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凌华威  王曙 《上海医学》1996,19(7):427-431
上海地区妇女腰椎骨密度QCT测定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放射科凌华威,唐敖荣,陈贤民,鞠兰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王曙,罗邦尧本文的目标在于用QCT方法测定不同年龄层次的上海地区妇女的腰椎骨密度(BMD),以求得上海妇女在不同年龄层次上的骨...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腰椎骨量的变化规律,找寻低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 记录209例绝经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测量体重和身高,采用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腰椎正侧位的骨密度。结果 绝经后妇女年龄越大、绝经越早、绝经年限越长、体重指数越小,骨密度越低。结论 绝经和低体重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绝经后妇女尤其是早绝经和低体重的中老年妇女进行骨密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老年妇女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不同测量部位对骨质疏松(OP)诊断的影响,并为防治OP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从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密度测定窒检测的就诊者中随机抽取297例中老年妇女,准确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采用法国DMS公司Challenger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检测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以及大转子的BMD,然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各部位的BMD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其中以Ward’s三角下降最为明显;腰椎(L2~4)和髋部各部位BMD均与身高、体重及体质指数(BMI)呈正相关;低BMI组(BMI%18)与超BMI组(BMI〉25)比较,髋部各部位的BM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检出率最高者为腰椎,其次为Ward’s三角。结论中老年妇女是OP的高危人群,女性在40岁之后应监测BMD的变化,中老年人群应普及预防知识,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以减少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31岁以上正常女性腰椎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对 31岁以上女性随年龄增长腰椎骨密度变化的认识 ,我们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ualX -rayabsorptiometry ,DXA)测量了 168例正常女性腰椎骨密度 ,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8例女性受检者均为上海地区体检者 ,年龄范围 31~ 80岁 ,平均年龄 5 4.5 9岁。本组受检者均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其他慢性病 ,无服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病史。1.2 方法 采用美国LunarDPX -MD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 ,测量前均进行仪器性能检测 ,准确记录受检者性别、出生年月日、身…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妇女超声跟骨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测定孕妇跟骨骨密度 ,为防治孕妇骨密度下降 ,做好妇婴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超声骨密度仪对银川地区 2 2 2例不同孕期的妇女测定跟骨骨密度 (BMD) ,从而判断孕妇缺钙情况。结果 随着孕周的增加 ,与骨密度相关的指标SOS、Stiffness、T -score、Z -score均逐渐下降 ,差别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而且孕周与SOS、Stiffness、T -score、Z -score均呈明显负相关 ,其r值和P分别为 :r =- 0 .32 4 ,P <0 .0 1;r =- 0 .173,P <0 .0 5 ;r=- 0 .2 4 8,P <0 .0 1;r=- 0 .2 4 9,P <0 .0 1。结论 运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孕期BMD ,操作简便、安全 ,无创伤 ,无辐射 ,能正确指导孕妇及时合理补充钙剂。  相似文献   

6.
253例中老年女性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芸  陈党生 《广东医学》2004,25(8):925-926
目的 探讨中老年妇女全身及腰椎骨度的变化规律 ,寻找低骨密度的险因素 ,为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记录 2 5 3例中老年妇女的年龄、测量身高和体重 ,采用HolgicQDR - 2 0 0 0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全身和腰椎的骨密度。统计各年龄段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结果 骨密度在 35~ 39岁达到峰值 (1 0 88± 0 0 0 2 )g/cm2 ,4 0岁以后开始下降 ;骨密度与中老年妇女的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r=0 2 4 0 ,P <0 0 1) ,与身高呈显著正相关 (r=0 134,P <0 0 5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妇女年龄大和身材矮小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应加强对这类中老年妇女进行骨密度的监测。腰椎侧位骨密度检测是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攀枝花地区绝经前后妇女骨密度水平,提高攀枝花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方法:对攀枝花地区290例绝经前后妇女骨密度测定分析.结果:图绝经期或绝经年的妇女,其BMD值较35~42岁月经正常妇女BMD值明显下降(P<0.05).随着年龄增加及绝经年限增加,其BMD值下降更加明显(P<0.01).结论:提示攀技花地区41~53岁年龄段的围绝经期妇女和开始绝经的妇女即为骨质疏松发生的高危人群.对这些妇女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可达到早期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定量超声(QUS)测量胫骨超声速度(SOS),诊断骨质疏松症(OP)。方法:采用Sou8ndscan2000超声仪测定28例绝经前正常女性(对照组),40例绝经女性。结果 对照组SOS显著高于绝经组,OP检出率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为7%,绝经组为37.5%,结论 超声测量骨密度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用它监测妇女绝经后骨密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孕产妇的保健需求越来越高,孕产妇骨密度的变化也备受关注.由于妊娠和哺乳期生理和代谢特点,可能会造成暂时性的骨量下降,甚至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症.孕产妇产后骨量减少,不仅对母婴造成近期影响,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乳母绝经前骨量积累和围绝经期骨量丢失[1].骨密度是评估骨钙含量、骨钙丢失率的客观指标之一,为了解我院孕产妇产后骨密度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本研究分析了我院780例孕妇产后1~2个月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48例正常妇女骨密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规模调查正常妇女骨密度的情况及变化规律。 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对本地区2 4 8例 2 0~ 86岁正常妇女进行L2 ~L4 腰椎部 (正位 )和左侧髋部骨密度测量。 结果正常妇女的骨峰值 ,腰椎部出现于 30~ 34岁 ,髋部出现于 2 0~ 2 4岁 ,4 5岁后腰椎部和髋部均显著下降。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下降明显 ,与绝经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绝经初期骨丢失明显 ,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有所缓慢。 结论骨峰量的高低存在个体差异 ,绝经是引起骨丢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健康人群腰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规律,确定正常腰椎BMD参考值?方法: 应用CT扫描机,采用固体体模QCT 法对527 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骨密度测定,对受检者BMD值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关性进行分析?男女各按10 岁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观察各组BMD平均值变化规律?结果: 腰椎BMD与年龄(r=-0.531,P < 0.01)?体重(r=-0.098,P < 0.05)?BMI(r=-0.142,P < 0.01)呈负相关;但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年龄是BMD值的影响因素(r=-1.836,P < 0.001),而体重(P > 0.05)和BMI(P > 0.05)不是腰椎BMD的影响因素?男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21~30岁年龄组,峰值为(186.50 ± 23.96)mg/cm3;女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30~40岁年龄组,峰值为(194.77 ± 31.77)mg/cm3?女性在40岁后腰椎骨质密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50岁以后,骨密度平均值小于男性?结论:腰椎BMD值与年龄密切相关;女性40岁后(绝经后)骨质流失明显增加,需要监测腰椎骨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同时也需要重视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本组不同年龄女性腰椎骨密度观察,了解骨密度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为骨质丢失的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受试女性454例,年龄20~79岁,均排除影响骨代谢的各种急慢性疾病及药物。其中  相似文献   

