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 2例分别于发病后 2h、7h行直接血管成形术 ,1例于发病后 17d行择期冠状动脉成形术 ,术中均使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保护病变远端血管并对梗死相关血管行负压抽吸。结果 3例患者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 ,血管内吸出大量血栓 ,术后达到TIMI 3级血流 ,患者症状迅速缓解 ,其中 1例有轻度血管内膜撕裂 ,但不影响远端血流 ,未予特殊处理。结论 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能有效保护远端血管 ,吸出冠状动脉内血栓 ,避免远端血管栓塞。该方法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在急性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内存在大量血栓的情况下行介入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远端血栓保护装置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远端血栓栓塞是高危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 ,尤其是大隐静脉 (SVG)移植血管的介入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 ,可导致“无血流”或“慢血流”现象和心脏不良事件 (MACE)发生率的显著增高 ,是介入治疗后远期死亡和MACE发生强烈的独立预测因子[1] 。而且 ,一旦远端血栓栓塞 ,无论冠状动脉内应用尿激酶、GPⅡb/Ⅲa还是血栓清除术 (如Angiojet)都不能显著改善患者近期或远期临床预后[2 ] 。为此 ,我们在高危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应用了新颖的远端血栓保护装置(PercuSurgeGuardwire) ,评价其有效性与完全性。一、资料与方法1 临… 相似文献
3.
远端血管保护装置GuardWire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GuardWire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诊介入治疗时应用的价值。方法 连续观察 4 8例AMI急诊介入治疗并应用了GuardWire的患者 ,记录术中心电图变化及血流情况等 ,分析该装置的操作、造影和手术成功率 ,以及住院期间和术后 30d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操作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均为 10 0 %。远端球囊阻塞时间平均 (8 1± 6 8)min ,所有患者均能良好耐受。 93 8%的患者吸引出肉眼可见的血栓 /斑块碎片 ,术中未出现因远端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或心电图、症状变化 ,未出现远端血管栓塞或无血流现象。住院期间和术后 30d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为 0。结论 该装置容易操作 ,可安全地应用于冠状动脉系统 ,有效防止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可能出现的远端血管栓塞。 相似文献
4.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并阻塞远端血流引起的,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不但要开通闭塞病变,而且要恢复远端心肌灌注.但介入治疗往往引起约13%~80.9%[1,2]的患者术后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远端微循环栓塞系造成该现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3,4].影响介入治疗效果.近年问世的各种远端保护装置(distal protection device,DPD)为防治远端栓塞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拟在STEMI急诊PCI中应用Percusurge DPD,评价其在STEMI急诊PCI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6.
7.
目前对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STAMI)是否常规行紧急介入治疗尚无定论 ,本文旨在观察紧急介入治疗对NSTA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探讨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案。1 对象与方法2 0 0 1年 2月~ 2 0 0 3年 8月我科住院的NSTAMI患者 5 3例 ,均为胸痛持续发作 ,或反复发作不易缓解 ,或发作时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休克、急性肺水肿或低血压 ) ,危险分层按 2 0 0 1年AMI诊断治疗指南〔1〕,全部为中、高危患者 ,中危 32例 ,高危 2 1例。年龄 37~ 79岁 ,男 35例 ,女 1 8例 ;其中糖尿病 1 5例 ,原发性高血压 31例。所有患者均予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8.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普及和发展,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就远端保护装置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远端保护装置AngioguardTM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评价STEMI急诊PCI中应用AngioguardTMD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 2 0 0 2年 7月至 12月 ,共 4 0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AngioguardTMDPD组 2 1例 ,对照组 19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住院期间随访情况 ,病变血管术后均行TIMI分级、TIMI计帧和心肌Blush分级。结果 AngioguardTM DPD组中 ,19例获得成功(90 4 % ) ,网篮内均有多少不等的血栓样物质。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造影情况和术后TIMI3级 (10 0 %和 84 % ,P =0 2 3)差异均无显著性。但DPD组与对照组间发生远端小血管栓塞为 (5 2 %和36 8% ,P =0 0 4 2 ) ;两组的TIMI帧数为 (19 9± 5 7和 30 3± 9 6 ,P <0 0 0 1) ;Blush 3级获得率为(73 7%和 31 6 % ,P =0 0 2 2 )。DPD组术后CK峰值浓度较低 ,ST段回落幅度大 ,近期左室射血分数高 ,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两组住院期间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在某些STEMI病人中 ,急诊PCI时应用AngioguardTM DPD安全可行 ,可改善患者术后的远端心肌血流灌注 ,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应用TIMI计帧法和Blush分级法优于应用TIMI分级法。 相似文献
10.
