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一步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1996-1997年收住院诊治的300例小和支原体肺炎的临床、X线进行总线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肺部体征轻微,与X线胸部阴影显著表现不相符。病程1周左右支原体-PCR均为阳性,血清冷凝以应90%阳性。临床应用红霉素治疗有显著疗效。其胸部X线表现为:肺间质浸润病变90例(30%,小叶实质浸润性病变57例(占19%),节段实质浸润性病变153例(占5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我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116例X线胸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间质浸润51例,表现为肺纹理增厚、增多、模糊或呈网点状阴影。②节段或大叶型实质浸润42例。③小斑片或扇形浸润型23例,病变自肺门向肺野外呈扇形分布,并发肺门淋巴结肿大7例。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呈多样性表现,易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相混淆,认真分析X线征象,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能够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数字X线影像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收治的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A组,同时选取5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作为B组,两组均行胸部数字X线影像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A组中出现节段性实变13例(26.0%)、小叶性实质浸润12例(24.0%)、间质性改变25例(50.0%),而B组中出现节段性实变4例(8.0%)、小叶性实质浸润17例(34.0%)、间质性改变29例(58.0%),A组节段性实变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小叶性实质浸润、间质性改变的发生概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可见节段性阴影或大叶性实变阴影13例(26.0%),小叶实质浸润12例(24.0%),间质性改变25例(50.0%),淋巴结肿大1例(2.0%),胸腔积液3例(6.0%)。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中,节段性实变的发生概率高于病毒性肺炎,临床诊断时,需要仔细分析胸部数字X线影像,并结合临床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检查对金葡菌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金葡菌肺炎的胸部X线影像学表现,并加以总结。结果:18例中支气管源性感染14例,表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血源性感染4例,在脓毒血症的基础上出现的肺部感染症状。胸部X线影像学改变主要为肺内炎性浸润(61.11%):肺气囊(22.22%);肺脓肿(11.11%)和脓胸及脓气胸(5.56%)。结论:X线影像学动态变化是本病特征性表现。X线平片检查经济、快捷,对肺内病灶的观察和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月本院确诊的195例MPP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为婴幼儿组(0~3岁)和年长儿组(3-14岁),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体征、X线表现、肺外并发症情况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方面的差异。结果婴幼儿组MPP主要症状及肺外表现与年长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婴幼儿组MPP咳痰喘息症状相对明显,肺部干湿罗音多,体温相对低,平均热程短:年长儿组多表现高热,干咳,症状重,肺部体征轻,平均热程长。MPP患儿胸部X线表现具多样性,小叶实质浸润是各年龄组最常见的胸部X线征象。年长儿组肺段实质浸润更多见,消化系统症状更少,以胸膜受累多见。结论不同年龄儿童MPP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须结合实验学等检查才能帮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分析X线摄片诊断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63例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27例,年龄2个月至1岁5例(8%),~3岁11例(17%),3~6岁32例(51%),7~12岁15例(24%),平均年龄(5±3)岁。采用美国GE公司计算机X线摄影(CR)行胸部正侧位片,曝光条件根据患儿体厚设定,靶片距100~160 cm,患儿安静时曝光拍摄,尽可能避免再次拍摄和降低射线剂量。总结X线图片质量、临床表现,分析X线摄片的影像学特点。结果126张胸片图像中,一级片120张(95.2%),二级片5张(4.0%),三级片1张(0.8%),废片0张。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发热、咽部发红、喘息、呼吸音粗糙等。63例患儿肺部均存在影像学改变,双侧肺病变23例(37%),单侧肺40例(63%),其中右侧肺27例(68%),左侧肺13例(32%)。 X线表现为间质浸润型阴影35例(56%)、肺泡浸润型阴影19例(30%)、肺门增浓型阴影8例(13%)和混合型阴影2例(3%)。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发热等,X线表现主要是间质浸润型阴影、肺泡浸润型阴影等,确诊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7.
