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2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总体本院收治的22例住院儿童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22例均呈包性起病,起病前均有前驱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9例。消化道感染3例。主要表现为下肢特别是小腿肌肉痛,累及双下肢,病情24h内达到高峰,48-72h开始减轻,病程1周左右,个别可延长至1个月,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特征,急性期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10倍以上,经过治疗,患儿均肌肉疼痛消失,下地行走如常,CPK7d内即呈大幅度下降,痊愈出院。结论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发病突然。预后好,急性期血清CPK异常升高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分析,探讨其病因、症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肌痛患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结果 23例患儿(91.3%)CPK在肌痛急性期明显升高,为325~817 U/L(正常值为38~174 U/L)。CPK的下降与临床症状的消失相平行。结论 急性良性肌炎的患儿急性期均有肌痛表现,且绝大部分患儿CPK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是儿童在流感过程中发生的肌炎。1957年首先由Lungberg 在瑞士儿童中发现,称之为“流行性双小腿痛”,七十年代以来英文文献陆续有类似报告,名称各异,诸如“流行性感冒肌炎”,“流感后短暂急性肌炎”,“儿童急性短暂肌炎”等,国内报告甚少,虽然《实用儿科学》有关章节已有专门描述,仍不能引起广大儿科工作者注意,所以,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报导本病共176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2例报告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400014)郭志超蔡方成儿童急性良性肌炎(benignacutechildhoodmyositis)为一较独特的综合征,于1957年由Lund-berg首次报告[1],国内报告较少。本文总结22例临床...  相似文献   

5.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6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病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分析26例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26例患儿均呈急性起病,病前有呼吸道感染21例,消化道感染5例;多发生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男孩多见;冬春季发病高,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数十倍以上,CPK的下降与临床症状的消失相平行。该病具有自限性,无特殊治疗方法。结论本病起病急,以双下肢肌肉疼痛伴步态异常为特点,CPK异常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儿童急性良性肌炎(BACM)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BAC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最常见的症状是在呼吸道感染病程中突发下肢腿痛,以双侧小腿肌痛多见;最常见和突出的体征是小腿腓肠肌握痛。(2)12例肌酸激酶(CK)检测值为(645~18 990) μg/L(均值为3697 μg/L),均超过参考区间上限2倍,>1000 μg/L者11例,>5000 μg/L者2例。7例血肌红蛋白(Mb)检测结果为(137.6~872.0) μg/L(均值为474.8 μg/L),>参考区间上限2倍者6例。从检测值的动态变化看 CK于1周内恢复至正常范围内,Mb未超过5 d均恢复到正常,比CK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稍快。(3)12例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滴度均超过1∶160,其中1∶320者6例,IgM阳性者12例,伴IgG阳性者9例。10例肌钙蛋白I(CTnI)检测值(0~0.04) μg/L均无增高。结论 (1)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应常规检测MP-Ab。(2)凡是诊断或疑诊BACM时都应同步检测血清CK和Mb并动态观察其变化。(3)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的BACM患儿除卧床休息,减少肢体活动外,应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因治疗。心肌代谢赋活药、水化碱化是否需要需根据血清肌钙蛋白Ⅰ、心电图、尿潜血试验等研判。  相似文献   

7.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为一较独特的综合征,现将1992年2月至1998年3月收住我科的18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男11例,女7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2岁,平均6.5岁,其中2~3岁3例,~7岁8例,>7岁7例。病前17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94.4%),伴发热12例,头痛5例,皮疹2例;18例均有行走困难、两小腿疼痛及腓肠肌压痛,3例伴双侧大腿肌疼痛;肌力正常10例,肌力稍减弱8例,肌张力均正常,腱反射均正常,均无感觉障碍,病理征均阴性。周围血白细胞计数3.4~4×10~9/L 3例,~10×10~9/L 13例,>10×10~9/L 2倒;8例测ASO,均<500U;8例测血沉均正常;5例查脑脊液均正常;心电图检查11例,8例正常,3例窦性心动过速;5例查脑电图均正常;血清酶谱检查18例,14  相似文献   

8.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AML)常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AA)而手术。1989年以来我们手术治疗儿童AA335例,其中28例术后诊断为AML,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89年1月~1999年1月手术治疗儿童AA335例,28例术后诊断为AML,男16例,女12例,年龄3a~13a,均因右下腹痛、发热就诊,5例呈转移性右下腹痛,体温38.5℃以上4例,右下腹均有压痛,反跳痛不明显,无明显肌卫征,25例有上感史,WBC大于10×109/L3例,本中见大网膜未下移,11例阑尾轻度充血,肠系膜淋巴结均肿大,探查…  相似文献   