13.
李雅芬  方兴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205-206
目的了解和掌握流动妇女产褥早期骨密度的测定情况,以指导和加强流动妇女的孕期管理,提高母婴质量。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分娩的流动产妇200例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本地户籍产妇200例为对照组,进行超声骨密度测定并比较。结果研究组中骨质减少146例,占73.0%;骨质疏松4例,占2.0%;异常结果合计150例,占75.0%。对照组中骨质减少47例,占23.5%;骨质疏松3例,占1.5%;异常结果合计50例,占2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流动妇女产褥早期骨量减少者明显多于本地户籍妇女,必须加强对流动妇女的营养健康指导和孕期管理,以切实提高母婴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对绝经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靖 《浙江实用医学》2002,7(3):178-178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中老年疾病 ,多发于绝经期妇女[1] 。有研究表明适当而持久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体全身骨骼系统的代谢和功能 ,增加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2~ 5] 。本文观察 38例常年坚持体育锻炼的绝经期妇女骨密度指标 ,并与不参加锻炼的绝经期妇女进行配对比较 ,以探讨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运动组和对照组均为 38例。均选自1999年 8月~ 2 0 0 1年 5月在我院做全面体检绝经妇女 ,其中运动组常年参加各项体育锻炼 (包括步行 ,跑步 ,木兰拳 ,太极拳 ,舞蹈 ,健身操等 )。每天至少持续 1小时 ,坚…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超声骨密度检测仪检测妊娠各期桡骨远端骨密度.方法将在笔者所在医院围产期保健门诊进行检查的215例各期孕妇进行骨密度测量.同期选取50例正常健康的妇女作对照.结果各孕期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各孕周之间骨密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妊娠中晚期孕妇骨密度明显下降,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可以更好的了解孕妇骨钙代谢状况,科学合理的指导孕妇营养保健,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小规模调查正常妇女骨密度的情况及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对本地区248例20~86岁正常妇女进行L2~L4腰椎部(正位)和左侧髋部骨密度测量. 结果正常妇女的骨峰值,腰椎部出现于30~34岁,髋部出现于20~24岁,45岁后腰椎部和髋部均显著下降.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下降明显,与绝经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绝经初期骨丢失明显,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有所缓慢.结论骨峰量的高低存在个体差异,绝经是引起骨丢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武汉地区成年人腰椎骨密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成年人腰椎骨密度数据分布特征 ,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 应用美国NorlandXR 2 6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武汉地区 618名成年人的腰椎 (L2~ 4)骨密度进行检测 ,全部数据经SPSS10 .0统计软件处理后生成地区性骨密度分布模型。结果 腰椎骨密度值不论男性和女性 ,均在 30岁左右达峰值 ,以后随年龄增长 ,骨密度值逐渐降低。 5 0岁以前 ,男性与女性的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5 0岁以后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且在 60~ 65岁期间出现第 2峰 ,随后很快下降。结论 武汉地区成年人腰椎骨密度值分布基本符合亚洲人骨密度分布特征 ,但各年龄段骨密度均值均偏低 ,故该地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必须稍作修改  相似文献   

19.
腰椎骨密度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与正常人腰椎骨密度(BMD)的差异,探讨BMD对LDH的影响。方法抽取LDH患者101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5例,年龄22~69岁;≥50岁以上45例,〈50岁56例。随机抽取101例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与LDH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其骨密度值进行配对比较分析。结果在年龄〈50岁的患者,LDH组的BMDT值低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岁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患者LDH与腰椎BMDT值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髋骨骨折的骨密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初发的髋骨骨折妇女30名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无骨折的健康老年妇女60名,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DEXA)测定量密度,并对一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两组的骨密度、体质指数、生育子女数、文化程度和锻炼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骨度降低,体瘦和生育次数多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