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骨造釉细胞瘤的X线诊断(附八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长骨造釉细胞瘤的临床与X线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长骨造釉细胞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特点。结果 8例长骨造釉细胞瘤发生于胫骨7例,股骨1例。骨质呈囊状伴膨胀样改变4例,单纯囊状改变1例,单纯膨胀样改变1例,溶骨性破坏2例,骨皮质不规则增厚6例,病变周围骨质增生硬化5例,伴骨膜反应2例,病变区内见斑点状钙化2例,有不规则骨嵴3例,软组织肿块4例。结论 长骨造釉细胞瘤多见于胫  相似文献   

2.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报告一家族8例VDRR,对该家族7例病人进行全身骨骼X摄片观察。结果:经观察其X线表现计有:(1)松质骨骨小梁粗疏,细疏或呈网状,肋骨呈“丝瓜筋”状;(2)骨皮质松化;(3)骨转换表现;(4)骨端膨大,关节面模糊伴囊变;(5)肢体弯曲畸形,胫骨弓形弯曲,严重者呈“L”形,膝内翻或外翻,虽“O”形或“X”形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大像与普通X线平片对同一部位骨南病变的诊断效果。材料与方法:对210便(男120例、女90例)既有X线平片又有放大像的病例所摄照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放大像发现病变的阳性率为72%;X线平片发现病变的阳性率为59%。结论:当临床高度怀疑有骨质病变,常规X线平片表现为正常或怀疑异常时,应摄放大像以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97-10收治左下肢骨巨细胞瘤1例,术前误诊为多房性骨囊肿。报告如下。患者,男,32岁。左下肢疼痛2年余入院。X线发现股骨近端髓腔内有多囊性破坏区,膨胀,其间有骨嵴,骨皮质菲薄,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病变区境界清楚。X线诊断多房性骨囊肿。入院后6d,患者突然感到左股骨剧痛,X线证实发生病理骨折后30d摄片复查,原病变区间骨嵴消失,变为广泛溶骨性破坏,骨皮质部消失,软组织肿胀。60d摄片复查,见原病区扩大,已达股骨头,软组织肿块影显著,肿瘤局部穿刺,吸出血性液体约400ml,取病变组织…  相似文献   

5.
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ImagingDiagnosisofBoneInfarct林祖忠杨天和王金岸黄锡恩康江河厦门市中山医院361004骨梗死少见,我们近年发现4例,除1例仅摄X线平片外,另3例除了拍摄平片外,均行CT及MRI检查。1临床资料4例中男性2...  相似文献   

6.
脊椎血管瘤的X线诊断严德全骨血管瘤较少见,据统计骨血管瘤只占骨肿瘤的0.4/[1]。脊椎血管瘤占脊柱肿瘤的2%~3%[2]。典型的脊椎血管瘤诊断不难,当椎体以破坏为主时,则诊断困难。现将我们所见6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6~32岁,平...  相似文献   

7.
长骨皮质型骨转移瘤的X线诊断(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长骨皮质型骨转移瘤的X线诊断。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长骨皮质型转移瘤的X线表现,男5例,女2例,年龄50~70岁,平均62岁。结果 6例表现为“挖凿”样皮质缺损,1例呈边缘不清的虫蚀样皮质破坏。3例伴有明显骨膜反应,其中1例有Codman三角。结论 长骨皮质型转移瘤的典型X线表现是“挖凿”样皮质破坏,可伴有明显骨膜反应,在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的年龄和病史以与原发性恶性骨  相似文献   

8.
长骨溶骨型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长骨溶骨型骨巨细胞瘤的X线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长骨溶骨型骨巨细胞瘤的X线征像。结果:(1)2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端松质骨破坏,破坏形态均趋于类球状,10例侵及关节面。(2)骨皮质破坏19例。(3)局限性骨膜反应4例。结论:长骨溶骨型骨巨细胞瘤的特征X线表现为骨端松质骨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形态趋于类球状,骨膜反应少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分析362例骨巨细胞瘤中38例发生于青少年的X线表现,其发病年龄均在20岁以下。其中26例位于短和长管状骨,22例的骨骺线尚未闭合,均未侵犯骨骺。所有病变均表现为溶骨性破坏,9例的皮质呈不规则破坏。36例均有膨胀使新的皮质骨重新塑形形成其外缘。28例病理分级属于I级和Ⅱ级,19例属Ⅲ级,Ⅳ级仅1例。属于I级和Ⅱ级的28例中除2例外均在X线片上表现为良性,Ⅲ级和Ⅳ级的10例中,X线片看到恶性  相似文献   

