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内窥镜在脑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内窥镜手术是近年微创伤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报告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施行脑内窥镜手术40例。包括脑肿瘤切除25例.脑囊肿腺5例.脑内异物除4例.脑脓肿除3例.脉络丛烧灼治疗脑积水2例,脑内寄生虫取出1例。宿变均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其中鞍区18例、大脑半球8例、基底节区6例、侧脑室内5例、小脑半球类3例。手术有效率97.5%(术后1月)。术后无昏迷、偏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本介绍了内窥镜的手术方法,对于如何术中应用激光及防治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施行脑内窥镜手术45例,包括脑肿瘤切除25例,脑囊肿摘除8例,脑内异物摘除6例,脑脓肿摘除3例,脉络丛烧灼治疗脑积水2例,脑内寄生虫取出1例。病变均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术中应用钬激光和Nd:YAG激光效果良好。手术有效率95%(术后1月)。术后无昏迷、偏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减少脑组织损伤、并能在直视下进行手术,临床应用脑内窥镜处理脑深部病变。方法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应用AESCULP及HB-2型神经内窥镜,治疗脑深部病变54例患者;其中包括脑肿瘤切除30例,脑内异物摘除8例,脑囊肿摘除5例,脑脓肿摘除3例,脑内病变活检2例,脉络丛烧灼治疗脑积水2例,脑内血肿清除及取出脑内寄生虫各2例。结果手术有效率96%(术后1个月)。术后无昏迷、偏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脑内窥镜手术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脑内窥镜立体定向手术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施行脑内窥镜手术45例,包括脑肿瘤切除25例,脑囊肿摘除8例,脑内异物摘除6例,脑脓肿瘤除3例,脉络丛烧灼治疗脑积水2例,脑内寄生虫取出1例,病变均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术中应用钬激光和Nd:YAG激光效果良好,手术有效率95%(术后1月)术后无昏迷,偏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脑内窥镜手术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窥镜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病变,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施行脑内窥镜手术50例;其中包括脑瘤切除,异物、囊肿、脓肿或囊虫摘除,脑内病变活检,血肿排空,脉络丛烧灼等手术。术中成功应用了双套管法和钬激光。结果:手术有效率96%(术后1月)。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昏迷、偏瘫、颅内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此方法使以往立体定向穿刺的不可视性,变为可视性操作;扩大了手术范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神经内窥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9,自引:15,他引:104  
目的探讨微侵袭内窥镜神经外科的手术技术方法.方法应用单纯内窥镜手术(EN),内窥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EAM),内窥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ECM),并结合立体定向、激光等技术,治疗各种神经外科疾病84例.其中各类颅内囊肿33例,脑囊虫6例,脑积水16例,颅内肿瘤15例,颅内血肿8例,立体定向和姑息性手术6例.结果对颅内囊肿应用EN治疗21例,ECM10例,EAM2例,其中30例术前症状改善;颅内肿瘤用EN切除1例(1.5cm直径),ECM全切5例,EAM全切9例,其中13例症状缓解,1例无变化;6例脑囊虫均用EN摘除,效果良好,无并发症;其余30例(脑积水、活检、血肿、肿瘤姑息手术)均行EN手术,26例改善症状.84例中有4例出现并发症,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和一过性心肺功能异常.结论 (1)神经内窥镜对颅内囊性病变、脑室内病灶、脑积水、脑囊虫和颅内深在的小病灶有独到的价值.(2)神经内窥镜对显微外科手术有辅助作用,可以提高手术质量.(3)神经内窥镜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术后反应轻,可减少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1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的手术特点、手术指征及并发症等问题,作者总结1115例(10个月~90岁)该类手术的临床经验。主要手术包括:脑肿瘤的内放疗(注入同位素胶体或后装192Ⅰr)、内化疗、内窥镜激光切除、射频热凝治疗、脑内血肿清除、脑深部脓肿排空、脑深部病变活检、脑内核团或传导束毁损、脑深部金属异物摘除、脑移植手术等。本组手术一次定位成功率99.8%,手术总有效率(术后1个月)91.8%。本文认为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疗效可靠、病人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室内病变采用神经内窥镜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对30例脑室内病变进行治疗13例丘脑肿瘤行肿瘤活检、透明隔造瘘及窥镜引导下V-P分流;9例囊性颅咽管瘤行囊液抽吸、囊壁部分切除,其中5例置Ommaya管;4例松果体区肿瘤行肿瘤活检及第三脑室底造瘘术;2例第三脑室内囊肿部分切除;1例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摘除;1例侵及室管膜下的胼胝体肿瘤活检.结果所有患者均明确病理,随访3~35个月,27例有效,3例死于肿瘤扩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的脑室内病变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脑小脑角区胆脂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脑小脑角区胆脂瘤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桥脑小脑角区胆脂瘤20例,均采用乙状窦后入路。结果:显微镜下手术后应用0°、30°内窥镜观察,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残留。神经内窥镜辅助下继续行残余肿瘤切除,全切18例,次全切2例。术后无死亡及无菌性脑膜炎表现。术后3个月,随访16例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的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脑小脑角区胆脂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对脑干及颅神经的牵拉和对重要血管的损伤,降低手术危险性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实质型囊性囊虫病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实质型囊性囊虫病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病灶内有头节的患者头节均被摘除,9例患者囊壁全部摘除,2例患者囊壁大部分摘除,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脑囊虫.