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克苏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而被确认为不宜献血者的原因。方法对阿克苏地区中心血站2005年10月1日一2007年7月31日街头无偿献血者的14839份血样用酶免法(ELISh),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一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一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4项进行检测,凡其中1项结果呈阳性者均视为不合格,并确认为不宜献血者。结果不合格献血者人数为523人,占献血总人次的3.5%,其中汉族献血人次为13225人,不合格人数为426人,占献血者人次的3.2%;维吾尔族献血人次为1227人,不合格人数为86人,占献血者人次的7.0%;其他民族献血人次为387人,不合格人数为11人,占献血人次的2.8%。结论各民族献血者中不合格献血者比例没有明显差异,不合格献血者比例较高的是个体工商户和无业人员,其次是20~40岁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近5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人群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状况,描述感染者特点,为本地区降低HIV经输血传播风险,制定有效献血者招募及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抗-HIV初复检筛查,ELISA初筛阴性标本用核酸检测(NAT)方法检测艾滋病病毒核糖核酸(HIV RNA),抗-HIV或HIV RNA反应性标本用蛋白印迹试验(WB)方法进行确证。统计2014-2018年南昌地区献血者HIV抗体检出率,整理分析HIV-1感染者人口学特征及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2014-2018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者HIV-1型抗体确证阳性57例,HIV抗体不确定30例,抗体检出率0.018%。ELISA-/NAT+1例,WB鉴定为HIV抗体不确定。57例感染者中,男性占98.25%;21~30岁青年人占40.35%;未婚占64.91%;本科文化占33.33%;本市(县区)户籍占43.86%;高校学生占40.35%;初次献血占75.44%,捐献全血占96.49%;男男同性性传播占52.63%,异性性传播占43.86%;合并梅毒感染占14.04%。HIV-1型抗体阳性标本出现WB特异性条带gp160、gp120、p24均占100%,p66占96.49%,gp41占91.23%,HIV抗体不确定标本出现条带p24占66.67%,gp160占36.67%。结论近5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1感染者以初次捐献全血的高校青年男男性行为者(MSM)为主。应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试剂开展HIV筛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献血人群HIV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了控制艾滋病病毒(HIV)通过血液传播,提供低危献血员定期献血,提高血源质量,降低输血风险。方法通过分析1995~2003年献血人群检测结果和HIV感染现状,找出易感人群进行防范、教育,防止HIV的传播。结果通过近10年的努力深圳市血液中心共筛出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阳性者18例。其中有偿供血者确认抗-HIV阳性4例,占有偿供血者总数的20.69/10万;无偿献血者确认抗-HIV阳性14例,占无偿献血总数的4.72/10万。18例抗-HIV确认阳性者人口学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占88.89%,18~40岁的青壮年占83.33%,临时工、服务行业占83.33%。结论表明不论无偿献血和有偿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血液筛查,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大宣传防治艾滋病(AIDS)的力度,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识,预防、控制AIDS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太原市无偿献血者梅毒及HIV感染状况,为招募低危献血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1.ISA)检测太原市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浆标本梅毒抗体和HIV抗体,分析梅毒及HIV感染年度、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结果太原市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389796份,梅毒抗体阳性2277例,阳性率为0.584%,年度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3,P〈0.01),但变化无规律;女性阳性率为0.661%,男性阳性率为0.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8,P〈0.01),男性41~50岁和女性31~40岁抗体阳性率最高;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028%和0.645%,不同职业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84,P〈0.01);初中及其以下学历者梅毒阳性率最高,为0.877%,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57,P〈0.01)。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HIV抗体阳性80例,阳性率为0.021%,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阳性率为0.029%,女性为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2,P%0.01),且男性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不同职业及文化程度人群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无偿献血者5年平均梅毒一HIV合并阳性率为0.005%,全部为男性,占男性梅毒抗体阳性者的1.29%。结论太原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较低但有增高趋势,梅毒5年阳性率较高但无变化规律。梅毒、HIV对血液安全仍造成威胁,应加强对农民、工人及文化程度较低等高危人群献血前的征询。