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主干血管以外的血流通道,称为侧支循环(Collateral circulation),见于人体各处血管的主干、主支或其间,是血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亲属供肾单支血管与多支血管在肾移植临床疗效上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130例亲属肾移植受体病史资料,采用基本统计方法计算供体肾动脉、静脉变异的发生率,并对受体进行1~5年随访,采用χ2检验比较多支供肾动脉与单支供肾动脉疗效有无差异。结果 供体术前CT血管成像检查(CT angiography,CTA)评估结果发现,32例供体出现副肾动脉,发生率为24.6%,其中双肾副肾动脉10例,发生率为7.7%;肾静脉多支15例,发生率为11.5%,且均为右肾。受体和供肾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94.3%和91.5%。单支动脉供肾与多支动脉供肾在肾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亲属供肾单支血管与多支血管在肾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无差异,且对供体和受体均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易 《医学综述》1999,5(1):28-29
<正>随着冠心病的日渐增多,寻找有效的重建心肌供血途径成为当务之急,在外科冠状动脉(冠脉)搭桥及介入冠脉血管成形术被推广应用的同时,冠脉自身的侧支血管桥也引起了心血管界的重视,大量研究证实发展良好的侧支血管对冠心病患者有益。冠脉侧支血管的发展包括与生俱来的侧支通道开放增粗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本文简要综述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可能的促进冠脉侧支血管发展疗法。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扩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的范围,我们在成功地进行了单支血管病变的PTCA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多支血管病变的PTCA。1 方法和结果 多支血管病变定义为:至少1支冠脉主要血管的狭窄≥70%,同时伴有至少另1支冠脉血管狭窄≥50%,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影像学特点,以期为介入手术提供指导性信息,提高闭塞支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诊断冠心病并经冠脉造影证实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双源CT和冠脉造影资料.结果 140例患者共152支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右冠状动脉68支,前降支48支,回旋支20支,左主干1支,分支血管闭塞15支.其中两支冠状动脉闭塞共13例.闭塞段长度5~58 mm,平均(16.8±3.9)mm,其中长度大于1 cm的闭塞病变占91.4%.闭塞残端形态:68支为齐头状闭塞,64支为锥状闭塞,20支为鼠尾状闭塞.多数闭塞病变(73%)为软斑块或以软斑块为主合并少量钙化;其次为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斑块.10支闭塞病变呈膨大改变,为血栓形成.共25支冠状动脉闭塞段成角或弯曲,多见于右冠的长段闭塞.闭塞一端有分支血管发出的62支;两端均有分支血管发出的36支.152例闭塞支中仅3例双源CT可显示明确的侧支血供,无1例可明确显示闭塞两端桥侧支血管.结论 双源CT可很好地显示冠状动脉闭塞支的绝大多数信息,对闭塞病变的手术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正>胚胎时期,血管是在毛细血管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发育过程中,有些血管主干在其走行中发出与之平行的侧副管,发自主干不同高度的侧副管彼此间互相吻合,称为侧支吻合。当血管主干阻塞时,正常情况下比较细小的侧副管逐渐增宽、增粗,血流可经过增宽增粗的侧支吻合到达阻塞部位以下的血管主干,使血管受阻区域的血液循环得到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单支与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后远期心功能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方法  115例AMI患者 ,均于发病后 12h内直接行PCI和支架术。根据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 (单支血管组 ) 6 6例和多支血管病变组 (多支血管组 ) 4 9例。询问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史 ,发病后 10d及 9个月行二维心动超声检查 ,随访时记录心脏事件。结果 单支血管组 12例出现梗死前心绞痛 ,多支血管组为 18例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单支血管组PCI后平均左心射血分数(LVEF)为 5 3.0 0 %± 6 .76 % ,多支血管组为 5 2 .18%± 8.5 2 % ;随访时单支血管组平均LVEF为 5 9.10 %±3.2 3% ,多支血管组为 5 8.0 1%± 7.88% ,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值均 >0 .0 5 )。随访时单支血管组心力衰竭6例 ,多支血管组 4例 ;单支血管组心绞痛 3例 ,多支血管组 2例 ;单支血管组恶性心律失常 2例 ,多支血管组 3例 ;单支血管组心源性死亡 2例 ,多支血管组 0 ;单支血管组复合终点事件为 13例 ,多支血管组 9例 ,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值均 >0 .0 5 )。结论 无论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 ,对AMI后梗死相关动脉行直接PCI均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讨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疾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中,抽取25例纳入到讨论中,患者均接受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其特征状况,预测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接受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结果冠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心电图检查其结果显示为:较为常见的为6个导联异常,存在多个导联异常,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aVR导联抬高多导联ECG异常,主要以aVR导联抬高合并异常导联组8个较多,胸导联合并其他导联异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给予心电图进行检查,其结果缺乏特征性,但此检查方式存在无创性,体表ECG检查方式可为三支血管病变判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动脉闭塞时侧支循环建立的级别与脑梗死部位数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有1支以上脑大动脉闭塞。利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比较侧支循环建立的级别与病变部位数量的关系。结果:本研究45支血管闭塞(多支血管闭塞15例)中,前循环闭塞血管23支,后循环闭塞血管22支。本研究Willis动脉环开放17例,其中,单部位脑梗死13例,多部位脑梗死4例;Willis动脉环未开放28例,其中,单部位脑梗死11例,多部位脑梗死17例。