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简称甲减性心脏病)报道不少,但由于甲状腺机能减退(以下简称甲减)起病隐匿、缓慢,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有些病人往往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而掩盖了甲减的基本临床表现,故易漏诊、误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内科自1998年1月~2003年3月间,门诊及住院的23例甲减性心脏病误诊为冠心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石平 《陕西医学杂志》1995,24(5):265-267
报告了50岁以上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28例的临床特点,分析了误诊原因。讨论了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理、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与冠心病的关系。并就其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误诊情况及原因,提出减少误诊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50例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的疾病和原因。结果: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结核性心包炎、抑郁症及痴呆症。误诊主要原因主要是:老年人就诊首发症状为心脏病的症状且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多样化;缺乏对老年人心电图改变的正确认识。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缺乏对该病的鉴别意识。结论: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的首诊症状表现多样,低代谢症候群不明显,常常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系统问诊、查体、综合分析病情、及时检测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 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2例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坚持正规治疗,病情控制良好;2例因长期误诊、病情严重或停用甲状腺制剂,病情无缓解。结论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及早诊断很重要;使用甲状腺剂治疗应小量开始,逐渐加量,适量维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简称甲减性心脏病)误诊的原因,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2例原发成人甲减性心脏病误诊为其他心脏病做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原发性成人甲减性心脏病临床甲减症状常不典型,而心血管症状、体征多明显,更易误诊、漏诊。结论:临床上对心血管病患者尤其合并一些非特异性关头,按心脏病治疗效果不佳,应考虑到甲减性心脏病的可能,及时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减少对甲减性心脏病的漏诊和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24例以心血管系统表现就诊的甲减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 24例患者甲减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阳性结果,同时有下肢浮肿、心脏增大和/或心包积液、心功能减退,治疗上用左旋甲状腺素片(优甲乐)替代治疗有效.结论 甲减性心脏病的起病比较隐匿,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可循,容易误诊、漏诊,因此对于心包积液、心衰等症状来就诊的患者需考虑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晚期表现,及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徐辉燕 《实用全科医学》2010,8(7):869-869,884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临床诊治,提高防范意识,探讨容易发生误诊的因素。方法对3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表现、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甲亢性心脏病的误诊率为16.7%。经抗甲亢和对症治疗后,甲亢性心脏病治愈22例,临床好转7例,死亡1例。结论年轻和早期甲亢性心脏病的患者,经适当治疗后能完全治愈,年老及病程长者预后不良。早期诊断、避免误诊、合理治疗是甲亢性心脏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通过对2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病例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性麻痹的临床特点。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甲亢症状有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漏误诊,但确诊后及时治疗预后较好。结论:甲状腺亢进性周期性麻痹并非少见,但临床表现多样,故对原因不明的四肢麻痹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必要时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防漏误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该院16年来在收治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中的误诊情况。误诊病种达20多种,其中以冠心病最多,其次是贫血性心脏病。作者通过典型病例的分析,总结了误诊教训,指出了鉴别诊断的方法,认为提高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警惕性,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减退非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其引起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或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引起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较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致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了探讨,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致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应以积极改善甲状腺功能为主,并动态观察心律,可取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PH)是由脾静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却是门静脉高压症中唯一可以治愈的类型。胰源性疾病是RPH最常见的病因,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是其临床特征。对于肝功能正常及不明原因脾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应考虑RPH的可能。RPH临床表现较为隐匿,与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症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对该疾病认识不足,临床易误诊。原发疾病多样性造成RPH临床表现多样化,使疾病诊断复杂化,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可选择辅助检查加以诊断。疾病诊断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同时遵循个体化原则。RPH的预后主要与原发疾病相关,良性病变预后好,恶性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使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胃肠部肿瘤疾病的临床效果以及诊治过程,从而完善胃肠道肿瘤的救治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名患有胃肠道肿瘤并且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跟踪式随访,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如下:患者接收入院,进行诊断和检测,解读检测结果,明确病患肿瘤发生位置、肿瘤大小及肿瘤形态,进而明确肿瘤性质,通过主治医师研讨确定治疗方案,明确手术目的,做好预后、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结果治疗结果显示:120名患者中41人通过一次手术治疗将肿瘤病变完全摘除,术后未复发,肿瘤病症完全消失;55人手术后病情出现好转,但肿瘤病理表现并未完全消除,需后续临床干预性治疗,以逐步消除症状;18人出现病情反复,需进行二次手术治疗,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伤口恢复较快;另外有6名患者手术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手术摘除肿瘤的临床治疗方式相比其他治疗方式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明显、起效快、患者痛苦小、预后理想、患者恢复情况较好、患者死亡率低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胃肠部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误诊原因,为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漏诊率. 