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的变化,证实血清总胆红素(TBil)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 126例日龄2~7 d新生儿分为三组:高胆甲组(205μmol/L相似文献   

2.
219例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早期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值,探索其与汉族的异同。方法:①用微量胆红素法测定219例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1~7天)血清胆红素,将其按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正常组和高胆组,比较两组间各种围产因素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②用同样方法测定280例汉族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将壮族、汉族新生儿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清胆红素。结果:①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第4天达到高峰,平均峰值为(188.29±35.87)μmol/L,≥220.5μmol/L者占22.83%,峰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为258.60μmol/L。男女性别两者比较:第1、2、3、7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5、6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壮族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平均峰值略高于汉族,但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围产期因素中,壮族正常组与高胆组的比较:高胆组的母亲孕周小于正常组(P<0.01),婴儿出生体重、母亲年龄、母亲孕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及峰值与汉族基本相同,亦与国内报道相似。监测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早期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可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间胆红素血症 (简称高胆 )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该院新生儿病房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392例高胆病例按其病因分成五组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2例中高胆的病因依次为不明原因 136例 ,占34.6 9% ,围产因素 88例 ,占 2 2 .4 5 %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75例 ,占 19.13% ,感染性黄疸 5 5例 ,占 14 .0 3% ,母乳性黄疸 38例 ,占 9.6 9%。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黄疸出现时间最早 (P<0 .0 0 0 5 ) ,而黄疸消退时间最晚 (P<0 .0 0 0 5 )。母乳性黄疸总胆红素值较其他各组有差异 (P<0 .0 0 0 5 )。结论 :除不明原因的高胆外 ,围产因素是高胆的主要原因。不同原因的高胆的临床特点不同 ,应熟练掌握其特点 ,早诊断、早治疗 ,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五组胆红素均值均高于胆红素脑病的临界值 ,建议修改高胆的诊断和干预标准  相似文献   