10.
骨斑点症(附2例家族发病报告)张孟增,路福志1临床病例例1,男性,28岁,因外伤照片,发现膝关节多处圆形致密影。既往体健,检查:身高1.6cm,腰骶部有压痛,软组织外观无红肿及异常改变。实验室检查:AKP14个金氏单位,血钙、磷、血常现在正常范围。X...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大像与普通X线平片对同一部位骨质病变的诊断效果。材料与方法:对210例(男120例、女90例)既有X线平片又有放大像的病例所摄照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放大像发现病变的阳性率为72%;X线平片发现病变的阳性率为59%。结论:当临床高度怀疑有骨质病变,常规X线平片表现为正常或怀疑异常时,应摄放大像以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2.
牙骨质瘤(Cementoma)是一种常见的牙根端病变,主要发生在下颌切牙的根端周围,发生在长骨者比较罕见。X线表现分三期犤1犦:即溶骨期、牙骨质形成期,成熟不活动期。成熟不活动期有着特征性的X线表现,具有很高的定性诊断价值。本人收集到1例,国内、外文献报道3例,现将这4例综合整理,对该病的发病部位,年龄,X线表现,病理改变及鉴别诊断等报告如下。1发病年龄及部位:11岁以下3例,两男1女,28岁1例,男性。胫骨近段2例,胫骨远段1例,股骨近段1例。2临床表现:症状轻微,仅见局部红肿,疼痛较轻,可触及硬性突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郎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骨骼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和特点,阐述其在本症临床诊断中作用。方法:搜集了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郎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8个月~10岁,平均3.75岁。除X线平片外,18例还进行了CT扫描,其中单纯平扫10例,平扫加增强8例。结果:本组中颅骨破坏21例,占60%。脊柱5例,占14.3%。长骨13例,占34.4%。扁平骨和不规则骨15例,占42%。勒一雪病、韩一雪一柯综合症及中间型以颅骨破坏为主,而嗜酸性肉芽肿则以长骨和脊柱为主。结论:本症的骨骼病变在X线影像学上有较特殊的表现,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有时甚至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还能观察疗效,了解有无复发等。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骨横纹肌肉瘤(附8例报告及29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与X线特点,材料与方法;对本组8例及文献中29例共37例临床和X线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37例中男28例,女9例,年龄9~61岁,平均37.4岁,病程2~14个月,平均7.5个月,病变位于胫骨13例,占35.1%,股骨10例,占27%,肱骨5例,占13.5%;胸椎2例,占5.4%,骶骨2例,占5.4%,颅骨2例,占5.4%,腓骨1例,占2.7%,腰椎1例,占2.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维生素D佝偻病(VDRR)的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报告一家族8例VDRR,对该家族7例病人进行全身骨骼X线摄片观察。结果:经观察其X线表现计有:(1)松质骨骨小梁粗疏、细疏或呈网状,肋骨呈“丝瓜筋”状;(2)骨皮质松化;(3)骨转换表现;(4)骨端膨大,关节面模糊伴囊变;(5)肢体弯曲畸形,胫骨弓形弯曲,严重者呈“L”形,膝内翻或外翻,呈“O”形或“X”形腿;(6)椎体“双框征”,附件呈棉絮状改变;(7)髂骨骺下疏松带;(8)耻骨联合、骶髂关节毛刷征;(9)骨盆口三角状变形;(10)承重肢体出现Looser带及骨间隔;(11)儿童干骺端喇叭口样膨大,干骺端毛刷征;(12)囟门闭合延迟,颅缝增宽、模糊。结论:通过对本病X线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VDRR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鹰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10):639-640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MFH)近十几年来渐为人们所认识,但术前诊断准确率不高,本文重点探讨MFH的发病部位、年龄、X线、CT特点,以求提高MFH的术前早期诊断。1 材料与方法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25~70岁。病程2个月~20年。肿瘤分别见于长骨3例,副鼻窦1例,支气管1例,空肠1例。其中2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发生肺转移,1例BMFH合并成骨肉瘤。上述部位MFH术前X线、CT表现有其自身特点,均经根治性手术或手术活检病理证…  相似文献   

17.
肱骨桡骨多发骨血管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骨血管瘤以往文献大都描述为罕见肿瘤。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 女,37岁。左上臂逐渐肿大9年。9年前发现左上臂局限性隆起,无疼痛。摄片左肱骨中段见一骨缺损。初诊为骨囊肿,曾试行手术治疗,手术发现病变为暗红色血管组织,易出血,未予刮除。后肿胀渐明显,范围扩大,近来仍有左手针刺感。体检:左上臂及前管近端软组织肿胀,表面静脉明显曲张,略不平,轻压痛。 X线表现:左肱骨及桡骨近端可见多个囊状透亮影,呈中心性或偏心性,沿骨干长轴生长,边缘清楚但不规则,最大约1.2cm x 3.4cm。肱骨内上髁骨质呈…  相似文献   

18.
大量骨质溶解症的影像学表现(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量骨质溶解症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4例患者,均经X线平片检查,其中CT检查2例,MRI检查1例。结果 (1)单发3例,多发1例。(2)平片示管状骨病变残端呈“笔尖”状2例;扁骨病变均表现为“骨缺损”或“骨消失”。(3)CT示扁骨缺损边级呈“尖角”状1例;肋骨变平,表面不规则,以及皮质及其下方缺损1例。合并乳縻胸1例。(4)MRI示正常骨髓信号消失,T1WI病灶呈与肌肉信号相近  相似文献   

19.
非标准摄片体位对四肢不典型骨折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例资料 四肢长骨不典型骨折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均有肢体急性创伤史,骨折部位均为四肢长骨骨端,初诊时均行常规体位X线摄片观察,3例发现不典型骨折,但未能明确骨折分离,移位状况;5例创伤部位骨折可疑;7例不典型骨折漏诊,8例在初诊中行常规体位X线摄片后,均以非标准摄片体位透视下点片明确诊断;另7例在复诊时以非标准摄片体位透视下点片发现不典型骨折,  相似文献   

20.
骨斑点症1例     
患者男,24岁.因左踝外伤摄片检查.X线示:除腰椎骨外诸骨均见多发弥漫性对称性斑点状圆形、椭圆形骨质硬化影,大小不甚一致,分布不均,边缘光滑或不规则但清晰,跟骨及长骨内部分高密度影部分呈条片状,部分有融合趋势;无骨膜反应,骨皮质、关节面及周围软组织正常(图1~4).诊断:骨斑点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