方法 以该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临床随访资料齐全的6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误诊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特征,针对每种误诊情况整理资料并讨论其误诊原因. 结果 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判断,对心脏疾病、、血液病、贫血、肾病、以及精神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总误诊率为33.87%,其中心脏疾病最高,为8例,12.90%. 经过治疗及转归,除1例因纠正低鈉血症并发髓鞘中央溶解症外,其余预后良好. 结论 临床上甲减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应深入识别甲减各种不典型表现,配合检查,综合分析诊断,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赵文玲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2):1443-1444
目的 提高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率,以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9例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临床表现、高危因素、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结果 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此外还有胸痛、咯血、惊恐、昏厥等症状;高危因素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吸烟、心脏病等;临床诊断方法主要是CT肺动脉造影,临床治疗主要是抗凝治疗.结论 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CT肺动脉造影可作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对于提高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VLCAD)缺乏症是一种长链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有明显异质性,新生儿到成年均可发病,以心脏、肝脏、骨骼肌及脑损害为主。其中,心肌病型较为凶险,病死率高;肝病型和肌病型预后相对较好,但具有潜在致死性;反复发作的低血糖、能量代谢障碍、肝功能损害、心肌病或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新生儿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及早诊治者预后良好。本共识旨在规范VLCAD缺乏症的筛查、诊断及治疗管理,以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死亡和残障。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变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临床变迁的趋势,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近5年确诊的IE99例(A组)与10年前的34例(B组)临床资料。结果近5年IE(A组)的基础疾病种类增加。无明确心脏病发生IE的患者增加,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较过去减少;临床表现以发热、贫血等非特征性表现为主;超声检出赘生物检出率显著提高;IE手术治疗的比例增加,病死率下降。结论IE发生的基础疾病较过去的种类增加,无基础心脏病者增加;IE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强调UCG诊断,与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刘洪军  李堂 《安徽医学》2008,29(1):23-25
目的探讨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的病因、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特征,提高对儿童SNL的认识,减少误诊,合理治疗。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回顾分析13例SN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例患儿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SNL,以学龄期儿童为主,中位年龄10.3岁,男女之比约为2.3∶1;临床特征表现为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82%),可伴有肝或脾轻度肿大(30%);急性期多有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免疫学检查:T细胞亚群测定显示CD4+/CD8+降低(63%);病理特点为淋巴结广泛的凝固性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复发1例,其余病儿预后良好。结论对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大的学龄患儿,除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外,应早期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SNL可能与病毒感染或变态反应有关,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病程多呈自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亦有复发,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该院1996年-2004年7月收治的12例胰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腰背痛.内外分泌功能障碍。B超、CT为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该组病例中有9例行手术治疗,行胰管切开取石、尾部囊肿穿刺针吸术1例。行姑息性胆肠内引流2例,其中1例加做胆囊切除。结论B超、CT为重要的诊断手段;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为胰石症的主要手术方式,强调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结肠炎7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2005年12月78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下腹痛和便血。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糜烂、坏死及溃疡。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表现,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对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且伴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应考虑有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病变转归与发病年龄、病变程度及病程长短、伴随的基础疾病以及有无并发症可能相关。内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浩  严激  徐健  范西真  刘伏元  孙贤林 《安徽医学》2009,30(11):1297-1299
目的探讨心室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5月明确诊断为NVM的1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全胸片、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结果心功能不全者13例,其中伴有心律失常7例,未有栓塞病例。结论心室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栓塞。心室肌致密化不全总体预后差,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预防并发症及对症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