4.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ABO血型不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426例ABO血型不合的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及发生高胆后的新生儿进行免疫溶血性疾病(HDN)血清学检验,并对发生了高胆的新生儿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高峰时间、消退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1)在426例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共发生新生儿高胆68例(15.96%).(2)68例新生儿高胆HDN血清学检验结果,抗体释放、改良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游离抗体试验(IAT)三者阳性41例(60.29%),全部病例抗体释放阳性.(3)新生儿高胆发生时间1~2 d 48例(70.59%);黄疸消退时间≥2d而<3 d30例(44.12%),≥3d而<4 d 20例(29.41%).胆红素>342μmol/L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在5~7d,极显著高于胆红素≤342 μmol/L的新生儿(X2=68.00,P<0.01).结论 (1)426例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为15.96%.(2)抗体释放、DAT、IAT三者阳性发病率最高;抗体释放阳性是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最重要的依据.(3)发生新生儿高胆的高峰期在出生后2d内,消退时间绝大部分在5 d内.(4)黄疸程度越重,消退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主要原因,为临床高胆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13例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病因分析,对未愈病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地区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以感染性黄疸居首位,其后依次为ABO溶血,母乳性黄疽,窒息并HIE,头颅血肿,部分患儿病因不明。治愈205例,未愈8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加强宣教,使人们对高胆红素血症有足够认识,早发现和治疗,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积极防治感染可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产科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6.
18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早期血清胆红素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 180例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早期血清胆红素监测 ,计算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现行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的比例 ,围产因素对正常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 方法 生后第 1d起每天记录胎龄、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情况、红细胞压积 (PCV)、出生体重及住院期间每天的体重 ,并在每天同一时间分别取微量血测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至生后第 14d。从低胆红素 (≤ 2 2 0 .5 μmol/L)样本中随机抽取相同例数作为对照组。 结果  ( 1)本次监测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 2~ 3d开始出现黄疸 ,第 5d达高峰 ,血清胆红素平均值为 ( 190 .1±45 ) μmol/L ,峰值 >2 2 0 .5 μmol/L者占 2 8.3 %。 ( 2 )在围产因素中 ,新生儿早期血胆红素水平与胎龄、出生 1~ 3d的生理性体重下降、红细胞压积水平P值均 <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结论 正常足月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与国内外其它报道相似 ,但平均峰值高于既往报道的局部人群的峰值。血清胆红素峰值超过 2 2 0 .5 μmol/L者占 2 8.3 % ,提示正常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及干预标准应高于现行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脐血胆红素浓度测定和经皮测胆红素早期预测和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方法:采集408例足月新生儿脐静脉血检测总胆红素浓度,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动态监测生后3天内新生儿的TCB值,与其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组的脐血总胆红素平均浓度为41.61μmol/L。高胆发生率随脐血总胆红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浓度≤50μmol/L时高胆阳性预测值均较低,≥50.1μmol/L时高胆发生率最高(62.07%),其阳性预测值(62.07%)、阴性预测值(81%)和特异度(96.54%)均优于其他各组,但其敏感度仅为20%。高胆组TCB日均值在生后24 h、48 h、72 h分别为13.65、17.19、19.54,TCB日均差值72~24 h(3~1天)、72~48 h(3~2天)、48~24 h TCB(2~1天)分别为5.98、2.5、3.52,均高于非高胆组(P<0.01)。结论:脐血总胆红素浓度测定可早期预测高胆的发生,但敏感度低,结合动态监测TCB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高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远期预后的高危因素 ,及急性期临床表现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6 3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342 μmol/L的高胆红素儿 ,分别在 6、 12个月 ,应用InfantsMotorScreen (IMS)和婴幼儿应物、应人和言语能发育的“里程碑”进行监测。结果 :6 3例中 6个月 10例、 12个月 5例 (其中脑性瘫痪 3例 )生长发育异常 ,无死亡。同正常组比较 ,12个月早期高胆儿的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正常儿 (P <0 0 5 ) ,以早期新生儿因感染所致者发育水平较低 (P <0 0 1)。结论 :黄疸原因、新生儿日龄是影响高胆儿远期预后的重要参数 ;急性期拥抱反射等 5项临床表现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动态观察对脑性瘫痪的预测价值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蓝光加金双歧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将19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8例,对照组98例,两组在性别、日龄、体重、黄疸病因及程度方面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使用肝酶诱导剂、白蛋白、茵枝黄及蓝光连续照射治疗、口服金双歧治疗.观察组使用肝酶诱导剂、白蛋白、茵枝黄及蓝光间断照射治疗、口服金双歧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24h后胆红素值(258.6±35.6)μmol/L,48h为(212.5±35.6)μmol/L,72h为(192.8±34.1)μmol/L,黄疸消退情况:平均每2.9d降至标准以下.与对照组相比较,24、48、72h胆红素值及退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t=2.69,3.73,2.71,5.94;t<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加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窒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 154名足月窒息新生儿和87名正常新生儿生后第1、2、3天监测血清胆红素及对有皮肤黄染的新生儿追踪监测。结果 轻度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2、3天平均血清胆红素浓度为(49.7±11.l)μmol/L、(84.6±13.8)μmol/L和(152.6±15.3)μmol/L,重度窒息儿为(64.3±12.2)μmol/L、(10.3±13.3)μmol/L和(13.2±14.2)μmol/L,正常新生儿为(80.1±13.6)μmol/L、(126.3±16.2)μmol/L和(17.9±11.4)μmol/L,重度窒息组新生儿生后第1、2天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轻度窒息组,而第3天低于轻度窒息组,2组血清胆红素均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总胆汁酸 ( TBA)的变化。方法 :将 15 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病因分成溶血性、感染性和母乳性 ;按胎龄分成早产儿和足月儿 ,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并比较 TBA值。结果 :感染性 TBA值( 38.4± 8.9μmol/ L )较溶血性 TBA值 ( 19.2± 9.6μmol/ L )及母乳性 TBA值 ( 18.8± 6 .4μmol/ L )高 ,经方差分析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早产儿 TBA值 ( 2 5 .0± 3.5μmol/ L )较足月儿 TBA值 ( 18.0± 10 .2μmol/ L )明显增高 ( P<0 .0 1) ;治疗后 TBA值( 15 .6± 9.6μmol/ L )较治疗前 TBA值 ( 2 1.5± 6 .9μmol/ L )明显降低 ( P<0 .0 1)。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 TBA值增高 ,尤以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为著。 TBA是监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肝胆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正>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正常成人血清胆红素低于17μmol/L(1 mg/dl),当超过34μmol/L(2 mg/dl)即可出现黄疸。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当血清胆红素超过85μmol/L(5 mg/dl),则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发生死亡[1]。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相似文献   