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现有的2种国产抗-HCV ELISA试剂检出的反应性标本进行Realtime-PCR扩增,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检出率。为制定ELISA检测结果假阳性的献血者献血资格的恢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日常工作中的检测标本用2种抗-HCV ELISA两步法试剂做初检,反应性结果再次双孔复试。对任何一种试剂经复试检测后仍为反应性的标本进行Realtime-PCR扩增,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无偿献血标本63 169份,其中检出抗-HCV反应性标本206份,对206份标本进行Realtime-PCR扩增,共扩增出91例HCV-RNA阳性标本,53例科华试剂单反应性标本中仅2例HCV-RNA结果为阳性,41例新创试剂单反应性标本中6例HCV-RNA结果为阳性。ELISA试剂检出的标本S/CO值在不同的区间内的,都有HCV-RNA为阳性的标本。结论:ELISA试剂检测出的抗-HCV标本很多可能为假阳性,特别是单侧试剂呈反应性的标本。但即使ELISA检测S/CO值仅在灰区的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仍不能排除为HCV感染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通过对献血者中HBV、HCV和HIV的核酸反应性与ELISA反应性对比,探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检测在血液筛查的重要性。方法:利用TIGRIS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和FAME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对2013年20 937份献血者血液同步进行HBV、HCV和HIV单项ELISA检测和核酸HBV、HCV和HIV三项联合筛查,并对NAT联检反应性标本做进一步分项鉴别试验。结果:20 937份样本中ELISA共检测出反应性178例,NAT共检出反应性190例。其中ELISA和NAT呈同步反应性139例,ELISA有反应而NAT无反应性共39例,ELISA无反应而NAT有反应性共51例。NAT有反应性51例经鉴别后共检出HIV反应性1例,HBV反应性13例,未检出HCV。结论:无偿献血者血液经常规酶免筛查无反应性血液中仍存在较高比例的HBV DNA感染和HIVRNA感染。核酸检测既能有效缩短窗口期,同时又能弥补ELISA因病毒变异或隐匿而漏检的缺陷,对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血液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凝与非抗凝血液标本4项传染性指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别。方法:方法:①留取380人份经枸橼酸-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液标本及非抗凝的血标本各一管,进行平行检测。②本中心2007年8—10月初次ELISA检测0.8≤S/CO≤1的32人份抗凝血样标本,进行抗凝血与非抗凝血标本各一孔ELISA试验复试,观察2孔的复试结果是否一致。③对本中心2007年6—10月的15份重复反应性标本初次检测结果与双孔复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配对t检验发现380人份标本的平行试验,部分项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32份初次检测0.8≤S/CO≤1的抗凝血标本,经抗凝血与非抗凝血标本各一孔复试后,复试结果一致率达96.88%。③15份重复反应性标本初次检测结果与双孔复试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枸橼酸-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对血液4项传染性指标ELISA初次检测结果存在着一定干扰,但经抗凝血与非抗凝血标本各一孔复试后,这种干扰可以消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街头献血人群与集体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和确保血液安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选择我市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经ELISA法筛查的无偿献血者标本80289份作为研究标本,其中HIV Ag/Ab阳性标本26份,26份样本均经免疫印迹法(WB)确证,收集上述阳性患者的资料,探讨分析HIV感染情况和感染的人群特征。结果街头献血人群中2013年HIV感染率显著高于2012年与2014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14年HIV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体献血人群中2014年度HIV感染率显著高于2012年与2013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13年HIV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HIV总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街头献血人群中的重复献血的HIV感染率高于首次献血,有可比性(P0.05);集体献血人群中的重复献血的HIV感染率高于首次献血,有可比性(P0.05)。说明重复献血感染HIV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应加强对重复献血者HIV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结论近年来,我市HIV感染率与往年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应普及无偿献血和预防艾滋等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接头流动献血的健康询问工作,减少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弓形虫抗体ELISA试剂盒筛查献血者血清中IgM和IgG,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和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的弓形虫感染率;设计针对弓形虫B1基因的引物,从抗体阳性血液标本的白膜中提取DNA,进行PCR检测。同时对搜集的双边抗-HCV阳性标本、抗-TP双边阳性且TPPA阳性标本以及合格血液标本进行PCR检测。结果共计筛查420名献血者血清标本的弓形虫抗体,其中IgM阳性5例(1. 19%),IgG阳性14例(3. 33%),总抗体阳性率为4. 52%。调查显示,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与弓形虫抗体感染均无显著相关性。19份弓形虫抗体阳性标本、50份抗-HCV阳性标本、52份抗-梅毒螺旋体和TPPA阳性标本、50份HBsAg阳性标本以及140例合格血液标本均未检测到弓形虫DNA。结论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有一定的弓形虫感染率,对血液供应安全的影响还需要加大样本量进行调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HIV/AIDS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世一  张亮  李琳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9(3):147-148,150
