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99例IPF患中24例死亡患临床特点、血气分析、肺功能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4例死亡患缓解组年龄显偏大、肺功能损害更严重。24例均匀并肺部感染,其中8例死于冠心病、2例死于猝死、1例死于肺栓塞、1例死于气胸(纵隔气肿)。结论:虽然肺功能损害严重提示预后不良,但IPF患死亡原因大部分并非死于IPF本身,而是死于其合并症如感染,尤其是长期应激素合并二重感染,以及合并心脏病、肺栓塞、气胸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10例患者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螺旋CT、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和盲检病理均发现有不同程度损害,经治疗,临床症状减轻4例,病情加重2例;5例患者定期随访,2例患者病情稳定,3例患者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结论 IPF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合并肺气肿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是否存在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0年10月40例IPF合并肺气肿的患者和40例单纯IP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两组患者均予以呼吸科常规对症支持治疗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包括肺活量(VC)、肺总量(TLC)、第...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可能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方法: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7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出院后3个月按GOS评分显示,恢复良好38例,中度残疾19例,重度残疾8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7例.死亡的7例患者中,4例因严重的颅内高压无法控制致脑干继发损害严重,脑干功能衰竭死亡,2例死于肺功能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预后较差,需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仔细观察病情,并及时行CT复查,尽早确诊并进行及时的早期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王建民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321-1322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螺旋CT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IPF患者的螺旋CT征象和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17例对兴趣区追加高分辨率CT扫描。所有病例均于CT检查前后5d内行肺功能检查。观察IPF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和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评价CT征象与肺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45例IPF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轻度受损8例,均有磨玻璃样密度影;中度受损12例,均有网格影和小叶间隔增厚。重度受损25例,均有蜂窝肺,其中7例表现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肺功能重度受损的患者有阻塞性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结论:螺旋CT能准确反应IPF的病理变化,IPF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受损与螺旋CT征象存在相关性。两者相结合有助于IPF的诊断和预测IPF的进展,预后以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 .结果 10例患者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螺旋CT、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和盲检病理均有不同程度损伤,经治疗临床症状减轻4例,病情加重2例;5例患者定期随访,2例患者病情稳定,3例患者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结论 IPF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8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该院1991年至2006年间收治的28例IPF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干咳、Velcro罗音和杵状指为突出表现,胸片/胸部CT显示双下肺外带弥漫网状结节影,肺功能呈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障碍,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I型呼吸衰竭。1例为IPF合并肺癌。71.4%的患者经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研究期内7例死亡,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结论IPF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等特征性表现,并除外其他间质性肺病,不典型病例确诊还需肺活检。激素治疗对部分病例有效。IPF合并肺癌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治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7例胸腹联合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15例,开放伤2例,均合并血和(或)气胸,合并休克12例。结果:均急诊手术治疗,其中经腹手术9例,经胸手术5例,先剖腹后剖胸3例。17例中治愈15例、死亡2例,术后住院2~38天,平均23.5天,并发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4例、切口感染3例、ARDS2例,1例死于严重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胸腹联合伤应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抗休克同时急诊手术治疗,纠正胸伤后生理紊乱,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螺旋CT表现特征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螺旋CT表现特征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2例IPF患者行螺旋CT检查,其中17例对兴趣区追加高分辨率CT扫描。所有病例均于CT检查前后5d内行肺功能检查。观察IPF的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评价CT表现特征与肺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32例IPF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轻度受损5例,其中4例(80%)有磨玻璃样密度影;中度受损11例中,小叶间隔增厚11例(100%),小叶内间质增厚9例(82%),小叶结构变形11例(100%)和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0例(91%);重度受损16例中,蜂窝肺16例(100%)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9例(55%)。肺功能重度受损的患者有阻塞性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结论 螺旋CT能准确反应IPF的病理变化,IPF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受损与螺旋CT征象存在相关性。两者相结合有助于预测IPF的进展、预后以及疗效反应。  相似文献   

10.