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27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或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n-T)阳性而心电图NSTEMI患者在常规给予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抗凝血酶治疗基础上,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结果22例行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支架术,共植入支架23个,均获成功.1例送外科行搭桥手术.术后平均随访5.3个月,2例再次接受靶血管重建,无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性死亡发生.结论对于NSTEMI患者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DPD)在急性心肌梗死(AM I)PC I中对P-选择素(Ps)、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接受急诊PC I治疗的AM I患者72例,DPD组39例,对照组33例,经股静脉将6F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置入冠状静脉窦于PTCA前、DPD后即刻、0.5、2、6 h采血分别检测血中Ps,t-PA,PAI-1水平。结果①DPD组术后6 h Ps含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6 h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至术后6 h血浆t-PA活性降低(P<0.05)与PAI-1含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两组住院期间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能有效保护远端血管,减轻PTCA术后血小板的激活,减少再灌流后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肌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影响。方法:符合STEMI入选标准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术前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调脂药等治疗,术中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以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组除未加盐酸替罗非班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2组术中都常规应用普通肝素。联合应用TMP(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和sumSTR(sum-ST-segment resolution)方法对心肌组织的灌注进行评价。结果:2种评价方法均显示治疗组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方法随机入选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80例,其中使用抽吸导管后行支架置人术32例(抽吸导管组),未使用抽吸导管而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人术48例(直接PCI组)。观察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现象、术后即刻胸痛缓解率、术后1hST段回落≥50%(STR≥50%)发生率和心梗后24h及2周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抽吸导管组即刻TIMI血流2-3级高于直接PCI组(94%比75%,P〈0.05),抽吸导管组无复流现象低于直接PCI组;抽吸导管组术后1hSTR≥50%、胸痛缓解率均高于急诊PCI组(94%比71%、88%比71%,均P〈0.05);抽吸导管组心梗后24hLVDD低于直接PCI组[(54.2±4.1)mm比(56.2±4.2)mm,P〈0.05],心梗后24hLVEF高于直接PCI组[(57.6+5.24)%比(55.0±4.6)%,P〈0.05],梗后2周LVDD及LVEF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时联合使用抽吸导管可减少无复流发生,改善心肌再灌注及心肌梗死早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Abdullah Alkhushail Sanjay Kohli Andrew Mitchel Robert Smith Charles Ilsely 《Journal of the Saudi Heart Association》2015,27(2):85-9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 and medical therapy (MT) in elderly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Methods
A total of 238 STEMI patients aged above 80 and treated with PPCI (n = 186) and MT (n = 52) at Harefield Hospital, Londo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Patients who did not have true STEMI based on non-diagnostic electrocardiogram (ECG) for STEMI and negative troponin, who presented with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and had normal coronaries were excluded from this study. Primary PCI was defined as any use of a guidewire for more than diagnostic purposes in patients with STEMI, whereas conventional MT was defined as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nti-platelets and anti-thrombotic medications without thrombolysis.Results
The survival rate of PPCI patients was 86% (n = 160) at month 1 followed by 83.9% (n = 156) at month 6, and 81.2% (n = 151) at month 12. The survival rate of MT patients was 44.2% (n = 23) at month 1 followed by 36.5% (n = 19) at month 6, and 34.6% (n = 18) at month 12. Compared to MT, significantly fewer comorbidities were found in the PPCI group.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4.8%) and consequent admission to intensive care unit (7%) were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of the PPCI group.Conclusion
PPCI has a higher survival rate and, compared to MT, fewer comorbidities were observed in the PPCI group of elderly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EMI. 相似文献1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自2011年8月至12月,75例发病12h内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拟行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序号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MAC组和对照组:MAC组(37例)为直接应用MAC指引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对照组(38例)为应用造影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后再选择指引导管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穿刺成功率、导管室准备时间、鞘管置入时间、操作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和导管室门-球囊(cathlab door to balloon,C2B)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以及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 75例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18例,年龄(61.5±12.2)岁。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对照组1例患者因右桡尺动脉环而改股动脉路径完成手术。MAC组和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的穿刺置管时间、PCI操作成功率和造影剂用量无明显差异[(1.73±1.08)min比(1.65±0.84)min,t=-0.398,P>0.05;89.2%比89.2%,χ2=0.140,P>0.05;(127±74)ml比(136±33)ml,t=1.159,P>0.05]。操作时间、C2B时间和透视时间MAC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27±6.97)min比(36.33±13.71)min,t=3.582,P<0.001;(15.11±4.77)min比(18.31±3.84)min,t=3.180,P=0.002;(7.61±3.04)min比(11.17±5.99)min,t=3.227,P=0.001]。穿刺部位并发症:局部血肿每组各2例。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相似(2.7%比2.7%)。结论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是安全和可行的,能明显减少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和C2B时间。 相似文献
16.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早期ST段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开通、前向血流恢复后,早期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12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216例直接PCI后、IRA完全开通、前向血流恢复正常病人的临床、冠脉造影和心电图资料。直接PCI术后,ST段抬高指数≥50%的病人41例,为病例组。从其余175例ST段抬高指数<50%的病人中随机抽取50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人的ST段抬高指数、Q波计数、室壁运动积分和平均肌酸激酶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周,ST段早期恢复较ST段持续抬高病人的室壁运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指数(CI)、每搏指数(SVI)增加(P<0·05)。ST段早期恢复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术后2周室壁运动增强,LVEF、CI、SVI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减少(P<0·01)。结论STEMI直接PCI后IRA完全开通、前向血流恢复正常而ST段持续抬高病人的梗死范围扩大,左室舒缩功能不全严重,可能与心肌组织没有有效地恢复血流灌注或无复流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在老年人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致死及致残性疾病。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65岁以上患者占56%,院内死亡率增加9倍;75岁以上患者占28%,1个月死亡率为30%,1年死亡率超过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