目的:及时掌握昆明市艾滋病病毒(HIV)的流行动态,特别是对一般人群的传播范围。方法:对监测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年共检测血清标本3528份,检出55例HIV感染者,检出率为1.56%。其中哨点监测1738人,检出36名HIV感染者;面上扩大监测1590人,检出6名HIV感染者;匿名检测200人,检出13名HIV感染者;检出率分别为2.07%、0.38%、6.50%。HIV感染者本市占74.55%,外地占25.45%。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为2.05:1。年龄在16—39岁的占96.36%;职业以无业、农民为主。56.36%是通过静脉吸毒感染,43.64%通过性途径感染。结论:HIV进入一般人群的危险性增大;性传播有明显上升趋势,构成年为43.64%,与2000年(28.17%)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吸毒特别是性途径造成的HIV传播,提高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的自我防范意识,是降低艾滋病危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在原有血液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增加核酸检测技术的效果。方法:献血者标本使用生化仪检测ALT,使用2种ELISA试剂检测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抗-TP抗体,检测结果阴性及单试剂检测有反应性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使用罗氏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结果:核酸检测前37 296人份标本的传染病标志物阳性率为1.04%,核酸检测23 834人份,检出阳性标本35例,其中34例为HBV DNA阳性,1例为HIV RNA阳性,阳性率0.15%。结论:ELISA检测阴性血液存在较高的HBV感染风险,增加核酸检测技术可以进一步增强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和核酸检测,探索一条既能有效降低抗-HIV筛查假阳性率,又能节约有限资源的可行路径。方法收集山西省血液中心2017年1—12月80 235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两种路径检测并评估新筛查路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应用χ~2检验比较两路径阳性预测值及报废率。结果抗-HIV检测有反应性的标本数为187份。通过路径1,此187份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确证,确证后阳性标本数为36份,其阳性预测值(PPV)为19.3%(36/187);通过路径2,仅有52份标本送CDC进行确证,135份标本直接做NAT试验,确证后阳性标本数为36份,阳性预测值为69.2%(36/52)。两路径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281,P0.05)。1份抗-HIV检测无反应的样本,经NAT检测为核酸阳性,其捐献者经过随访及后续试验证明是1例HIV窗口期感染者。采用路径1,血液制品报废率为2.3‰(187/80 235),而路径2极大地降低了报废率,为0.65‰(52/80 235)。两条路径报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69,P0.05)。结论路径2对于抗-HIV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好,同时还能降低成本,节约时间,可作为一种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西藏林芝地区人群莱姆病感染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IFA法,对我国西藏林芝地区136人份藏族居民的血清标本进行了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检测,阳性者2份,可疑阳性者3份,阳性率与可疑阳性率分别为1.5%和2.2%。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韶关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和分布结构情况的调查分析,为安全输血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利用本中心无偿献血者135 732人份血液标本,标本先采用ELISA法检测梅毒指标,阳性标本再用TPPA试剂确认,同时比较不同年份、年龄、性别、婚姻、血型、献血次数、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上的感染率.结果:共检测无偿献血标本135 732人次,经确证梅毒阳性1 050人份,阳性率0.77%.阳性率逐年增高,从1998年占0.29%增加到2005年占1.15%,增加了将近4倍,高于其他城市[2,3].女性梅毒阳性高于男性,男女比例1∶1.52,与其他城市相反[1].阳性率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献血次数、职业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梅毒阳性与阴性在ABO血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梅毒阳性与梅毒阴性者ALT、抗-HCV检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韶关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明显逐年增长趋势,在实行全部无偿献血时应建立一支固定的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同时血站体检医生应加强献血者的问诊、体检、减少高危人群献血,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检测试剂,切实做好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筛查工作,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东莞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特征及途径,为低危献血者招募服务。方法:对2012-2013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标本HIV传染性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有反应性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统计HIV确证阳性数;对确证HIV感染者进行告知和首次随访,分析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感染途径。