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许莫结节的MRI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许莫结节的MRI特征及其分布。材料与方法:MRI矢状位T1WI和T2WI发现50例许莫结节。结果:发现303个结节,累及200个椎间盘水平的298个相邻上下椎体终板,以T10~11~L4~5水平最易受累,占75.0%(150/200)。86.5%的结节发生于终板中后1/3交界部。结节为与椎间盘相连、形态不一的等信号局限性凹陷区。结论:结节好发于中年男性的腰椎及下胸椎上或下位终板的中后1/3交界部。MRI具特征性表现。80.0%以上合并有脊柱失稳或严重退变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2.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MRI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MRI表现并总结其病理解剖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典型病的MRI表现,对比各种扫描序列在显著 变特征上的差异。采用VectraⅡ0.5T超导型MR机,常规行矢状面扫描,病变局部横断面GRET2*WI扫描。5例用GRE序列加作矢状面局部放大扫描。结果MRI主要表现为病变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终板局限性浅弧形凹陷,凹陷区内充满椎间盘组织,凹隐终板的后缘均超出相邻椎体后缘连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及与椎间盘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分析经磁共振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终板骨软骨炎70例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本组所有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病例经磁共振检查,均表现为椎间盘相邻椎体边缘出现斑片状、条片状异常信号,所属椎间盘信号异常,伴部分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表现,按照椎体终板下椎体骨质不同信号把终板骨软骨炎分为三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分析诊断。结论磁共振检查是诊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附10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分析了10例较为少见的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的临床、X线及CT表现。典型的改变为:(1)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2)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对发生于椎体后上、下缘的软骨结节的发病机理做了探讨并比较了二者影像学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结节性硬化神经影像表现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分析结节性硬化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经临床诊断为结节性硬化患者中,20例经CT检查,4例MRI检查,其中2例既有CT又有MR检查。结果结节性硬化的影像表现主要征象有(1)皮层结节病灶,其表现有脑回核心样病灶,H型病灶。  相似文献   

6.
脊柱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阐述脊椎爆裂骨折的X线、CT、MRI表现及其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脊椎爆裂骨折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其中颈椎14例,胸椎34例,胸腰椎交界处59例,腰椎13例;男89例,女31例,平均年龄33岁。伤后全部行X线正侧位片;90例CT平扫,其中41例行CT多平面重建;MRI平扫67例。结果:X线、CT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椎体纵或横形骨折崩解,终板骨折移位并突入椎管,椎管狭窄,椎板骨折,棘突间或椎弓间距增大;MRI同时还显示了脊髓受压信号异常及后纵韧带、棘间韧带、椎间盘的撕裂。结论:平片诊断爆裂骨折需与单纯压缩骨折鉴别,明确诊断需CT证实;CT、MRI能对爆裂骨折明确诊断;平片对指导治疗作用不大,CT有一定价值,爆裂骨折需行MRI检查以帮助决定外科手术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附21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建国 《放射学实践》2000,15(2):119-120
提高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CT表现的认识以避免误诊。方法对21例腰椎后椎后骨结节的CT资料进行分析,9例与常规X片比较。结果:CT特点为:(1)椎后维骨后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似,周边硬化。(2)缺损区后壁有突入椎管骨块。(3)多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明确诊断腰椎后椎软骨结节,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于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CT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对可能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近3年来收治的29例LPMN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的CT表现主要为:(1)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2)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人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多伴有椎间盘突出并导致椎管狭窄.结论 CT能够明确地诊断LPMN,从而为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可靠的根据.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退变的X线、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变化及其MRI表现。方法 13具腰椎尸检标本共31个椎间盘均进行X线钼靶检查,其中5具标本的20个椎间盘进行MR检查,将X线及MRI所见与31个椎间盘的87个层面的病理大切片进行对照。结果 31个椎间盘病理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纤维环退变,在T2WI上20个椎间盘的内外纤维环中均出现带状、片状高信号,或椎间盘大部呈高信号。病理见22(22/31)个纤维环成角折曲突向髓核(内折),18(18/31)个纤维环成角折曲突向周边(外折);在T1W1和T1WI内折表现为椎间盘内突向髓核成角折曲的低信号,外折表现为椎间盘内突向周边的折角低信号。病理见20(20/31)个椎间盘髓核内可见坏死的细胞碎渣,在T2WI表现为髓核中斑点状低信号(14/20)。Schmorl结节见于7个椎间盘,病理显示为椎间盘内的组织突破软骨终板进行入椎体内形成结节,7个Schmorl结节在T2WI均呈高信号。病理显示2个椎间盘纤维环内有大的裂隙形成,在T2WI表现为低信号带。病理显示6个椎间盘退变,纤维组织增生呈团块状、分支状和带状横贯于椎间盘之中,在T2WI表现为椎间盘中低信号带。平片示唇样增生3个椎体,Schmorl结节7个椎体;椎体上下面骨板硬化,呈孤形凹陷和锯齿状骨质侵蚀11个椎体,后者病理见凹陷处软骨板消失。结论 MRI对腰椎间盘退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X线平片可以间接显示软骨终板的消失。