9.
小儿急性良性肌炎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急性良性肌炎认识不足,国内报告较少。现将我院1986~1989年门诊观察治疗的1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男女发病比例为2.7∶1。年龄最大11岁,最小2岁。四季均有发病,春季发病率最高(10/11例)。上感症状一般2~7天,均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9℃),头痛,流涕,咳嗽,全身肌肉酸痛及一过性皮疹,胃肠道症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皮肌炎在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均与成人不同,且皮肌炎尚可与其他结缔组织病混合或重叠存在,极易误诊。本院1995年1月至1998年6月诊断儿童皮肌炎者24例,其中9例误诊,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1a4mo0例,3a1例,6a2例,8a3例,9a2例。二、诊断标准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2.典型皮疹;3.血清肌酶升高;4.肌电图示肌源性改变;5.肌活检示肌炎改变。本组病例至少具有4条以上改变。三、误诊情况误诊为儿童类风湿病3例.败血症、颅内感染、药物过敏、肝炎、免疫缺陷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各1例。四、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1.
二孔法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体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我院腹腔镜外科 2 0 0 2年 1~ 8月对1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蜂窝组织炎性阑尾炎行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laparoscopyappendectomy ,LA)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 14例 ,男 4例 ,女 10例 ;年龄 5岁 2个月~ 14岁 ,平均 9岁 1个月 ;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发热。发病时间 5~18h ,平均发病时间 12h。体检均发现右下腹固定性压痛 ,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发现 9例白细胞 >10× 10 9/L ,5例在正常范围。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单纯性阑尾炎 8例、蜂窝组织炎 6…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9~1997年8月共收治儿童不典型亚急性甲状腺炎5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例均为女孩。sa、6a、ila各1例,7a2例。二、临床特征:病程~7d2例.~10d3例。无意发现颈前肿块1例;患儿自觉颈前疼痛不适,甲状腺肿块2例;腮腺炎后出现颈前疼痛性肿块2例。上感史者3例,体温37.5~38.SC,咽痛、肌痛、轻咳。l例有多汗、易激惹现象。体检均为非对称性一侧性甲状腺肿大.S例左侧,2例右侧。弥散性3例.结节性2例。质地中等硬度,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3例有轻微触痛。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0~10.5)X10'/I.。血…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多发性肌炎的一型,多发性肌炎是病因未明的骨骼肌特发性非化脓性炎性肌病综合征,临床以对称性肢带肌、颈肌及咽肌无力为特征,可分为成人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儿童皮肌炎、癌症相关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以及包涵体肌炎等亚型,临床以PM、DM最多见[1-3]。合并肌溶解症和急性肾衰的在小儿还属罕见。本院于2005-02-09收治了1例以发现血尿1d入院的患儿,入院后相继出现了进行性的颈肌、咽肌、呼吸肌及四肢肌肌力减低,和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后抢救无效死亡。现报道如下。患儿男,2岁8个月,因发现红色尿1…  相似文献   

14.
我科从1996~2003年共收治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86例,误诊12例,误诊率13.9%。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误诊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5~12岁。临床表现:体温37.5℃~38.5℃8例,36.5℃~37℃4例。呼吸18~26次/min,脉搏74~118次/min。12例均表现为突然剧烈阵发性痉挛性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痛为主。6例右下腹有明显压痛、轻度肌紧张、无反跳痛。6例脐周及右下腹有压痛、无肌紧张、无反跳痛,血便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痛距就诊时间8例为12~24h,4例为25~36h。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6.0×109/L~11.0×109/L者7例,>16.…  相似文献   