结果:2012-2013年HIV的感染率分别为0.049%和0.056%;感染者绝大部分为男性,占94.0%,女性感染者占6.0%,男女性别比为15.6∶1.0;感染者中年龄以21~30岁阶段为主,占45.8%,31~40岁,占33.7%,18~20岁和41~50岁分别占6.0%和14.5%,51~60岁阶段无感染者;感染者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者比例最高,占43.3%,高中及中专学历者占41.0%,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者占15.6%;感染者职业主要为普通务工者,占68.7%,商业、服务行业者占16.9%,学生占1.2%,医务工作者占3.6%,其他职业占9.6%;感染途径全部为性传播,其中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5.4%,男男同性性传播占31.3%,同时有异性性行为和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占13.3%,未出现女女同性性传播案例。结论: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呈多年龄段、多职业人群分布状态,感染途径为性传播,特别是男男同性性传播形势严峻,应针对性的加强献血前问询和对高危献血人群的排查,以减少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柳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8—2011年上半年无偿献血共187069份标本进行HIV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统计HIV感染率;对HIV感染者进行告知和首次随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柳州市无偿献血人群2008~2011年历年HIV感染率(1/10万)分别为52.43、75.13、57.01和52.27,累计总体感染率为60.41/10万,以男性为主,性比例为1.51:1。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占79.65%。76.99%的感染者对HIV防控知识模糊和不了解,50.44%的感染者可能的感染途径为性行为感染。结论柳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的上升势头得到遏制,但形势仍然严峻。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同时也有向低龄、老龄人群发展的趋势,感染途径以性行为为主,流行模式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现有的13种抗HIV—1/HIV—2酶免疫实验法(EIA)对454份血清标本进行了人血清和血浆中抗HIV检测,以了解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标本情况为:肯定有抗HIV—1的标本为96份,抗HIV—2的26份,低水平抗HIV的44份,HIV—1血清转换期的73份,未进行筛选的献血者80份,出现症状患者的135份。结果表明:所观查到的敏感性为96.9%,(Biochrom UBI和Vironostika)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洛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核酸检测及追踪情况。方法:对2012-03-11—2017-12-31参与无偿献血的献血者标本进行2次酶联免疫法和1次核酸检测,并对ELISA检测无反应性、核酸检测有反应性的献血者进行跟踪检测,定期采集其血样进行血液筛查和补充试验,以便确定是否为"窗口期"。结果:163 436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中检出酶联免疫法无反应性核酸联检有反应性标本310份,进一步对这310份标本进行病毒种类的鉴别,最后鉴别出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阳性119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RNA)阳性1份,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阳性0份。最终随访到19例献血者(鉴别结果为HBV DNA阳性的献血者7例,经确认有5例OBI,2例HBV"窗口期";鉴别结果为阴性的献血者11例,经确认有1例HBV"窗口期";鉴别结果为HIV RNA阳性的献血者1例确认结果是HIV"窗口期")。结论:核酸检测确实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方法学上引起的血液安全风险,最大程度地提升血液安全,这对保证用血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效降低无偿献者血液报废率的措施,杜绝高危人群献血。方法对2008—2010年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140715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按国家标准检测,对测出不合格的血液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参加无偿献血的140715人中,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ALT项不合格有6016人次,不合格率占4.28%,其中检出ALT不合格占第一位。结论血液中心应认真进行献血者的健康征询,做好HBsAg初筛实验,全面开展ALT初筛实验,选择特异性好和灵敏度高的检测试剂,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驻马店既往有偿献血员HIV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摸清驻马店市既往有偿供血者基本情况、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发病死亡情况.方法对本市所有既往有过献血史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血检测HIV抗体;对于已知和本次调查发现的HIV阳性者进行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全市共调查既往有偿供血员80 804人,实际检测人数为76 780人,检出HIV感染者8 355例,其中上蔡县占70.4%.HIV总感染率为10.9%,感染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0.9:1,31~50岁的占76.7%.90.6%的HIV感染者进行了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200个/μL者2 160例,占全部检测者的28.5%.结论通过普查,基本弄清了既往献血员的HIV感染状况,对HIV感染者的治疗和干预将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