夏先进  刘晓林  陈瑜  任正成 《重庆医学》2011,40(15):1494-1495,1498
目的探讨闭合性严重胸外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总结1990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273例闭合性严重胸外伤患者,对其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255例,死亡18例。其中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5例,张力性气胸1例,死于多发伤、全身感染等多系统功能衰竭7例。结论闭合性严重胸外伤患者早期诊断,积极救治和及时处理合并伤,是降低死亡率和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肺部感染时抗菌药物的选择及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32例IPF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体52株,革兰阴性菌31株(为59.7%),其中9株对三代头孢等抗菌药物耐药;真菌9株(为17.2%)。大多数IP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抗菌治疗后肺部感染得到控制,93.0%的患者的病原体得以清除,3例死亡。结论IPF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多为革兰阴性菌,多需三代头孢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及碳青霉烯类等药物来治疗,以期延缓病情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何梦龙  戴志强  梁锦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403-1404,1409
目的:探讨老年肺部感染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内科,年龄≥65岁的老年肺部感染并发急性损伤15例患者,观察死亡组与生存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红蛋白、血钾的差异性。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入院时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急性肾损伤治疗结果显示死亡组与生存组血肌酐、血红蛋白、血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尿常规、血红蛋白、血钾、肾功能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积极处理,血红蛋白、血钾、血肌酐均为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孙红 《当代医学》2011,17(24):6-7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发病、发展、治疗及转归。方法对2001~2010年收治的106例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X线特点、治疗与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由于患者基础肺功能状态不良,发病时呼吸困难等症状较重,且常常与气胸的程度不成比例,67例伴严重呼吸困难,其中14例肺压缩面积〈20%。而因合并有肺结核、肺气肿、肺大疱、积液、感染等原因,33例体征不典型,部分患者X线胸片不易发现,6例患者通过CT检查确诊局限性气胸。病情发展快,有时很快危及生命,但积极治疗愈后较好,治愈率97.1%。复发率高,治疗疗程长,肺复张时间平均23d,最长47d。部分患者需要长期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吸引、胸腔注入粘合剂、胸腔镜或手术修补等治疗。结论肺结核因结核病灶及结核病引起的肺气肿、肺大疱等原因易并发自发性气胸,而且临床症状重、疗程长,需积极给予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肺动脉栓塞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症(PTE)的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治疗的12例肺动脉不同来源的栓子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慢性PTE 9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急性PTE 1例;肺动脉瘤性栓塞2例,术中死亡1例.除2例术中死亡外,其他患者术后近期恢复良好,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对于各种肺动脉栓塞患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及时防治术中和术后的肺再灌注损伤和肺动脉高压,防止再栓塞,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为加强多器官功能的保护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232例,按呼吸衰竭的程度分为重症组154例和危重组78例,对两组进行各器官功能障碍的比较性研究。结果:重症组预后良好,随着呼吸衰竭与右心衰竭的纠正,受损器官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危重组病死率70.5%。器官损伤数目越多,预后越差。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危险性与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及呼吸道感染有关。救治必须着眼全局,积极抗感染,纠正呼吸衰竭,可降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营养不良患儿多系统损害的临床资料,探讨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对80例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多系统损害情况。结果80例患儿均出现营养不良性系列疾病,包括腹泻、肺炎、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损害,免疫功能低下,精神神经发育落后等,其中同时出现2个系统损害42例,3个系统以上损害33例。因喂养不当引起者67例。结论营养不良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引起一系列疾病,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除合理喂养外,还应注意在加强营养治疗同时保护各系统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17.
肺栓塞症382例尸检材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382例肺栓塞症的尸检材料。男性194人,女性188人;年龄在14岁至9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岁。肺栓塞最多继发于恶性肿瘤(39.8%)、肺动脉粥样硬化症(14.1%)、深部静脉血栓形成(11.5%)、心肌梗死(11.0%)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9.9%)等疾患。血栓栓塞是肺栓塞最常见的发病原因,肺栓塞见于心、肺和血管疾患者占全部病例数的54.1%。本组382例中,临床表现为猝死32例(占8.4%),合并肺梗死237例(占62.1%),患者死亡前临床诊断为肺栓塞者114例(占29.8%)。文中对肺栓塞症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高芬 《青海医学院学报》1998,19(2):21-21,23
测定了2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和24例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SPF)患者的肺功能的5项指标,结果显示:IPF组肺总量,用力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较SPF组下降显著(P〈0.01),一秒率显著升高,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SPF组由于小气道病发生率较高,一秒率较IPF组明显降低(P〈0.01)56%的病人表现为混和性通气障碍,另因SPF组病变范围较局限,肺功能改变较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清除率对肺部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因肺部感染导致脓毒症者123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的0、24、48、72 h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标本PCT,根据统计数据结果计算入院后第24、48、72 h的PCT清除率。根据患者出ICU时状态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分析PCT和PCT清除率之间的差异性,绘制ROC曲线,分析PCT清除率对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74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生存组),占60.2%,49例死亡(死亡组),占39.8 %。两组之间0、24 h PCT无统计学差异(P>0.05),48、72 h生存组低于死亡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生存组与死亡组相比, PCT清除率24、48、72 h PCT清除率均高于死亡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72 h PCT清除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0.688~0.87),可以作为预后判断指标。结论:在肺部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患者死亡率与PCT水平升高有关,且72 h PCT清除率对预后评估有明显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