支原体肺炎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与X线表现,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100例临床上诊断的支原体肺炎之X线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X线胸片上支原体肺炎为各种各样的表现且缺乏特征性。常见的表现有如下3种类型:a)肺泡实质浸润型,病变常局限于1个或2个肺段,表现为云絮状或片状阴影,肺纹理增重,沿增重的肺纹理出现不规则的点片状阴影;b)肺间质浸润型,病变区肺纹理增重,伴有网状阴影;c)合并胸膜炎。通常,肺部X线表现较重而临床表现较轻可看作是本病的一个特点。结论 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没有特征性,与细菌性肺炎不易区分。临床上、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反应阳性,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92例肺炎支原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MP发病年龄4个月~1岁占7.6%,1~3岁占22.8%,3~6岁占31.5%,6~13岁占38.04%;临床表现中主要以呼吸道受累,以持续性发热和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早期缺乏阳性体征,胸部X线改变不典型;除呼吸道病变外,患儿常合并肺外多系统的损害;MP-IgM血清学检测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均有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婴幼儿肺炎应高度重视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血清学MP-IgM检测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选用阿奇霉素静滴或口服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胸部疾病诊断中多种影像互补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分析胸部较疑难的病例,总结胸部疾病诊断中多种影像互补作用。材料与方法:分析50例经不同医院未确诊的较疑难病例。均有X线和CT材料,17例有磁共振照片。常见病(肺炎、肺结核、肺癌)影像表现较特殊的29例(58%),余21例(42%)为少见病。这些病例作者均亲自做临床检查并全面分析影像材料。结果:胸片对于胸部较疑难病例正确诊断11例(22%)。CT诊断正确32例(64%)。磁共振有定性诊断价值者7例(占磁共振检查的41%)。结论:(1)胸部正侧位片是胸部较疑难病例影像诊断的基础检查方法。(2)胸部CT是胸片常用而且主要的补充检查方法,在普通CT检查基础上有目的地采用增强扫描、高分辨CT扫描、螺旋CT扫描可提高CT诊断水平。(3)在CT基础上有目的地采用磁共振检查可发挥磁共振对于胸部疾病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支原体肺炎是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肺炎的主要病种之一,好发于秋冬春三季,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阳性体征不明显,仅靠临床检查(以明确诊断)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易造成漏诊及误诊,而X线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为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自2006年4月~2007年11月收入院的经血清支原体抗体证实(其中部分经纤支镜检查)的25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X线表现归纳总结,以达到为临床提供早期明确诊断依据并早期对症治疗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早期行快速支原体培养(mycoplasma pneumoniae rapid culture)能否提高培养阳性率.方法 以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门诊5~13岁800例有发热或(和)咳嗽症状等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程在1周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病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83例病程在3d内就诊时立即行快速支原体培养,待治疗4d后行支原体IgM抗体检查;对照组417例病程在3d以上就诊时行快速支原体培养,待病程满1周时行肺炎支原体IgM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以肺炎支原体抗体IgM1:80为感染阳性标准.结果 实验组IgM阳性167例,培养阳性63例.对照组IgM阳性156例,培养阳性34例.结论 对5岁以上患儿有疑似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者早期行快速支原体培养能提高培养阳性率,更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认识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 16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的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平均年龄41岁。回顾分析了所有病例的胸部常规CT及HRCT。结果 最常见的CT表现为磨玻璃样影12例,其中9例呈斑片状小叶分布;8例表现为气腔实变;9例可见“树芽征”;其他表现有小叶间隔增厚3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例管。15例同时出现2种以上CT表现。结论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与细菌的肺炎区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珠海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分布,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CAP患儿1793例,入院当天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血清中的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血清MP特异性IgM。结果1793例CAP患儿中病原学检测阳性者1380例(77.0%):细菌感染635例(35.4%),病毒感染385例(21.5%),肺炎支原体感染521例(29.0%),肺炎衣原体感染33例(1.8%),混合感染223例(12.4%)。肺炎链球菌位居细菌感染首位,共216例(12.0%),呼吸道合胞病毒病毒感染首位,共183例(10.2%)。≤1岁组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的感染病例数的构成比均高于〉1岁组(P〈0.05),而≤1岁组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病例数构成比低于〉1岁组(P〈0.05)。结论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是儿童CAP的主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在≤1岁组多见。肺炎支原体在〉1岁组多见。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由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且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回顾性分析,观察组23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给予了大环内酯类抗感染、止咳等治疗,观察组同时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肺部未闻及哮鸣音,大环内酯类抗感染、止咳治疗无效,加以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效果明显。结论肺炎支原体是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效果显。  相似文献   

15.