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脊柱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搜集1997年9月-1999年5月椎间盘退变的MRI资料,腰椎673例,其中男405例,女268例,年龄13-83岁,平均47岁;颈椎662例,其中男416例,女246例,年龄22-86岁,平均51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分析终板及邻近椎体骨质信号改变。结果 673例腰椎间盘退变中,192例有终板骨软骨炎,占28.5%,共累及326个终板;135例有Schmorl结节病灶,其中40例在结节及周围骨质中存在终板骨软骨炎类似改变。662例颈椎间盘退变中,139例有终板骨软骨炎,占21.0%,共累及275个终板;29例Schmorl结节中16例在结节及周围骨质中存在终板骨软骨炎样改变。按照不同的MRI表现,将终板骨软骨炎分为4型。结论 终板骨软骨炎是造成临床局部疼痛的原因之一,MRI是检查本病的最佳方法。临床工作中注意终短骨软骨炎的存在及其临床意义,将为颈、腰痛疾病的及时诊治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X线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X线表现和平片对其显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9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X线表现。结果:软骨结节表现为椎体后上或后下部局限性骨缺损或局部骨密度较低、椎体上缘或下缘后部轻度弧形凹陷或椎体后缘局限性缺如;软骨结节的骨性后壁表现为椎体后缘上部或下部后突或椎管内游离状骨块。结论:平片能显示多数腰椎后缘软骨结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41例共157个腰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病灶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确诊率。方法:用CT对患者的腰2~骶1椎间隙行轴位薄层扫描,整理其临床与CT表现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157个病灶中大多数位于腰5、骶1椎体后上缘,与文献报道相反。CT的典型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区、周围骨硬化边及后凸的骨壁。结论:本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好发于腰4~骶1,CT为确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椎管狭窄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 (LPMN)椎管狭窄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LPMN的CT表现为 :( 1)椎体后上缘或下缘局限性骨缺损 ,缺损区周围骨质硬化 ;( 2 )缺损区后突入椎管内的骨块 ;( 3 )在矢状位上见骨块“翘起”征 ,缺损区呈“V”形或类三角形 ;( 4 )椎管狭窄 ,多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 :CT能明确诊断LPMN导致的椎管狭窄 ,并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在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及特点,提高对该病变的显示及诊断率。方法:25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进行螺旋CT扫描、薄层重建后再进行轴位、矢状及冠状面重建,分析比较几种重建方法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显示效果。结果:轴位重建清晰显示腰椎体后缘骨质缺损、游离骨块及合并相应水平椎间盘突出情况;矢状位重建是对轴位重建的良好补充,并可以较好显示相应水平硬膜囊受压情况;冠状位重建对显示椎体后缘骨缺损及游离骨块也有一定帮助。结论: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在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程度与椎体后缘骨质反应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38例有腰腿疼痛症状及体征并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CT显示共61节腰椎间盘突m,中央型突出21节(34%),旁中央型28节(46%),椎间孔型12节(20%),以腰5/骶1节段突出最常见,约占51%。相成61节椎体表现为,骨质硬化32节(52%)、增生9节(15%)、骨质缺损并骨块20节(33%),均伴椎管狭窄或椎间孔狭窄;合并后纵韧带骨化7例(18%),椎间盘突出轻度25节(41%)、重度36节(59%)。旁中央型突出和重度突出易导致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及椎间孔狭窄(P〈0.05)。结论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程度较重,均伴有骨质变化,软骨结节、后纵韧带钙化、椎间孔狭窄常见。  相似文献   

16.
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总结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影像诊断 ,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 16例PL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典型的影像改变为 :( 1)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 ,边缘较致密硬化 ;( 2 )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 (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 ) ;( 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 ,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 影像学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 ,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多层面重建(MPR)在腰椎间盘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层面重建 (MPR)对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常规扫描和螺旋扫描MPR重建腰椎间盘病变患者共 41例 ,对L3~ 4 、L4~ 5和L5~S1扫描所得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41例经常规扫描患者中有 35例表现为椎间盘膨出或/和突出 ,经螺旋CT扫描MPR重建示有 36例表现为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或椎间孔骨性狭窄 ,其中常规扫描无异常发现的 6例患者 ,经MPR示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或椎间孔骨性狭窄致神经根受压。结论 MPR重建在诊断腰椎间盘病变、显示腰椎疾病的原因以及腰椎疾病的鉴别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MRI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CSM患者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CT显示骨性椎管狭窄5例,其中先天性狭窄3例,椎体缘骨质增生22例,钩突和关节突关节增生20例,有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23例,后纵韧带及项韧带钙化13例。MRI显示椎间盘突出、变性28例,后纵韧带增厚21例,黄韧带增厚7例,全部病例脊髓不同程度受压,其中脊髓变性6例。结论 CT、MRI是重要的检查CSM的方法,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