13.
陈哲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49-3951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中黄疸发生情况及窒息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以110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重度窒息组42例,轻度窒息组68例,101例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黄疸发生及治疗情况,研究窒息程度与黄疸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黄疸发生率分别为31.7%、17.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05.7 μmol/L、131.2 μmol/L、43.2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窒息组黄疸发生率、血清胆红素水平较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r=-7.228,P<0.05),窒息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较长.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偏低与胆红素消耗有关,对于窒息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应结合临床综合考虑,做出正确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行为及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将40例高胆红素血症(NHB)新生儿分为NHBⅠ组(220.5~256.5μmol/L)、NHBⅡ组(256.5~342μmol/L)和NHBⅢ组(>342μmol/L)。同期出生的26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分别于生后2~5天、12~15天、26~28天进行评分,并在生后6个月、1岁时采用智力发育量表(CDCC)测定其智力发育。结果:观察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因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黄疸的2~5天内NBN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病因及不同程度的高胆红素血症均能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和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5.
王兰英 《职业与健康》2000,16(9):124-124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巩膜、皮肤、粘膜黄染,为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包括生理性、病理性两种,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较复杂,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足月儿血中总胆红素>205μmol/L,早产儿>256μmol/L,称高胆红素血症,多为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目前仍首选光疗,我们对收治的3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兰光照射,观察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 1997~1999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34例,其中足月儿23例,早产儿11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入院后均测总胆红  相似文献   

16.
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时期较常见 ,其病因复杂而特殊 ,如不及时治疗及处理 ,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核黄症 )。常导致严重的后遗症或死亡 ,目前常采取综合治疗 ,包括药物 ,光疗、换血疗法 ,而光疗者必须实施专人守护。现将我科近几年来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82例在蓝光照射治疗时的监护工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我科于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2月共收治新生儿黄疸 2 18例 ,其中ABO血型不合溶血 3 8例 ,Rh血型不合溶血 2例 ,母乳性黄疸 46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黄疸 96例 ,败血症 3 6例。 4例核黄症者胆红素为 85 3 5 μmol/L ,未结合胆红素…  相似文献   

17.
广西壮汉族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确定广西壮汉族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1~7天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值,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方法:①用微量法测定广西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7天血清胆红素,分别记录其测定值。②应用生化法与微量法相结合方法,即用静脉生化法与微量法同步测定72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用微量法测定值代入生化法与微量法测定值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获取胆红素校正值。结果:①正常足月新生儿1~7天血清胆红素分别为(72.17±14.39)μmol/L、(128.93±28.92)μmol/L、(174.69±33.07)μmol/L、(186.46±34.23)μmol/L、(174.25±37.60)μmol/L、(154.49±42.76)μmol/L、(141.41±44.97)μmol/L,平均峰值(186.46±34.23)μmol/L。②壮族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平均峰值比汉族略高,壮汉两族1~7天血清胆红素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微量法与静脉生化法胆红素测定值有高度的相关性,两法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的胆红素值与静脉生化法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地区壮汉族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生后1~7天血清胆红素动态变化值,为临床对新生儿黄疸的合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生化法与微量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血清胆红素准确、便捷,是一种动态监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基因突变及临床疾病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形成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病房住院的出生14 d之内的足月和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峰值达342μmol/L以上,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非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80%以上的患儿97例为重症高胆红素组;选择足月和早产儿生后14 d之内血清胆红素峰值小于342 μmol/L,分别大于220.5 μmol/L和256.5 μmol/L的患儿105例为非重症高胆红素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早产者占16.4%:UGT1A1和OATP2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56.7%和50.5%.非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早产者占4.7%;UGT1A1和OATP2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30.3%和2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GT1A1、OATP2基因突变因素是引起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 结论 UGT1A1和OATP2基因突变可能是临床引起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故对临床原因不明高胆要加强UGT1 A1和OATP2基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周斌  王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151-515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产科原因。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4年12月在产科出生的新生婴儿2170例,新生儿高胆624例,按其原因分成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4例高胆的原因:剖宫产368例,发生率36.90%。阴道分娩256例,发生率21.80%。剖宫产组黄疸出现时间(2.52±1.04)天,高峰时间(4.49±1.32)天,胆红素峰值(272.60±30.40)μmol/L。阴道分娩组黄疸出现时间(2.53±1.05)天,高峰时间(4.63±1.38)天,胆红素峰值(268.90±32.5)μmol/L。两组黄疸出现时间及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平均胆红素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第二产程延长、新生儿窒息可能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的围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孔凡玲 《职业与健康》2003,19(9):183-184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 ,其发生有增多趋势 ,有学者分析可能与剖宫产增多有关。蓝光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辅助疗法 ,能迅速降低血中间接胆红素含量 ,从而阻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我们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采用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 98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8例中男 5 2例 ,女 46例 ,体重≥ 2 5 0 0g 89例 ,低体重儿 9例。入院时血清间接胆红素均 >2 0 5 μmol/L ,其中 >3 42 μmol/L者 3 2例。新生儿溶血症 14例 ,核黄疸 7例 ,死亡 4例 ,脑瘫 1例。均予以药物治疗 (供给白蛋白 ,纠正酸中毒、肝酶诱导剂、中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