随访3个月-6年,有癫痫的6例患者术后癫痫均控制良好,术前有颅高压的5例患者术后症状立即明显改善,术前有肌力障碍的2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肌力均恢复正常,有共济失调症的1例患者该症状亦明显减轻.失访1例.结论 脑实质型囊性囊虫病误诊率较高,但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5例脑胶质瘤内窥镜外科并辅以后装机放射治疗.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8岁.4例为位于脑功能区皮质下,1例位于丘脑区.随访时间为3~7个月.近期效果满意,无手术并发症.本方法主要是抽吸囊液迅速减压,取活检明确病理学诊断,为进一步治疗制定计划.适于脑功能区皮质下或深部囊性病变治疗,手术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CT立体定向辅助内窥镜技术治疗颅内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辅助内窥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收住院并行CT辅助内窥镜立体定向术的24例病例,颅内病变活检8例、脑肿瘤切除6例、脑囊虫取出4例、囊性颅咽管瘤Ommaya管置入2例、脑内异物取出2例、蛛网膜囊肿造瘘2例。结果本组均顺利达到手术目的,无术后昏迷、偏瘫、感染、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窥镜立体定向术将立体定向术的准确定位功能和神经内镜术在直视下操作的优点相结合,扩大了手术范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在脑室系统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脑室系统病变,包括12例实质性肿瘤、10例梗阻性脑积水、8例囊性病变患者用神经导航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导航引导内镜,按投射轨迹、靶点进行穿刺、活检或肿瘤切除。结果全部病例均能顺利、准确进行手术操作。2例囊性肿瘤和3例实质性肿瘤全切除,8例实质性肿瘤行活检和第三脑室底造瘘,6例囊性病变行造瘘和囊壁部分切除,1例实质性肿瘤行透明隔造瘘和肿瘤部分切除,10例脑积水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的内镜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脑组织的创伤,明显提高了神经内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腩十海绵状血管瘤的时机、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10例脑干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及MRI检查.海绵状血管瘤位丁中脑1例、桥脑7例、延髓2例.采用颞下入路切除中脑海绵状血管瘤1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腑海绵状血管瘤3例;枕下中线经第四脑室入路切除延髓海绵状血管瘤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4例.采用GOS分级对于术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显微镜下将肿瘤全切,无手术死亡.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3个月GOS分级:Ⅴ级5例,Ⅳ级5例;术后1年GOS分级:Ⅴ级8例,Ⅳ级2例.无再出血者.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脑干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筷子技术"在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采用"筷子技术"进行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切除的62例鞍区或鞍旁病变的临床资料。经鼻蝶入路43例,经鼻蝶扩大入路16例,经鼻经翼突入路1例,经鼻咽至齿状突入路1例,经鼻泪前隐窝入路1例。结果 62例中,垂体腺瘤46例,Rathke囊肿5例,颅咽管瘤4例,斜坡脑膜瘤2例,空泡蝶鞍1例,炎性肉芽肿1例,翼腭窝及海绵窦旁腺样囊性癌1例,颞下窝神经鞘瘤1例,脊髓空洞合并齿状突畸形1例;病灶全切除53例,次全切除9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4例、垂体功能低下9例、电解质紊乱17例、尿崩症11例。术后随访2~22个月,平均(12±6.2)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结论在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中,应用"筷子"技术可以满意完成经筛、经蝶、经翼突、经泪前隐窝等多种入路操作,有效缓解了传统经鼻手术时主刀与助手间的不契合问题,改良术中体验,提升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脑深部病变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深部病变切除手术62例,使用多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护仪,实施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皮质脑电图和直接皮质电刺激等,术中应用B超或无框架导航技术定位病变,尽可能全切病变。结果病灶全切除40例,次全切除22例。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短暂加重6例,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术后神经功能立即改善45例,无明显变化11例。术后病理:海绵状血管瘤15例,脑脓肿5例,胶质瘤28例,脑寄生虫5例,脑膜瘤5例,其他4例。随访0.5~6年,平均3年,全切除病例均未见复发,次全切病例未见进展。结论使用多种神经电生理监护手段可大幅增加脑深部病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脑干病变的立体定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计算机体层摄影(CT)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法在治疗脑干病变中的意义。方法:29例病人(脑干肿瘤24例,脑干出血5例),男14例,女15例,平均年龄38岁。采用CT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法(为Leksell立体定向仪)。治疗种类包括脑干病变的活检、间质内放疗、后装置管放疗及血肿排空术。结果:29例病人均一次穿刺成功,术中无一例死亡。6个月后统计的治疗有效率:好转89%,恶化5.5%,死亡5.5%,主要并发症有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四肢抽搐、外展神经麻痹等。结论:CT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法在治疗脑干病变中具有损伤小(不开颅),适应范围广,疗效好,致残、致死率比开颅术低,并发症、后遗症少,以及简便安全等微侵袭的特点。同时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鼻内镜颅底病变的外科手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海绵窦、斜坡及岩斜区病变的可行性和手术技术。方法对海绵窦、岩斜坡、斜坡区及鼻窦病变侵犯颞下窝的10例病人采用内镜行经鼻手术切除或活检。结果6例肿瘤全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海绵窦及岩斜坡各1例病变活检获得明确诊断。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3例脑脊液鼻漏,其中2例保守治疗治愈,1例2次经鼻内镜手术修补成功。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结论经鼻内镜颅底手术是一种安全的、可供选择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