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血常规检查结果在老年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过去一年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群资料200例作为研究对象,200例体检者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分析其血液检测结果。结果根据老年健康体检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男性体检者和女性体检者检查4个参数表现为减低分布,女性检查者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以及红细胞减少的出现几率显著高于男性检查者,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女性检查者与男性检查者血小板减少几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健康体检血常规检查属于必不可少的一类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主要检查血细胞减少以及贫血,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增多的最有效并且快速的方式,可以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血常规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5例体检者(对照组),6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观察组)的血常规检查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血常规指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细胞参数变化方面,对照组的平均红细胞体积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鉴别缺铁性贫血时,可采用血常规检测方法,其操作简便且准确性高,尤其是其中的平均红细胞体积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两项指标可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因素,提高血常规检测的精确度。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4月-2014年8月的健康体检人数120例,分别取不同部位的血液标本,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末梢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高于静脉血,血小板计数低于静脉血(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时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大于2h、4h 送检的白细胞计数(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小于2h、4h 送检的结果(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冷冻保存和室温保存下的标本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数有很多,比如选用不同部位的血液标本,在不同时间检测的结果不一样,应选用静脉血并及时送检,以提高血常规检查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济南市2015年健康体检人群贫血情况,探讨贫血防治对策,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度在本院体检的35262例济南市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分析各组的贫血检出率、贫血严重程度和贫血分类情况。结果男性贫血检出率为1.40%(299/21227),女性为6.58%(924/14035),女性贫血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女性40~49岁年龄组贫血检出率最高,达33.76%(413/14035);男女贫血程度均以轻度贫血为主,共占贫血总数的86.92%(1063/1223),男女贫血类型均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共占贫血总数的75.13%(852/1134)。男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检出率为28.31%(321/1134),女性为73.28%(813/1134),且女性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南市健康体检人群中,贫血是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应加强健康宣传,提高认识,定期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地中海贫血患者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地中海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和对照组.对3组进行血液检测,对各组患者的血液指标及检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指标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地中海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检出率为76.7%,缺铁性贫血组检出率为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血液检查应用在贫血诊断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血常规检测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中的筛查价值展开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体检人员1400例,受检人员均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体检。对1400例体检人员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其血常规各项参数。结果:通过对1400例体检人员血常规结果及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判断,有178例(12.7%)体检者为贫血患者;有133例(9.5%)体检者显示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持续低于4.0×10~9/L,为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其余1089例(77.8%)体检者血常规结果无异常。结论:通过血常规检查准确测定受检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等参数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对于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的筛查和临床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抽查我院2016年3月—6月90例体检志愿人群,均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不同采集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采集部位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结果血小板12 h、5 min时间点的检测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采血部位的血小板、 血红蛋白、 红细胞、 白细胞等指标水平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标本保存温度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影响血常规检测的因素多种多样,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应严格控制检验质量,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血常规检查的2000例健康体检者,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均1000例;其中研究组在检查中选取静脉采血方法,对照组在检查中选取末梢采血方法,观察分析两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全部入选对象的检查均完成后,对组间的各项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对比分析显示,组间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数量)及HCT(红细胞比容)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存有明显的差异(P0.05);RBC(红细胞)、PLT(血小板)与MCV(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两组的检测结果分析显示,研究组与正常指标更接近。结论在临床血常规检查中选用静脉血采血方式,能够提高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进而有效减小临床血常规检验误差。方法: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对其外周静脉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并在不同抗凝剂浓度、检测时间、温度下进行血液标本的血常规检验,对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含量进行对比。结果:不同温度血常规检验中,血小板、白细胞含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检测时间血常规检验中,血小板、白细胞含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抗凝剂浓度血常规检验中,红细胞含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进行血液标本的血常规检验中,不同抗凝剂浓度、检测时间、保存温度均会造成检验结果误差。开展血常规检验,应当对统一的抗凝剂浓度、检测时间、保存温度标准进行制定,并在操作过程中严格贯彻相关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色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血液标本,观察血液标本在不同时间的测定值.结果 在0、1、2、4、6h,白细胞参数变化率小于3%、红细胞参数变化率小于2%、血小板参数变化率小于5%.结论 在20℃~25℃下,6h内血常规测定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色素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田英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254-3255
目的:探析两种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9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对其采集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种采血方式的红细胞比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选择静脉采血方式,不仅数值准确、检验结果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黎海东  ;郑丹  ;李仲庭 《吉林医学》2014,(20):4456-4457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88例支原体感染后的小儿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80例体检健康小儿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小儿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以及绝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表现疑为肺炎支原体的,可通过对血常规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初步判断小儿视同存在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贫血的发生情况,为健康评估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方法,将体检者按年龄分为≤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和≥60岁组。比较各组的贫血检出率、贫血严重程度和贫血分类情况。结果:57 949名体检者共检出贫血患者1 088名,检出率为1.88%。男性贫血检出率为0.44%(166/37 904),且随着年龄增大,贫血检出率有增高趋势。女性贫血检出率为4.60%(922/20 045),明显高于男性(χ2=1 232.64,P<0.001);而且随着年龄增大贫血检出率增高,至更年期前后(40~49岁)达最高(8.52%),之后明显下降。男女均以轻度贫血为主,占81.43%(886/1 088),贫血者中821名可以按MCH、MCHC和MCV进行分类,其中65.07%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次是正细胞性贫血(占7.08%)。结论:在体检人群中,贫血是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治疗的96例贫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贫血类型将其分为2组,将48例地中海贫血患者纳入地中海贫血组,将4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纳入缺铁性贫血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入选者均采血,实施血常规检查,观察各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结果 2组MCH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地中海贫血组相比,缺铁性贫血组MCV、RDW水平相对较高,MCHC水平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作为一种操作简便、快速且廉价的检查方法,利于提升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5.
吕永卫 《基层医学论坛》2015,(11):1484-1485
目的:探讨对静脉血和末梢血常规血液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7月间70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晨空腹静脉血和末梢血,比较分析两种血标本常规检测结果。结果700例健康体检者资料中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红蛋白(Hb)的静脉血检验水平均较末梢血检验水平偏高,差异明显(P<0.05);同时,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白细胞(WBC)的静脉血检验水平也均较末梢血检验水平偏低,差异明显(P<0.05);不同采血方式的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则无差异(P>0.05)。结论人体的静脉血受内、外因素影响较小,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其检验结果准确,也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被检者血液循环的客观情况。因此,静脉血是进行临床血常规检查的最佳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在临床疾病中的运用价值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贫血患者117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17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计数、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计数(PL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常规检验,通过对血常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可以为一些常见疾病提供诊断价值,且临床操作难度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高血脂疾病患者的乳糜血对血常规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高血脂疾病确诊患者53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53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率水平.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五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小板体积等六项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的阳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脂疾病患者存在的乳糜血会对血常规检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南南 《当代医学》2022,28(2):96-99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查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2例贫血患者作为贫血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体积;比较不同类型贫血患者血常规检测指标;比较单一血常规指标检测和联合检测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常规、肾损伤两项检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诊疗的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试验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患者均施以有效的血尿常规检查。结果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而言,疾病活动度的不同决定其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数据间的差异,即各组患者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N-2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损伤两项检查是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金指标,而辅之有效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血常规检查,可对患者疾病活动程度予以评估,为治疗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规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健康体检中1236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其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心电图异常比例高于男性,ST-T异常者在心电图异常者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传导阻滞、早搏、心室肥厚等,且随着年龄增大,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且男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体检患者心电图异常所占比例与性别及年龄均有相关性,在体检过程中应引起注意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