15.
畸形性肌张力不全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畸形性肌张力不全是一少见的因主动肌与抬抗肌同时收编而造成姿势异常的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现就5例本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初步体会小结如下。临床资料5例中男S例,女2例,发病年龄(7~11)岁。起病方式为隐匿性。2例最初表现为写字姿势异常,字迹不整,家长及老师均按不良习惯反复纠正。数月后逐步发展累及四胜及躯干,就诊时已不能站立,需爬行。检查躯干呈持续性扭转,造成脊柱侧弯,骨盆倾斜。3例首发症状为下肢运动障碍,一侧或双侧,行走时下肢拖行,呈足内翻,其中1例也发展至不能行走。另2例就诊时虽能行走,但步态及姿势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夏光 《临床儿科杂志》1998,16(3):172-173
儿童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并发心房纤维颤动(以下简称房颤)较少见,我们自1980~1995年收治284例急性风湿性心脏炎中并发房颤14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14例,男5例,女9例。年龄:7~10岁3例,~15岁11例;均为首次患风湿热的住院患儿。全部病例符合Jones风湿热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1957年Lundberg报告学龄儿童一种不寻常的肌炎,主要影响小腿肌肉,临床经过恒定,常在一次普通呼吸道感染后24~48小时出现小腿疼痛、触痛和不愿行走,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且很少见于成年人和年幼儿。本文报告4例。病例报告例1(略)。例2 7岁女孩。入院前两周间断性腹痛,1周后恶心、食欲减退、发热和咳嗽。5天前出现肌痛无力以小腿和大腿为重,并累及肩带肌肉。此后2天加剧以致不能走路。入院查肌酸磷酸激酶(CPK)265U/L。  相似文献   

18.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变异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变异型的电-临床特征、治疗及神经心理学预后。方法:对病程中出现失神样发作、粗大震颤、运动不协调(Ⅰ型)或言语及口部运动障碍(Ⅱ型)等变异型症状的BECT儿童进行系列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并对其发作表现、电生理特征、神经心理学损伤及对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反应进行分析和随访。结果:9例患儿脑电图(EEG)均显示清醒和睡眠期大量Rolandic区棘慢波发放,慢波睡眠期棘慢波指数在50 %~85 %。Ⅰ型变异型症状中,5例失神样发作时EEG为继发双侧同步性2~3 Hz棘慢波节律暴发, 6例粗大震颤患儿经直立伸臂试验证实有局部负性肌阵挛发作,Ⅱ型变异型症状中,6例患儿有言语表达障碍,其中5例有口咽部失用,3例完全失语。2例患儿兼有Ⅰ型和Ⅱ型的电-临床表现。7例患儿有各种神经心理学损伤,Ⅰ型症状者更严重。6例患儿经丙戊酸单用或与氯硝西泮联合治疗有效,3例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BECT变异型均伴有明显的EEG恶化。Ⅰ型主要表现为继发性不典型失神和负性肌阵挛发作,神经心理学预后不良;Ⅱ型以口咽部失用为特征,预后较好。丙戊酸、苯二氮卓类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改善BECT变异型的电-临床症状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分析1999年4月-2004年6月诊断为PM和DM 6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肌电图和肌肉活检结果,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和预后.结果 PM和DM患儿均有对称件近端肌无力,皮肤改变为双上眼腧水肿性淡紫红色斑和Gottron征,部分患儿累及关节、心脏、肺脏和消化系统;6例患儿均有肌酶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示肌炎改变;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肌力恢复至Ⅱ~Ⅲ级约为1~3个月.肌力从Ⅲ~Ⅳ级恢复至正常为7~13个月,四肢肌力早于颈部肌力恢复;血清肌酶1~6个月恢复正常,ESR、CRP、肝功能异常治疗后均恢复正常;6例患儿中5例已停止治疗,最长停药时间为4年,肌力正常,无发热、皮疹等情况,1例治疗中出现对称性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结论 PM和DM以肌无力和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其他系统亦可受累,各脏器功能评估对诊断和判断疾病严重性非常有益;肌电图和肌肉病理检查是确诊PM和DM及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病鉴别的重要依据;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PM和DM安全有效,儿童PM和DM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小儿胃复安中毒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1991.6~1993.6共收治胃复安中毒49例。年龄33天~13岁,用药量均超过正常量2~20倍,年龄<1岁者口服1~2次或肌注1次即出现症状,>1岁者均3次/日口服,24~48小时后出现症状。临床均为急性起病,表现有头后仰,阵发性颈部向左扭转痉挛,两眼向上凝视或斜视,5例有四肢阵发性强直性抽搐,2例有面部及口角抽动、流涎,8例吐字不清、行走困难,1例33天小婴儿出现呼吸急促、轻度缺氧症状,部分年长儿有精神紧张、恐惧、烦躁等表现。全部病例均无意识障碍,病理征阴性,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