及照顾者相关知识的宣教,加快发展社区护理,健全社会福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昏迷患者寻找更为科学的鼻饲管拔管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误吸的发生,提高治疗、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方法自2007-01开始收集161例鼻饲的昏迷患者,并将之随机分为实验组88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拔管,实验组采用改良的方法拔管。结果在患者发生呛咳、误吸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鼻饲管拔管方法不但操作简单,并能有效减少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泵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针对妇科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PCA)泵所带来的新情况、新特点,在护理工作方面作了一些观察,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60例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膨肺吸痰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掌握正确的膨肺吸痰操作方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膨肺吸痰能有效清除痰液、防止肺不张、预防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自行设计制作腹部术后引流管管周渗漏引流装置,用于腹部手术后并发管周或切口渗漏的患者,观察该装置的使用效果。【方法】将结肠造口袋进行改良,与引流装置结合,制作成管周渗漏引流装置。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36例行腹部手术后发生严重管周或切口渗漏患者为试验组,2015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34例行腹部手术后发生严重管周或切口渗漏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管周渗漏引流装置,对照组采用传统引流装置。【结果】试验组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与渗漏有关的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术后引流管管周渗漏引流装置能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率,降低换药费用。 相似文献
13.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两种体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回病室6h内不同体位对患者舒适度及术后不适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试验组采用头颈下垫枕、头部抬高10~15.的改良低半卧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去枕平卧体位.监测两组心率、呕吐发生率、头晕、腹部疼痛、腰肌酸痛、呼吸频率、Ⅰ期压疮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试验组与对照组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肌酸痛、呼吸急促、Ⅰ期压疮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腹部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在清醒、生命体征平穗的前提下,回病室6h内采用改良低半卧位较去枕平卧位能减轻患者术后不适,增加患者舒适度,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经皮微创置入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方法.方法 对22例经皮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在术后不同阶段给予护理与康复指导,包括一般护理、引流管与伤肢管理、疼痛护理和阶段性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20例患者平均随访20(10~32)个月,未发现肱骨头坏死及腋神经损伤病例,无内固定松动,骨折均得到了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5(11~20)周.2例有10°以下的轻度内外翻畸形.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估标准,优良率为89.35%.结论 对于经皮微创置入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来说,术后有效的护理与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总结162例应用自制腹腔双套管的腹部外科患者的护理,要点为:①做好管道维护;②选择合适的冲洗液;③控制冲洗液的合适温度;④调节适当的负压吸引压力;⑤准确记录冲洗出入情况。161例患者腹腔感染治愈,未发生吻合口瘘;1例患者因合并有感染性休克、腔隙性脑梗,家属放弃治疗。自制腹腔双套管起到了有效腹腔冲洗和充分引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食管癌患者术后3个月的症状发生情况,探讨其症状群的种类和数量。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食管癌患者119例,在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使用中文版欧洲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和食管癌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评估其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食管癌患者术后3个月较为严重的症状为疲乏、反流、食欲下降和吞咽困难。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4个症状群,分别为疾病行为症状群、放化疗不良反应症状群、进食障碍症状群以及消化道重建症状群,总方差贡献率为71.1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3个月存在多种症状群,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严重症状及症状群,当某一症状出现时,应同时监测症状群内的其他症状,从而有效地管理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18.
5例心脏直视术后并发胸骨裂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5例心脏直视术后并发胸骨裂开患者的护理经验。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协助医生及早诊断和处理,维护心功能稳定,做好胸骨后冲洗护理,减少胸骨活动度,监测和控制血糖,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卧位与活动的指导,促进胸骨愈合。经积极治疗和护理,4例痊愈,1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发生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检验预测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10月在长沙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外科术后转入ICU的304例患者进行调查,并于患者转出ICU后3个月时进行随访,根据随访时患者是否发生PICS分为发生PICS组(n=103)和未发生PICS组(n=201),筛选PICS的危险因素并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采用Bootstrap自助法重抽样1 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 最终构建的模型为:Logit P=0.722×性别+0.903×年龄+0.968×心理弹性得分+1.073×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0.706×手术时长+0.797×入住ICU时长-3.212。预测模型的ROC下面积为0.817,灵敏度为59.2%,特异度为85.6%。Bootstrap自助法进行内部验证的结果显示,C指数为0.804,提示模型预测效果良好。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PICS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有助于预测PICS的发生,为今后相关干预措施的制订与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