结论:有效的侧支循环建立,尤其是Willis动脉环的完整性,对于改善血液供应、减少梗死数量及体积是有利的,表明Willis动脉环的开放可减少梗死数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多支病变介入治疗单纯重建犯罪血管,与多支病变同时重建对病人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11~2005-01,我院心内科连续15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入选,均为冠脉造影多支病变、经过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治疗并获得随访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仅接受犯罪血管重建者与多支病变血管支架植入者分为两组,药物治疗相同,各例定期于心血管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随访期内坚持药物治疗、术中长支架使用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犯罪血管干预组糖尿病患者比例明显高、心电图ST段抬高者明显少;术后LVEF<0.40和血清肌酐升高者比例明显高增高;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血管重建等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均P<0.05);心血管死亡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心血管死亡明显高于多支血管重建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单纯重建犯罪血管者预后较差,非心血管死亡增多,主要为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衰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在拇指再造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再造拇指11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再造拇指外形好,且有良好的感觉、运动功能。结论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操作简便,损伤小,效果好,为拇指再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手部皮肤缺损患者1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神经组和对照组,各57例。桡神经组给予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邻近皮瓣治疗,记录与随访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桡神经组的住院时间、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桡神经组的皮瓣血供质地优良率为98.2 %,高于对照组的86.0 %(P<0.05),桡神经组的静脉危象、瘢痕挛缩、创面坏死、创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5 %,低于对照组的17.5 %(P<0.05);术后随访1年,桡神经组的手部感觉恢复功能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且满意率为100 %,高于对照组的89.5 %(P<0.05)。结论: 相对于邻近皮瓣,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于手部皮肤缺损修复可加快恢复患者的手部感觉功能,提高患者的皮瓣血供、质地优良率和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皮瓣修复2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皮瓣血运、质地良好.结论 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满意,是临床上较理想的选择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显微镜下(放大10倍)解部观察了正中神经腕管段及返支的血供。其来源是掌浅弓、桡动脉、尺动脉、桡动脉掌浅支的分支。并讨论有关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临床中修复桡神经浅支及利用该神经修复其他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对 35例经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解剖观察桡神经浅支的来源、走行 ,营养血管的来源、分布与吻合 ,并测量神经的横径、营养血管外径及长度。结果 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呈节段性或与神经干伴行中分支到神经干 ,在神经上 1 / 3段桡侧返动脉和桡动脉发支率较高。结论 前臂桡神经浅支是带血管蒂游离移植神经的较好供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肘管段尺神经血供,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并防腐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肘管段尺神经的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资料;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置术,测量带血供尺神经所需游离长度及无张力前移距离。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未内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剖动脉和尺侧返动脉背侧支,3条营养血管起始外径分别是1.6±0.4mm、1.2±0.4mm和1.5±0.8mm;与足神经伴行长度分别是15.7±2.1cm、5.0±0.9em和5.9±1.1cm;至肱骨内上髁距离分别是15.0±1.3cm、4.5±1.1cm和5.0±1.2cm。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置术,带血供尺神经所需游离长度为12.6±1.9cm,无张力前移距离为1.8±0.6cm。结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症切实可行,带血供疋神经所需游离长度平均为12.6cm·,无张力前移距离平均为1.8c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逆行前臂桡侧复合蒂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应用逆行前臂桡侧复合蒂筋膜皮瓣29例修复前臂、手部创面,其中以鼻烟壶处为旋转点的皮瓣19例.皮瓣内通常含有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桡动脉穿支等复合组织.吻合皮瓣远端神经的有7例.结果 29例皮瓣中27例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皮瓣一般比较薄.吻合神经的皮瓣经随访恢复了良好的感觉.结论 前臂桡侧复合蒂筋膜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捷.远端蒂皮瓣可以修复包含拇、食、中指远端在内的手部较大面积创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的血管显微解剖学基础;介绍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显微解剖24例新鲜废弃手标本: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显微解剖观察大鱼际区皮肤的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在此基础上临床选择18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病例行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术。结果解剖24例新鲜废弃手标本均发现有拇指桡掌侧指动脉恒定存在。临床选择的18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行转移修复术,转移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拇指对掌、对指功能正常,皮瓣感觉达S3~S4。结论应用带血管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指神经与皮神经显微吻接后感觉功能恢复好,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尺神经及其血供的解剖特点和空间位置关系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为临床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上观察和测量肘部尺神经血供来源以及血管相关数据,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尺神经及其血供的三维重建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尺神经与其供血血管间的三维空间关系。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较好地显示了尺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立体位置关系,可为临床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尺神经血供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22例成人专供研究用的上肢,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察了尺神经营养动脉的数目、长度、口径、起始和分布区域,及其进入神经干的样式等,营养动脉的主要来源动脉是:肱动脉、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的背侧支、尺动脉和骨间前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