CONTEXT: Pneumonia is a common disease worldwide that can be fatal if not diagnosed and treated properly.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ng pneumonia is the chest radiograph. PURPOS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dentif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evidence of pneumonia within pediatric, adult and geriatric populations. RESULTS: The chest radiograph was frequently found to be negative in patients suspected of having pneumonia regardless of age. Pediatric populations show distinguishing signs and symptoms when pneumonia is present. Fever and tachypnea in children are strong clinical indicators that a chest radiograph is needed. No single sign or symptom predicted pneumonia with a high degree of certainty in adult and geriatric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chest radiograph is a popular diagnostic tool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suspected of having pneumonia but has a low diagnostic yield in many cases.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chest film could be improved by careful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 before obtaining the radiograph, especially in pediatr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社区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13例新生儿社区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和体征:气促173例,发绀128例,咳嗽137例,口吐白沫121例,发热86例,三凹征97例,肺部呼吸音粗87例,肺部闻及干湿啰音92例,黄疸95例。(2)病原学:痰培养阳性82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4例。(3)感染指标:白细胞(WBC)升高108例,C反应蛋白升高40例,降钙素原升高87例。(4) X线胸片:双肺纹理增多、模糊,肺门影模糊137例,小点片状影31例。(5)心脏彩超检查有先心病116例。结论新生儿社区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痰培养阳性率较低,感染指标特异性不高,X线胸片大多有改变,合并先心病的患儿患社区感染性肺炎的比例明显较高,因此诊断和治疗时需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赵志勇  郑昊宇  张巍 《武警医学》2020,31(9):774-777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的高分辨率CT征象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 对192例经病原学证实的单一病原体肺炎患者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原学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组(n=84,43.8%)、病毒性肺炎组(n=58,30.2%)和支原体肺炎组(n=50,26.4%),对三组肺炎的临床资料、病变部位和CT征象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性肺炎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均显著高于病毒性和支原体肺炎(P<0.05);支原体肺炎白细胞计数高于病毒性肺炎(P<0.05);在病变分布上,病毒性肺炎多呈多肺叶(40/58,69%,P<0.05)和肺外周分布(39/58,67.2%,P<0.05);支原体肺炎多呈多肺叶(28/50,56%,P<0.05)和肺下叶分布(31/50,62%,P<0.05)。在CT征象上,细菌性肺炎肺实变(48/84,57.1%,P<0.05)和含气支气管征(41/84,48.8%,P<0.05)多见;在磨玻璃影和碎石征方面,病毒性肺炎(分别为30/58,51.7%和26/58,44.8%)和支原体肺炎(分别为31/50,62%和19/50,38%)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上述征象均较细菌性肺炎多见(P<0.05);另外,病毒性肺炎间质增厚多见(32/58,55.2%,P<0.05);支原体肺炎支气管壁增厚多见(29/50,58%,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主要表现为片状实变影常伴含气支气管征,病毒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多叶外周性分布的磨玻璃影伴碎石征及间质增厚,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双下肺分布为主的间质性炎性反应伴细支气管壁增厚。  相似文献   

18.
小儿非细菌感染性肺炎的X线分析(附218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研究小儿非细菌感染性肺炎的X线特征。方法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腺病毒 (AV )、肺炎支原体 (MYCO)、衣原体感染性肺炎共 2 18例。单一病原感染 15 2例 ,复合感染 66例。所有病例均摄有胸部X线片 ,12 9例随访 2次以上 ,平均随访间期 7d。按病原分类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X线表现肺纹理增多 197例 ,肺纹理紊乱 187例 ,肺纹理僵直 10 5例 ,肺纹理模糊 194例。肺门影增大 91例 ,肺门模糊 93例。肺气肿 82例 ,斑点影 81例 ,肺透光度减低呈雾状影 3 4例 ,片状影 3 3例。 12 9例随访结果完全吸收 9例 (6.97% ) ,部分吸收 5 6例 (4 3 .41% ) ,无吸收 5 3例 (4 1.0 8% ) ,病变进展 7例 (5 .42 % )。结论 支原体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有一定X线特征。非细菌感染性的间质性肺炎吸收间期最短不少于 7d。  相似文献   

19.
Preoperative chest X-rays were taken in both postanterior and partially lateral views of 94 children with foreign-body aspiration. Additional fluoroscopy was employed in 70 patients. In 7% of the cases, the foreign body was radiopaque; in an equal amount of cases, there were no radiological findings. In the remaining results we observed: emphysema as an indirect radiological sign in two-thirds of the cases; in less than one-third, poststenotic atelectasis; pneumonia in 10%; bronchitis in 9%; pneumothorax in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